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经济论文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和谐社会理论的哲学基础

热度0票  浏览228次 时间:2015年11月30日 09:46
和谐社会理论的哲学基础
弓 悦
(大庆油田钻井一公司乘风实业公司,黑龙江大庆 163411)
摘要: 每一种理论的提出都有自己的基础,和谐社会理论作为新时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然有自己的理论
基础。本文是在总结概括的基础上,从中国传统的合和思想、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的矛盾学说和历史唯物主义几个方面来论述
的。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哲学基础 ;和合思想 ; 矛盾学说; 唯物史观
和谐社会是人类一直在追求的共同的美好理想。把建设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的一个奋斗目标,表明中国共产党
汲取一切人类文明成果的决心,也说明中国共产党比以往任
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将自己的执政纲领贴近亿万人民群众的生
活理想和美好的价值追求。
一、中国传统的和合思想
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命的
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传统和合思想十
分重视人与自然的和合协调关系。“天人合一”就是古代中国
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思想。“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
其时,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凶吉,先天而天弗违,后
天而奉天时”(《周易• 文言》)的顺应自然的思想;汉代董
仲舒以“人副天数”的观念为基础建立起天人感应的神学体
系;《春秋繁露• 阴阳义》也说“: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
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程颢也说:“天人本无
二,不必言合。”都道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
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群
而不党。”其意思是说,保持和谐而不结党营私,行为端庄而
不与他人争执,善于团结多数人而不搞小团体,才称得上君
子。孟子也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公孙丑下》)他还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
之幼。”(《孟子 梁惠王上》)儒家思想家还提出了仁、义、
礼、恭、宽、信、敏、惠、智、勇、忠、孝等一系列旨在实
现“人和”,实现社会和谐的道德原则,提出了建设大同社会
的远景理想。“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和合思想提倡和睦相处,
团结协作,待人诚恳、宽厚,与人为善、推己及人,互相关
心、理解,建立团结、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形成向心力、
凝聚力,以求和谐稳定的发展。”[4]和合文化滋养了中华民
族历代优秀儿女,使他们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和衷
共济、团结向前。在今天,弘扬和合文化精神,对建立一个
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对立统一的矛盾学说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比起自然界的其他事物社会更为复杂,其他事物是矛盾的统
一体,社会则更是如此;其他事物是运动不居的,社会的变
化发展也不会停止。这应当是我们看待事物、尤其是考察像
社这样事物的最基本的观点,也应当成为我们看待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观点。有这样的思想观点同根本没有这
样的思想观点,情况是大不一样的。有了这样的思想观点,
人们在实际中遇到矛盾,就有思想准备, 就能正确面对矛盾,
进而积极设法去处理和解决矛盾,把认识和处理矛盾当作一
种工作和艺术,当作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在;反之,如果
没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在实际中遇到矛盾时, 可能惊慌失措,
也可能感到茫然和烦恼。前者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都是有利
的;而后者则可能对社会的进步带来障碍。
毛泽东首次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
盾,认为在革命时期大规模的阶级斗争基本结束以后,大量
的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
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可以说,这是一个有远见卓识、充满智
慧的政治主张,其基本精神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
主义。他还创造性地提出了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如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解决科学文化领域的
矛盾;用“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解决共产党与民
主党派之间的矛盾;用“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解
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城乡之间的矛盾以及个人、
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矛盾,等等。他指出, 这样做的目标,
“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 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
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
局面。”这种政治局面, 当然是一种和谐的社会状态。
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就是要学习和运用毛
泽东的上述观点, 在人民内部, 在改革开放以后所出现的
日益增长的各种矛盾尤其是利益矛盾面前,坚持更加积极主
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
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处理和解
决好一系列社会矛盾,不断地促进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就是运用正确的方法不断地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的
持续过程。在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社会中还有很多
不和谐的因素,例如,领导与群众不和谐、分配不公、官僚主
义、腐化堕落,等等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怎样消除这些现象,
途径之一就是斗争。通过斗争消除了不和谐现象,和谐社会
的目标也就实现了。
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发展是有其内在动力与客观规律的,
而这种内在动力与客观规律正存在于人的自觉活动之中。因
此,要全面认识社会发展的动力与规律,必须进一步探究社
会发展规律与人的活动关系。 马克思说:“整个世界历史不
过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
进程中,人民群众始终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主体,是社会
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决定力
量。更进一步说:“历史并不是把人当作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
来利用的某种特殊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
活动而已。”人民群众的意志、愿望、要求反映着社会发展的
趋向,蕴涵着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
就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形成了“全心全意为
人民服务”、“共同富裕”等一脉相承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
下,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
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
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试金石。” 可见,构建
和谐社会,形态理论中,和谐社会是指第三阶段,即“个人
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在这个阶段中,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大提
高,全面消除了各种异化关系,消除了人和自然的对立,从
而真正实现了人的解放,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这正是未来
高级的和谐社会的目标模式,和谐社会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的必然要求,因为社会形态的发展展现为历史的、纵
向的、动态的过程,和谐社会作为一个社会均衡、协调的理
念,不仅仅是一个静止的总体性的概念,而且更是体现在或
者说渗透到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之中。如今,胡锦涛同志
总结了以往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提出了和谐社会理念,
这是对我国当前社会转型,贫富日益悬殊,各群体利益矛盾
日益尖锐的社会趋势和特点的深刻认识。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