试论平顶山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论文关键词] 社会体育 人才培养 现状调查 论文发表网
[论文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及比较等方法,从国内外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培养,课程设置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同时分析平顶山学院社会体育专业与社会发展需求的相应之处,为平顶山学院社会体育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 论文发表网
论文发表网
前言
社会体育是指在社会成员余暇时间中广泛开展的,以身体运动作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健康,满足娱乐消遣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社会体育是一种渗进社会每一个细胞的体育形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余暇时间迅速增加,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急速转变,参加社会体育活动的机会和条件正在逐渐得到改善,社会体育成为一种参与程度极高的社会文化活动。
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是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满足社会对体育人才多样化需求而开设的一门新兴体育专业。它从最初只在专业性较强的体育院校开设扩展到各大师范、医学、农业、综合等类型的高校。回顾近10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专业办学规模与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和提高,同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作为新兴专业在各方面都还处于探索阶段,尤其在专业建设方面,任务繁重艰巨。本文从当前社会建设和专业发展需求出发,对目前我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有关加强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对策,力求为我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建设,提出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参考和借鉴。
1、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平顶山学院2009 2010级社会体育专业学生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了近10年来相关教育文件和研究论文,收集参考多所高校,其中包括体育院校、师范类院校和综合性大学、新升格本科院校以及部分行业院校等有关社会体育专业建设与教学计划和管理方面的资料。
逻辑分析法对当前有关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的现状和调查材料,结合社会对本专业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和毕业生信息反馈等情况,进行综合推理与分析。
数理统计法对相关调查结果分别进行数理统计与分类。
2、平顶山学院社会体育专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1)通过专业结构的调整,形成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
作为一个新设置的专业,在课程主干方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及学校现有的办学条件与资源配置上,有针对性的解决课程结构的合理性,使教学方法及教学硬件设施进一步提高。
(2)明确社会体育专业发展方向。对现行社会体育专业设置进行改造,灵活专业方向,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人才的适应性。
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是确定人才培养根本任务和规格要求的关键。据调查发现,目前各高校制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人才规格要求,基本上是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介绍》中的要求,结合高校办学实际而确定。我校对于社会体育专业的开设缺乏自身特色,专业设置主要依靠借鉴其它院校开办社会体育专业的经验,没有很好的与我校自身特点相结合。致使学生困惑不清,迷惘不明,处于模糊状态。其主要根源是对此新专业的设置评估论证缺乏科学定位。
(3)培养社会体育专业学科带头人,增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整体知识结构
优良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和专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点。据文献资料当中有关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调查显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缺泛“双师型”和高水平的名师。2)缺泛新兴项目的教材与教法。
(4)科学合理的制定新设学科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充分体现先进性、实用性和系统性。稳定学生专业思想,充分拓展学生的就业前景。
随着全国高校扩招的毕业生陆续进入就业高峰期,在我国经济转型与市场转轨的宏观背景下,建立在经济发展平台之上的新兴交叉学科社会体育专业,其毕业生就业形势尤为严峻。虽然我校09年招收了第一批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四年的大学生活转瞬即逝,为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进行就业定向指导应该从现在开始。社会体育专业本身是一个地区差异性比较大的专业,在经济发达人均收入较高地区,人们参加社会体育锻炼的意识较强,因而社会体育专业的毕业生相对于经济发展比较滞后的地区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要好。我校位于河南平顶山市这样一个中原地区的工业城市中,对于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市场需求需要进一步考察和认识,只有充分掌握了就业市场的发展动态,才能更加准确的把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
3、对于平顶山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1)体育事业调整的需要。
高校体育院系专业面向市场经济、社会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2001年10月8日,国家体育总局在京举行《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这是我们国家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一种职业定位,也表明了高校体育院系对于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2)社会体育专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是适应我国体育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需求的,具有良好的社会体育素养,掌握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并能适应学校体育的教学、训练和组织竞赛的指导工作的社会体育工作者中学体育教师,但是随着我省中小学教育结构与布局的调整、教育人才市场的建立,城市和农村重点乡镇中心初中体育教师数量已基本配齐,各级中小学对体育教师的需求量在逐步减少。因此,在一定范围内,社会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调整和完善势在必行。
3)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调整的需要
首先,可以成立以健身行业专家为主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参与专业设置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共同确定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开发、职业能力培训与考核方案等。
其次,通过与健身机构和大众体育社团的接触建立合作关系,利用这些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专业实践活动,学生在第二学年结束时分批到健身俱乐部或健身场馆相应的工作岗位进行专业见习,对将来的就业岗位群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进行初步的了解;然后,在第七个学期集中组织学生到协议健身俱乐部进行专业实习,由俱乐部向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并安排经验丰富的私人教练、会籍顾问作为实习指导教师,完成专业实习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可以按照俱乐部新员工的培训计划进行入职培训和考核,根据俱乐部的人才需求和学生的培训考核情况择优录取。
第三,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专业改革发展道路,广泛挖掘社会资源,与健身行业的相关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把教学、科研、企业和社会紧密结合起来,不仅注重专业教学效益,而且注重社会教学效益,依托专业兴办相关健身产业,建立了校内模拟健身俱乐部,如健美操俱乐部、跆拳道俱乐部、网球俱乐部等,开展了相关的培训与比赛工作,初步形成“专业+公司+师生员工”专业建设模式。
4、结论与建议
本项目通过对社会体育专业结构、课程安排、培养方向等方面的调整,使学生通过学习社会体育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基本训练,初步形成群众体育活动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并着重研究了学校也社会之间如何更好的形成互动关系,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当中,也能更加深刻的理解毕业后在社会中需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为走入社会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最终能够达到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参 考 文 献
[1]吕树庭,招乐辉。构建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体系【J】。体育科学,1998,18(4):10-13
[2]马维平,许晓音1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需求【J】1体育学刊,2005,12(14):711
[3]刘善云,仇丽琴,刘保华,马晓卫,田向国。从社会岗位需求状况分析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改革。2007:北京体育大学学报,(30)
[4]曾庆飞,毛丽红,龚战胜,边定海,刘铁金。井冈山大学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调查研究
[5]舒为平 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建设与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1
[6]尹国昌戴国清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5
[论文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及比较等方法,从国内外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培养,课程设置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同时分析平顶山学院社会体育专业与社会发展需求的相应之处,为平顶山学院社会体育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 论文发表网
论文发表网
前言
社会体育是指在社会成员余暇时间中广泛开展的,以身体运动作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健康,满足娱乐消遣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社会体育是一种渗进社会每一个细胞的体育形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余暇时间迅速增加,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急速转变,参加社会体育活动的机会和条件正在逐渐得到改善,社会体育成为一种参与程度极高的社会文化活动。
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是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满足社会对体育人才多样化需求而开设的一门新兴体育专业。它从最初只在专业性较强的体育院校开设扩展到各大师范、医学、农业、综合等类型的高校。回顾近10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专业办学规模与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和提高,同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作为新兴专业在各方面都还处于探索阶段,尤其在专业建设方面,任务繁重艰巨。本文从当前社会建设和专业发展需求出发,对目前我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有关加强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对策,力求为我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建设,提出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参考和借鉴。
1、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平顶山学院2009 2010级社会体育专业学生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了近10年来相关教育文件和研究论文,收集参考多所高校,其中包括体育院校、师范类院校和综合性大学、新升格本科院校以及部分行业院校等有关社会体育专业建设与教学计划和管理方面的资料。
逻辑分析法对当前有关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的现状和调查材料,结合社会对本专业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和毕业生信息反馈等情况,进行综合推理与分析。
数理统计法对相关调查结果分别进行数理统计与分类。
2、平顶山学院社会体育专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1)通过专业结构的调整,形成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
作为一个新设置的专业,在课程主干方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及学校现有的办学条件与资源配置上,有针对性的解决课程结构的合理性,使教学方法及教学硬件设施进一步提高。
(2)明确社会体育专业发展方向。对现行社会体育专业设置进行改造,灵活专业方向,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人才的适应性。
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是确定人才培养根本任务和规格要求的关键。据调查发现,目前各高校制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人才规格要求,基本上是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介绍》中的要求,结合高校办学实际而确定。我校对于社会体育专业的开设缺乏自身特色,专业设置主要依靠借鉴其它院校开办社会体育专业的经验,没有很好的与我校自身特点相结合。致使学生困惑不清,迷惘不明,处于模糊状态。其主要根源是对此新专业的设置评估论证缺乏科学定位。
(3)培养社会体育专业学科带头人,增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整体知识结构
优良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和专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点。据文献资料当中有关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调查显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缺泛“双师型”和高水平的名师。2)缺泛新兴项目的教材与教法。
(4)科学合理的制定新设学科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充分体现先进性、实用性和系统性。稳定学生专业思想,充分拓展学生的就业前景。
随着全国高校扩招的毕业生陆续进入就业高峰期,在我国经济转型与市场转轨的宏观背景下,建立在经济发展平台之上的新兴交叉学科社会体育专业,其毕业生就业形势尤为严峻。虽然我校09年招收了第一批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四年的大学生活转瞬即逝,为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进行就业定向指导应该从现在开始。社会体育专业本身是一个地区差异性比较大的专业,在经济发达人均收入较高地区,人们参加社会体育锻炼的意识较强,因而社会体育专业的毕业生相对于经济发展比较滞后的地区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要好。我校位于河南平顶山市这样一个中原地区的工业城市中,对于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市场需求需要进一步考察和认识,只有充分掌握了就业市场的发展动态,才能更加准确的把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
3、对于平顶山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1)体育事业调整的需要。
高校体育院系专业面向市场经济、社会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2001年10月8日,国家体育总局在京举行《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这是我们国家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一种职业定位,也表明了高校体育院系对于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2)社会体育专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是适应我国体育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需求的,具有良好的社会体育素养,掌握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并能适应学校体育的教学、训练和组织竞赛的指导工作的社会体育工作者中学体育教师,但是随着我省中小学教育结构与布局的调整、教育人才市场的建立,城市和农村重点乡镇中心初中体育教师数量已基本配齐,各级中小学对体育教师的需求量在逐步减少。因此,在一定范围内,社会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调整和完善势在必行。
3)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调整的需要
首先,可以成立以健身行业专家为主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参与专业设置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共同确定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开发、职业能力培训与考核方案等。
其次,通过与健身机构和大众体育社团的接触建立合作关系,利用这些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专业实践活动,学生在第二学年结束时分批到健身俱乐部或健身场馆相应的工作岗位进行专业见习,对将来的就业岗位群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进行初步的了解;然后,在第七个学期集中组织学生到协议健身俱乐部进行专业实习,由俱乐部向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并安排经验丰富的私人教练、会籍顾问作为实习指导教师,完成专业实习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可以按照俱乐部新员工的培训计划进行入职培训和考核,根据俱乐部的人才需求和学生的培训考核情况择优录取。
第三,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专业改革发展道路,广泛挖掘社会资源,与健身行业的相关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把教学、科研、企业和社会紧密结合起来,不仅注重专业教学效益,而且注重社会教学效益,依托专业兴办相关健身产业,建立了校内模拟健身俱乐部,如健美操俱乐部、跆拳道俱乐部、网球俱乐部等,开展了相关的培训与比赛工作,初步形成“专业+公司+师生员工”专业建设模式。
4、结论与建议
本项目通过对社会体育专业结构、课程安排、培养方向等方面的调整,使学生通过学习社会体育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基本训练,初步形成群众体育活动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并着重研究了学校也社会之间如何更好的形成互动关系,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当中,也能更加深刻的理解毕业后在社会中需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为走入社会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最终能够达到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参 考 文 献
[1]吕树庭,招乐辉。构建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体系【J】。体育科学,1998,18(4):10-13
[2]马维平,许晓音1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需求【J】1体育学刊,2005,12(14):711
[3]刘善云,仇丽琴,刘保华,马晓卫,田向国。从社会岗位需求状况分析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改革。2007:北京体育大学学报,(30)
[4]曾庆飞,毛丽红,龚战胜,边定海,刘铁金。井冈山大学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调查研究
[5]舒为平 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建设与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1
[6]尹国昌戴国清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