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教育论文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交际式教学法的质量控制

热度0票  浏览91次 时间:2016年2月29日 15:24

交际式教学法的质量控制

□ 赵 

 


摘要:本文从交际式教学法的理论和发展入手,探讨了它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尤其是弱势交际观和强势交际观的应用对外语教学产生的影响和提出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交际式教学法实行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交际式教学法,弱势交际观,强势交际观,质量控制

 

1.理论概述

交际式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CLT; Communicative Approach)是在二语和外语习得中的一种教学方法,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西欧,因强调把“交际”或“互动”(interaction)作为语言学习的手段和终极目标,而成为当今最受推崇的教学法之一。

CLT的出现是是对传统语法教学和听说教学(audio-lingual methodALM)的一种扬弃。传统的语法和听说教学过度强调语法的重要性,却并不能提高学生的目标语交际能力。正如乔姆斯基(Noam Chomsky)所说,“语言并非一种依赖习惯而形成的结构,普通语言行为就是在一种非常抽象和复杂的规则之下创造和形成新的句型和语式.因此,语言学家们寻求一种新的”语境-功能“(notional functional syllabus)式的教学大纲。“notion”指人们交际的具体语境,“function”指在具体语境下人们要达到的特殊功能,即目的。在这种理论指导之下,如何使学生在各种真实生活场景中培养有效交际和沟通的语言能力成为研究的重点并最终形成一种迄今最为有效的二语和外语学习方法—CLT。当然,CLT自身也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发展,如“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就由CLT发展而来,并日益普遍。

CLT经常被视为是教学理论,而非教学方法,因为其未规范详细的课堂练习活动,只有许多概略的准则或特色。David Nunan1991年)所定义的CLT特色受到多人的认可,其特色如下:

1)注重经由互动而达到学习如何以目标语言沟通

2)在学习情境中使用真实生活中的语料

3)提供让学生专注在语言及学习过程的机会

4)学生的自我经验成为课堂学习中相当重要的一环

5)试着让课堂学习和课堂外的语言使用情境结合

该理论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课堂中教授的语言和教室外的语言的相互关系。在这样的概略定义下,任何帮助学生发展在真实情境中的交际能力的练习活动,都被视为合理且有助益的教学活动,因此在课堂上开展形式丰富的角色扮演活动,以及培养学生信心的语言流畅度活动等逐渐普及。

2.交际式教学法的应用模式

2.1 “强势“和”弱势“交际观的出现

自交际教学法提出以来,如何将它成功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成为应用语言与教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挑战。Howatt(1984)认为交际法分“弱式”和“强式”交际法。“弱式”交际法强调正确使用目标语进行交际的重要性,主张在提高语言能力的基础之上提高交际能力。与此不同,“强势”交际法强调语言是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场景中通过交际习得的。如果前者是“学习使用外语”,则后者为“用外语学外语”。

2.2 交际的强弱观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

Howatt(1984)总结了交际法出现以来的教学实践,认为以往所进行的交际教学都属于弱式交际。此后“强”派与“弱”派的支持者分别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实践。通过对浸入式和自然途径教学研究,弱派代表LongRobinson(1998)总结出如果二语学习的课堂完全以意义为核心,那么学习者对有些语言项目,如准确性和语言使用的功能表达的掌握,无法达到目标语的程度。FinocchiaroBrumfit(1983)认为交际法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进化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革命过程,即语言的掌握应该先学习语法知识再慢慢过渡到知识的应用。这个观点在我国英语教学大纲的制定过程中也得到充分体现。1992,国家教育发展委员会(SEDC)引进功能交际大纲,在结合我国教学实际的基础上发行“结构—意念功能教学大纲”。该大纲强调语言技能的学习与交际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坚持把掌握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作为培养交际能力(即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尹世寅,2005)。这是充分考虑当时中国外语教学缺乏二语习得的环境下采用了弱式交际法。

2001年国家颁发外语教学新的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的《新标准英语》和《新目标英语》教材开始在全国逐步推广使用。作为强交际观理论的实践,在任务型课堂中,教师以一系列以学生为中心的交际任务,取代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相对于之前的结构-功能大纲,从理论意义上说,任务型教学所强调的交际更彻底和深入,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了交际由弱到强发展的趋势。中国在外语教学的目标方面开始了更接近语言习得的追求。

2.3 交际法应用于中国外语教学的效果评估

尽管中国应用交际法已有二十多年,外语教学大纲重心也从弱交际观向强交际观发展。但事实上,交际法尤其是强势交际法的应用,使很多教师在教学时遇到了困难和问题,任务型教学并没有取得预期良好效果(尹世寅,2005)。尤其是,教学中排斥


 


语法教学,而考试中又很难量化交际能力的现状,使得很多教师甚至学生对交际法心生抵触。那么,在中国当前普遍缺乏外语习得环境的背景之下,我们应如何在大纲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交际法呢?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试从“交际式教学法质量控制”的角度进行探讨。

3.交际式教学法的质量控制

3.1量的控制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日益普遍,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影音资料和真实语境来理解英语及英语文化,教改系列书籍,在单元选材上都兼顾了知识型欣赏性和实用性, CLT的各种教学活动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体现。但在笔者的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提高并不显著,表现在这些活动课堂耗时较多,使得教学内容不够全面充实,另外,语法和词汇的学习由课堂转为课下自学,使得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很不适应。而且从英语笔试的角度看,各类试卷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考核也体现的不是特别充分,使得许多学生心生“热闹过后一无所获”的感触。教师在担当“交际活动”的设计,组织,观察,评估等诸多角色时,也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顺利,教师的预设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接受方面存在偏差和低效。针对这些情况,如何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统一起来成为一个严峻的课题。海姆斯在1971年发表的《论交际能力》一书中,补充了语言能力说之不足,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强调了语言的交际能力,并解释了交际能力所包括的四个社会文化因素:语法的正确性,语言的可行性,语言的得体性,和语言的可接受性。这四种因素充分体现了语言的社会性和功能性,并成为了衡量语言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

显然,在外语教学中只传授系统语法知识是不够的,应将交际能力定为主要目标之一。但没有语言能力做基础,交际能力就会成为无本之木。语法的正确性是语言可行性,得体性和可接受性的前提。如果初学者的基本功,如词汇的理解和运用,语法、造句等方面较弱,也谈不上交际能力的训练。

所以,在当前很多学校还不具备实行强势或任务型交际教学法的条件下,尤其是还有很多学生来自根本不具备外语习得环境的偏远或落后地区,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还是要适当增加语言能力学习的比重,在课堂上对“交际活动”的数量有所控制,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把它当做语言能力提高的一种辅助。随着学生语言能力的逐步提高,再以强交际观为导向,凸显“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的目的,从而顺利实现教学大纲的既定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3.2质的评估

质指的是对学生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提高效果的评估,这主要取决于教师,因而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际法的运用对于教师的实践能力,尤其是语言学、跨文化教学,教学理论和教学法的运用,以及地道和流畅的口语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在理证和实际运用上吃透交际法,必要时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理论和教学法学习以及再培训,才能达到满意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面临着很多挑战和选择,例如:

1)如何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作出科学评估,或者评估的指标是什么

2)在教学中如何制定语言和交际能力目标,怎样使交际题材,交际功能和语法等内容溶为一体,并实现知识能力的系统性,学习的渐进性

当然,交际式教学法的有效性还取决于一个重要因素,即教师能否理解学生,并作出恰当的反应(appropriate response)。教师需要辨识出学生的哪些语言错误时由于母语习惯和文化背景导致的,并需要教师做出“只有以目标语为母语的的人才可以作出的反应”。前者是外籍教师所通常欠缺的,而后者则是中国教师所欠缺的。从这个角度上讲,提高外语教师的跨文化意识和文化敏感性,创造更普遍的外语习得环境已成为必须。

 

参考文献:

[1]Finocchiaro M.& Brumfit C. The Functional Approach: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2]Howatt,A.A history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M].Oxford:Oxford Uniersity Press,1984.

[3]Long, M. H. & P. Robinson. 1998. Focus on form: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A]. in C. Doughty & J.Williams (eds.). Focus on Form in Classroom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 Nunan,D.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New York:London: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UK) LTD,1991

[5] 冯颖. 强弱势交际观在中国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2010, (免费论文网 www.mianfeilunwen.com

[6] 李放.“强式”与“弱式”交际法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7] 尹世寅.五步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途径的比较及其在西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

 

作者单位:装甲兵工程学院基础部外语室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