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程体系 培养实用型护理专业人才的探索与研究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发布者:张飒乐 方欢乐 冯香艳 李英 卫华 王侠
热度0票 浏览84次
时间:2015年6月15日 16:10
优化课程体系 培养实用型护理专业人才的探索与研究
张飒乐 方欢乐 冯香艳 李英 卫华 王侠 西安培华学院医学院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中的不足,即增加人文学科和特色学科的科目或比重,通
过建立新的课程体系使护生获得了更丰富的知识,更能适应当今社会对护生的要求,同时提出了护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途径之一,为护
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体系;综合素质;护理人才
随着整体护理的不断发展,护理的服务对象已由病人扩大到
健康人乃至整个人类,护理的服务范畴也随之扩大,社会服务功
能不断加强。 护士的职能也由对病人的照顾和治疗, 扩展到指导、
教育、咨询、协调、研究等各个方面。于此同时社会对护理人才
要求也不断提高,护理人才的选择由“学历型”向“能力型”转
变,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掌握,特别是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和社
会服务课程等综合素质否认教育越来越得到重视。面对竞争激烈
的人才市场,现有护理人才的素质能力结构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尤其是实用型综合素质高的护理人才已成为社会人才需求的重
点。
1.研究现状及意义
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只重视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掌握,
体现综合素质教育的人文学科类的课程非常少,平均占不到总课
时的 1/1 0,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护理本科课程有 1/3 为人文学
科课程相比有比较大的差距。对于社会服务类的课程则比人文学
科课程还少。教育部在专业目录中将护理学专业原有的“按医学
教育模式设立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护理学三大主干学科”,
调整为了“伦理学、心理学和护理学新的三大主干学科”,高度
体现了新的医学模式对护理学专业发展的影响。按照新医学模式
和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是高等护理教育改革
的核心任务。按新的课程设置,依照“淡化学科界限,强化素质
培养”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优化。由此提出了课程设置
的新四大模块:人文社会科学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
程模块以及综合素质拓展模块四大部分组成的新课程体系,减少
医学基础课比重,增加人文和社会科学比重,使人文和社会课程
贯穿于教学始终。这不仅能够反映医学和护理模式的转变、知识
的更新、技术的进步,还要适应社会制度的变迁,尤其体现实用
型综合素质护理人才培养的理念。
2.一般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1.1 我国目前护理学专业课程体系基本情况
我国目前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课程设置方面不符合护
理学发展需求,目前多数医学院校护理专业依然采用较为落后的
课程设置,仍然以医学课程为主,护理课程为辅。学生在校学习
的前两年都是以公共基础课和医学基础课为主导,第三年才以护
理专业知识为主,第四年为实习,显然护理专业知识比较少,特
别是人文学科类课程。现在护理模式新的转变,对护理人员的要
求也越来越高,需要学生掌握的护理专业知识也越来越多,而一
些新兴的人文学科课程如《人际沟通》、《护理美学》、《护理
礼仪》等很多学校都未开设,另外对于一些《灾难护理》、《残
障护理》等这类特色护理课程学校开设的就更加少了,这严重影
响了护理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
2.1.2 我国目前护生综合素质情况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由功能制转向了整体护理。
护理工作者必须运用护理学、人文科学、社会学等知识才能开展
系列整体护理,,病人实施整体护理,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那么这就要求护理教育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融传授知
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科学地把握立德、立才、立业。
我国十几年前就已经重视对护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其中包括:
1 思想文化素质包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职业道德
观及诚实、刻苦、敬业、礼貌、审美、艺术追求等;2 业务素质
包括扎实的护理知识技能结构、动手能力及自我发展能力等;3
身体素质健康的体魄,具有耐受力和应变力;4 心理素质健全的
人格、顽强的意志力及适应环境的能力[1]。这些方面的教育使得
我国护生及护士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然而在当今深化教
育改革,不断开拓创新的新时期,人与人的交流方式,护患关系
的变化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模式,例如突发灾难的灾后护理
等,这些对综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显然目前的教育还需加强,特别
是在人文教育方面。
2.2 方法
2.2.1 基本思路
2.2.1.1 完善课程体系,突出特色的综合素质教育
改变目前只重视医学以及护理学教育的课程体系,在此基础
上加大人文护理教育的力度,并增加社会服务课程的建设,以突
出高综合素质护理人才培养的模式。新的课程体系包括:基本护
理技能课程群、临床护理教育课程群、人文护理教育课程群以及
特色社会护理服务课。其中基本护理技能课程群包含的课程如护
理学基础、健康评估、护理健康教育学等,目的是通过护理基本
技能教育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临床护理教育课程群的目的是满
足现代护理专业的要求,培养高层次护理专业人才,包含的课程
除内、外、妇、儿、急救护理学外,还增设了康复护理学和老年
护理学;人文护理教育课程群包含的课程如《护理心理学》、《护
理管理学》、《护理伦理学》、《护理美学与礼仪》、《人际关
系与沟通》等,目的是贯彻“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注重培养
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特色社会护理服务课程群的目的是增强护
理社会服务功能,包含灾难护理、残障护理、中国手语等课程。
2.2.1.2 调整课程结构,形成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
展的课程模式
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调整课程结构。适当减少医学
基础类课程、公共基础类课程的比重,增加社会、人文等学科课
程及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课程;整合必修课、限选课、任选修
课的学时。整合必修课程,减少课程的重复,增大限选课和任选
修课程比例。通过课程结构调整,使课程体系既能满足学生对知
识的需求,保证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又能提高学生的综
合素质和能力。
2.2.2 研究的主要内容
改变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和选修的段式课
程体系,建立符合社会人才需求的新型课程体系,并调整课程结
构,旨在培养体现实用型综合素质的护理人才。具体改革内容:
2.2.2.1 加大人文课程及综合课程,增设社会服务课程,拓
宽知识面,突出护理综合素质教育
根据护理学专业发展趋势和特点,要注重发展多学科综合课
程以及人文类课程,使护理教育与病人、社会、科技、经济相结
合,开设文化交流技巧、医患人际关系沟通等综合类课程;结合
社会需求以及医学发展模式,加大特色的课程比例,如家庭式护
理课程、老年护理学、康复护理学、护理礼仪、护理美学课程等,
另外增设社会服务课程,如灾难护理、残障护理、中国手语等课
程等,从数量上保证专业特色课程占整个课程设置的 20%。
2.2.2.2 调整课程的结构,整合必修类课程、限选类课程、
任选修类课程。另外必须整合必修课程:减少课程之间的重复;
增大限选课和任选课的比例,以张扬学生个性,尊重学生意愿及
激发学生潜能的发展为主要目标。开设网上教育课程,部分课程
采用自修的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2.2.3 效果评价
自制了《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评价表》除专业课程模块中
的必修课程外,还包括公共和人文修养课程模块及专业基础课程
模块的 27 门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每门课程分别按没用、不重
要、不太重要、重要和很重要赋予 1~5 分的分值,对护理专业
教师和护生对新的课程体系的评价进行问卷调查。学生调查:对
护生发放问卷 50 份,回收有效问卷 49 份,有效回收率 98%。教
师调查:对护理专业教师发放问卷 38 份,回收有效问卷 38 份,
有效回收率 100%。
3.结果与讨论
本课题的初步效果:根据新的课程体系的论证结果,经过具
有多年护理教学经验的教师及部分学生代表给与的评价结果:新
的课程体系体现了重视护生综合素质教育,通过护理专业教师及
学生代表认真学习新的课程体系的内容及目的后,客观公正的对
新课程体系进行了评价,具体为对于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对
课程体系中课程群的设置进行满意、较满意、一般及不满意进行
评价,结果为 93%以上认为课程设置合理,表示满意;对于大三
本科的学生代表(即将学完所有护理本科课程)来说,通过对新
课程体系的认识并对预期效果进行打分,结果为 90%的人认为设
置合理,98%的人认为能提高人文护理素质,提高综合素质,96%
的人认为课程实用性强,对参加应聘有帮助等。
3.1 优化的课程体系构建了新的护理教育理念,提高了护生
的综合素质
加大人文课程及护理特色类课程,以人的基本功能、生命周
期和基本需要为中心,以护理专业知识为主线的课程体系体现了
整体、综合和优化的三原则[2],改变了过去以疾病为主,忽视人
的心理社会因素的课程体系。从过去的公共课、学科基础、专业、
实践“四段式”的课程体系,改革为人文社会科学模块、专业基
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以及综合素质拓展模块四大部分组成
的新课程体系,减少了医学基础课的比重,加大了人文和社会科
学的比重,让人文和社会课程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由此凸显了对
护生综合素质的教育,跟踪调查的结果表明运用了新的课程体系
后,学生的学习视野有很大开阔,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实习阶段能够较好的处理各种关系,体现了学生沟通能
力;毕业后学生在各单位都受到了很好的评价。
3.2 优化的课程体系实现了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目标
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依照培养目标而设计,护理教学内容必须
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一致,突出人是一个整体的观念[3]。人文
社会课程提供了学习工具,了解人与社会、环境、健康之间的关
系;专业基础课程提供了了解人体的生命规律知识;专业课程和
专业任选课提供了培养护理不同对象专业和自身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淑萍.浅谈护生综合素质教育[J].当代医学, 2010, 15 (3):
226.
[2]玄英哲.护理学专业“前期趋同、后期分流”的人才培养模
式与课程体系[J].当代医学,2010,15(3):226.
[3]章雅青, 蔡威, 高颖.以护理为特色的本科课程设置探索[J].
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68
作者简介:
张飒乐,女,汉族,陕西西安医学学士讲师研究方向:护理
教育。
张飒乐 方欢乐 冯香艳 李英 卫华 王侠 西安培华学院医学院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中的不足,即增加人文学科和特色学科的科目或比重,通
过建立新的课程体系使护生获得了更丰富的知识,更能适应当今社会对护生的要求,同时提出了护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途径之一,为护
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体系;综合素质;护理人才
随着整体护理的不断发展,护理的服务对象已由病人扩大到
健康人乃至整个人类,护理的服务范畴也随之扩大,社会服务功
能不断加强。 护士的职能也由对病人的照顾和治疗, 扩展到指导、
教育、咨询、协调、研究等各个方面。于此同时社会对护理人才
要求也不断提高,护理人才的选择由“学历型”向“能力型”转
变,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掌握,特别是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和社
会服务课程等综合素质否认教育越来越得到重视。面对竞争激烈
的人才市场,现有护理人才的素质能力结构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尤其是实用型综合素质高的护理人才已成为社会人才需求的重
点。
1.研究现状及意义
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只重视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掌握,
体现综合素质教育的人文学科类的课程非常少,平均占不到总课
时的 1/1 0,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护理本科课程有 1/3 为人文学
科课程相比有比较大的差距。对于社会服务类的课程则比人文学
科课程还少。教育部在专业目录中将护理学专业原有的“按医学
教育模式设立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护理学三大主干学科”,
调整为了“伦理学、心理学和护理学新的三大主干学科”,高度
体现了新的医学模式对护理学专业发展的影响。按照新医学模式
和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是高等护理教育改革
的核心任务。按新的课程设置,依照“淡化学科界限,强化素质
培养”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优化。由此提出了课程设置
的新四大模块:人文社会科学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
程模块以及综合素质拓展模块四大部分组成的新课程体系,减少
医学基础课比重,增加人文和社会科学比重,使人文和社会课程
贯穿于教学始终。这不仅能够反映医学和护理模式的转变、知识
的更新、技术的进步,还要适应社会制度的变迁,尤其体现实用
型综合素质护理人才培养的理念。
2.一般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1.1 我国目前护理学专业课程体系基本情况
我国目前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课程设置方面不符合护
理学发展需求,目前多数医学院校护理专业依然采用较为落后的
课程设置,仍然以医学课程为主,护理课程为辅。学生在校学习
的前两年都是以公共基础课和医学基础课为主导,第三年才以护
理专业知识为主,第四年为实习,显然护理专业知识比较少,特
别是人文学科类课程。现在护理模式新的转变,对护理人员的要
求也越来越高,需要学生掌握的护理专业知识也越来越多,而一
些新兴的人文学科课程如《人际沟通》、《护理美学》、《护理
礼仪》等很多学校都未开设,另外对于一些《灾难护理》、《残
障护理》等这类特色护理课程学校开设的就更加少了,这严重影
响了护理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
2.1.2 我国目前护生综合素质情况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由功能制转向了整体护理。
护理工作者必须运用护理学、人文科学、社会学等知识才能开展
系列整体护理,,病人实施整体护理,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那么这就要求护理教育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融传授知
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科学地把握立德、立才、立业。
我国十几年前就已经重视对护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其中包括:
1 思想文化素质包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职业道德
观及诚实、刻苦、敬业、礼貌、审美、艺术追求等;2 业务素质
包括扎实的护理知识技能结构、动手能力及自我发展能力等;3
身体素质健康的体魄,具有耐受力和应变力;4 心理素质健全的
人格、顽强的意志力及适应环境的能力[1]。这些方面的教育使得
我国护生及护士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然而在当今深化教
育改革,不断开拓创新的新时期,人与人的交流方式,护患关系
的变化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模式,例如突发灾难的灾后护理
等,这些对综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显然目前的教育还需加强,特别
是在人文教育方面。
2.2 方法
2.2.1 基本思路
2.2.1.1 完善课程体系,突出特色的综合素质教育
改变目前只重视医学以及护理学教育的课程体系,在此基础
上加大人文护理教育的力度,并增加社会服务课程的建设,以突
出高综合素质护理人才培养的模式。新的课程体系包括:基本护
理技能课程群、临床护理教育课程群、人文护理教育课程群以及
特色社会护理服务课。其中基本护理技能课程群包含的课程如护
理学基础、健康评估、护理健康教育学等,目的是通过护理基本
技能教育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临床护理教育课程群的目的是满
足现代护理专业的要求,培养高层次护理专业人才,包含的课程
除内、外、妇、儿、急救护理学外,还增设了康复护理学和老年
护理学;人文护理教育课程群包含的课程如《护理心理学》、《护
理管理学》、《护理伦理学》、《护理美学与礼仪》、《人际关
系与沟通》等,目的是贯彻“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注重培养
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特色社会护理服务课程群的目的是增强护
理社会服务功能,包含灾难护理、残障护理、中国手语等课程。
2.2.1.2 调整课程结构,形成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
展的课程模式
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调整课程结构。适当减少医学
基础类课程、公共基础类课程的比重,增加社会、人文等学科课
程及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课程;整合必修课、限选课、任选修
课的学时。整合必修课程,减少课程的重复,增大限选课和任选
修课程比例。通过课程结构调整,使课程体系既能满足学生对知
识的需求,保证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又能提高学生的综
合素质和能力。
2.2.2 研究的主要内容
改变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和选修的段式课
程体系,建立符合社会人才需求的新型课程体系,并调整课程结
构,旨在培养体现实用型综合素质的护理人才。具体改革内容:
2.2.2.1 加大人文课程及综合课程,增设社会服务课程,拓
宽知识面,突出护理综合素质教育
根据护理学专业发展趋势和特点,要注重发展多学科综合课
程以及人文类课程,使护理教育与病人、社会、科技、经济相结
合,开设文化交流技巧、医患人际关系沟通等综合类课程;结合
社会需求以及医学发展模式,加大特色的课程比例,如家庭式护
理课程、老年护理学、康复护理学、护理礼仪、护理美学课程等,
另外增设社会服务课程,如灾难护理、残障护理、中国手语等课
程等,从数量上保证专业特色课程占整个课程设置的 20%。
2.2.2.2 调整课程的结构,整合必修类课程、限选类课程、
任选修类课程。另外必须整合必修课程:减少课程之间的重复;
增大限选课和任选课的比例,以张扬学生个性,尊重学生意愿及
激发学生潜能的发展为主要目标。开设网上教育课程,部分课程
采用自修的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2.2.3 效果评价
自制了《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评价表》除专业课程模块中
的必修课程外,还包括公共和人文修养课程模块及专业基础课程
模块的 27 门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每门课程分别按没用、不重
要、不太重要、重要和很重要赋予 1~5 分的分值,对护理专业
教师和护生对新的课程体系的评价进行问卷调查。学生调查:对
护生发放问卷 50 份,回收有效问卷 49 份,有效回收率 98%。教
师调查:对护理专业教师发放问卷 38 份,回收有效问卷 38 份,
有效回收率 100%。
3.结果与讨论
本课题的初步效果:根据新的课程体系的论证结果,经过具
有多年护理教学经验的教师及部分学生代表给与的评价结果:新
的课程体系体现了重视护生综合素质教育,通过护理专业教师及
学生代表认真学习新的课程体系的内容及目的后,客观公正的对
新课程体系进行了评价,具体为对于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对
课程体系中课程群的设置进行满意、较满意、一般及不满意进行
评价,结果为 93%以上认为课程设置合理,表示满意;对于大三
本科的学生代表(即将学完所有护理本科课程)来说,通过对新
课程体系的认识并对预期效果进行打分,结果为 90%的人认为设
置合理,98%的人认为能提高人文护理素质,提高综合素质,96%
的人认为课程实用性强,对参加应聘有帮助等。
3.1 优化的课程体系构建了新的护理教育理念,提高了护生
的综合素质
加大人文课程及护理特色类课程,以人的基本功能、生命周
期和基本需要为中心,以护理专业知识为主线的课程体系体现了
整体、综合和优化的三原则[2],改变了过去以疾病为主,忽视人
的心理社会因素的课程体系。从过去的公共课、学科基础、专业、
实践“四段式”的课程体系,改革为人文社会科学模块、专业基
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以及综合素质拓展模块四大部分组成
的新课程体系,减少了医学基础课的比重,加大了人文和社会科
学的比重,让人文和社会课程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由此凸显了对
护生综合素质的教育,跟踪调查的结果表明运用了新的课程体系
后,学生的学习视野有很大开阔,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实习阶段能够较好的处理各种关系,体现了学生沟通能
力;毕业后学生在各单位都受到了很好的评价。
3.2 优化的课程体系实现了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目标
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依照培养目标而设计,护理教学内容必须
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一致,突出人是一个整体的观念[3]。人文
社会课程提供了学习工具,了解人与社会、环境、健康之间的关
系;专业基础课程提供了了解人体的生命规律知识;专业课程和
专业任选课提供了培养护理不同对象专业和自身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淑萍.浅谈护生综合素质教育[J].当代医学, 2010, 15 (3):
226.
[2]玄英哲.护理学专业“前期趋同、后期分流”的人才培养模
式与课程体系[J].当代医学,2010,15(3):226.
[3]章雅青, 蔡威, 高颖.以护理为特色的本科课程设置探索[J].
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68
作者简介:
张飒乐,女,汉族,陕西西安医学学士讲师研究方向:护理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