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雾霾元凶之一 ——混凝土
摘要:随着城镇化建设,混凝土在全国大中城市得到了迅速发展和推广应用,越来越多混凝土结构房屋、马路给人民提供居住改善和生活便利同时,也给我们生存环境带来严重影响。近年来,京津冀为代表之多地高温雾霾天气频发,越来越多研究表明混凝土的生产和使用是造成高温雾霾元凶之一,对环境恶化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雾霾 混凝土 热岛效应
近年来,京津冀为代表的多地高温雾霾天气频发,大家饱受雾霾与高温煎熬的同时,都在抱怨环境的恶化。那么,高温与雾霾之元凶究竟是什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大家没有人希望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成为高温雾霾的元凶,因为治理高温雾霾措施主要是减煤炭的使用、控制私家轿车的数量、降低粉尘数量或加强对企业排放废气的管理等等诸多措施,肯定这些措施在改善环境的同时必定会影响行业发展职工的生活。也正因为如此,对高温雾霾的客观公正研究就更显得很有必要。
针对高温天气,相关的人士通过对纬度不低的北京在夏季总是出现高温、超高温的现象,连续不断做多年研究后发现,引发京城持续高温的元凶之一是“热岛效应”。说起“热岛效应”,这并不算是什么新鲜词汇。显而易见的是,现代化大都市地表都是由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组成,而郊区的地表却是由植被和土壤组成的,两者的热量平衡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别。对于阳光的热量的吸收来说,城市混凝土地表吸收的要远远大于植被土壤;另一方面,城市日益普及的空调等电器设备以及家家都有的汽车;再有人口集中地每个人都是一个小暖气;城市里高楼大厦不利于热量的扩散;城市上空大气比较混浊温室气体含量较高,影响地面长波辐射的散失而致温室效应;.如上所述之种种因素累积,致使城市地表热储存要远远大于市郊地区。
混凝土不仅吸热强,而且吸水能力也很差,它既是高温雾霾的元凶,也是城市雨涝灾害的元凶之一,北京一场大雨就夺走 70 多条性命就是明证。
上述高温与雾霾元凶之分析应当说都没有错,但很可能还不够全面,何处不够全面?在减煤炭的使用、控制私家轿车的数量、降低粉尘数量或加强对企业排放废气的管理等等之诸多治理高温雾霾措施中,却没有考虑将“混凝土”列入其中呢?要知道,当年四万亿“铁公基”投资典型代表之“混凝土”,或“钢筋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水泥混凝土”,水泥、沙子、石子、沥青砂砾等等其本身不仅是雾霾以及空气污染之源头,也更都是城市“热岛效应”之元凶,PM2.5 也因此成为今年的热词,更为重要的是,在空气污染物以及空气热能吸收方面,由于在“铁公基”“混凝土”“大跃进”中我们用“混凝土”硬化了太多的地面,而致使天地之间隔离层太多太广太阔太厚太深而“天地不交”或公路或铁路或楼房或馆所或广场,原来好端端的乡村土地或长有庄稼或富有植被,如今都一概变成了“混凝土”,热量来了,没地儿去,高温了;雾霾来了,庄稼植被没了,大地丧失了对污染雾霾之吸收功能,雾霾了!混凝土的使用虽然不会有酸雨或其它化学污染,但会有粉尘污染,主要是砂石堆场装卸或遇到大风容易扬尘。此外,还有噪音污染,混凝土搅拌站往往是 24 小时运行。 近年来一些人吞食“混凝土”已然上瘾了,离开了“混凝土”就没法活,现在全国都在推进“城市化”建设,准备将 “城市化”下的“混凝土”“大跃进”继续下去,结局会如何呢?如今之高温雾霾也或在警告一些人,“混凝土”“大跃进”最终之必然结果是雾霾会越来越严重。
如上所述,所谓“热岛效应”几乎等同于“混凝土效应”。因此欲减“热岛效应”就必须减少大热容量地面面积,即减少“混凝土”面积,与此同时大力增加绿化,如楼顶都绿化或建成游泳池花园等。有研究表明,如北京市植被面积增加30%,温度要降低 2--3℃,目前在北京楼房占据地面的面积 30%还要多,大多数老式楼顶都可以实现有效绿化,所以植被增加 30%是完全可能实现的。减“热岛效应”对路面,应多普及“蜂窝状结构”,以有效改变地表热平衡,打通地面上下水分热量流通。有研究数据曰,地面水分之有效蒸发可使地表温度减低 3--4℃,由此也可见“天地交泰”之重要。此外,拆去围墙改变楼群方向也可提高地面通风效果而降低“热岛效应”。以应对这场大雾霾。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是必要的,但是,在建设的时候,也应当采取措施,减少扬尘。
实际上充斥着混凝土的大楼宇、大马路、大广场的时代己经过时了,当下世人追求的是环保、绿色,蓝天白云、山清水秀的居住环境,希望过上一种田园式的农家生活,而生活在现代城市的人们,四周被高楼大厦、混凝土等所构造的人工环境所包围,各种离奇的事情频繁发生。夏天时建筑表面和地表晒得很烫,有些地区高温竟然都可以煎鸡蛋了,楼房也被晒得滚烫,住在钢筋水泥楼房的人们在里面很热。这时候"热岛效应"很严重的,
这种“现代生活”不仅没有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反而加大了人们的生存难度,不利于人类的生存,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绿化面积减少,混凝土的过度使用、盲目使用的结果。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故此我根据自己多年的专业经验及研究,特提出以下建议:
(1)可以考虑给智能大厦表面穿上一种“外衣”来吸收热量(就像电脑 CPU现在用的有铜管、铝管内蓄水来导热)把热能传导到地下储存起来利用。
这种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原理就是通过安装在地下的系列地温收集器,利用地球表面浅层水源(如地下水、河流和湖泊)和土壤源中吸收的太阳能和地热能,并采用热泵原理,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中央空调系统,。“地热空调”有两种,一是利用热泵技术,把“恒温层”的地下水抽出来,热量交换后再排回去;一种是土壤源热泵,利用浅层常温土壤或地下水中的能量作为能源,在地下埋管,吸收热能。在地下“恒温层”,温度一般稳定在 18 度左右,地源热泵利用埋管温差传递,通过压缩机启动,能送上摄氏 60 度的热水和摄氏 8 度的冷水。
(2)增加绿化植被面积,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增加立体绿化,建议在安全条件下给每栋楼宇楼顶种花草,每户阳台多种几盆花草。通过合理规划布局主城生态框架,重点划定生态用地,调控主城建设强度,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充分利用山水园林条件,形成多样化的园林绿地系统;加强整治现有各类污染源,严格控制新增污染源;建成由低密度建设区、城市绿地、山林、水面、风景区、农田等共同构成的生态框架。
(3)建立新的概念、新的理论,进而使新型的、环保的建筑材料-----再生混凝土来替代传统的混凝土。只有不断改进建筑材料的性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混凝土这一元凶的问题。
随着以后科技发展越来越快,国环保法规的也变更加完善、执法更加严格,积极并主动地预防和治理污染,全国人民的环境意识提高,高温雾霾的天气问题终将解决,人们将重返蓝天白云、山清水秀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甘锡安. 爱地球,守住安全防线[J]. 飞碟探索, 2010(06).
[2]全球健康社区(基于白蚁巢构造的建筑群) 中国广州[J]. 世界建筑导报,2010(05).
[3]赵建伟,单保庆,尹澄清. 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的应用及进展[J]. 中国给水排水, 2011(12).
[4]陈永刚,曹贝贝.再生混凝土国内外发展动态[J]. 国外建材科技,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