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的理论与实践
摘要:教育机构非常重视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这也是为了达到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带到生活中,与生活实践融
为一体的效果,实现学有所用的目的。 学生对数量管理的理解与数量关系的应用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基本课程,
而应用题是小学数学中直接体现数学关系的方式,并且学生可以从应用题中对数学关系的规律进行掌握与理解。 本
文针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的理论与实践展开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应用题教学 生活化 理论 实践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 教师应该以解决问题来锻炼学生对
数学关系的思考,将问题作为理解数学关系的载体,引导学生
从生活化的角度来分析与思考数学化过程, 利用经历解决问
题的整个过程经验来对现实背景中的种种数学关系问题进行
体会与感悟。 同时教师也应当不断地锻炼学生从不同生活角
度所产生的数量关系问题里思考与抽象数学关系的全过程,
并将生活化导入到教学内容中, 结合日常教学与实际生活关
系,加强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的理论与实践。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数学是一个比较概括性的词语, 它的实际含义若是从生
活、应用、理解等方面来考虑,则意义会有很多,而在我们生活
的环境中到处都存留数学印记,只是人们不善于发现,更不善
于对数学关系的分析与思考。 因此,教育机构在“新课堂标准”
中,已经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要以“学生能够探索与
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展开数学教育。
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课程内容调查得知,目前,数学教材
中多数是以“修建一条铁路……”等问题类型为主,这些问题
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存在不符合现象, 甚至学生很难理解铁
路、零件等是什么,导致学生在理解简单数量关系比较困难,
更难以抽象地得出数量关系。 即便教师在不断地努力讲解问
题过程与数量关系, 学生也只能表面上按照老师的引导将问
题做出答案,但实际上对数量关系还是处于不甚了解的状态,
数学从何而来,有什么作用便成为学生脑海里的不解之谜。 这
样不仅会导致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数量关系的应用能力差,
同时也使学生所学的数学关系不能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相结
合,对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不会利用数量关系解决,影响到
学生对数学探索与创新的积极性和兴趣。
对于以上这种现象, 大多是由于小学教学应用题题材内
容与生活实际不符而导致,因此,教育机构再次强调,小学数
学教学应用题应采用“生活化”方式为教学方法,改善当前在
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枯燥、不贴实际、学而无用等现象。 将应
用题“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全力推广,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
活化”是将应用题内容取之于学生的实际生活问题,使学生对
应用题有中亲切感,利用真实意义的理解与抽象,来体会、感
悟真正的数量关系。 同时还可以加强学生对数学的探索与研
究,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爱好,提高创新思维。 因此,小学数学应
用题教学“生活化”的运用非常重要。
二、应用题内容生活化
目前, 小学数学教材中应用题的题材与学生生活实际接
触到的失误出现不符, 因此学生生活与知识便出现严重脱离
状况,在学生对数学应用题内容不理解、不熟悉的状态下,就
会很难理解教师所讲解的内容, 导致所学内容无法渗透与掌
握,更难在生活中运用。 导致出现学到的知识无处可使,生活
中应该具备的数量关系思考能力低下。 这对学生学习数学非
常不利,形成一种学习难,厌倦学习的状态。 下面针对数学应
用题题材具体情节做出相对的调整,以备参考。
以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某一应用题为例: “高速公路全程长
为 360 千米,汽车按照 4 小时 160 千米的速度行驶,汽车从始
点行驶到终点可用多少小时? ”这一应用题站在学生的角度来
分析,就已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显得有些脱离,可以将应
用例题在教学过程中改为“妈妈去买水果,出门时带了 36 元,
买 3 斤苹果需要 12 元,若是将妈妈所有钱全部花掉用来买苹
果,能买多少斤苹果? ”将应用题改成与生活实际相通的内容,
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对数量关系的分析,分析过程是:要想知道
能买多少斤苹果,首先要知道每斤苹果的价格。 而学生对这些
问题的熟悉程度已经在生活中得到了解,利用已有的经验,再
来解决问题就会相对容易, 同时也会引起学生在生活中不断
地对这类问题体会与锻炼, 进而所学的知识就会经常在生活
中得到锻炼, 在脑海里对问题的解答方式与理解已经根深蒂
固,并能对其他类似问题举一反三。 实现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生活化”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
三、应用题表述多样化
在应用题进行与生活实际相结的改变过程中, 可以将传
统的纯文字化应用题模式改变成表格、漫画、情境图等多种多
样的表述模式,前提是这些模式的改变要以实际生活为基础,
使内容简单明了,以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为改变载体,吸引学生
的兴趣,例如:情境图中以学生在玩耍过程中对数量的计算等
形式出现;表格或者数据以气温变化高低、学生身高测量等内
容形式出现等等, 利用生活中事物的多样化也会使应用题的
形式随之变得更多。 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锻炼
学生将所学知识可以运用到生活中。
四、应用题结构“开放化”
我们的应用题教学曾给学生展示了这样一个误区,那就是
任何数学问题,它都具有完整的结构:包括“适量”的条件、 “唯
一”的答案、相对“程式化”的数量关系等。 我们的学生正是在
这样一种反复训练中学习数学,而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数学问
题并非如此。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对应用题的结构作了一些大
胆拓展,试图以具有开放结构、富于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取代
现行教材中“封闭”的应用题,以使学生在发散性、多维度的思
维活动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可以提供条件不足的应用题,让学生在分析问题的同时学
会捕捉欠缺的条件,然后自己去搜集并予解答。 数据“盈余”的
数学问题是条件过剩应用题。 这样的应用题要求学生对问题
中的数据学会正确的判断,并作出合理的取舍,以培养他们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信息“杂乱”的数学问题,更多时候则是以
一种散乱的数据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需要我们根据问题的要
求对信息灵活地进行筛选、整理,从而促成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1]王保军.有关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新课程学
习·上旬,2013,(12).
(作者单位: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