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在情境教学的天空——思想品德课中的问题情境设计探讨
(瑞安市汀田第三中学,浙江瑞安 325206)
摘 要:问题情境设计已经成为中考的较新形式。它在课程中的应用既能改变思想品德课的枯燥乏味,又能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以新课程标准为理念,以建构主义和现代教育观为指导,结合自己十多年的教学实践,针对问题情境理论依据及其如何巧妙创设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建构主义;问题情境
1 问题情境设计的理论依据
Von. Glasersfieid等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 “协作”、 “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因素。
问题情境是以问题为核心形成的教学氛围。新课程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 问题情境设计的分类
2.1 创设贴近生活,有生成问题的问题情境
我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注意把握“求真”的原则。朱永新教授说:“生活的味道越浓,教育的意义就越大,坚持下去就会产生奇迹。”只有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在学生的现实遭遇中,进行自我选择,自我分析,自我判断,形成自己对人生的真实体验合实际感悟,确立与社会要求相符合的价值取向,按照自己的希望和理想,追求自己的理想人生,从而在自我反思中实现自我的不断完善,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我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时,我拿出了四样“宝贝”:一包乡巴佬鸡翅、一盒饼干、一瓶矿泉水和一支圆珠笔。然后我请学生分组讨论,鉴定它们是不是合格的商品,并要说出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情境自然就把学生的学习带入了实际生活中,打开他们生活库藏,使学生对假冒伪劣商品进行了充分的探讨、体验、合作学习。随即我又让学生利用手头的假冒伪劣商品自编自导创设问题情境。
“甲同学:真倒霉,新买的圆珠笔还没有写就坏了!” “乙同学:刚买的乡巴佬鸡翅还没有吃就发霉拉!”你身边出现过类似的事件吗?如果调查结果表明有80%的同学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有75%的同学是采取自认倒霉的态度,你应该怎么办?我在问题形式上给了学生质疑的空间,让学生在这个空间里生成问题,提出了质疑,然后进行探讨。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为了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激活学生的思维,既掌握了辨别真劣商品.
2.2 根据教学目标的重难点,创设探索性的问题情境探索性问题注重对过程与方法的研究,问题要产生火花。问题设计要尽可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我在八年级法律知识教材最喜欢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案例分析。如《人格尊严》一课,我根据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困惑设计的几个连环问题:当你遇到下面所列的情境时,你应采取什么正确的处理方法?
并简要说明你这样做的法律依据。
(1)当你发现你的妈妈偷看你的日记或信件时。(2)当你发现你的照片被某照相馆擅自放在某橱窗中时。(3)当你的同学给你取绰号时。
(4)当你获得“三好生”称号后,却有同学讽刺挖苦时。
(5)当你发现有人冒用你的姓名领取学校颁发的学习奖品时。
(6)从法律的角度,谈谈上述事例对你健康成长有什么启示?这六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很好地把握住了整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将学生带入了探究学习的空间。我让学生先进行分组讨论,然后让每个小组把自己的意见汇总给老师。这么做的目的是创造机会让他们的思维迸发出火花。大家讨论后的问题解决方式几乎都有两种以上,这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3 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点建议
(1)教师要营造“问”的氛围。现代教学理论指出,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创造学生发问的机会。在学生有了“问”的机会后,教师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针对教学难点、疑点、关键点设计阶梯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地到“果子”,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求新知识。另外设计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规律,设计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远到近,由简到繁的问题,从而学生的认知逐步深化,最终掌握三“点”。
(3)一堂课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要恰当。恰当的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不适度的运用则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特别在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实践中,不能让电教媒体挤占学生的探索、分析、思考的时间。
总之,思想品德教学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毋庸置疑。它应用恰当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有效地保持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但是问题情境的创设不是讲究纷繁花哨,而是要根据具体内容创设适宜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知识。问题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服务,应该让学生用学科的眼光关注情境,应该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为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
参考文献 :
[1] 欧阳芬,赵卫胜 . 农村课堂教学诊断 [M]. 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
[2] 李秀伟 . 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设计 [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 楼江红 .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专题研究 [M]. 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4] 关文信 . 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课堂教学行动策略 [M].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5] 韦志成 . 语文教学情境论 [M]. 广西:广西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