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院小儿腹泻的针灸治疗及护理体会
【摘要】 目的 探讨社区医院小儿腹泻的针灸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 142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针灸组88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药物、抗感染、补液等常规治疗,针灸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取神阙穴悬灸加足三里针刺。5 d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结果 第1个疗程和第2个疗程后,针灸组痊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针灸组痊愈所需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针灸疗法和常规治疗相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同时笔者认为在基层卫生院中小儿腹泻的护理应该注意心理护理、消毒隔离、饮食护理、排泄物的管理、对症护理。
【关键词】 小儿腹泻;护理体会;针灸治疗
小儿腹泻是社区医院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季节以夏秋季最高。引起腹泻的原因很多,有外感、饮食不节等,临床表现除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呕吐外,严重时可发生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笔者所在社区卫生中心自1998年以来采用针灸疗法和常规治疗相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现将治疗方法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142例,年龄均在6岁以下。针灸组(针灸+常规治疗)88例,男47例,女4l例;其中伴发热33例,呕吐46例,脱水l4例,抽搐13例,腹痛61例;非感染因素引起的腹泻46例,感染性腹泻42例。对照组54例,男32例,女22例;发热23例,呕吐2l例,脱水9例,抽搐7例,腹痛39例;非感染因素引起的腹泻30例,感染性腹泻24例。
1.2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1998年5月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修订的《腹泻诊断治疗方案》[1]。临床表现为: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黏脓便或血便;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急性腹泻病程在2周以内;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周至2月,慢性腹泻病程在2月以上。
凡是诊断为细菌性痢疾、肠伤寒和有心肺等其他合并症者均不选入本观察组。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1)病情较轻者仅常规给予口服药物治疗。思密达,1岁以内每次1 g,1~3岁每次1.5 g,3岁以上每次3 g,每8 h 1次;妈咪爱,1岁以内每次0.5 g,1~5岁每次1 g,5岁以上每次1~2 g,每日2次。
(2)抗感染:大便镜检见白细胞或脓细胞者,给予静滴头孢曲松钠80 mg/ (kg·d)。
(3)补液:按照脱水程度的不同,轻度脱水为90~120 mL/kg,中度脱水为120~150 mL/kg,重度脱水为150~180 mL/kg。先按l/2~2/3量给予,余量视病情决定取舍。
2.2 治疗组
(1)常规治疗同对照组。
(2)针灸治疗:取神阙穴,将艾条一端点燃,在距离神阙穴3~5 cm高点采用悬灸,每次至少30 min,灸至皮肤潮红,伴腹痛者延长灸疗时间至疼痛消失为止;取足三里,用32号25 mm毫针刺入20 mm左右,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每天1次,连续5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
3 评价方法
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后第5 d(第1个疗程后)、11 d(第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统计全部治愈所需时间(天数)。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储存与分析,两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进行χ2检验,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行双侧检验。P<0.05具有统计意义。
4 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拟订。痊愈:大便成形,全身症状消失,大便镜检无异常。有效:大便次数明显减少,粪质变稠,全身症状好转。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变。
4.2 两组第1个疗程后的疗效
见表1。表1两组第1个疗程后的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针灸组临床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3.9 %和100.0 %,对照组临床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3.7 %和92.6 %,两组临床痊愈率和总有效率经卡方检验,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果表明针灸组临床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
4.2 两组第2个疗程后的疗效
见表2。
表2两组第2个疗程后的疗效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针灸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均为100 %,差异无统计意义。而针灸组痊愈率为92.0 %,对照组痊愈率为75.9 %,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果表明针灸组痊愈率优于对照组。
4.3 两组治疗时间比较
见表3。表3两组治疗时间比较两组痊愈所需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
5 讨论及护理体会
5.1 讨论
婴幼儿脏腑娇嫩,脾胃虚弱,易受风寒、湿热之邪侵袭,或小儿常因饮食不能自我控制,易进食过量或过食生冷之物而伤食致泻,泻久则脾虚,再发展则为脾肾阳虚。祖国医学认为,饮食不节或外邪侵袭是主因,邪困脾胃,运化失职,升降失调,水湿不运,清浊不分,合污而下,导致腹泻。张景岳云:“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所以腹泻多责之脾胃,病位在大肠。本病无论虚实皆应以扶正为本,祛邪为辅。神阙具有温中散寒、健脾化滞之功,重灸本穴,能温运脾阳,使脾气健运,分清泌浊,则腹泻自止;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针刺可通调脾胃,使脾气得输,胃气得降,具有调节胃肠运化与传导之功。二穴合用,共奏健脾益胃,恢复脾胃之正常运化功能而取得良好疗效。
本法操作简便,见效快,无毒副作用,还避免了小儿输液困难及拒服药或服药后呕吐等不良反应,又避免了应用抗生素引起的菌群失调之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5.2 护理体会
在临床过程中,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患儿的治疗效果和身心健康。在治疗时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了精心的护理。
5.2.1 心理护理
由于患儿大多是独生子女,患病后家长多有紧张焦虑情绪。入院后及时说明病情和各项检查治疗的目的,做好入院宣教,消除其紧张焦虑情绪,以取得家长及患儿的合作。
5.2.2 消毒隔离
患儿按肠道传染病隔离,做好床边隔离。护理腹泻患儿应彻底洗手,食具也应彻底消毒。安排患儿住单间或收住同病种房间,防止发生交叉感染。
5.2.3 饮食护理
根据患儿病情合理安排饮食。一般可禁食4~6 h(母乳喂养除外)。呕吐重者,可稍延长禁食时间或及时采用静脉补液。腹泻次数减少后,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随着病情的稳定和好转,逐步恢复饮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
5.2.4 排泄物的管理
严格管理腹泻患儿的粪便,统一规定倒放处,搞好病房及环境卫生,防止病菌传播而扩大感染人群。
5.2.5 对症护理
(1)口腔护理:由于婴幼儿口腔黏膜娇嫩,机体抵抗力低下及大量应用抗生素后,细菌更容易在口腔繁殖,所以应该经常保持口腔清洁。重症患儿在喂糖水后,让患儿及时漱口,防止细菌繁殖。
(2)臀部护理:勤换尿布,每次大便后可用温水洗净并擦干,再扑滑石粉。一旦出现臀红,应立即处理。
(3)呕吐护理:呕吐时,头偏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引起吸入性肺炎。
【参考文献】
[1]1998年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腹泻诊断治疗方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2(6):38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