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文化论文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我国高古佛造像艺术的本土化特征——以山东青州龙兴寺佛造像为例

热度0票  浏览204次 时间:2020年7月29日 15:14
丘隶 /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摘 要:佛造像艺术是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重要载体。作为文化的传承符号之一,它虽来源于域外(非中华文明体系)但扎根中国 2000 年,使它不可避免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众所周知中华文明是世界唯一的绵延数千年而不间断的文明类型,它的广义性决定了我们不能从单一的维度去区分和审视它。中国的佛造像艺术上自汉初,下延明清,造型艺术风格体现出鲜明的跨时间地域性特征。因此,本文截取其中一个片段样本 — 山东青州出土窖藏佛造像。用以研究中国传统佛造像艺术的基本特征,并管窥全豹地提出自己的认识和心得。
关键词:佛造像艺术;本土化特征;造型风格
佛教文化对我们生活、思维及审美的影响可以说无处不在。人们常提到的“皆大欢喜”这一成语,原为佛经结束语中的习惯用语。如《维摩诘经· 嘱累品》:“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这样脱胎自佛教文化的例子数不胜数。佛教文化的生活化与世俗化必然影响到佛造像艺术形式的历史流变。笔者利用暑假期间考察了山东青州佛造像艺术馆。亲身领略了我国高古时期精湛的佛造像艺术,并感受到这种艺术形式在历史长河的演变中,明显的本土化的过程。中国古代佛造像是佛教文化的产物,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儒、释、道传统的融合。
一、佛教的传入
中国的佛造像,尤其是高古时期的佛造像,来源于印度犍陀罗时期,公元前后,佛教开始由印度传入中国;历经两汉、三国、西晋时期,并逐步形成本土化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之后历朝历代统治者推崇佛教。
西晋的佛教较之前代相比有了相当大融合和发展。民间自由信仰佛教,知识分子以道教佛教融合形成了两晋时期的玄学,成就玄佛合流的盛况。佛教以玄学语言阐述佛理传教,由此佛教大为盛行。南北朝六代战乱频繁民不聊生,使佛教文化变成那个时期中国土地上人民大众的精神寄托。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分裂战乱迎来了中国佛教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同时,伴随而来的是佛造像的犍陀罗风格。
二、山东青州龙兴寺佛造像
1996 年发掘的青州龙兴寺窖藏佛造像,是我国考古的重大发现。包括了北魏至北宋延续 500 年的造像,从这些精湛的造像上我们可以看到,佛教迎来第一次兴盛的演变,所折射出得社会面貌赋予造像本土化的印记。青州龙兴寺出土的大批佛教造像,造型优美,线条飘逸有力,气质高贵,极具神韵。在我国现有体积较大的佛造像中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为我国研究北魏至北齐时期的石佛造像提供了一批珍贵的断代标本。
三、青州佛造像艺术的本土化特征
犍陀罗佛造像艺术经由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犍陀罗位于现在的巴基斯坦西北部和阿富汗东部地带,由于不同政权、民族、文化、信仰的更替,使得犍陀罗佛教艺术吸纳了大量不同文明的符号和艺术形式,造就了希腊和东方艺术融合的面貌特征,因而犍陀罗佛像具备了东西方两种文化交融的独特气质。做为本土化较早的演变实物标本,出土造像中最早的是北魏造像,是我们能从石造像的造型中了解到本土化的最为直观的造型样式。并与印度健陀罗佛造像进行一个直观地对比。
1)、面相的本土化特征
北魏时期的造像保留部分高鼻深目外来佛造像的面容特征,同时面容的中国化特征更为突出,从健陀罗希腊式刚硬坚毅写实的线条(参见图 1)过度到柔和慈祥具有东方女性特征的抽象温柔面容使观者崇敬的同时心灵得到极大抚慰。
在保留了背光姿态服饰的同时,融入了中国式的发型服饰样式。比如健陀罗的希腊式波浪发髻过渡到具有中国佛教符号特征的发式。有左旋结合中式线条的波浪螺发佛教符号的发髻,有饱满优雅磨光的中式发髻,无不体现匠人根据本土化的佛教教义独创的新样式。参见图 1
图 1 北魏佛造像 1 图 2 北齐佛造像 1
2)、服饰的本土化特征
服饰方面明显形成了两个风格时期。
第一是北魏时期,这一时期佛造像服饰融合了当时士大夫的宽衣博带,内着僧衣层次丰富的中原服饰特征。创造性的在背光上表现音乐飞天及其佛教符号。体现了北魏孝文帝全面汉化政策对佛造像艺术的影响。
第二是北齐时期,这一时期佛造像服饰由北魏以来的秀骨清风、宽衣博带,带有明显汉化中原的服饰样式,回归到深受印度影响的造型特征。形成再一次的本土和印度佛教艺术的新融合。如青州佛像薄纱贴体的袈裟样式,螺发右旋和低平发髻样式,都又重新具有印度造像影响的显著特征。本土化新融合的表达则体现在更为柔和精炼高度概括提炼的柔美线条,女性化含蓄温婉的修长的体态,去除背光以及丰富的装饰,使得佛造像以更加纯净的姿态,静谧而庄严的法相、向观者和信徒传达内心法身宁静高远的精神境界。同时也是高齐政权反孝文帝汉化政策的外化表现。参见图 2
四、结语
中国的佛造像艺术上自汉初,下延明清,造型艺术风格体现出鲜明的跨时间性地域性特征,山东青州龙兴寺佛造像艺术作为一个时期切片标本,必然表现出这种特定的时间性地域性,同时也体现出我国早期外来佛教发展与内在传统儒、释、道的融合特点。是时代最直接的反映。其佛性融合人性的纯美,即仰望又亲切。远隔千年后的今天依然被其魅力摄魂。
寻根溯源,追寻石佛造像在中国更早的起点,只有期待今后考古更多的新发现了,到那时我们将再次踏上新的寻根之旅。
参考文献:
[1]《大美之佛像:犍陀罗艺术》 栗田功等著 文物出版社[2]《佛像的历史》 梁思成著 中国青年术出版社
[3]《5 ~ 8 世纪汉地佛像着衣法式》 陈悦新著 社会科学文化出版社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