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思考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发布者:lunwenchina
热度0票 浏览98次
时间:2020年7月02日 15:04
刘维
( 贵州省绥阳县蒲场镇新场小学,贵州,遵义 563305 )摘 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作为教学目标,既要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也要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发掘各种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提高,素质也得到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激发兴趣;教学过程;积极参与小学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课程改革使小学数学教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材成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学生被动地认识,讲教材中教学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自己头脑中的数学知识结构的过程中,学生的行为、认知及情感的参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生的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必将是学生教学学习的有效学习方式。教学实践中,要改变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检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广阔空间和充裕时间的机会,经历问题被提出的过程、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方法思考过程,把发现、探索过程中的数学反朴归真的交给学生,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感受数学的趣味与魅力,认识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丰富自己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那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在这里我们也作了些思考。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问题发生兴趣。那么,他做出的努力将达到惊人的程度。”。学习兴趣的激发是形成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因素,它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的过程。有兴趣的学习是富有主动性的,所以教学中老师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兴趣学习是教学有效的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的练习课时,在大屏幕上出现各种物品及价格的画面。我问:“同学们,你们会购买物品吗?谁愿意当售货员和顾客?你想买什么东西,该怎样付钱呢?售货员应该怎样找钱呢?”学生们看着屏幕上的物品和单价,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争当小顾客和小售货员。这样,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合作探究、亲身体验了付钱找钱的经历,调动了全体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交互促进,又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学生听课而造成的疲劳和紧张,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获得了创造性的体验。另外,要采取一些增强学生自信心以及心理安全感的教学策略,从而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始终保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主体上解决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任何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都不是一张白纸。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每个人的领受是不同的,学习者在认知、解释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传统教学目标搞“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要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做不同的教学目标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主义,但是制定分层目标是行得通的。可以分成下限目标、上限目标、发展目标。如在教学算法多样化时,笔者要求能力弱一些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本算法即可,能力好些的学生则要求会运用多种算法,能力更好的学生在会运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学会择优或想出更好的方法。这样从学生的认知差异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注意教学手段的优化。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声音,动画等,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能够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教学活动,学生既是参与者,更是主体,同时,参与也是教学活动主体性的体现。因此,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来,更要吸引他们主动参与,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自主参与”强调人的主体能动作用的发挥,对于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依据教学的客观规律不断地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的思维情绪和智力活动在师生、生生交流的过程中达到巅峰状态,让他们在双边活动中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这样大大地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学习精神及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先用多媒体出示画面:一块绿茵茵的草地上有一条小河,河上有座小桥,周围有几棵小树,然后闪现出6对小兔。画面定格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都看到了什么?”一个学生说:“我看到了绿地、小河,河上有座小桥,还有几只小兔子。”教师表扬了他,说他语言流畅、善于观察,并鼓励大家向他学习。于是又有一个同学说:“一连下了几天雨,今天天气特别晴朗,小兔子们都高高兴兴地出来晒太阳了。”“你的想象力太丰富了。”教师又表扬了这位同学。这时,课堂气氛顿时活跃了。面对学生的种种“创造”,教师只能无奈地一一肯定并加以赞赏……这样的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学生似乎也参与了活动,但学生连最起码的知识都没有掌握,更谈不上有所发展。
参考文献:
[1]温继慧.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