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通信管理软件产品的开发技术
摘要:通信管理机作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变电站内大量的通信任务,它需要安全可靠、便于开发和维护。文章通过对通信管理机软件架构的分析,阐述了 COM 及 DCOM 技术应用于通信管理机软件产品开发的数据结构及方法,采用该技术开发的通信管理软件在协同开发、维护以及升级方面的优势十分突出。
关键词:通信;COM;软总线;对象组件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131(2015)10-0250-01.
电站自动化系统近 10 年来得到了很快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新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给自动化产品的开发和维护带来一些新的思路。本文就面向对象的通信管理机软件产品开发的新思路作些探讨。
1 系统分析
通信管理机作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承担了变电站内通信连接、协议解析、接口转换的工作,它将变电站内各智能设备连接进来,处理后将数据转发给后台监控系统和远方调度。采用嵌入式技术的通信管理机,由于采用无硬盘、无风扇的设计理念,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一般分层分布式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由就地层和系统层组成,就地层由分布式的保护控制单元、各种智能设备及现场总线构成现场网络,系统层由通信管理机、工业计算机或商用计算机及以太网构成上位机系统网络。
作为系统层的通信管理机承担了大量的通信功能,目前我国的现状是智能设备厂家众多,通信方式、通信规约千差万别,通信协议没有规范或没有按照规范实施,牵涉到的通信问题也较多,这就造成了在现场监控厂家的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与智能设备的互联互通上。通信管理机为满足现场需要程序不断升级,升级过程中程序可能在不经意中引入 BUG,造成程序的不稳定。同时程序越来越庞大,装载程序需要更多时间,对通信管理机的处理速度和内存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程序不断变更也对版本维护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这时,在采用 WINCE 平台开发的在通信管理机软件中引入MicrosoftWindows2000 系统平台的核心基础:COM(ComponentObject Model)和 DCOM(Distributed Component ObjectModel)技术的应用就显现其优势来。
对通信管理机系统来说,使用软总线和组件有如下优点。
(1)软总线和对象组件可以使各模块透明访问数据库,屏蔽被访问对象和访问方法的复杂性;(2)软总线和通信对象组件完成系统对象间的信息传递,各对象组件独立,各组件的维护仅须维护组件本身,而软总线的升级仅需更改相应的 API 服务程序库;(3)通信管理机的主程序维持稳定,不需要频繁改动,减少了改动过程中错误代码的引入,有利于现场程序的稳定和现场安全。
2 系统设计
2.1 数据库服务器组件
数据库服务器组件(存在于软总线的服务器端):因为商用数据库一般不能满足实时性的要求,实时数据库大多采用自主开发的方式,因此设计该组件以屏蔽系统应用程序对不同数据库的访问。
(1)存储在主存储器内的数据能快速存取,根据实时响应的要求,安排数据的存取地点。
(2)保证数据的逻辑和物理独立性,系统数据库的任何改变不影响应用程序,应用程序的任何修改也不影响数据结构。
(3)满足各种应用对数据存取的要求,双机或多机应用时保证各机的数据库具备完整性和一致性。
2.2 故障诊断组件
故障诊断组件可以分布到各个不同的对象组件,完成对对象和组件本身的故障诊断。(1)在线诊断在操作系统控制下,随实时任务连续进行,诊断过程不影响实时系统的运行;(2)在线诊断能指明故障点和故障类型,作为一个结果产生报警,并根据需要调动看门狗程序进行处理;(3)通过系统能很容易地测试数据请求功能和控制功能,通过传输和接收各类试验数据找到故障点显示并纪录故障位置和故障内容;(4)在通信装置通信失败时,自动记录故障时间、产生原因。故障恢复时,自动接受被中断的数据;(5)可对远方设备进行远方测试和诊断;(6)可通过电话线对系统进行远方测试和诊断。
2.3 通信组件
各个规约的通信组件可以根据需要下载运行,负责和各种智能通信设备的通信,完成数据采集交互。(1)完成数据通信采集交互工作;(2)可以根据设定输出通信报文情况;(3)可以根据设定进行特定的数据记录;(4)具有自我监视、自我修复能力,可以根据通信情况启动单个通道的看门狗程序进行处理。
2.4 其他功能组件
其他组件可以根据需要下载运行,完成各种特定功能的实现,如计算遥测功能、录波召唤、保护信息管理功能等等。
3 结语
本文基于上述思路开发出的通信管理软件,成功应用于电力系统,系统便于功能扩充,运行稳定。在协同开发、维护以及升级方面的优势十分突出。在开发类似系统时,对对象的分析、软总线的接口定义、实时数据库负载的估算、访问的冲突检测与避免应特别关注。随着技术的发展,在此类系统的基础上逐步继承、优化与积累,引入新技术,可以使该系统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 潘爱民. COM 原理与应用[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 刘志刚,康积涛,刘学军.COM/DCOM 在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1999(6).
[3] 张娅,周学文.COM 研究及其在组态软件中的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200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