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公共体育课的改革
论文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质量;高职学生
论文摘要:高职公共体育课的改革主要体现在改进教材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上.
体育是一种文化现象,提高学生对体育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调动学生努力学习,积极锻炼的关键.而当前体育课对学生这方面的教育不够深入,致使大多数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模糊不清,没有终身体育的意识,更谈不到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了.注重身体的参而不注重体育的全过程,后果就是在有教师的情况下,他们可以从事一定的身体锻炼,而离开教师,他们就难以付诸行动了.所以,目前函待解决的是对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创新,而且要将其放在对学生学习引导转化上,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教方法、讲规律,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把握事物问的必然联系和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教学才会出现以一当十、一举多得的局面,才可以花费较少的精力取得较大的收益,才可以促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的方向转化.
1 改进教材内容是课程改革的前提
传统体育教材选编是“依据社会的需要,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综合考虑的.”传统的体育教材存在诸多缺陷,首先,教材选编往往考虑教学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所选内容是否符合科学知识体系的逻辑性,是否严密,是否为下一阶段学习打好基础,而较少考虑学习内容对学生是否是基础的、必须的、恰当的,缺乏从学生身心需要出发考虑,脱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其次,选编教材对学生群体共性心理特征和学生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考虑较少,更多的是从学生生理和体育项目着眼的,在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明显存在不足.而新课程的体育教材选编恰好弥补了以上的不足,主要表现在:(1)教材内容的灵活性.教材的灵活性主要指内容灵活,埘象灵活,层次灵活,让所有的学生都进退自由,各得其所.重视对学生的研究,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出发,加大教材的选择余地,让所有的学生都在其原有水平上有所发展,从而让程度、爱好、个性不同的学生发挥最大的潜能.(2)教材内容的实性.教材内容增加了身体锻炼知识、锻炼方法和健身运动处方知识,切实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培养学生终生参与体育活动习惯,达到培养学生体育生活化的技能素质,时学生情感、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方面的要求具体化、显性化.(3)教材内容的多样性.以往体育教材单一化和划一化,不管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和个性的不同,一律用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技术要求,同样的考核标准,造成学生喜欢体育运动而不喜欢上体育课.因此,教材的内容应更多考虑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弹性没计.(4)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与学校场地、器材等条件栩结合.场地、器材等条件是客观存在的因素,在教学内容的选择过程中,教师应将学校的现有条件汇列成表册发给学生,让学生对学校条件比较清楚,或者学生根据内容所需的器材,自己能用自己发明的.简易的器材来代替条件限制的器材,这样所选择的内容学习起来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2 改革教学方法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
曾经有人问岳飞,为什么岳家军能战无不胜?是否因为岳飞熟读兵书?岳飞的回答是,战无常法,削兵之道,存乎于心.就是说,打仗是没有定式的,要想战胜对手,必须用“心”去作战.教学也是如此,要想获得教学上的成功,首先必须用“心”进行教学,只要将“心”用到教学方法上去,新的教学方法必然会层出不穷地涌现出来.首先,从体验着手改造教学方法,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往往倾向于“结构化”、“封闭化”控制方式,强调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强调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因而,这种控制方式是维持式的,运动技能占绝对优势,阻碍教师个人知识的发挥,儿乎没有师生互动知识的产生.在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中,教师将更多采取“非结构”、“开放式”的控制方式,特别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新品质的境况.而,运动技能比例较少,教师个人知识和师生互动产生新内容的比例较大,这样一种“控制方式”是埘传统教学的挑战,是生成式,可持续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常常忽略了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规律,把已经形成的经验与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以为这是学习的捷径.例如教学篮球,必然从运球或传球开始;教学排球一定从垫球开始而忽略了球类运动的本质属性是游戏,游戏又是产生于生活实践之中.现在,已经在一些篮球教学课中看到从争夺篮球的游戏开始,从各种投篮开始,甚至从小篮架的扣鲶直接开始进入教学.其次,发挥学生主体能动作用的教学方法,我们并不否认传统教学中也出现了许多良好的教学方法,但更引起我们关注的是,传统教学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与能动作用是很不够的.在现代教学理念中,特别强凋了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决定教学质量,教师的教代替不了学生的学,学生理解教材,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以及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一个积极的、主动的、复杂的、内化过程,是学生主体行为的结果,但教师的主导将对这种“内化”起到示范、启发、引领的作用,并有可能影响“内化”结果,因此,为确保体育教学的最大效益化,就应该发挥师生“双主”作用,即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双向交融,两者不可偏废.虽然由于各种不同条件的影响,每节课都可能会获得不同的结果.但学生通过了实践、探究、争论,使每一个人都得到了收获.这种主体学习的方式正在越来越得到教师的重视.
3 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是推动课程改革的动力
传统体育教学中主要侧重于意志品质方面的培养,其他心理品质考虑较少,而对学生在创造力、竞争力和意志力、实践、合作、探究的意识,是现代人们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心理品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从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到人才素质和能力培养上来,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在素质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体育无论是对科学文化素质还是对思想道德素质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可偏废.体育对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是应该重视的,但更值得强调的是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道德教育主要不是形成一种知识体系,而是形成一种道德的信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即让学生过一种好的健康的生活.为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落实道德品质教育,首先要把注重道德品质知识的学习转移到注重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自我教育等品德能力培养的轨道上来,避免品德评价的盲目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其次,要实现道德品质教育由强制性向民主性转变,我们应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相对动态的课堂环境,通过师生、生生之间民主、平等的交流与合作,智慧地把学生引向既定目标,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道德判断能力、道德行为选择能力和抑制不良影响的“免疫能力”,这种自育的能力养成,有助于学生走出校门后也能适应社会的变化,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中的道德品质教育真正实现由灌输性向实践性转变,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实践,缩短德育内容和学生需要的时空,从而使学生形成知、行统一的良好人格.例如,在体育课的耐久跑或是跨栏跑中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练习的生活事例,教师应及时给予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这样其他同学也会深受鼓舞和感动,对培养学生道德能力以及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班级集体争光的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这是鲜活的榜样作用,是实践的德育.又如,体操中的保护与帮助可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队列队形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值日轮流借还体育器材和整理场地,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并逐步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良好品质;再如,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关注一些自强不息的优秀学生群体,这些学生多数来自困难家庭、不幸家庭或有着某种残疾,其勤奋好学、艰苦朴素、勇于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就活生生地发生在学生周围,比较能得到大家的认同,也容易在全体学生中得到发扬光大等等.
总之,高职公共体育课程设置是教学计划的核心,集中反映了时代和社会所培养的专业人才在知识结构和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应以增强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能力,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来考虑课程建设,建立一个从生物、社会、心理、教育、养生、健康多角度的课程目标体系,从根本上打破运动技术教学模式,使体育教学真正有利于学生体系的增强,有益于学生终身健康的需要.
论文摘要:高职公共体育课的改革主要体现在改进教材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上.
体育是一种文化现象,提高学生对体育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调动学生努力学习,积极锻炼的关键.而当前体育课对学生这方面的教育不够深入,致使大多数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模糊不清,没有终身体育的意识,更谈不到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了.注重身体的参而不注重体育的全过程,后果就是在有教师的情况下,他们可以从事一定的身体锻炼,而离开教师,他们就难以付诸行动了.所以,目前函待解决的是对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创新,而且要将其放在对学生学习引导转化上,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教方法、讲规律,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把握事物问的必然联系和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教学才会出现以一当十、一举多得的局面,才可以花费较少的精力取得较大的收益,才可以促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的方向转化.
1 改进教材内容是课程改革的前提
传统体育教材选编是“依据社会的需要,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综合考虑的.”传统的体育教材存在诸多缺陷,首先,教材选编往往考虑教学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所选内容是否符合科学知识体系的逻辑性,是否严密,是否为下一阶段学习打好基础,而较少考虑学习内容对学生是否是基础的、必须的、恰当的,缺乏从学生身心需要出发考虑,脱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其次,选编教材对学生群体共性心理特征和学生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考虑较少,更多的是从学生生理和体育项目着眼的,在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明显存在不足.而新课程的体育教材选编恰好弥补了以上的不足,主要表现在:(1)教材内容的灵活性.教材的灵活性主要指内容灵活,埘象灵活,层次灵活,让所有的学生都进退自由,各得其所.重视对学生的研究,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出发,加大教材的选择余地,让所有的学生都在其原有水平上有所发展,从而让程度、爱好、个性不同的学生发挥最大的潜能.(2)教材内容的实性.教材内容增加了身体锻炼知识、锻炼方法和健身运动处方知识,切实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培养学生终生参与体育活动习惯,达到培养学生体育生活化的技能素质,时学生情感、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方面的要求具体化、显性化.(3)教材内容的多样性.以往体育教材单一化和划一化,不管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和个性的不同,一律用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技术要求,同样的考核标准,造成学生喜欢体育运动而不喜欢上体育课.因此,教材的内容应更多考虑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弹性没计.(4)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与学校场地、器材等条件栩结合.场地、器材等条件是客观存在的因素,在教学内容的选择过程中,教师应将学校的现有条件汇列成表册发给学生,让学生对学校条件比较清楚,或者学生根据内容所需的器材,自己能用自己发明的.简易的器材来代替条件限制的器材,这样所选择的内容学习起来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2 改革教学方法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
曾经有人问岳飞,为什么岳家军能战无不胜?是否因为岳飞熟读兵书?岳飞的回答是,战无常法,削兵之道,存乎于心.就是说,打仗是没有定式的,要想战胜对手,必须用“心”去作战.教学也是如此,要想获得教学上的成功,首先必须用“心”进行教学,只要将“心”用到教学方法上去,新的教学方法必然会层出不穷地涌现出来.首先,从体验着手改造教学方法,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往往倾向于“结构化”、“封闭化”控制方式,强调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强调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因而,这种控制方式是维持式的,运动技能占绝对优势,阻碍教师个人知识的发挥,儿乎没有师生互动知识的产生.在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中,教师将更多采取“非结构”、“开放式”的控制方式,特别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新品质的境况.而,运动技能比例较少,教师个人知识和师生互动产生新内容的比例较大,这样一种“控制方式”是埘传统教学的挑战,是生成式,可持续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常常忽略了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规律,把已经形成的经验与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以为这是学习的捷径.例如教学篮球,必然从运球或传球开始;教学排球一定从垫球开始而忽略了球类运动的本质属性是游戏,游戏又是产生于生活实践之中.现在,已经在一些篮球教学课中看到从争夺篮球的游戏开始,从各种投篮开始,甚至从小篮架的扣鲶直接开始进入教学.其次,发挥学生主体能动作用的教学方法,我们并不否认传统教学中也出现了许多良好的教学方法,但更引起我们关注的是,传统教学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与能动作用是很不够的.在现代教学理念中,特别强凋了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决定教学质量,教师的教代替不了学生的学,学生理解教材,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以及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一个积极的、主动的、复杂的、内化过程,是学生主体行为的结果,但教师的主导将对这种“内化”起到示范、启发、引领的作用,并有可能影响“内化”结果,因此,为确保体育教学的最大效益化,就应该发挥师生“双主”作用,即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双向交融,两者不可偏废.虽然由于各种不同条件的影响,每节课都可能会获得不同的结果.但学生通过了实践、探究、争论,使每一个人都得到了收获.这种主体学习的方式正在越来越得到教师的重视.
3 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是推动课程改革的动力
传统体育教学中主要侧重于意志品质方面的培养,其他心理品质考虑较少,而对学生在创造力、竞争力和意志力、实践、合作、探究的意识,是现代人们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心理品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从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到人才素质和能力培养上来,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在素质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体育无论是对科学文化素质还是对思想道德素质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可偏废.体育对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是应该重视的,但更值得强调的是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道德教育主要不是形成一种知识体系,而是形成一种道德的信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即让学生过一种好的健康的生活.为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落实道德品质教育,首先要把注重道德品质知识的学习转移到注重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自我教育等品德能力培养的轨道上来,避免品德评价的盲目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其次,要实现道德品质教育由强制性向民主性转变,我们应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相对动态的课堂环境,通过师生、生生之间民主、平等的交流与合作,智慧地把学生引向既定目标,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道德判断能力、道德行为选择能力和抑制不良影响的“免疫能力”,这种自育的能力养成,有助于学生走出校门后也能适应社会的变化,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中的道德品质教育真正实现由灌输性向实践性转变,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实践,缩短德育内容和学生需要的时空,从而使学生形成知、行统一的良好人格.例如,在体育课的耐久跑或是跨栏跑中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练习的生活事例,教师应及时给予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这样其他同学也会深受鼓舞和感动,对培养学生道德能力以及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班级集体争光的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这是鲜活的榜样作用,是实践的德育.又如,体操中的保护与帮助可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队列队形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值日轮流借还体育器材和整理场地,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并逐步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良好品质;再如,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关注一些自强不息的优秀学生群体,这些学生多数来自困难家庭、不幸家庭或有着某种残疾,其勤奋好学、艰苦朴素、勇于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就活生生地发生在学生周围,比较能得到大家的认同,也容易在全体学生中得到发扬光大等等.
总之,高职公共体育课程设置是教学计划的核心,集中反映了时代和社会所培养的专业人才在知识结构和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应以增强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能力,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来考虑课程建设,建立一个从生物、社会、心理、教育、养生、健康多角度的课程目标体系,从根本上打破运动技术教学模式,使体育教学真正有利于学生体系的增强,有益于学生终身健康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