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发布者:lunwenchina
热度0票 浏览172次
时间:2020年8月18日 16:07
张雪敬 / 中共昌图县委党校
摘 要: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是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资金、管理经验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的流动(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
经济全球化主要有以下三种正面效应:第一,全球市场的形成,商品、服务、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全球流动;第二,跨国公司的高度发展,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和生产要素组合;第三,科技活动全球化,加快了科研成果的全球传播。
二、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
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第二,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家社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第三,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变成一种全球行为,它既为一国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存在着对别国形成依赖的危险;第四,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断加剧,贫富差距拉大。
三、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策略
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策略包括:第一,提升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化。提升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最主要的就是要靠科技进步,努力实现向创新型国家转化。第二,“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引进来”就是要提升进口贸易结构。“引进来”包括:引进商品,即发展进口贸易;引进外资。引进商品就要提升进口贸易结构;引进外资则需着力提高外资质量。利用外资需要把握:修改为:一是经济发展效应。考察利用的外资是否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二是技术管理效应。就是通过利用外资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三是社会效应,设法通过利用外资促进社会的发展;四是生态环境效应。即利用外资发展我国的清洁生产。第三,“走出去”。
要更好地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着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四、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
1.荷兰称雄世界
在 17 世纪中叶,荷兰不仅商业繁荣,渔业、海运业和工场手工业也都超过了任何其他国家。当时它是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首都阿姆斯特丹是世界贸易中心,也是国际信贷中心。
但是依靠商业资本建立起来的经济优势和世界霸权地位是不牢靠的,它很快就将世界第一的交椅让给了凭借工业资本而发展壮大起来的英国。
2.英国独霸世界经济
从 18 世纪中叶到 19 世纪中叶,英国独霸世界经济整整一个百年的时间。英国单极的世界经济格局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英国是世界工厂;第二,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第三,英国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独家垄断地位;第四,英国是最早的资本输出国和国际金融中心。
3.西方列强共同主宰世界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没有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处于英、美、德、法四极统治下的世界,美国、德国、英国、法国也成为 20 世纪初期的第一次多极格局。这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的不平衡导致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加剧,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实际上就是列强要求按经济实力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
4.美苏两级格局的形成
一战以后,世界经济中心加速向美国转移。一战到二战爆发这一段时间之内,美国虽然遭受了 30 年代特大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但经济仍有所发展,在资本主义世界占绝对优势。
其他国家经济则呈现出不平衡发展的特征,世界经济重新向多极化格局过渡。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前苏联成为 20 世纪 30 年代第二次多极化格局。
这一时期,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是受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挑战,而是开始受到前苏联的挑战。前苏联的高速发展确立了其世界一极的地位,显现了世界经济格局中两种经济体系并存的新特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不平衡的发展又导致了 1939-1945 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5.“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演化
美国在战后所确立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首先遭到了前苏联的挑战,前苏联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形成了美苏争霸的两极世界。
在 20 世纪的 50、60 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其中日本增长最快,欧共体国家的经济地位也有所上升。美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出现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70 年代以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丧失,而日本和欧共体的经济地位则不断上升。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
6.世界经济格局的新发展
随着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主要经济力量发生了重大变化。以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经济居支配地位和起主导地位,而数量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则居次要的附属的地位。
综上所述,一个多极化的世界已经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地形成了。美国谋求世界霸主地位同世界走向多极化的趋势之间的矛盾,是无法克服的历史性矛盾。今后美、日、欧之间的斗争将趋于激化。“一超多强”格局短期内不会有太大改变。要改变这种格局,首先要有综合国力格局的改变。
五、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或一极的条件
能否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或是世界经济中的“极”是由实力条件决定的。作为一个世界经济大国或世界经济一极,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要有相当巨大的国家经济规模。“相当巨大”有两个考察指标:一是宏观经济总量的规模,主要衡量指标是其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 5% 以上,而中国在 2015 年就已经达到了 15.5%;二是看微观企业的规模,主要衡量指标是其大企业数量占世界大企业,即世界五百强企业总数的 5% 以上。中国 2014 年全球五百强企业有 106 家,占比21.2%。
二要有相当密切的国际经济联系。“相当密切”也有两个考察指标:一是对外贸易的联系,主要衡量指标是其对外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 5% 以上。中国在 2014 年达到了12.2%;二看货币金融的联系,主要衡量指标是其本国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占世界外汇储备总额的 5% 以上。据全球央行外汇储备管理局调查,中国 2015 年占比 2.9%,预计 2020 年将会达到 6.9%,2025 年达到 10.4%。
六、中国需用好战略机遇期而崛起
中国是“金砖五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在 2014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外贸进出口总额和五百强大企业数额占世界相应总数的比重都已大大超过 5%,只有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比重没达到 5%。可见,随着我国经济、贸易、金融在新世纪十五年的迅速发展以及未来十几年的持续发展,我国已趋于并将日益接近于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极)的 4 个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