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青团 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 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发布者:lunwenchina
热度0票 浏览67次
时间:2021年4月23日 15:20
拜 婷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摘 要:近年来,随着大学生数量逐年攀升,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加之当前新冠状肺炎疫情和全球经济下行趋势的影响,高校毕业生的求职困难因素增加。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国务院、教育部以及各省市政府、教育部门、高校都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推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创业。高校共青团作为青年大学生思政教育与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阵地和主要实施者,在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本文从当前高校共青团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现状出发,分析从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具体对策,旨在为高校共青团服务青年就业创业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对策基金项目:本文系共青团河南省委、河南省社科联2020年度专项调研课题,项目编号:QSNYJ2020013,项目名称: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共青团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路径探索。
研究背景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当今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我们的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这一问题。由于青年是就业创业的主体,青年人的就业创业问题不仅关系到青年的自身利益,也关系到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安定和谐。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加之新冠状肺炎病毒的肆虐带来的全球经济形势下滑,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高校大学生是我国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规模逐年增加,不少大学毕业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问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创业问题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社会性问题之一。习总书记在2020年发表讲话中提出,“统筹做好毕业、招聘、考录等相关工作,让他们顺利毕业、尽早就业”。
高校共青团承担着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任务,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有力助手和后备军,是联系广大青年的重要纽带,如何发挥高校共青团的独特优势、拓展共青团的服务职能,为青年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切实的帮助与服务,是高校共青团服务党政大局的现实要求,也是高校共青团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促进青年全面发展的重要体现。
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状调查
为了初步了解当前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情况,笔者通过对郑州龙子湖高校园区的6所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发放线上问卷,进行调研。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其中有效回收779份,问卷有效率为97.4%。通过问卷抽样调查了高校共青团在服务大学生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方面的情况。
高校青年择业选择与心态
1. 对单位属性的选择:调查结果显示,30%的人选择“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26%的人选择“国有、集体企业”,11%的人选择“三资企业”,8%的人选择民营企业,剩下的25%的人选择“不固定,工作合适就行”,说明大多数大学毕业生还是倾向于稳定和公众认可度高的公务员、企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这和当前高校毕业生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热的现实情况是相符的,而选择民营企业的比例是最低的,说明在广大毕业生的择业心态和价值观有待进一步成熟。
2.对就业地区的选择:调查结果显示,有35%的毕业生选择“一、二线的经济较为发达城市工作”,有32%的青年选择“留在家乡及附近地区工作”,有2%的青年选择愿意到“国家政策鼓励的西部或偏远地区工作”,有5%的青年选择“出国务工或深造”,其余的26%青年选择“不固定区域,工作合适就行”,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目前青年选择到西部或边远地区工作的意向很低,说明绝大多数青年都不愿意放弃安逸的生活选择到艰苦的西部和边远地区。
高校青年的创业认知和态度
影响创业的主要因素:调查中,55%的毕业生认为“资金不足”
是影响创业的主要因素,17%的毕业生认为“技术问题”是影响创业的主要因素,13%的毕业生认为“信息不灵”是影响创业的主要因素,还有15%青年选择“行业经验不足”。可见,资金问题是青年创业中遇到的最主要瓶颈。
对创业的态度:资金不足是青年创业中反映最为普遍的问题,问卷中假设提供小额贷款后,是否可能会创业?调查结果显示,有21%的青年选择“有可能”,有65%的青年选择“不可能”,另有14%的青年选择“不确定”。
高校青年获得信息的渠道和对就业创业服务的认知评价就业信息获得渠道:调查中,27%的青年选择从“学校招生就业处”中获得就业的相关信息,52%的青年选择从“网络”中获得相关信息,10%的青年选择从“亲朋好友”处获取信息,5%的青年选择从“团组织”得到相关信息,6%青年选择“其他”。可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青年获得就业创业政策信息的主要渠道,占据绝对的优势。然而,通过“团组织”来获取相关信息的比例明显较低。这说明在网络信息时代,青年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以网络为主,共青团组织要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等媒介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开展。
对高校共青团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的满意度:近年来,高校共青团也不断加大对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服务力度。对于目前共青团所提供的各项就业相关的服务,满意度如何呢?调查显示,仅有8%的青年对共青团提供的就业服务表示满意,45%的青年对共青团提供的就业服务感觉一般,还有15%的青年表示不满意,另有32%人表示不太了解。这表明大学生目前对高校共青团组织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满意度并不高,了解程度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对高校共青团就业见习基地的了解和认知程度:调查显示,选择“从没听说过”的比例占到52%,选择“了解,但觉得不需要参与”的占比16%,选择“了解,已经或准备参与”的占比4%,选择“听说过,但不了解”的占比10%,还有18%的认为“见习基地提供的实习没有吸引力”。这些数据足以说明目前高校共青团对见习基地的宣传力度仍然不够,对青年的辐射范围有限,带动作用不强,就业见习基地的质量不高,吸引力不足。
对高校共青团提供就业创业培训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有51%的人选择“没听说过也完全不了解”,有12%的人选择“非常了解且参加过”,有21%的人选择“了解但未参加过”,有16%的人选择“听说过但不了解”,可以看出,青年对培训课程的了解和参与程度并不高。
高校共青团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通过调研,不难发现目前高校就业工作一般主要是由学校的招生就业部门负责,创业工作则主要分散在创新创业中心、学生处、教务处、团委等部门。大多数高校团组织认为高校青年就业创业的工作不是自身主业,没资源、少政策,仅仅起到辅助作用,按照上级要求做好相关配合工作即可,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性,在这方面缺乏主动作为,积极性不够。
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重比赛轻孵化。根据调查,不少高校的团组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赛事较为重视,积极组织“挑战杯”、“互联网+”等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通过多种手段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致力于在赛事中取得好成绩。但对在比赛中获奖、有前景的创新创业作品,缺乏持续性的服务和指导,重成绩而轻成果孵化,导致不少好的项目在转化为创业实践的过程中因支持不足而失利、石沉大海。
创建的就业创业见习基地质量不高。高校团组织一直坚持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但在基地的建设上总体成效不明显。主要表现为:一是对于基地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不少高校青年对基地的了解程度有限,参与度低;二是在就业见习基地的建设上,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对二级分团委或团总支建立的基地缺乏考察和考核,基地建设水平良莠不齐,不少见习基地质量不高;三是部分就业见习基地在实践中并未按照协议履行职责和义务,存在使用大学生廉价劳动力的倾向,缺乏对大学生的实际指导和帮助,并未真正发挥到促进大学生实践和实习的作用,导致大学生觉得受益度不高,对学生的吸引度下降。
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对策探索
切实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随着高校的改革和扩张,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逐年攀升,202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874万人,就业难题不仅与毕业生本人和学校息息相关,也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安定。团中央《共青团2020年工作要点》
中指出,要着力做好服务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帮助青年转变就业观念、参与见习实习、对接就业岗位、做好托底帮扶,为创业青年搭建交流平台、提供导师服务、提升创业技能。
大学生青年就业问题是我国的一个长期性战略课题,高校共青团要切实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合理角色定位,打破之前的被动应付的工作状态,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视程度,利用自身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载体优势等做好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工作。
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创业观念
现今,不少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期望过高,眼高手低、“慢就业”的现象屡见不鲜。不少大学毕业生倾向于公务员、企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在求职过程中排斥民营企业以及中小微企业;青睐于收入稳定、社会认可度高的工作岗位,对于收入不稳定的非固定工作岗位不愿问津;内心更偏向于工资高,名声“好”的“白领”工作,对于“蓝领”等技术工作并不感冒;在就业区域上也更热衷经济发展好的一二线城市,对县、乡、村以及急需人才的偏远地区和西部地区不屑一顾。这些观念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的择业范围与选择。
因此,高校共青团应积极发挥自身在思政教育上的优势,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一方面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宣传,通过主题团课、讲座、座谈会、就业创业论坛等方式让大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国家的就业创业政策,摆正心态,做好职业规划,转变不科学的就业创业观念。另一方面,引导大学生在工作中避免好高骛远、坐享其成的心态,积极主动,迎难而上,善于思考和行动,发挥自身特长和优势,从基层工作做起,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此外,加大对优秀模范人物的宣传和表彰,充分挖掘各行业的青年骨干和创业典型,用这些人的优秀事迹来教育高校大学生,增强思想引领效果。
着力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核心竞争力
当今社会,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更青睐于选择那些具备扎实技能,学习能力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有核心竞争力、各方面综合素质高的青年。这就要求高校共青团的工作需要重点围绕如何提升大学生能力和综合素养方面来开展。一是可以充分依托高等学校“第二课堂成绩单”这一新举措和抓手,从制度上对学生思想成长、文体活动、劳动锻炼、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引导,促进大学生增长智慧才干,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促进高校青年德智体全面发展。二是促进“挑战杯”、“互联网+”、大学生创业计划赛、科技创新比赛等项目的规范实施与内涵提升,激发学生参加的热情,提供持续性的帮助和扶持,有意识地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三是充分利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寒假社会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基层、扎根基层,在实践中锻炼与展现自身才能,拓宽视野,为今后步入社会、进入职场打好基础。
扎实推进高校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建设
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建设对推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既能够帮助大学生提高职业技能,增长实践经验;又能为见习实习企业提供发现优秀人才的条件和机会,实现大学生、高校和用人单位的三方共赢。因此,高校团组织要持续扎实地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规范化建设。第一,高校共青团要积极考察、走访和调研,综合考虑,择优选择,促使越来越多的优质对口企业成为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增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第二,加强对已建立的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管理,规范双方合作协议,实施动态管理制度。畅通沟通交流机制,定期对基地进行考核,建立淘汰制度,保证基地数量的稳定性和合作的可持续性,真正建立起一批对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具有实质性促进作用的高质量见习基地。第三,充分挖掘资源,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企业资源对接,推进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提高其实际的应用价值,双向结合,推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深入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培训工作
当前,市场需求日趋多样化,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的培训必不可少。其一,高校共青团应积极协调学校相关部门,整合社会资源、企业资源、校友资源,引进高质量的培训机构,建立联动机制,壮大增强师资队伍,在平时工作中从多个方面加大对高校青年的培训力度。其二,在培训过程中,紧跟时代发展,围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注重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可重点开展一些专业技能培训和获得国家正规机构认可的职业资格培训和证书培训等。其三,在调查中不难发现,不少高校大学生对培训有着强烈的需求但却对共青团组织提供的各项培训基本不了解甚至没有听说过,一方面说明高校共青团相关培训提供得较少,另一方面也说明高校共青团需要加大培训的宣传力度,通过线上线下等手段,多渠道、多平台地发布培训信息,开放各种培训资源,尽可能让更多的大学生能够接受到专业的培训。
总之,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是国家的一项长期且系统性的工程。高校共青团作为引领青年大学生的重要组织机构,与高校青年之间联系密切,有着广阔的组织体系,丰富的活动平台,凝聚着高校主要的学生干部力量,应充分扛起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大旗,主动承担责任,发挥自身优势,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服务方式,更好地为广大青年服务,有力地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