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课外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和途径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发布者:lunwenchina
热度0票 浏览163次
时间:2010年9月10日 10:00
论文关键词:素质教育 功能 途径
论文摘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而发挥课外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正确掌握其实施途径,则可以与课堂教育共同完成其教育转变,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对中小学教育产生的影响和危害深深地困扰着我们:哈市某重点中学初三学生,因忍受不了学习成绩排名落后和家长的压力跳楼自杀,使双双下岗的父母悲痛欲绝。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中报导的某市一名中学生,因家庭琐事乱刀砍死亲祖父。种种事件触目惊心,引人反思:如何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新时期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
目前,相当一部分地区和学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倾向。“应试教育”不是对我国现行基础教育的概括,而是对其中存在的单纯以应试升学为目的而产生的诸多弊端的概括。事实上“应试教育”是指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偏离了受教育者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倾向。它主要面向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生产劳动教育;忽视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培养;以死记硬背和机械重复训练为方法,妨碍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使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甚至作为惟一标准,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了他们全面素质的提高,违背了《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原则,偏离了我国的教育方针。因此,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中小学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明确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目标,树立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什么是素质教育呢?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素质教育的实施除了利用课堂教育这块阵地外,课外教育的功能也不能忽视,特别是在当今形势下,更应发挥其重要作用。
一、课外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外活动是学生“非智力生活的策源地”,通过课外活动能使“青少年迈上科学思维的道路”。他认为:课外活动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当孩子每天按自己的愿望随意使用5-7个小时的空余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来。离开这个条件去讨论全面发展,去讨论培养素质、爱好和天赋才能,只不过是一些空话而已。”课外教育之所以有这样的价值,是因为它不受教学大纲和课程课本的限制,再加上课外教育的范围广,内容丰富多彩,活动多种多样,因而它在教育过程中能够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1.课外教育的德育功能。首先,课外教育可以对学生成长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少年宫把学生课余时间有效而合理地利用起来,开展他们感兴趣的各种课外活动如合唱团、微机小组、小记者班等,把所有的学生,特别是顽皮的不守纪律的学生都吸引过来。这样,不仅抵制了一些不健康的、消极的因素对学生的影响,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其次,课外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活动和交往本来就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不仅要有一定的道德认识能力为基础,还要有一个由知到行的践发展过程。而课外活动正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由选择、自由参加的活动,可以充分发挥他们内在的主动性,让他们在这样的课外活动之中,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实际。有些活动,如听时事报告、社会调查、参观访间等可以激发他们的理想,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感情。每年,我们都组织学生参观龙丹乳品加工厂,通过学生亲眼参观、亲口品尝,感受劳动者的伟大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激发学生为社会主义建设努力学习的热情,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受到学校和家长的好评。
2.课外教育的智育功能。首先,课外教育能够扩展、升华课内知识。课外教育活动能够达到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目的,使他们懂得知识世界浩瀚无垠、学无止境。要攀登科学的高峰,就要活到老学到老,使知识不断得到扩展与升华。其次,课外教育活动是促进学生智力进一步获得充分发展的机会,他们对课外活动的选择、参加课外活动的方式和状况本身就是智力品质、水平的真实反映,在有趣的活动中得到了满足的愿望和要求,反过来又成为促进智力发展的巨大动力。再次,课外教育活动可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课外教育活动的显著特点是走出课堂去活动、去实践、去动脑、动口、动手,把书本知识和实践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课外教育活动的内容是极其广泛的,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都可以在活动中得到培养。
3.课外教育的体育功能。首先,学生通过有益的课外体育活动,增强其机体的锻炼,不仅能促使学生体格健壮,生长发育良好,而且能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能,进而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与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其次,课外体育活动项目众多,内容丰富,生动有趣。学生通过体育活动,不仅能增强身体素质,而且还能提高他们所喜爱的运动项目的技能技巧,有不少优秀运动员就是在学生时代通过课外体育活动打下基础的。众所周知,我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孔令辉就是从哈尔滨市少年宫走向全国和世界的。
4.课外教育的美育功能。首先,课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及审美能力。少年宫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社会活动,如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参加公益活动,到市老年公寓慰问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组织他们学习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使学生亲身感受和鉴别社会中的真、善、美,体验劳动人民崇高的思想境界的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的美,社会生活多姿多彩的美。其次,课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艺术生活的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比如少年宫组织美术小组的学员去户外写生,参加冰雕比赛、中日画展、各种书画比赛等,使他们的个人特长在活动中不断提高,同时要求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营造美的氛围,使自己的仪表、语言、举止符合美的要求。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在课外活动中可以通过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现实生活中的优秀人物和先 进事迹去教育学生,使他们受到感染、启迪和鼓舞,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文明的行为习惯,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没落的剥削阶级思想及其生活方式的侵蚀和影响。
二、课外教育的实施途径
“素质是公民或某种专门人才的基本品质,是个人在后天环境或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人类个体智商水平的差异并不大,然而作为教育活动的结果,学生的个体差异又那么明显,这正是素质因素制约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教育有许多成功的途径,不可忽视的一条途径是通过课外活动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在落实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根据各自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可行的办法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1.兴趣性
学生是一些具有活力的个体,会本能地对新鲜有趣的事物感兴趣,从而更深人地探究感兴趣的事物。因此,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因素和途径。课外活动小组是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结合选择的。如果我们不考虑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而强迫他们参加那些不感兴趣的活动小组,就会严重妨碍他们的爱好和特长发展。因此在组织课外活动小组时,首先要注意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比如有一位教师在开学后不久,组织了“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的活动,要求学生分别做一件最喜爱的事,并把自己最喜爱的作品或物品拿来,摆在教室里以显示学生们的特长和爱好。然后老师根据各个学生的特长,帮助他们组织起阅读、集邮、唱歌、器乐、绘画、书法、剪纸等各种不同的课外活动小组,孩子们极为高兴。学生的爱好从人学起就得到了尊重,使他们能在最感兴趣的活动中发展聪明才智,学习积极性因此也得到激发。这说明尊重学生的兴趣会使学生的某种需要得到满足,能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
2.实践性
中国的学生常常能够拿到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大奖,国内外许多人都说中国的孩子聪明,可是到动手做些什么的时候,中国孩子就相形见细了,远不如人家外国孩子。这说明我们只重视“智”的培养,忽略了对孩子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表现在能简单操作,而不能复杂操作,能模仿操作,却很少能设计思路,所以在课外教学活动中,应把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作为课外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有一位老师,在课外活动时,让学生收集各种车型,在充分发挥想象的基础上,自己动手做出或组装出最先进的车;还有的老师让学生收集各种形状的叶子,让学生动手用不同形状颜色的叶子拼成不同的图画,同时也使学生们从中受到美的熏陶。通过这些课外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主动性
主动性是指在课外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精神,教师和辅导员应掌握活动的方向,帮助出主意想办法进行必要的指导,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不断培养学生自主、自立能力。同时创造条件,挖掘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力量,不断解决活动中的困难。有一位老师课外负责组织学生棋类小组,虽然她自己不太精通,但每次活动她都把学生的竞赛程序编排的井井有条,还邀请一些学生家长和棋类高手与学生交流。这些老师都善于利用校外的力量,想办法开展好课外小组活动,有的学校还组织学生到图书馆、气象台去观测、记录,还得到家长的支持。这些,不仅扩大了学生的活动范围,而且进一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解决了学校无力解决的物质条件问题。
总之,课外教育可以弥补中小学教育必修课程门类过多、选修课程过窄、教学内容较难的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他们有时间、有条件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参加劳动,丰富生活经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从而更好的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涉及教育方向、教育思想、教育政策、教育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一场重大转变,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自我完善。只有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能使基础教育以新的姿态进人21世纪。
论文摘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而发挥课外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正确掌握其实施途径,则可以与课堂教育共同完成其教育转变,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对中小学教育产生的影响和危害深深地困扰着我们:哈市某重点中学初三学生,因忍受不了学习成绩排名落后和家长的压力跳楼自杀,使双双下岗的父母悲痛欲绝。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中报导的某市一名中学生,因家庭琐事乱刀砍死亲祖父。种种事件触目惊心,引人反思:如何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新时期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
目前,相当一部分地区和学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倾向。“应试教育”不是对我国现行基础教育的概括,而是对其中存在的单纯以应试升学为目的而产生的诸多弊端的概括。事实上“应试教育”是指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偏离了受教育者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倾向。它主要面向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生产劳动教育;忽视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培养;以死记硬背和机械重复训练为方法,妨碍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使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甚至作为惟一标准,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了他们全面素质的提高,违背了《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原则,偏离了我国的教育方针。因此,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中小学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明确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目标,树立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什么是素质教育呢?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素质教育的实施除了利用课堂教育这块阵地外,课外教育的功能也不能忽视,特别是在当今形势下,更应发挥其重要作用。
一、课外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外活动是学生“非智力生活的策源地”,通过课外活动能使“青少年迈上科学思维的道路”。他认为:课外活动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当孩子每天按自己的愿望随意使用5-7个小时的空余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来。离开这个条件去讨论全面发展,去讨论培养素质、爱好和天赋才能,只不过是一些空话而已。”课外教育之所以有这样的价值,是因为它不受教学大纲和课程课本的限制,再加上课外教育的范围广,内容丰富多彩,活动多种多样,因而它在教育过程中能够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1.课外教育的德育功能。首先,课外教育可以对学生成长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少年宫把学生课余时间有效而合理地利用起来,开展他们感兴趣的各种课外活动如合唱团、微机小组、小记者班等,把所有的学生,特别是顽皮的不守纪律的学生都吸引过来。这样,不仅抵制了一些不健康的、消极的因素对学生的影响,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其次,课外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活动和交往本来就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不仅要有一定的道德认识能力为基础,还要有一个由知到行的践发展过程。而课外活动正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由选择、自由参加的活动,可以充分发挥他们内在的主动性,让他们在这样的课外活动之中,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实际。有些活动,如听时事报告、社会调查、参观访间等可以激发他们的理想,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感情。每年,我们都组织学生参观龙丹乳品加工厂,通过学生亲眼参观、亲口品尝,感受劳动者的伟大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激发学生为社会主义建设努力学习的热情,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受到学校和家长的好评。
2.课外教育的智育功能。首先,课外教育能够扩展、升华课内知识。课外教育活动能够达到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目的,使他们懂得知识世界浩瀚无垠、学无止境。要攀登科学的高峰,就要活到老学到老,使知识不断得到扩展与升华。其次,课外教育活动是促进学生智力进一步获得充分发展的机会,他们对课外活动的选择、参加课外活动的方式和状况本身就是智力品质、水平的真实反映,在有趣的活动中得到了满足的愿望和要求,反过来又成为促进智力发展的巨大动力。再次,课外教育活动可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课外教育活动的显著特点是走出课堂去活动、去实践、去动脑、动口、动手,把书本知识和实践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课外教育活动的内容是极其广泛的,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都可以在活动中得到培养。
3.课外教育的体育功能。首先,学生通过有益的课外体育活动,增强其机体的锻炼,不仅能促使学生体格健壮,生长发育良好,而且能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能,进而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与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其次,课外体育活动项目众多,内容丰富,生动有趣。学生通过体育活动,不仅能增强身体素质,而且还能提高他们所喜爱的运动项目的技能技巧,有不少优秀运动员就是在学生时代通过课外体育活动打下基础的。众所周知,我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孔令辉就是从哈尔滨市少年宫走向全国和世界的。
4.课外教育的美育功能。首先,课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及审美能力。少年宫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社会活动,如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参加公益活动,到市老年公寓慰问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组织他们学习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使学生亲身感受和鉴别社会中的真、善、美,体验劳动人民崇高的思想境界的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的美,社会生活多姿多彩的美。其次,课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艺术生活的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比如少年宫组织美术小组的学员去户外写生,参加冰雕比赛、中日画展、各种书画比赛等,使他们的个人特长在活动中不断提高,同时要求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营造美的氛围,使自己的仪表、语言、举止符合美的要求。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在课外活动中可以通过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现实生活中的优秀人物和先 进事迹去教育学生,使他们受到感染、启迪和鼓舞,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文明的行为习惯,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没落的剥削阶级思想及其生活方式的侵蚀和影响。
二、课外教育的实施途径
“素质是公民或某种专门人才的基本品质,是个人在后天环境或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人类个体智商水平的差异并不大,然而作为教育活动的结果,学生的个体差异又那么明显,这正是素质因素制约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教育有许多成功的途径,不可忽视的一条途径是通过课外活动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在落实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根据各自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可行的办法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1.兴趣性
学生是一些具有活力的个体,会本能地对新鲜有趣的事物感兴趣,从而更深人地探究感兴趣的事物。因此,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因素和途径。课外活动小组是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结合选择的。如果我们不考虑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而强迫他们参加那些不感兴趣的活动小组,就会严重妨碍他们的爱好和特长发展。因此在组织课外活动小组时,首先要注意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比如有一位教师在开学后不久,组织了“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的活动,要求学生分别做一件最喜爱的事,并把自己最喜爱的作品或物品拿来,摆在教室里以显示学生们的特长和爱好。然后老师根据各个学生的特长,帮助他们组织起阅读、集邮、唱歌、器乐、绘画、书法、剪纸等各种不同的课外活动小组,孩子们极为高兴。学生的爱好从人学起就得到了尊重,使他们能在最感兴趣的活动中发展聪明才智,学习积极性因此也得到激发。这说明尊重学生的兴趣会使学生的某种需要得到满足,能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
2.实践性
中国的学生常常能够拿到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大奖,国内外许多人都说中国的孩子聪明,可是到动手做些什么的时候,中国孩子就相形见细了,远不如人家外国孩子。这说明我们只重视“智”的培养,忽略了对孩子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表现在能简单操作,而不能复杂操作,能模仿操作,却很少能设计思路,所以在课外教学活动中,应把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作为课外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有一位老师,在课外活动时,让学生收集各种车型,在充分发挥想象的基础上,自己动手做出或组装出最先进的车;还有的老师让学生收集各种形状的叶子,让学生动手用不同形状颜色的叶子拼成不同的图画,同时也使学生们从中受到美的熏陶。通过这些课外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主动性
主动性是指在课外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精神,教师和辅导员应掌握活动的方向,帮助出主意想办法进行必要的指导,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不断培养学生自主、自立能力。同时创造条件,挖掘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力量,不断解决活动中的困难。有一位老师课外负责组织学生棋类小组,虽然她自己不太精通,但每次活动她都把学生的竞赛程序编排的井井有条,还邀请一些学生家长和棋类高手与学生交流。这些老师都善于利用校外的力量,想办法开展好课外小组活动,有的学校还组织学生到图书馆、气象台去观测、记录,还得到家长的支持。这些,不仅扩大了学生的活动范围,而且进一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解决了学校无力解决的物质条件问题。
总之,课外教育可以弥补中小学教育必修课程门类过多、选修课程过窄、教学内容较难的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他们有时间、有条件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参加劳动,丰富生活经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从而更好的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涉及教育方向、教育思想、教育政策、教育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一场重大转变,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自我完善。只有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能使基础教育以新的姿态进人21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