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设计中自然形态元素的应用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发布者:lunwenchina
热度0票 浏览225次
时间:2019年11月13日 15:22
何晓伟
(身份证号:130132198911203485 河北石家庄 050000)【摘要】 基于自然形态的建筑创作是人们对自然、城市、建筑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望,是人们回归于对自然的尊重和敬仰,是对人类技术与艺术的不断反思与创造。 本文主要从外部形态、空间形态构思、结构形态、界面形态与建筑机能等总结了建筑设计中自然形态的运用 , 这对于自然形态的建筑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建筑设计; 自然形态; 灵感
doi:10.12159/j.issn.2095-6630.2019.14.1073
0 前言
建筑师们一直都在寻找一种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建立起建筑同自然的有机联系。如果说我们相信自然界是一个既有逻辑性又有天然性有机的整体,它的每一个部分都能为整体服务,那么通过效法自然也一定能帮助我们找到将建筑同自然有机结合的理想的途径,这也就是自然形态建筑创作的根源。 自然形态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信息载体,它记录了物质构成的规律和生物进化的法则,同时它也是环境的产物,自然形态的形成与外界的影响因素密不可分,这一切都为建筑创作提供了理想的模本,把自然形态与建筑相结合无疑将给建筑带来新的可能和发展的活力。然而面对极为复杂和无穷多样的自然形态时,如何将它们与建筑结合成为了最大的问题。
1?对自然性最大化模仿
外部环境作为建筑存在的背景,这一点就奠定了建筑形态从一开始就属于自然形态的其中一部分,这是建筑自然形态化的有力出发点,只要使建筑设计向自然形态相靠拢就能实现建筑自然形态化。
1.1 地形模仿
要想将建筑与自然形态相结合,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相互在存在元素上靠拢,使其体系成为相似的状态,并保持该地形的自然最大化,这不仅是一种对自然的尊重,同时也是将自然与人为平衡度进行协调的方法,让建筑发展在原地形的基础上进行。对原地性的利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是地势条件,利用的同时最大化保留其原貌,其次是周围自然环境的拷贝,如果建筑地点本身外界自然调节较好,自然特色比较明显,那么就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认为拷贝,因为在拷贝与模仿的同时,其性质就失去了自然的天然性,所以为了使建筑由内自外的散发出自然的氛围,就要对周围已存在的自然环境最大化利用,甚至可以通过人力去将其效果最大化发挥。
1.2 外部形体模仿
建筑本身就处于外部环境中,它本身就作为外界环境中的其中一部分,可以是一块岩石、也可以是一个巢穴,所以说建筑在一定程度上是具备天然属性的,这一有利条件大幅度的拉近了建筑与自认环境的距离,通过这个有礼条件我们只要将环境因素为建筑设计所用,就会向建筑自然化的目标跨进一步。其实这个关联在没有意识之前,就一直存在着,并不是说我们今天发现了才开始与自然界接轨,很多现象可以说明这个问题,看见一朵美丽的花,我们将它戴在自己的头上,看见一个美丽的果实或者树枝,我们将其带回家作为装饰,我们的家中有池塘,里面养满脸金鱼,这些都是建筑与自然的互动也是建筑属于自然生态环境中的一部分的有力根据。建筑内有野生动物的雕塑,将喷泉设置成一个池塘,这些对自然形态最直接的模仿,有着最直观的语意,无需文字与口述的讲解,它就是这么自然的与我们形成了牵绊。
1.3 自然空间模仿
在我们的自然界中能够有喝多天然的空间存在着,它们是不规则的、是混沌的、同样也是迷人的,这种形态呈现出一种有机特征,像动物的血管、像体内的腔室,这些都是无需人工建造,而是天然存在的。根据这种天然性,我们可以以此为建筑自然化的渠道,在建筑设计中去应用这种元素,也就是说将看建筑的空间以及建筑周围的空间去向这些天然的、当人们触及后无法感知但是有似曾相识,仔细琢磨后才发现一种“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这是让人们感受到自己处于自然形态中,被自然所包容、接纳的真实感觉。
1.4 材质模仿
在材质的模仿上主要应该将模仿点集结在材料的内部特性以及外部形态上,所以材料应当尽可能应用原生材料,比如竹子、树木等,都是比较常用但意义有别于其他材料的原生材料,但是原生材料与人造材料最大的不用在于,人造材料其生产目的就是用气去完成某一件事情,在它没有被建造出来时,它的使命及价值就已经被铺设好了。可是原生材料并不具备这种功能,它不是为了被谁去利用而存在去生长的,也就是说它存在的原意也许并不是现在被我们普及的用法,这就是原材料的个性特征,所以在建筑自然形态化建设时,对原生材料的选取一定要结合原材料的个性特征,以将其个性特征最大化利用和发挥为益,不应当将原材料的应用方式去证明违背原材料的个性特征,见图 1。
2?对自然形态的描绘与诠释
2.1 通过自然持续性与循环性受感悟
以自然循环作为构思的起始点,通过光照、通风、水土、植物等进行能量的循环,比如落在建筑物顶棚的雨水,将雨水进行收集然后储备,应用于花卉的浇灌,雨水就又得到了循环。再或者,从城市的呈现形态来看,它似乎是杂乱无章的,但是用相反的眼光,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这不就是以应用舒适为目的而建造的景观吗。建筑高楼上下错落如同冷峻的山岭,他们享受同一个太阳,沐浴同样的光照,所以应当从自然循环构思而不是视觉上的满足。
2.2 通过生命的形态来表述
生命的痕迹在很多生物及建筑上均有体现,充满裂痕的大地,被风雨侵蚀的岩石,还有庞大的树根,在岁月的洗礼后,在其深处留下了时间与生命的验证,那就是痕迹。生命的表现形式虽然是多样化的,但其形式上遵循同一种规律的,在规律的引导下,通过变化升华进化变异繁衍出一个不同于原本却来源于原本的新建筑形体,形体的模仿并非一定要停留与某一种清晰的形态上。
比如楼梯的扶手,它可以表现出自然生命存在过的迹象,年轮、痕迹、波兰、裂痕、枯涸等,这样都为建筑赋予了自然的生命。
2.3 通过仿生结构来呈现
我们说自然存在形态上多样化的,各不相同,在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雕琢下,自然界的每一个生命体都以独特的形态存在着,他们是受力模式与材料节约的存在,这些存在也成为了建筑自然形态化发展的突破口,同多对建筑形态与空间形式的雕琢,使其呈现出一种空无前例,前所未有的结构。框架、墙壁等比较常见的结构对其进行形变或者创意组合,这样不仅保留了原本结构的受力原理,还在此基础上营造出了一种全新的建筑形式与空间特效。
3?结束语:
建筑作为功能、技术与艺术的综合体有其自身的特性 , 毕竟不同于自然体 , 它是内容与形式的合一 , 由内部空间组织与各种外在因素共同作用所产生。自然形态存在于建筑的现实连续和不断创新之中 , 因此 , 他不只是对自然界生物造型模仿 , 而在于阐述寻找一种更精确的造型过程。我们希望建筑不仅能学习自然的外在形式,还能学习自然的运行方式,这也是自然形态建筑极具魅力的发展前途。自然在材料使用和能量消耗中的节约和高效,生命对外界的反映和适应都给人类做出了榜样。也许,有一天建筑能像树木一样的生长,像动物一样呼吸,我们的建筑理想也将最终变为现实。
参考文献:
[1] 王瑞娜 . 自然形态在建筑设计中的转换与应用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9).
[2] 皮玮旋 . 自然形态在建筑设计中的的运用探索研究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7).
[3] 李世芬,冯路 . 新有机建筑设计观念与方法研究 [J]. 建筑学报,2008,(9):14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