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文学论文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道乐之赣鄱风格探析

热度0票  浏览149次 时间:2018年2月28日 09:03


摘要:道教音乐作为一门宗教艺术,虽然总体上看都属于道教文化范畴,但由于道教文化包容太丰,虽然有相同的思想信仰和行法方式,但在具体的宗教观念和实践活动方面,则因道派和信仰层次的不同,在音乐形态风格上表现出诸多差异。本文从道教音乐本体的各个相关侧面着手,采用宏观把握与微观透视相结合的方法,对道乐与弋阳腔、《白石道人歌曲》和龙虎山正一天师道音乐等赣鄱地区多种艺术形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论述,以弄清道乐的赣鄱艺术方面特色所在,从而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全国各地道乐的风格特征提供参考。

 

关键词:道教音乐 赣鄱风格

 

    引言:道教音乐作为一种非常古老的汉族宗教音乐,吸取中国古代宫廷音乐和汉族民间音乐的精华,融入道教的基本信仰和美学思想,逐渐形成其自身独特音乐风格。如武汉音乐学院教授余尚清在《苏州道教艺术集》中将道乐评价为“别开生面、美不胜收的民族歌舞剧”。1但道教音乐包容丰富,在具体的宗教观念和实践活动方面,因道派和信仰层次的不同,在音乐形态风格上表现出诸多差异。因此,研究道教音乐,必须先从宏观角度观察一下道乐的总体特点,即那些区别于其它中国音乐品种,又能涵盖各道派各地区道乐普遍性的音乐现象,并结合微观透视法,比较各派内部细微的层次差异特点,才能真正切入道乐的本质,正确评价它的历史作用和地位。

    一、道乐与弋阳腔:中国戏曲音乐是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之一,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道教音乐从诞生伊始就与很多传统民族音乐(包括戏曲音乐)有密切的血缘关系,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更有着相互影响、休戚与共的紧密联系。以上认识是对道教音乐和大量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后获得的。比如道教音乐与中国明代戏曲四大声腔之一的弋阳腔音乐中就都普遍运用着一种典型音调,此腔最早源于具有浓厚道教音乐背景的江西原始弋阳腔。江西省弋阳县附近的贵溪县龙虎山,是道教天师道的祖庭,明代奉钦命掌管天下道教。早期的弋阳腔演唱人员即是当地道士,唱腔套用法事音乐,俗称“道士腔”。后来因道观道士调派和音乐传播的渠道传到各地道观。龙虎山道教音乐中的曲调普遍运用下行大三度加上行大二度的音程结构、结束音为商的三音腔“MiDoRe”,此腔调在江西民歌和弋阳腔音乐中广泛运用,且常用在句尾、段尾。在源于弋阳腔的各种高腔剧种中,现仍较多运用此腔,并呈现出以江西为中心,逐渐由浓渐淡向周边地区渗透的轨迹,比如湖北武当山道乐韵腔中就广泛运用此腔。同时,道教唱腔与戏曲唱段的节奏上多为散起,入板再散收,唱腔旋律的乐句衔接常连绵不断,字少腔多,一唱三叹。吹打节奏上常采用弱起,短长型和切分音组成的特性节奏,在其他音乐品种中较少见。其次,道教音乐的创作主体对戏曲音乐的创作也十分直接而深远。例如,在江西弋阳县当地原称为高腔,最早的高腔戏班,即由当地的道士组成,他们所唱的戏曲唱腔,即是法事中用的音乐,道士直接成为地方戏曲创演人员在各地戏曲中是相当普遍的现象。以上对道教音乐与传统戏曲音乐的比较研究,从实证角度证明了两者有着极为密切的血缘关系,道教音乐对传统戏曲音乐产生直接重要影响,不论是在创作方式、音乐审美观念和音乐形态上,我们今天要从现存的民间音乐中窥探或模拟构建传统戏曲音乐的历史面貌,都可以在道教音乐中寻找到新的广阔天地。


图为:弋阳腔(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表演


图为:龙虎山正一天师道道教音乐(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表演

二、道乐与《白石道人歌曲》:中国古代文人很多不仅学识渊博而且精通音乐,他们将音乐作为抒情寄怀、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对道教思想情有独钟。其中很多中国古代音乐理论文献和以乐谱形式流传至今的音乐作品大都出自文人音乐家之手。例如,姜夔(1155-1221),饶州鄱阳人(今江西省),号白石道人。他是南宋著名的婉约派词人,也是最精通音乐的词家,而且还是一位与道教音乐关系密切的词人音乐家。中国文人懂的音乐者众,但像姜夔这样精通音乐,能唱能奏,且能用多种手法进行创作者,却是绝无仅有的。他一生宦途多舛、穷困潦倒,过着寄人篱下的游食生活,他那孤芳自赏、笑傲江湖的行事风格与道教恣情山水的出世精神合拍同调,因此他志慕玄虚,以道乐为抒情寄怀的方式是很自然的。他自度词曲,编著的《白石道人歌曲》里现存有17首旁注工尺谱的词,真实保留了七百多年前的词乐面貌,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珍贵文献。从姜夔歌曲创作的音乐素材来看,其中沿用前代乐谱的作品大都和道教有关,如《霓裳中序第一》的曲调实源于唐代道乐色彩的曲谱,是他游历湖湘时从衡山道观乐工旧书中觅得《霓裳曲》十八段乐谱,填中序一段而成。另外从姜夔歌曲的音乐形态上看,也能找到证明白石与道乐有密切渊源的实证材料。在他的歌曲中普遍运用了一种由midore构成的,以re(商)为结束音的三音腔,此腔是现存道乐中的常用腔之一,而且此腔在白石歌曲和道乐中的用法也颇为一致,即都用于句尾、段尾等重要结构部位,有浓厚的商调色彩。经统计分析,《白石道人歌曲》中的17首歌曲中,有12首用到此腔,其中两首为移位变形(详见谱例)。正是由于此腔型符合道教的审美观念,又那么源远流长,所以它至今仍在国内各大道观中广泛流传,在道乐中占有显赫地位。根据前述白石歌曲的材料来源以及他本人同道教的密切关系,可充分证明白石歌曲与道教音乐确有深刻的渊源。


谱例:道乐与白石歌曲比较谱(前2例为道乐作品,后2例为白石歌曲)

三、龙虎山正一天师道音乐:正一天师道音乐渊远流长,她既属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一部分,又有其作为宗教形式而独立存在和发展的特殊内容。天师道音乐作为斋醮科仪不可缺少的部分,晋·葛洪在《抱朴子·道意篇》中说:“撞金伐革,讴歌踊跃,拜伏稽首,守清虚坐,乞求福愿”。表达了一种天人感应,人神相通的宗教思想。千余年来,天师道音乐是在民间音乐和南方戏剧音乐相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它广泛地吸取了唐、宋以来的宫廷音乐,其区域特色以江西赣剧的“弋阳腔”为主,而道教独创的“上清腔”则是主腔调。明清时期,明太祖深谙正一道精于科仪礼乐,他高度评价正一道度亡科仪“益人伦,厚风俗”之大功2。而且由于元代外族统治的中断,汉族雅乐尽失,故太祖迫切欲借道教科仪音乐重建国家祀典,洪武十二年建南京神乐观,专司国祀,全由道士拟定祭乐音律乐器,以道童任乐舞生主持祭祀,此制度后来推广到江西龙虎山正一祖庭,还命张天师“主管三山符箓”又“掌管天下道教事”,故天师道音乐又极大地影响了江南的各大道派。龙虎山正一天师道音乐其音乐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4各方面:1、灵活性:伴随天师道复杂斋仪而产生出的音乐,不论数量还是种类都当相丰富。一首经韵或曲牌在多个科仪场合穿插运用,更显其层次复杂,功用广泛。2、功能性:天师道的斋仪活动具有社会性和民俗性,取用外向型的表达方式,具有较强的娱他性。3、区域性:天师道音乐受师承关系,道士生活环境与籍贯等因素影响,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弋阳腔”与“上清腔”风格迥异。4、包容性:天师府完整的唱诵“慈航赞”、“弥陀赞”、“普陀赞”等佛教经典,在道内非常少见。一些歌颂儒释道三教祖师的经韵乐章,是龙虎山道教音乐的又一特点。正一天师道音乐的主要价值,在于它继承了上古巫祝文化的某些遗传,又介于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傩舞音乐之间,是宗教特有的“通神”、“娱神”的音乐。它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音乐的发源衍变以及各种派系的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对研究道教哲学思想对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图为:龙虎山天师府道士表演正一天师道音乐

结语:中国道教派系繁杂,分布区域较广,我们应对每一个重要地区的道乐进行分析和研究,并相互比较,从中获得共同的研究线索。在道乐研究中,武当山道乐的收集研究是最早的地区之一,成果颇丰,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江西龙虎山作为正一天师道祖庭所在,其道教音乐的历史渊源还有很多值得探寻研究之处,道教音乐的研究道路还很长,它的文化涵量和多学科性质对研究者的素质提出了很高要求,要求我们不仅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扎实的音乐学知识,还要具备广博的宗教学、文化学知识,更需要广阔的视野及敏锐的分析能力,才能在这充满荆棘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使研究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蒲亨强.道乐通论[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200

2]蒲亨强.道乐通论[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59

3]王忠人.龙虎山正一天师道音乐[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2

4]曹本冶.刘红. 龙虎山天师道音乐研究[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5]武汉音乐学院.中国武当山道教音乐[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7

6]王小盾.魏晋南北朝道教科仪音乐[J].首届道教科仪音乐研讨会论文集.1990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