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谈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张小红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电子技术是电气类专业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本项开展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自主
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对课程设计内容、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探索,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和加强,为专业课打下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电子技术;创新能力;改革探索
当今社会对大学生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过去那种单纯传授
知识,培养服务型人才的模式,已难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全球化、
国际化的经济、科技竞争的需要。课程设计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
节,有目的、高质量的课程设计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
深入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基本设计技
能和创新能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作为电类专业学生学习中的
一环,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技能训练、创新能力培养起着
重要作用。
1.新能力启蒙课,为专业课打基础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电类专业电子技能基础理论课之后开
出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探索性设计课,之前开设的课程,主要以
教师单纯传授知识,学生间接获取知识为主,实验也多是单纯的
验证性实验,如今增加了设计性、综全性的研究性实验,将学生
的自主学习向前推进了一步,我校电子类专业学生进行的首次课
程设计,分别在二年级上下学期进行。上学期侧重模拟电子技术,
下学期侧重数字电子技术。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有两个:第一是对
模拟、数字电子技术理论知识的学习成果加以巩固;第二是培养
学生在电子技术方面的实践技能,训练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第一次有了“研究”“科研”
的概念和体验,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创新能力培养打下了基
础。
2.认真组织课题实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目前理论课教学受制于传统整班上课模式,老师以单向系统
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受到制约,实践性环节则给创
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学校根据不同专业大约有一到二周时
间,学生在此期间要根据设计任务书、技术指标、性能参数等要
求,独立设计电路,完成一个小型产品的研制,这是一次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研究意识、经济意识,将知
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良好机会,为学生创新能力提供足够空间,适
当增加新知识,以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能力,首先要注意题目
的选取难度要适中,同时还能体现出对所学的基本概念、理论知
识、操作技能的灵活应用,不能太复杂,也不能过于简单,应尽
量做到涵盖课本知识80%的内容;同时考虑到涉及的知识面和训
练的目的所在,指标要合理。近几年做过的题目有:交通灯控制
电路、直流稳压电源、功率放大器、智能抢答器等。这些实用有
趣的设计引起同学很大兴趣,对巩固和加电子技术课程中所学的
理论知识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3.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以往,理论课教学,教师既是主体又是主导,学生只是客
体。教师单纯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获取从教师而来的间接知识,
设计课则是以学生自主学习,直接获取知识,从查找资料、设计
原理图、购买元器件到作品制作与调试,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
在必要时给以指导。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倡导同学既要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又要
有独立的思想,鼓励同学在实验中验证自己的设计,使学生探索
新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以发展,主观能动性得到
发挥,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探索和研究,教师适时进行指导,有意
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创新能力的培养逐渐渗透到学生的自主学习中。
4.创新能力培养,贯穿设计始终
教师是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主导,教师应始终有意识地把创
新能力培养的理念贯穿到学生的设计中,从题目选择到设计的组
织实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
指导学生查阅器件手册,在设计中不断启发学生的新思维,引导
学生思维多元化,教师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指导学生在自主
学习当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
动性。
5.结束语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的实践性环节,应力
争为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广博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
能、活跃的基本思维、完善的基本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门课程可以
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系统工程,从低年级的基础课到高年级的
专业课,应根据课程的特点,环环相扣,逐渐渗透创新能力的思
想,为创新能力人才培养尽心尽力。
参考文献:
[1]丘东元,刘斌,张波,王学海.“电力电子技术”综合性课
程设计内容探讨.电气电子教学报,2012.
[2]姜大元.职业教育基本问题的思考(一)(二).职业技术
教育,2006.
[3]金仁贵.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研究与创新.科技经济市场,
2008.
作者简介:
张小红,女,1970年出生,籍贯河南,大学本科,广东职业
技术学院,电子电工实验师,研究方向:应用电子、电工、计算
机科学技术。
张小红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电子技术是电气类专业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本项开展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自主
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对课程设计内容、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探索,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和加强,为专业课打下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电子技术;创新能力;改革探索
当今社会对大学生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过去那种单纯传授
知识,培养服务型人才的模式,已难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全球化、
国际化的经济、科技竞争的需要。课程设计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
节,有目的、高质量的课程设计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
深入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基本设计技
能和创新能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作为电类专业学生学习中的
一环,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技能训练、创新能力培养起着
重要作用。
1.新能力启蒙课,为专业课打基础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电类专业电子技能基础理论课之后开
出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探索性设计课,之前开设的课程,主要以
教师单纯传授知识,学生间接获取知识为主,实验也多是单纯的
验证性实验,如今增加了设计性、综全性的研究性实验,将学生
的自主学习向前推进了一步,我校电子类专业学生进行的首次课
程设计,分别在二年级上下学期进行。上学期侧重模拟电子技术,
下学期侧重数字电子技术。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有两个:第一是对
模拟、数字电子技术理论知识的学习成果加以巩固;第二是培养
学生在电子技术方面的实践技能,训练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第一次有了“研究”“科研”
的概念和体验,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创新能力培养打下了基
础。
2.认真组织课题实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目前理论课教学受制于传统整班上课模式,老师以单向系统
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受到制约,实践性环节则给创
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学校根据不同专业大约有一到二周时
间,学生在此期间要根据设计任务书、技术指标、性能参数等要
求,独立设计电路,完成一个小型产品的研制,这是一次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研究意识、经济意识,将知
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良好机会,为学生创新能力提供足够空间,适
当增加新知识,以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能力,首先要注意题目
的选取难度要适中,同时还能体现出对所学的基本概念、理论知
识、操作技能的灵活应用,不能太复杂,也不能过于简单,应尽
量做到涵盖课本知识80%的内容;同时考虑到涉及的知识面和训
练的目的所在,指标要合理。近几年做过的题目有:交通灯控制
电路、直流稳压电源、功率放大器、智能抢答器等。这些实用有
趣的设计引起同学很大兴趣,对巩固和加电子技术课程中所学的
理论知识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3.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以往,理论课教学,教师既是主体又是主导,学生只是客
体。教师单纯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获取从教师而来的间接知识,
设计课则是以学生自主学习,直接获取知识,从查找资料、设计
原理图、购买元器件到作品制作与调试,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
在必要时给以指导。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倡导同学既要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又要
有独立的思想,鼓励同学在实验中验证自己的设计,使学生探索
新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以发展,主观能动性得到
发挥,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探索和研究,教师适时进行指导,有意
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创新能力的培养逐渐渗透到学生的自主学习中。
4.创新能力培养,贯穿设计始终
教师是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主导,教师应始终有意识地把创
新能力培养的理念贯穿到学生的设计中,从题目选择到设计的组
织实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
指导学生查阅器件手册,在设计中不断启发学生的新思维,引导
学生思维多元化,教师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指导学生在自主
学习当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
动性。
5.结束语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的实践性环节,应力
争为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广博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
能、活跃的基本思维、完善的基本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门课程可以
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系统工程,从低年级的基础课到高年级的
专业课,应根据课程的特点,环环相扣,逐渐渗透创新能力的思
想,为创新能力人才培养尽心尽力。
参考文献:
[1]丘东元,刘斌,张波,王学海.“电力电子技术”综合性课
程设计内容探讨.电气电子教学报,2012.
[2]姜大元.职业教育基本问题的思考(一)(二).职业技术
教育,2006.
[3]金仁贵.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研究与创新.科技经济市场,
2008.
作者简介:
张小红,女,1970年出生,籍贯河南,大学本科,广东职业
技术学院,电子电工实验师,研究方向:应用电子、电工、计算
机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