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职业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发布者:lunwenchina
热度0票 浏览137次
时间:2010年9月03日 16:48
论文关键词:职业学校 就业指导 内容 措施 保障体系
论文摘要:职业学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无论是对国家、学校还是毕业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就业指导工作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构建有效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取得预期的目标,实现毕业生的有效就业。同时,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因此,还需要逐步构建完善的就业指导保障体系。
一、职业学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政府各职能部门行使资源配置的职能,国家为了有效地配置资源,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来完成资源配置的职能,这些管理人员许多是由大中专院校培养的,因此,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由国家统一分配到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通过有效地配置资源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政府不再进行资源配置,而转为宏观调控。发展市场经济就是建立和完善各种生产要素市场,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的劳动力也必须建立和完善其市场,就业市场逐步建立、形成和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就业市场也越来越成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主要手段。毕业生就业制度由传统的统一分配逐渐转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市场有效配置资源需要一定的载体,就业指导部门就成为劳动力市场配置的中介服务机构和有效载体。可见,就业指导工作是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
(二)毕业生就业的需要
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能否顺利实现就业,从毕业生个人方面来讲,关系到将来的发展,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是一个人一生关键性的一步,职业选择不好,不仅直接影响个人的前程和发展,如果处理不好,还将在人生的道路上出现波折。可以说,职业的选择是人生的选择,是对未来的选择,是对人生幸福的选择。
而现实中,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既取决于社会需求与自身素质,也取决于就业指导工作。毕业生初次就业,对许多方面不熟悉,不了解,甚至十分陌生。毕业生往往对自己不能客观评价,择业时容易犯片面性、绝对性、理想化错误。就业指导不仅能帮助毕业生以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参与求职活动,增强大学生适应新的就业形势的能力,而且能为他们提供准确的需求信息和择业技巧,从而为毕业生顺利就业搭起桥梁,铺平道路。
(三)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的需要
职业学校培养的毕业生是国家新增劳动力的重要来源。这种劳动力具有思想活跃、文化素质高、有专长、实践技能强等特点。将这些毕业生输送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必然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知识和技能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业指导工作的积极开展,一方面,可以帮助用人单位适应市场机制,了解人才的专业、特长、心理及需要,做好用人单位自身的宣传、形象塑造以及毕业生工作岗位的妥善安排等工作;另一方面,能帮助毕业生科学地分析主客观需要与可能,使其以最能发挥自己专长和才能的岗位为最佳职业选择。这样,使人才资源尽量实现合理配置,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四)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的宗旨是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要想使劳动者“有业”和“乐业”,对受教育者就不仅仅是教育和培训,还必须进行有效的职业指导,帮助劳动者有效地实现就业,可见,职业教育的内涵本身也包括就业指导的内容。从职业学校本身来看,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学校是一个人才加工厂,毕业生是贴着学校“商标”的特殊“产品”,学校培养的人才是否被社会接受和欢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地位,甚至生存和发展。学校要使自己的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欢迎,一方面要及时了解社会需求信息和反馈信息;另一方面要提高毕业生的质量和综合素质。就业指导工作是学校与社会联系的桥梁,是展示学校人才资源和办学实力的窗口。通过就业指导工作学校可以获得大量反馈信息,及时了解、掌握社会需求,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同时,通过就业指导,可以提高毕业生的整体素质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有效地沟通毕业生就业的渠道,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二、开展就业指导工作遵循的原则
开展就业指导工作要把学生作为一个职业人,指导和帮助他们在校期间,完善自我、认知自我、了解职业、培养职业素养,提供就业帮助;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协助选才等。开展工作的目的就是指导和帮助毕业生能够顺利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用人单位选到岗位需要的人才。为此,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坚持服从国家利益的原则
就业指导工作要贯彻国家需要和个体发展同一性的原则。从职业的角度说,只有个人与最适合的职位相结合,才能够发挥个人最大的潜能,并获得最好的回报。同样,国家也需要找到最适合职位需要的人才。这就是国家需要和个体发展的结合点,体现了同一性。显然,这种同一性不仅要求求职者具备职业技能,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不具备职业技能或者极端的个人主义者是不能够找到国家需要和个体发展的结合点的。因此,就业指导工作既要注重大学生职业技能的教育和指导,也要注意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与指导,使个体发展与国家需要之间保持同一性。
(二)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
首先,不能忽视理论上的指导,离开理论指导的就业指导是寸步难行的,其次。联系实际不仅指就业指导的内容要联系实际,加强针对性,同时在就业指导的方式方法上,要从毕业生的实际出,采取形式多样,乐于接受的就业指导活动,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普遍性和个性相结合
由于就业指导工作的对象是群体,在群体中有共性的问题,也有个体的差异,因此,既要针对共性的问题开展普遍性的教育和指导,又要针对个体的差异开展有个性的个别教育和指导,即贯彻普遍性和个性相结合的原则。针对当前我国就业指导工作的实际情况,要进一步加强开展个别指导工作。
(四)长期性和阶段性相结合
毕业生具备的适宜职业所需要的综合素质,是在校学习阶段所接受的各种教育长期积累的结果。也就是说,就业指导工作要贯彻在整个学生的培养教育过程中。这个培养教育过程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例如,新生入学教育阶段,专业教育阶段,毕业教育阶段等。就业指导工作要建立各个阶段的工作目标,要把阶段性的工作目标与长期的最终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够完成就业指导工作的目标。
(五)坚持协作的原则
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要求学校和社会各方面齐心协力共同完成。首先必须发挥专兼职政工干部和学生管理、就业指导机构的指导工作;其次要发挥教师的作用;第三是发挥家长的配合作用。家长在毕业生就业指导过程中起着促进或相反的作用,应充分发挥其促进作用;当毕业生还未选定就业单位时,学校就需要将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请到学校,直接与毕业生洽谈,介绍单位的基本设施、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工资奖金收入、住房等情况,彼此增进了解,有利于毕业生迅速选定就业单位。
三、开展就业指导的内容
(一)职业指导
这方面的指导包括:职业的知识、性质、特点、发展趋势、以及经济收入、工作环境(社交、地理和劳动环境)、晋升机会、就业难易度,了解职业所需要的能力,限定的资格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职业兴趣测定与调查、个性心理品质与职业适应程度判断,帮助求职者培养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职业观念,等等,内容十分全面细致。
(二)就业观念的指导
指导毕业生在择业时,正确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社会需要与个人选择,客观条件与个人成才的关系,在就业后,应牢固树立艰苦奋斗观念、为人民服务观念、服务与服从经济建设的观念、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优胜劣汰的竞争观念等。同时还要指导教育学生,根据目前的就业形势,职业学校毕业生应更多地把就业目标确定在生产第一线和基层,鼓励他们到乡镇、集体、股份制等非国有企业就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它将为毕业生提供广阔的就业市场。
(三)信息指导
就业信息是指通过各种媒介和途径传递有关就业方面的信息和情况,是择业的基础。学校职业指导机构要非常重视就业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广泛收集有关就业信息。就业指导机构要与当地的人事部门、社会和劳动保障部门、人才交流中心和各企事业单位建立关系,主动深入社会,了解各行各业用人单位,并与前几届在各地工作的学生联系,广泛地建立信息网,及时收集供求信息。信息服务借助讲座、信息发布会、布告栏、电脑、小册子等形式将就业信息告知毕业生,可以定期为学生编印求职手册。信息服务的重要形式之一就是建立信息库,向学生开放,学生通过电脑查询即可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四)咨询指导
与课程教育相比,这种方法针对性强,尽管就业指导课介绍了有关就业方面的知识、理论和技能,但还有许多人希望得到进一步的具体指导,因此,需要针对不同情况进行个别咨询、指导。个别咨询是基于求职者的自我认识、择业意向和个别素质等互有差异、各不相同,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我,正确认识自我;指导学生确定正确的择业理想;鼓励学生增强自信心和竞争意识;给学生提供其他方面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帮助。咨询指导既可以针对个人的不同需要分别进行,也可以将不同的个人问题归纳为几类,如怎样选择职业、怎样写求职信、怎样赢得面试、怎样克服求职中的心理障碍等,按不同个人的共同需要,分类进行小组咨询。个别咨询具有针对性强、收效快等特点,因而更受求职者的欢迎。
(五)技术指导
求职是一门艺术,有许多技术和技巧。求职技术指导是针对毕业生在面临就业选择时有惶恐感,在供需见面时比较拘谨,甚至手足无措、坐失良机的就业障碍而进行的一种技巧性指导。其内容包括:应考、面试、面谈要领和技巧,求职信的撰写和回复,个人履历及有关资料的填写、整理与使用,仪容、礼貌、服饰、应对,就业后的心理调适等。这方面的指导往往通过组织模拟的招聘会、模拟的面试,充分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体验的机会,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求职的竞争力。此外也可以辅以电视录像片作为补充。
四、开展就业指导的主要措施
(一)成立就业指导机构
目前各职业学校普遍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从组织领导到任课教师都明确分工,各司其责。就业指导中心一般设在学生处,由主管学生工作的负责人担任指导中心或教研室的主任。这种机构设置的长处是毕业生就业信息能及时地得到有效收集、加工、整理和反馈,使就业指导的内容不断充实和更新,对学生的指导更具有针对性,易于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组织机构虽然健全,但由于经费、人员等问题,具体的实施状况差异很大,总体来看实施的效果较差,学生满意率较低。
(二)开设就业指导课
开设就业指导课,是学校培养合格人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除了思想政治、学习成绩、身体状况有明确要求外,很注重毕业生的社交能力、行为举止、待人接物、谈吐风度、基本气质,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面是否宽广等等,这些方面均可以在就业指导课中解决。此外,还可以利用专业课把职业指导的内容渗透在教学中。利用补充读物实施职业指导,向求职者推荐提供与职业生活有关的补充读物。
(三)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讲座或咨询
讲座应根据毕业生的特点和当时就业形势的需要,有计划地安排一系列就业指导活动,采取讲座的形式向毕业生进行系统阐述。利用系列讲座,可以向毕业生进行形势和政策、理想和前途、志愿和纪律、道德和成才的指导,以及校友事迹、光荣传统的宣传,帮助毕业生认清形势,明确使命,正确选择。
(四)编制就业指导刊物
该刊物可以为不定期刊物,在校内发行,内容以国家有关就业政策和有关职业需求的最新动态为主,同时也摘录毕业生成功就业的事例,以增强学生毕业后进人人才市场参与竞争的信心和勇气。
(五)在专业实习等教学实践环节渗透就业教育
职业学校实践教学是一个重要环节,在实践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实践技能的培养,也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有意识地去了解行业的特点、行业工作的社会价值以及对自身的要求,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提高学生的求职能力,以便毕业生毕业后顺利进入本专业。指导学生参观各种工厂和商业机构进行最直接的指导。利用音像设备进行职业指导,利用影片教学播放,使学生充分了解某种职业的生产过程。此外还有职业调查,职业咨询日,建立个人求职档案、职业试探,提供职业资料、团体指导,个别咨询等。
(六)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
社会比学校复杂,毕业生由于思想单纯、涉世不深,没有社会和工作经验,所以容易受不良风气的影响,有的甚至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势必影响其就业。因此,在学生毕业之前,应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法制教育,提高他们识别是非的能力和知法、守法水平,从而确保毕业生就业率。
五、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职业学校的就业指导保障体系
(一)健全机构,形成网络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建立与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指导理论与实践体系,需要不断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大部分发达国家的就业指导服务由教育部负责,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提供,也有一些国家其他部门共同参与,联合负责,这些部门包括:劳动、就业、内务、工业、农业和旅游等。当前,伴随着我国劳动和教育体系的改革,职业指导在劳动力市场中促进就业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劳动保障部门与教育部门要密切合作,把学校的职业指导和社会就业的职业指导结合起来,逐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市场经济要求的职业指导网络体系。
(二)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
就业指导人员需要具备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市场等方面的知识,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美国1960年有38个州规定学校的职业咨询工作者,必须由研究生院负责培养,担任此项工作要有专门的学校咨询证书。此后在7O年代初,又规定学校咨询工作者至少要获得“指导与咨询”的硕士学位。现在学校就业办公室主任和业务顾问要求具有博士学位。而我国目前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存在数量不足、人员素质低、队伍不稳定等现状,致使职业指导工作停留在信息收集、发布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层面上,客观上迫切要求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就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思想业务建设,帮助指导人员提供认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树立热爱本职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三)指导内容要全面并贯彻始终
职业指导要贯穿学生生活的始终,要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需要开展就业指导。在入学初,应着重进行心理指导。使学生顺利实现由普通中学到职业学校的角色转换,并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教育,认识自己所学专业特点以及适应的职业。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测试,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初步设计职业发展方向。在学习期间,应着重进行综合能力培养。帮助学生分析自我特长、优势和局限,让他们认识到综合能力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在这阶段可请走上工作岗位取得好成绩的校友谈工作体会和社会需要职校学生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也可请企业家谈他们对人才的要求等。通过教育,使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成为学生的自发要求。同时提供尽可能多的锻炼机会。要帮助他们认清专业所适应的工作领域,并与自己的特点和能力相对照,培养和发展与其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优势,或对其原定的职业目标做出调适。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毕业生就业的市场情况,并逐步进行择业技巧的指导。学校还可以联系定点单位接纳同学前去实习,让学生提前走向社会,参与实践锻炼。在毕业期间,应针对择业期间的问题进行指导。指导主要围绕价值观的引导、就业形势、信息服务、政策咨询、技巧商谈、心理调适等方面展开。这个阶段,需要学生主动走向社会寻找自己的锻炼机会,同时学校应为毕业班学生牵线搭桥、多方联系,给学生提供必要的锻炼机会和便利条件,使毕业班学生从中了解社会、了解企业、了解有关工作的常识,在思想上、能力上做好毕业就业的准备。
(四)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
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要求毕业生指导工作走向法制化、制度化,毕业生指导工作健康发展也迫切要求加强法制化建设。许多国家为了有效进行职业指导,促进就业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在英国,1909年政府颁布了“职业介绍律”,1910年通过了“职业选择律”。在日本,除政府颁布的法律条文外,文部省还颁布了许多关于出路指导的文件,对学校有关就业指导机构的设置、人员配备、出路指导计划、课程安排与内容均做了明确的规定。在美国,1965年制定的《高等教育法》规定,政府要给面临失业学生以帮助,并就联邦政府、州劳动局以及高等学校在学生就业指导方面的职能做了明确的规定。1976年通过的《均等就业法案》规定,公民(包括毕业生)有均等的就业机会,用人单位在招聘录用时不得有性别和种族的歧视。1984年通过的《卡尔帕金斯职业教育法》规定,必须为毕业生提供辅导服务。另外,各州还专门颁布有关法律规定职业咨询工作者的资格条件,并拨专款来改善和推进学校的就业辅导工作。我国要加快立法进程,制定出有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法规,把国家、学校、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各方面的责、权、利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以确保用人单位自主择人和毕业生自主择业,保证就业市场公平、有序地运行。
(五)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加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
随着信息和网络时代的到来,发达国家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建立起毕业生供需信息库,并实行全国性联网,让毕业生通过计算机终端,查阅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需求信息,进行供求选择。美国于1979年在州一级建立了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电子化职业信息库。2O世纪9O年代建立了各州联网的国家级职业信息库(AJB)和人才信息库(ATB)。现在美国职业信息库每天向全国发布约1千万个职位空缺信息。2001年7月1日起,全美大约2000所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已全部建成“一站式就业服务中心”(one—stopem—ploymentservicecenter)。我国应充分运用计算机管理手段,尽快形成全国性的职业信息和人才信息系统网络。
(六)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
虽然就业指导工作在我国起步并不晚,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发展却相对滞后,国外许多国家就业指导已成为一门学科,而我国目前只是一项工作,没有形成一个学科,近几年虽有一些研究成果,但理论深度还相当有限,注意解决现实中发生的一些矛盾而不太注意总结规律性、根本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因此,要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外的职业理论,充分消化吸收,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就业指导理论,以更好地指导就业指导工作。
论文摘要:职业学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无论是对国家、学校还是毕业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就业指导工作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构建有效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取得预期的目标,实现毕业生的有效就业。同时,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因此,还需要逐步构建完善的就业指导保障体系。
一、职业学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政府各职能部门行使资源配置的职能,国家为了有效地配置资源,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来完成资源配置的职能,这些管理人员许多是由大中专院校培养的,因此,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由国家统一分配到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通过有效地配置资源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政府不再进行资源配置,而转为宏观调控。发展市场经济就是建立和完善各种生产要素市场,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的劳动力也必须建立和完善其市场,就业市场逐步建立、形成和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就业市场也越来越成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主要手段。毕业生就业制度由传统的统一分配逐渐转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市场有效配置资源需要一定的载体,就业指导部门就成为劳动力市场配置的中介服务机构和有效载体。可见,就业指导工作是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
(二)毕业生就业的需要
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能否顺利实现就业,从毕业生个人方面来讲,关系到将来的发展,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是一个人一生关键性的一步,职业选择不好,不仅直接影响个人的前程和发展,如果处理不好,还将在人生的道路上出现波折。可以说,职业的选择是人生的选择,是对未来的选择,是对人生幸福的选择。
而现实中,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既取决于社会需求与自身素质,也取决于就业指导工作。毕业生初次就业,对许多方面不熟悉,不了解,甚至十分陌生。毕业生往往对自己不能客观评价,择业时容易犯片面性、绝对性、理想化错误。就业指导不仅能帮助毕业生以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参与求职活动,增强大学生适应新的就业形势的能力,而且能为他们提供准确的需求信息和择业技巧,从而为毕业生顺利就业搭起桥梁,铺平道路。
(三)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的需要
职业学校培养的毕业生是国家新增劳动力的重要来源。这种劳动力具有思想活跃、文化素质高、有专长、实践技能强等特点。将这些毕业生输送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必然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知识和技能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业指导工作的积极开展,一方面,可以帮助用人单位适应市场机制,了解人才的专业、特长、心理及需要,做好用人单位自身的宣传、形象塑造以及毕业生工作岗位的妥善安排等工作;另一方面,能帮助毕业生科学地分析主客观需要与可能,使其以最能发挥自己专长和才能的岗位为最佳职业选择。这样,使人才资源尽量实现合理配置,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四)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的宗旨是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要想使劳动者“有业”和“乐业”,对受教育者就不仅仅是教育和培训,还必须进行有效的职业指导,帮助劳动者有效地实现就业,可见,职业教育的内涵本身也包括就业指导的内容。从职业学校本身来看,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学校是一个人才加工厂,毕业生是贴着学校“商标”的特殊“产品”,学校培养的人才是否被社会接受和欢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地位,甚至生存和发展。学校要使自己的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欢迎,一方面要及时了解社会需求信息和反馈信息;另一方面要提高毕业生的质量和综合素质。就业指导工作是学校与社会联系的桥梁,是展示学校人才资源和办学实力的窗口。通过就业指导工作学校可以获得大量反馈信息,及时了解、掌握社会需求,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同时,通过就业指导,可以提高毕业生的整体素质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有效地沟通毕业生就业的渠道,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二、开展就业指导工作遵循的原则
开展就业指导工作要把学生作为一个职业人,指导和帮助他们在校期间,完善自我、认知自我、了解职业、培养职业素养,提供就业帮助;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协助选才等。开展工作的目的就是指导和帮助毕业生能够顺利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用人单位选到岗位需要的人才。为此,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坚持服从国家利益的原则
就业指导工作要贯彻国家需要和个体发展同一性的原则。从职业的角度说,只有个人与最适合的职位相结合,才能够发挥个人最大的潜能,并获得最好的回报。同样,国家也需要找到最适合职位需要的人才。这就是国家需要和个体发展的结合点,体现了同一性。显然,这种同一性不仅要求求职者具备职业技能,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不具备职业技能或者极端的个人主义者是不能够找到国家需要和个体发展的结合点的。因此,就业指导工作既要注重大学生职业技能的教育和指导,也要注意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与指导,使个体发展与国家需要之间保持同一性。
(二)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
首先,不能忽视理论上的指导,离开理论指导的就业指导是寸步难行的,其次。联系实际不仅指就业指导的内容要联系实际,加强针对性,同时在就业指导的方式方法上,要从毕业生的实际出,采取形式多样,乐于接受的就业指导活动,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普遍性和个性相结合
由于就业指导工作的对象是群体,在群体中有共性的问题,也有个体的差异,因此,既要针对共性的问题开展普遍性的教育和指导,又要针对个体的差异开展有个性的个别教育和指导,即贯彻普遍性和个性相结合的原则。针对当前我国就业指导工作的实际情况,要进一步加强开展个别指导工作。
(四)长期性和阶段性相结合
毕业生具备的适宜职业所需要的综合素质,是在校学习阶段所接受的各种教育长期积累的结果。也就是说,就业指导工作要贯彻在整个学生的培养教育过程中。这个培养教育过程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例如,新生入学教育阶段,专业教育阶段,毕业教育阶段等。就业指导工作要建立各个阶段的工作目标,要把阶段性的工作目标与长期的最终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够完成就业指导工作的目标。
(五)坚持协作的原则
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要求学校和社会各方面齐心协力共同完成。首先必须发挥专兼职政工干部和学生管理、就业指导机构的指导工作;其次要发挥教师的作用;第三是发挥家长的配合作用。家长在毕业生就业指导过程中起着促进或相反的作用,应充分发挥其促进作用;当毕业生还未选定就业单位时,学校就需要将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请到学校,直接与毕业生洽谈,介绍单位的基本设施、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工资奖金收入、住房等情况,彼此增进了解,有利于毕业生迅速选定就业单位。
三、开展就业指导的内容
(一)职业指导
这方面的指导包括:职业的知识、性质、特点、发展趋势、以及经济收入、工作环境(社交、地理和劳动环境)、晋升机会、就业难易度,了解职业所需要的能力,限定的资格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职业兴趣测定与调查、个性心理品质与职业适应程度判断,帮助求职者培养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职业观念,等等,内容十分全面细致。
(二)就业观念的指导
指导毕业生在择业时,正确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社会需要与个人选择,客观条件与个人成才的关系,在就业后,应牢固树立艰苦奋斗观念、为人民服务观念、服务与服从经济建设的观念、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优胜劣汰的竞争观念等。同时还要指导教育学生,根据目前的就业形势,职业学校毕业生应更多地把就业目标确定在生产第一线和基层,鼓励他们到乡镇、集体、股份制等非国有企业就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它将为毕业生提供广阔的就业市场。
(三)信息指导
就业信息是指通过各种媒介和途径传递有关就业方面的信息和情况,是择业的基础。学校职业指导机构要非常重视就业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广泛收集有关就业信息。就业指导机构要与当地的人事部门、社会和劳动保障部门、人才交流中心和各企事业单位建立关系,主动深入社会,了解各行各业用人单位,并与前几届在各地工作的学生联系,广泛地建立信息网,及时收集供求信息。信息服务借助讲座、信息发布会、布告栏、电脑、小册子等形式将就业信息告知毕业生,可以定期为学生编印求职手册。信息服务的重要形式之一就是建立信息库,向学生开放,学生通过电脑查询即可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四)咨询指导
与课程教育相比,这种方法针对性强,尽管就业指导课介绍了有关就业方面的知识、理论和技能,但还有许多人希望得到进一步的具体指导,因此,需要针对不同情况进行个别咨询、指导。个别咨询是基于求职者的自我认识、择业意向和个别素质等互有差异、各不相同,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我,正确认识自我;指导学生确定正确的择业理想;鼓励学生增强自信心和竞争意识;给学生提供其他方面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帮助。咨询指导既可以针对个人的不同需要分别进行,也可以将不同的个人问题归纳为几类,如怎样选择职业、怎样写求职信、怎样赢得面试、怎样克服求职中的心理障碍等,按不同个人的共同需要,分类进行小组咨询。个别咨询具有针对性强、收效快等特点,因而更受求职者的欢迎。
(五)技术指导
求职是一门艺术,有许多技术和技巧。求职技术指导是针对毕业生在面临就业选择时有惶恐感,在供需见面时比较拘谨,甚至手足无措、坐失良机的就业障碍而进行的一种技巧性指导。其内容包括:应考、面试、面谈要领和技巧,求职信的撰写和回复,个人履历及有关资料的填写、整理与使用,仪容、礼貌、服饰、应对,就业后的心理调适等。这方面的指导往往通过组织模拟的招聘会、模拟的面试,充分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体验的机会,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求职的竞争力。此外也可以辅以电视录像片作为补充。
四、开展就业指导的主要措施
(一)成立就业指导机构
目前各职业学校普遍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从组织领导到任课教师都明确分工,各司其责。就业指导中心一般设在学生处,由主管学生工作的负责人担任指导中心或教研室的主任。这种机构设置的长处是毕业生就业信息能及时地得到有效收集、加工、整理和反馈,使就业指导的内容不断充实和更新,对学生的指导更具有针对性,易于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组织机构虽然健全,但由于经费、人员等问题,具体的实施状况差异很大,总体来看实施的效果较差,学生满意率较低。
(二)开设就业指导课
开设就业指导课,是学校培养合格人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除了思想政治、学习成绩、身体状况有明确要求外,很注重毕业生的社交能力、行为举止、待人接物、谈吐风度、基本气质,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面是否宽广等等,这些方面均可以在就业指导课中解决。此外,还可以利用专业课把职业指导的内容渗透在教学中。利用补充读物实施职业指导,向求职者推荐提供与职业生活有关的补充读物。
(三)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讲座或咨询
讲座应根据毕业生的特点和当时就业形势的需要,有计划地安排一系列就业指导活动,采取讲座的形式向毕业生进行系统阐述。利用系列讲座,可以向毕业生进行形势和政策、理想和前途、志愿和纪律、道德和成才的指导,以及校友事迹、光荣传统的宣传,帮助毕业生认清形势,明确使命,正确选择。
(四)编制就业指导刊物
该刊物可以为不定期刊物,在校内发行,内容以国家有关就业政策和有关职业需求的最新动态为主,同时也摘录毕业生成功就业的事例,以增强学生毕业后进人人才市场参与竞争的信心和勇气。
(五)在专业实习等教学实践环节渗透就业教育
职业学校实践教学是一个重要环节,在实践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实践技能的培养,也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有意识地去了解行业的特点、行业工作的社会价值以及对自身的要求,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提高学生的求职能力,以便毕业生毕业后顺利进入本专业。指导学生参观各种工厂和商业机构进行最直接的指导。利用音像设备进行职业指导,利用影片教学播放,使学生充分了解某种职业的生产过程。此外还有职业调查,职业咨询日,建立个人求职档案、职业试探,提供职业资料、团体指导,个别咨询等。
(六)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
社会比学校复杂,毕业生由于思想单纯、涉世不深,没有社会和工作经验,所以容易受不良风气的影响,有的甚至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势必影响其就业。因此,在学生毕业之前,应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法制教育,提高他们识别是非的能力和知法、守法水平,从而确保毕业生就业率。
五、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职业学校的就业指导保障体系
(一)健全机构,形成网络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建立与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指导理论与实践体系,需要不断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大部分发达国家的就业指导服务由教育部负责,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提供,也有一些国家其他部门共同参与,联合负责,这些部门包括:劳动、就业、内务、工业、农业和旅游等。当前,伴随着我国劳动和教育体系的改革,职业指导在劳动力市场中促进就业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劳动保障部门与教育部门要密切合作,把学校的职业指导和社会就业的职业指导结合起来,逐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市场经济要求的职业指导网络体系。
(二)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
就业指导人员需要具备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市场等方面的知识,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美国1960年有38个州规定学校的职业咨询工作者,必须由研究生院负责培养,担任此项工作要有专门的学校咨询证书。此后在7O年代初,又规定学校咨询工作者至少要获得“指导与咨询”的硕士学位。现在学校就业办公室主任和业务顾问要求具有博士学位。而我国目前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存在数量不足、人员素质低、队伍不稳定等现状,致使职业指导工作停留在信息收集、发布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层面上,客观上迫切要求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就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思想业务建设,帮助指导人员提供认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树立热爱本职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三)指导内容要全面并贯彻始终
职业指导要贯穿学生生活的始终,要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需要开展就业指导。在入学初,应着重进行心理指导。使学生顺利实现由普通中学到职业学校的角色转换,并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教育,认识自己所学专业特点以及适应的职业。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测试,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初步设计职业发展方向。在学习期间,应着重进行综合能力培养。帮助学生分析自我特长、优势和局限,让他们认识到综合能力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在这阶段可请走上工作岗位取得好成绩的校友谈工作体会和社会需要职校学生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也可请企业家谈他们对人才的要求等。通过教育,使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成为学生的自发要求。同时提供尽可能多的锻炼机会。要帮助他们认清专业所适应的工作领域,并与自己的特点和能力相对照,培养和发展与其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优势,或对其原定的职业目标做出调适。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毕业生就业的市场情况,并逐步进行择业技巧的指导。学校还可以联系定点单位接纳同学前去实习,让学生提前走向社会,参与实践锻炼。在毕业期间,应针对择业期间的问题进行指导。指导主要围绕价值观的引导、就业形势、信息服务、政策咨询、技巧商谈、心理调适等方面展开。这个阶段,需要学生主动走向社会寻找自己的锻炼机会,同时学校应为毕业班学生牵线搭桥、多方联系,给学生提供必要的锻炼机会和便利条件,使毕业班学生从中了解社会、了解企业、了解有关工作的常识,在思想上、能力上做好毕业就业的准备。
(四)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
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要求毕业生指导工作走向法制化、制度化,毕业生指导工作健康发展也迫切要求加强法制化建设。许多国家为了有效进行职业指导,促进就业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在英国,1909年政府颁布了“职业介绍律”,1910年通过了“职业选择律”。在日本,除政府颁布的法律条文外,文部省还颁布了许多关于出路指导的文件,对学校有关就业指导机构的设置、人员配备、出路指导计划、课程安排与内容均做了明确的规定。在美国,1965年制定的《高等教育法》规定,政府要给面临失业学生以帮助,并就联邦政府、州劳动局以及高等学校在学生就业指导方面的职能做了明确的规定。1976年通过的《均等就业法案》规定,公民(包括毕业生)有均等的就业机会,用人单位在招聘录用时不得有性别和种族的歧视。1984年通过的《卡尔帕金斯职业教育法》规定,必须为毕业生提供辅导服务。另外,各州还专门颁布有关法律规定职业咨询工作者的资格条件,并拨专款来改善和推进学校的就业辅导工作。我国要加快立法进程,制定出有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法规,把国家、学校、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各方面的责、权、利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以确保用人单位自主择人和毕业生自主择业,保证就业市场公平、有序地运行。
(五)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加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
随着信息和网络时代的到来,发达国家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建立起毕业生供需信息库,并实行全国性联网,让毕业生通过计算机终端,查阅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需求信息,进行供求选择。美国于1979年在州一级建立了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电子化职业信息库。2O世纪9O年代建立了各州联网的国家级职业信息库(AJB)和人才信息库(ATB)。现在美国职业信息库每天向全国发布约1千万个职位空缺信息。2001年7月1日起,全美大约2000所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已全部建成“一站式就业服务中心”(one—stopem—ploymentservicecenter)。我国应充分运用计算机管理手段,尽快形成全国性的职业信息和人才信息系统网络。
(六)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
虽然就业指导工作在我国起步并不晚,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发展却相对滞后,国外许多国家就业指导已成为一门学科,而我国目前只是一项工作,没有形成一个学科,近几年虽有一些研究成果,但理论深度还相当有限,注意解决现实中发生的一些矛盾而不太注意总结规律性、根本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因此,要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外的职业理论,充分消化吸收,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就业指导理论,以更好地指导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