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之我见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商学院 , 河北 保定 102500)
摘 要:本文主要就我单位培训工作的背景、开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培训评估等展开探讨,浅谈在以后的培训中如何才能更有效率的开展培训工作,为了提高培训效率,应该要有针对性的增加培训,包括岗前 HSE 培训、三级培训、岗位适应性培训,在新媒体的潮流下,培训如何利用结合多媒体软件,更有效的实施培训。
关键词:人力资源;培训背景;培训过程;培训评估;未来展望一、培训开展背景培训作为人力资源的六大模块之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培训与开发是人力资源实现增值的一条重要途径,人员素质提高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贡献价值,人力资源的这种增值对企业的意义日益重要,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培训与开发工作,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培训与开发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培训开展详情
鉴于我单位的职工年龄结构的特点,老龄化较为严重,用工形式多样,现有用工形式包括正式职工、劳务派遣用工、外包业务用工等。有针对性的完善员工教育培训制度,提升培训效果,促进培训的有效开展,逐步实现培训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确保培训时间、人员的稳定性,内容的有效性、实用性,确保培训取得真实有效的成果。本年度公司积极组织各类劳动用工参加本单位和上级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以及一些岗前、岗位适应、岗位技能提高、政治理论、业务能力提高等培训,培训覆盖人员范围广,涵盖了一线班组长、技术管理人员及中层领导干部人员。
培训主要包括入职培训管理和岗位培训管理,其中岗位培训管理分为资格性岗位培训和适应性岗位培训,资格性岗位培训是指依据《岗位说明书》、职业标准及有关要求对员工上岗及转岗进行的岗位资格达标培训;适应性岗位培训是指为了不断提高在岗员工工作能力而进行的培训,如岗位练兵、专题讲座、管理制度学习、体系文件宣贯等。我单位根据适应性岗位培训的管理要求,制定季度培训计划,鉴于我单位主体为生产型单位,侧重编制主体生产岗位的岗位素质矩阵模型,掌握生产岗位人员素质动态,并成立考评组,并由考评组和各部门领导或培训负责人通过笔试、实际操作或两者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考评,及时更新岗位素质矩阵。
不同工种的职工,我单位会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应的教育培训。技能操作人员的岗位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上转岗培训考核,安全生产部门负责安全环保资质的培训考核,两部门均考核合格准予顶岗作业,内部控制特殊工种的各项考核成绩合格后方颁发上岗证书,人事部门建立保存成绩册及发证记录。国家规定及地方行政部门要求的,包括电工、焊工、叉铲车驾驶员、司炉工、水质化验工、压力容器操作工、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计量员、计量检定员、检尺员及其它要求的工种,以及分公司内部控制的特殊工种,包括:合成油脂产品操作工、化工分析工、仓库保管员等内部控制的特种作业人员,我单位都积极组织参加当地行政机构指定的取证、复证培训,确保单位特种作业人员持有效证件上岗。
因发生特殊情况如装置(设备)改造、工艺改进或有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等情形,需要对岗位素质要求进行更新时,我单位也会根据实际情况组织相应人员参与地方或外聘专家进行内部培训,并及时对员工的岗位素质进行测评,确保岗位人员具有相应素质后方允许上岗操作。在年度培训费用预算允许情况下,另外还积极组织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生产操作人员参加总公司各类核心技术、核心技能、岗前及各种管理等学习培训。公司还利用本单位的各类培训资源,自办内部各类计划培训班。为了全面的保证公司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对公司的新入职和技能操作岗位人员及特殊工种作业人员的上转岗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日常教育培训中严格把关,认真考核。
三、培训评估管理
培训评估是企业培训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培训成效的重要方法。培训评估分为培训项目评估和培训有效性评估,培训有效性评估是指对培训班培训目标的检验、培训后实际应用效果进行的评估,培训项目评估是指对教学内容、培训师资、培训组织的专业水平进行的评估。培训效果评估可以明确培训项目、内容、讲师选择的优劣,了解培训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为后期培训计划、培训项目的制定与实施等提供有益的帮助。
为了保证培训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对培训进行全程监控和评估。对培训进行全程监控,可以保证培训活动按计划进行,保证及时解决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影响培训效果的各种因素记录下来,以便以后培训时加以改进和提高。
对培训效果的跟踪和反馈主要包括培训前对预期效果分析评估、培训中对培训效果的监控与评估、培训后的效果评估。
为了保证培训效果评估的有效实施,掌握并合理利用培训效果的评估工具也是至关重要的。培训评估的方法一般有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测试法、情境模拟测试、绩效考核法、360 度考核、前后对照法、时间序列法和收益评价法等。培训有效性评估要善于利用层次评估法中的菲利普斯五级评估模式,通过对投资回报率的考核,合理制定培训项目,使培训效益最大化。菲利普斯模式[1]
如下:
表 1. 菲利普斯五级投资回报率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