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杂文 >> 精品杂文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只有中国在搞论文发表激励吗?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来源: 中国论文网    发布者:武夷山
热度0票  浏览302次 时间:2013年2月18日 14:33
2011年8月5日出版的《科学》周刊发表了两位意大利学者和一位美国学者合写的文章,“变化中的发表激励措施” 。他们分析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7个成员国和三个观察员国家(中国、俄罗斯和新加坡)从2000年到2009年向《科学》周刊的论文投稿数据、最终发表数据以及各国激励论文发表的各类措施,得出结论说:一个国家采取论文发表激励措施,与该国向《科学》周刊的投稿量是相关的;投稿量与金钱激励措施之间的相关性则最为突出。
首先,他们回顾了论文发表激励措施的历史。很长时间以来,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大学里,职称提升与进入终身教职的机会在相当程度上是要看发表记录的。这种做法其实也是一种发表激励。另外,高产作者往往容易被别的大学挖走,挖到新单位后的工资肯定要比过去高的。也就是说,发表量与收入存在着隐含的关系。而在其他国家,一个系能拿到多少经费,曾经主要是看招收多少学生,看系里有多少老师,而不是看发表记录。
20世纪80年代以来,激励人们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做法逐渐普遍起来。在某些国家,只有理工科才重视发表,在另一些国家,不管什么学科都重视发表。英国率先在1986年推行科研评鉴(RAE),即根据每个系以往的科研业绩和同行评议结果来确定其今后的预算。评鉴要考察多个因素,但对于理工科来说,论文数量肯定是核心指标。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紧随其后,推行了一些政策变革,其核心内容是:业绩越好的机构,今后拨款越多;业绩较差的机构,就要减拨经费。最近10年来,挪威、比利时、丹麦、意大利也先后采取了类似的措施,将至少拨款量的一部分与过去的科研业绩挂起钩来。
另一些国家则针对个人职业升迁采取激励措施,而不是针对机构。德国和西班牙采取的新措施,都是将大学求职机会、升迁机会与提薪机会更紧密地与国际期刊发表情况联系起来。西班牙专门成立了一个国家级的机构来评价年轻科研人员的表现,决定其升迁机会。德国的改革措施则允许各大学将员工的工资水平与科研业绩挂钩。
还有一些国家采取的是直接奖励论文作者的措施。土耳其2008年成立了一家机构,专门搜集本国大学科研人员的发表数据,对于国际期刊上发表的每篇论文,奖励金额约为大学员工平均工资的7.5%。中国科学院从2001年开始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各研究所的具体做法不一致,但是,论文奖励金额相对于科研人员的标准工资而言还是相当可观的。在《科学》和《自然》周刊上发文则奖励金额最多。韩国从2006年起推出了类似的政策,对于在《科学》、《自然》和《细胞》三大名刊上发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奖励300万韩元(约合2800美元)。
接着,他们作了数据分析。2000至2009年,《科学》周刊收到来自144个国家的110,870篇来稿,其中7.3%得以发表, 第一作者来自53个国家。
他们分析了投稿量和发表量最大的30个国家(即27个OECD成员国和3个观察员国家),其投稿量占总数的95%,发表量占总数的99%。其中11个国家近十年来采取了不同的发表激励措施。研究表明,单单激励措施这一个因素就与22%的投稿量增加相关,针对个人的论文奖励措施则与46%的投稿量增加相关。分析表明,在针对机构、针对个人升迁机会和针对个人的论文奖励三类措施中,只有针对个人升迁机会的措施与论文发表量呈显著相关。论文录用率与论文奖励措施负相关,与另外两种措施不相关。
为了确认以上分析结果的稳健性,他们又考虑了《科学》编委会成员的国别分布和国际合著两个因素,结果发现,即使抛开这两个因素的可能影响,投稿量、发表量与激励措施的相关性依然存在,但是论文录用率与论文激励措施的相关性就不复存在了。
在我国,近年来围绕科研量化考核问题有大量的激烈争论。争论中,有些人说,所有这些激励措施都是中国人自己瞎搞的,SCI简直可以理解成“中国人的蠢主意” 。前述事实表明,采取论文激励措施的并非只有中国,对三大名刊特别青睐的也并非只有中国。当然,别人也在做,不一定就意味着这些做法是合适的。但是,意识到这类问题的普遍性,可以让我们明白解决这类问题的艰巨性。
TAG: 论文发表 理工科 成员国 观察员
上一篇 下一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