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城乡居民就医现状问题及对策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发布者:lunwenchina
热度0票 浏览253次
时间:2010年9月23日 16:29
摘要:就医难、看病贵是我民生事业发展的焦点问题之一,也是各级政府工作的难点和热点。本文分析了我县城乡居民就医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基本情况 现状 问题 对策
近期,我们先后深入到马楼乡、仓头乡、鲁阳街道办事处就全县城乡居民的就医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走访座谈、实地察看等,广泛了解城乡居民的愿望,并征求了部分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目前我县城乡居民就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有了较详细的了解。
一、我县医疗卫生工作基本情况
1、我县医疗卫生工作的基本状况
鲁 山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偏西,东临叶县、宝丰,西接嵩县、汝阳,南毗方城、南召,北靠汝州、石龙区,是国务院重点建设扶持县。县境东西长90公里,南北宽44 公里,总面积2407平方公里。辖6个镇、14个乡、5个办事处,558个行政村。总人口8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90%以上。全县在职卫生人员1662人,村级卫生技术人员1313人,执业医师599人,执业医生1313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2.3人,各类医院共有病床1386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床位1.6张。
二、我县城乡居民的就医现状
(一)全县医疗卫生服务框架基本形成。
截 止目前,全县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0家,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7家(公办综合医院3家,中医院1家,妇幼保健院1家,卫生防疫站1家,医学教学机构1 家),民营综合医院1家,乡镇卫生院22家,村卫生所及个体诊所630家。乡镇卫生院覆盖率达90%,村卫生所、室覆盖率达86.4%。以县级医疗卫生机 构为依托,乡镇卫生院为基础,村卫生所(室)为补充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
(二)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城乡居民就医条件有所改善。
近年来,投资1130万元,完成新建、改建农村中心卫生院7家,基本建设面积7300平方米,完成非中心卫生院建设项目基本建设面积14037平方米。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促进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发展,改善了城乡居民的就医条件。
(三) 医疗保障和救助体系建设得到加快,城乡居民看病问题得到初步解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稳步推进。2009年全县参合农民689191人,参合率达 94%。截止12月底,县乡医疗卫生单位、县农合办对本县定点医疗机构和县外就医人员住院情况进行了审核,共计补偿860000多人(次)、补偿总金额 8000余万元。
三、城乡居民就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卫生人才匮乏,量不足质不高
2009 年末,全县共有在职卫生人员1662人,其中高级职称21人,占1.26%;中级职称191人,占11.5%;初级职称713人占42.9%;无职称 737人,占44.34%。全县各医疗机构中执业(助理)医师仅599名,加上乡村执业医生1313名,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仅2.3名。加之乡村医生,大 部分是经短期培训走上工作岗位,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较低,一般只能诊治头痛、发烧之类的小病,且为了生计,乡村医生只能半医半农,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医疗服 务。学历低、职称低、技术低的“三低”现象在城乡医疗机构中普遍存在,卫生人才匮乏,量不足质不高的现状,难以有效承担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远不能满 足城乡居民的就医需求。
(二)城乡卫生资源分配失衡
一是城乡卫生资源分配严重失衡。全县28家公立 医疗机构中,县城6家县级卫生机构除了在医疗仪器、设备上的优势外,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92人,而服务农村的22家乡镇卫生院仅有卫生技术人员343名, 使占全县总人口90%的农村人口享有公立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只占到33%。全县有18%的卫生院只有卫技人员2—6人,象仓头、背孜、熊背、土门等山区 卫生院,服务半径都在20公里左右,医生人数却在6人以下,难以适应农民健康保障的需要。
二是乡镇卫技人员流失严重。由于卫生院工作环境差、待遇低、收入少,人才逆向流动,有的一评上职称,就想往城里调,乡镇卫生院有一技之长、有一定培养前途的卫技人员大量被上级医疗卫生单位挖走。有的干脆辞职,到城市干起个体行医,单向的人才流动使本来人才匮乏的农村卫生事业“雪上加霜”。同时,大专毕业生又不愿到卫生院工作,大多卫生院近10年来没有高学历人才进入,形成恶性循环,技术断层现象严重。
(三)城乡疾病预防保健任务艰巨,居民卫生保健水平低。
调 查显示,我县城乡居民日常几乎没有常备药,居民预防保健意识不强,卫生保健知识欠缺,城乡居民整体预防保健水平低。造成这样的原因在于:一是群众自身的文 化素养较低,还较多地存在着落后、愚昧和不健康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卫生意识差,“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观念根深蒂固。保健意识差,小病拖、大病磨现 象在农村尤为突出,很多农民抽烟喝酒不心疼,但花钱看病舍不得。二是卫生保健宣传不到位,保健知识欠缺。健康教育是让群众少生病的最有效、最经济的 方法,然而群众的卫生保健知识知晓率非常低,城乡居民的健康教育阵地几乎是空白,80%以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的农民对自己的患病不知晓,也 就更谈不上有病早治和日常备药。三是乡镇卫生院和村室诊所因资金、人员所限,现有的条件还远远不能满足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和疾病防控诊治需求,预防保健能 力低,居民健康体检工作滞后,短时期内提高城乡居民的整体保健水平还难以实现。
四、关于解决城乡居民就医问题的建议及对策
(一)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和补偿机制。医疗卫生事业是社会公益性事业,是福利性的事业。政府应全面承担公共卫生投入和公立医院的建设发展资 金。对县、乡两级承担基本医疗服务的公立医院,实行在编人员工资财政供给,基本建设、人才培养定项补助。要改革现行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薪酬分配方式,彻 底废止八十年代以来实行的浮动工资制度,实行固定工资制度。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人员的奖金应与医院及卫生院的经济收入脱钩,改变目前“以药养医”的弊端, 促进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机制由目前的“经营创收”转到“服务保障”上来,充分体现公共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 务。
(二)优化城乡卫生资源配置,建立完善城乡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模式。根据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需求和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制定全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合理确定县乡村各类型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规模、职能和布局,实现资源共享,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要 进一步强化乡镇卫生院对村室卫生所的指导和监管。建立完善城乡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模式,在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实行统一行政和业务管理,统一机构和人员调配, 统一药品采购渠道。通过卫技人员的合理流动和调配,全面提高城乡医疗机构的整体服务和保障水平,彻底改变目前卫技人员逆向流动,乡镇卫生院人才短缺的局 面,以满足城乡居民的就医需求。
(三)改进药品、医疗器材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政府要加强监管,从源头上约束医疗机构、药品审批、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的创收行为,要实行国家药价零差额配送制度,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医疗服务项目规范和医药价格标准,积极推进药品物流配送和监督网络建 设,积极推行药品和医用耗材招标采购制度,改进药品、医疗器材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切实改变目前不合理收费和药价虚高现象,最大限度地减轻群众就医用药负 担。要加强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加大对非法行医和非法药品经销的打击力度,切实保证用药安全有效,最终实现医疗质量上去,看病费用下来的目标,彻底解决 城乡居民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问题。
关键词:基本情况 现状 问题 对策
近期,我们先后深入到马楼乡、仓头乡、鲁阳街道办事处就全县城乡居民的就医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走访座谈、实地察看等,广泛了解城乡居民的愿望,并征求了部分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目前我县城乡居民就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有了较详细的了解。
一、我县医疗卫生工作基本情况
1、我县医疗卫生工作的基本状况
鲁 山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偏西,东临叶县、宝丰,西接嵩县、汝阳,南毗方城、南召,北靠汝州、石龙区,是国务院重点建设扶持县。县境东西长90公里,南北宽44 公里,总面积2407平方公里。辖6个镇、14个乡、5个办事处,558个行政村。总人口8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90%以上。全县在职卫生人员1662人,村级卫生技术人员1313人,执业医师599人,执业医生1313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2.3人,各类医院共有病床1386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床位1.6张。
二、我县城乡居民的就医现状
(一)全县医疗卫生服务框架基本形成。
截 止目前,全县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0家,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7家(公办综合医院3家,中医院1家,妇幼保健院1家,卫生防疫站1家,医学教学机构1 家),民营综合医院1家,乡镇卫生院22家,村卫生所及个体诊所630家。乡镇卫生院覆盖率达90%,村卫生所、室覆盖率达86.4%。以县级医疗卫生机 构为依托,乡镇卫生院为基础,村卫生所(室)为补充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
(二)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城乡居民就医条件有所改善。
近年来,投资1130万元,完成新建、改建农村中心卫生院7家,基本建设面积7300平方米,完成非中心卫生院建设项目基本建设面积14037平方米。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促进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发展,改善了城乡居民的就医条件。
(三) 医疗保障和救助体系建设得到加快,城乡居民看病问题得到初步解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稳步推进。2009年全县参合农民689191人,参合率达 94%。截止12月底,县乡医疗卫生单位、县农合办对本县定点医疗机构和县外就医人员住院情况进行了审核,共计补偿860000多人(次)、补偿总金额 8000余万元。
三、城乡居民就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卫生人才匮乏,量不足质不高
2009 年末,全县共有在职卫生人员1662人,其中高级职称21人,占1.26%;中级职称191人,占11.5%;初级职称713人占42.9%;无职称 737人,占44.34%。全县各医疗机构中执业(助理)医师仅599名,加上乡村执业医生1313名,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仅2.3名。加之乡村医生,大 部分是经短期培训走上工作岗位,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较低,一般只能诊治头痛、发烧之类的小病,且为了生计,乡村医生只能半医半农,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医疗服 务。学历低、职称低、技术低的“三低”现象在城乡医疗机构中普遍存在,卫生人才匮乏,量不足质不高的现状,难以有效承担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远不能满 足城乡居民的就医需求。
(二)城乡卫生资源分配失衡
一是城乡卫生资源分配严重失衡。全县28家公立 医疗机构中,县城6家县级卫生机构除了在医疗仪器、设备上的优势外,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92人,而服务农村的22家乡镇卫生院仅有卫生技术人员343名, 使占全县总人口90%的农村人口享有公立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只占到33%。全县有18%的卫生院只有卫技人员2—6人,象仓头、背孜、熊背、土门等山区 卫生院,服务半径都在20公里左右,医生人数却在6人以下,难以适应农民健康保障的需要。
二是乡镇卫技人员流失严重。由于卫生院工作环境差、待遇低、收入少,人才逆向流动,有的一评上职称,就想往城里调,乡镇卫生院有一技之长、有一定培养前途的卫技人员大量被上级医疗卫生单位挖走。有的干脆辞职,到城市干起个体行医,单向的人才流动使本来人才匮乏的农村卫生事业“雪上加霜”。同时,大专毕业生又不愿到卫生院工作,大多卫生院近10年来没有高学历人才进入,形成恶性循环,技术断层现象严重。
(三)城乡疾病预防保健任务艰巨,居民卫生保健水平低。
调 查显示,我县城乡居民日常几乎没有常备药,居民预防保健意识不强,卫生保健知识欠缺,城乡居民整体预防保健水平低。造成这样的原因在于:一是群众自身的文 化素养较低,还较多地存在着落后、愚昧和不健康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卫生意识差,“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观念根深蒂固。保健意识差,小病拖、大病磨现 象在农村尤为突出,很多农民抽烟喝酒不心疼,但花钱看病舍不得。二是卫生保健宣传不到位,保健知识欠缺。健康教育是让群众少生病的最有效、最经济的 方法,然而群众的卫生保健知识知晓率非常低,城乡居民的健康教育阵地几乎是空白,80%以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的农民对自己的患病不知晓,也 就更谈不上有病早治和日常备药。三是乡镇卫生院和村室诊所因资金、人员所限,现有的条件还远远不能满足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和疾病防控诊治需求,预防保健能 力低,居民健康体检工作滞后,短时期内提高城乡居民的整体保健水平还难以实现。
四、关于解决城乡居民就医问题的建议及对策
(一)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和补偿机制。医疗卫生事业是社会公益性事业,是福利性的事业。政府应全面承担公共卫生投入和公立医院的建设发展资 金。对县、乡两级承担基本医疗服务的公立医院,实行在编人员工资财政供给,基本建设、人才培养定项补助。要改革现行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薪酬分配方式,彻 底废止八十年代以来实行的浮动工资制度,实行固定工资制度。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人员的奖金应与医院及卫生院的经济收入脱钩,改变目前“以药养医”的弊端, 促进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机制由目前的“经营创收”转到“服务保障”上来,充分体现公共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 务。
(二)优化城乡卫生资源配置,建立完善城乡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模式。根据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需求和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制定全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合理确定县乡村各类型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规模、职能和布局,实现资源共享,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要 进一步强化乡镇卫生院对村室卫生所的指导和监管。建立完善城乡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模式,在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实行统一行政和业务管理,统一机构和人员调配, 统一药品采购渠道。通过卫技人员的合理流动和调配,全面提高城乡医疗机构的整体服务和保障水平,彻底改变目前卫技人员逆向流动,乡镇卫生院人才短缺的局 面,以满足城乡居民的就医需求。
(三)改进药品、医疗器材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政府要加强监管,从源头上约束医疗机构、药品审批、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的创收行为,要实行国家药价零差额配送制度,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医疗服务项目规范和医药价格标准,积极推进药品物流配送和监督网络建 设,积极推行药品和医用耗材招标采购制度,改进药品、医疗器材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切实改变目前不合理收费和药价虚高现象,最大限度地减轻群众就医用药负 担。要加强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加大对非法行医和非法药品经销的打击力度,切实保证用药安全有效,最终实现医疗质量上去,看病费用下来的目标,彻底解决 城乡居民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