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精彩运
摘 要:秉承“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观点。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
有了不同程度创新和突破。此次课程改革给教师与学生带来的影响十分深刻,不仅反映在教师教学观念而且反映在教学行为方式的转
变上。新课改要求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把问题故事情境化,把生活化,促进学
生的主动参与,才能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
关键词:更新观念;游戏引入课堂;故事情境化;问题生活化《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
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
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
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所以,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
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焕发出数
学课堂的活力。
大家都知道,课本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五彩缤纷的生活所
提供的教育资源却是无限的。本着促进学生发展的宗旨,教师
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
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认识、发现数学,主动地建构知
识;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猜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
发现数学问题,学习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
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
数学知识博大精深,奥妙无穷。但数学知识当中也包含许
多晦涩难懂、枯燥乏味等难啃的“硬骨头”。那么,我们怎样才
能上好数学“课改”课呢?下面我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以下
几种观点:
一、要上好数学“课改”课,需把游戏引入课堂
教学要成功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
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
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把他们爱玩的游
戏引入课堂,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地投入
到学习过程中去。
如那边草地上有六个人正在玩游戏,他们年龄的平均数
是 15 岁。请想像一下是怎样年龄的六个人在玩游戏?通常人
们会想像是一群中学生在玩游戏,但是,如果是一个 65 岁的
大娘领着五个 5 岁的孩子在玩游戏也是有可能的吧!
再如:由两个人玩的“抢 30”游戏规则如下:
第一个人先说“1”或“1、2”,第二个人要接着往下说一个
或两个数,然后又轮到第一个人,再接着往下说一个或两个
数,这样两人反复轮流,每次每人说一个或两个数都可以,但
是不可以连说三个数.谁先抢到 30,谁就得胜.
试想像这样生动、有趣的游戏,能不引人入胜吗?像这样
参与性很强的教学过程,同学们一定会感到学习数学是既轻
松又愉快,并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
二、要上好数学“课改”课,需把问题故事情境化
教育家杜威曾说: “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唤起学生理智的
兴趣,激发对探究的热情。”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问题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
导火索。为什么呢?因为初中生的认识兴趣来自于学习活动本
身和学习内容的趣味因素。
所以我在讲授“同底数的幂的乘法”这一节内容时,就充
分地把?问题情境化,巧妙地用古代俄罗斯民间流传的算术题
故事: “路上走着 7 个老头,每个老头拿着 7 根手杖,每根手杖
上有 7 个树杈,每个树杈上挂着 7 个竹篮,每个竹篮里有 7 个
竹笼,每个竹笼里有 7 只麻雀,总共有多少只麻雀?”来引导学
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同底数的幂的乘法”法则。
试想这样的故事情境,怎能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怎能不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呢?这样的教学过程,能使学生在听得津津
有味的同时,让数学知识不知不觉地渗入他们的脑海,在数学
王国里积极地思考、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省时高效的目的。
三、要上好数学“课改”课,需把问题生活化
“学以致用”是我们教学的基本要求,新教材在呈现教学
内容时,很多内容都是以艺术化的形式,再现了生活中常见的
数学问题。
如我们在给学生讲什么是同类项时?可先设想下面的问
题情境:将一群鸡和一群鸭混合关在一个笼子内,请问会发生
什么现象?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可能会七嘴八舌地说出不同
的答案,但俗话说: “你是你,我是我,鸭子不跟鸡搭伙”,这就
意味着鸡、鸭会各在一边,分出不同的种类,即特征相同的事
物是同一类。试想,以此来引导学生来找出 3x2y 和–5x2y 的
共同特征,从而轻松说明什么是同类项的相关知识。
再比如我在讲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节时,可试问
同学们校园内四四方方的草坪为什么总是被踩去四支角?这
个理由其时很简单,因为同学们走路总爱赶捷径,即在不知不
觉中运用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知识点。
像这样设计的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
生活经验来进行判断,在充满愉快的学习过程中,锻炼了学生
的思维能力。此时,思维训练是那样的轻松自然、那样的和谐,
使数学走进了生活,为生活服务,生活与数学有机地融为一
体。问题情境生活化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由此可见,新教材在处理教学内容时,能充分考虑学生的
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艺术化地创设具体、生动、活泼有趣的
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寓教于乐,使他们乐于智力
探索,始终以积极的态度去参与学习,在悦耳、悦目、悦心的情
境下获得新知。
只要我们能不断更新观念、改变思想,探索新型教学方
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的思维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
力,我们的数学课程改革一定会取得成功,我们的基础教育事
业必将取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