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浅谈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陈珍瑜
(福建省漳浦县佛昙东坂小学 福建漳浦 363208)
在当前素质教育向我们急步走来时,我们应有一种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紧迫感。要培养学生掌握大量的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又有强烈的创造意识和能力,不墨守成规,人云亦云,在解决问题时独出心裁、敢于标新立异、勇于探索、不怕失败,发挥学生创造性潜能。
1、从学生生疑中培养创新意识
生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也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和开端。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活动中有了疑问并适时提出来,教师可以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教学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时,教师出示一组题 : 478+199、 258+298、 566-99等口算题,先组织学生和教师开展口算比赛,结果教师总是算得快,学生感到十分惊奇,进而产生疑问,为什么老师总是算得快?这时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有些学生发挥直觉思维的作用,采用简便方法,逐渐超过了老师,学生得出口算过程 :
(1) 478+199=478+190+9=677
(2) 478+199=(470+190) +(8+9) =677
(3) 478+199=478+200-1=677
然后,让学生议论、比较,哪种方法好,好在哪里,学生通过观察,都认为第三种方法又快又准确,接着,教师又追问 478+199=478+200-1中为什么减 1,把学生对知识的探求活动引向深处。
2、从学生自主探究中培养创新知识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从终身教育的角度思考,小学教学是人生学习过程的一小部分,而且是奠基部分,应该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东西。
21世纪社会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创造性的劳动将成为重要的劳动形式,这种劳动形式的性质决定必须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如教学分母分数加减法时,首先计算二分之一加三分之一,有的学生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影响,可能得出二分之一、三分之二,有的学生还会别出心裁,可能得出五分之二,但大多数学生认为以上答案没有依据,但不知如何做。这时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备的结构材料边操作边探究,有的学生用圆形的纸板剪拼,有的用长方形。
正方形纸板剪拼,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悟出二分之一加三分之二,不同分母的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但如何相加减学生感到困难。这时,教师启发学生用等量分析的方法来解决这一矛盾。学生开动脑筋,在动手折纸中发现当两个同样大的圆(长方形、正方形)折成的份数同样多的时候,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联系已的求最小公倍数的知识,得出当取2和 3的最小公倍数 6的时候,最容易用纸板拼出二分之一加三分之一的结果是六分之五,从而揭示出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本质。经过一次次的探究、提问题,层层深入解决矛盾,不断掀起学生思维的波涛,使学生始终牌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状态,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3、在克服思维定势中培养创新意识
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创造性潜能。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灵活应用知识,教师让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从而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如教学应用题: 一批粉笔,第一个月用去 60盒,第二个月用去的比这批粉笔的三分之一少 10盒,这样正好用去这批粉笔的二分之一, 这批粉笔一共有多少盒?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按常规思路 : 10盒是没有用的,应假设从用去的60盒里划去10盒,且把10盒归入三分之一之内。这样处理的结果解题难度大,容易出差错,让学生发挥想象,把条件中的顺序转换一下,就容易找出对应关系。如把条件变换成 : 第一个月用去的比这批粉笔的三分之一少10盒,第二个月用去60盒,就很自然地把10盒包含在60盒里,数量关系没有变,对应关系更加明朗化,学生容易理解, (60-10)÷( )=300(盒)。
4、从改革评价方法中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用什么样的方法评定学生数学成绩,直接影响到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目前不少学校是以一张试卷评定学生的学习质量,而试卷中的内容又是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主。从试卷的形式看,客观题多,主观题少,这样的评价方法和机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笔者认为首先要改变用一张试卷决定学生成绩的状况,要走综合评价的路子。教师可以结合平时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在创新意识方面的表现及时给予评定,把它作为学生学期成绩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可建立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动手与动脉相结合,检测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相结合评价的机制,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有利于更加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
5、从优化情境中培养创新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情境教学具有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活动为途径等鲜明的特色,因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独特的作用。
5.1 注意情境的探究性,激发创新动机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指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倾向和动手。创新活动需要创新动机来激发和维持,创新动机将直接决定个体从事创新活动的期待、对结果的评价和体验,进而影响其从事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情境教学十分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这就为儿童创新动机的激发提供了契机。
5.2 强化情境的互动性,营造创新氛围
创新思维只有自由自在的思维空间中才能孕育、诞生。
因为没有宽松的环境,学生就没有自主性,而没有自主性就可能有创新行为。情境教学特别强调宽松的学习情境的营造,让教学情境中的师、生、境诸因素产生互动,从而形成有利于创新、易于创新的良好氛围,使学生思维在宽容的情境中无拘无事,纵横千里,任意驰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