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背景下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发布者:lunwenchina
热度0票 浏览189次
时间:2020年4月26日 14:56
李顺超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广州市分公司 中国 广州)摘 要:科技的发展使得互联网技术快速兴起,并在各个领域当中取得了应用。在“工业互联网”的背景下,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需要进行改革与创新,使其能够更好地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在教学当中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手法,加强实地训练、优化课程设计。本文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基础和理念出发,探究了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
关键词:工业互联网;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培养;培养方案在工业生产过程当中,大多数的产品都需要使用模具才能成型,因此目前对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较大。而高校承担着为社会工业发展提供高素质模具人才的目标。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当中融入了互联网技术,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想提高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适当地改革。目前,各个高校在学科建设、实验设计以及专业课程改革等方面都进行了相关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通过这些措施,学校的师资力量得到了提升、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得到了强化。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实训教学体系的连贯性不强、课程设计不合理等。因此为了实现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更好的发展,就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合理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一、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基础
(一)从岗位需求的角度分析课程
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要从对工作岗位的定位出发,这样才能使方案更好地符合实际工作的范围,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与此同时,岗位需求情况与工作体系有直接的关系,而人才培养方案决定了专业课程设计的方向,因此对岗位需求的合理分析可以更好地体现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价值,同时体现出该专业的特色和职业教育的特色。这样可以使人才培养方案更加具有针对性,使职业院校学生就职之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并实现培养方案与岗位需求之间的对接。
(二)从工作任务角度分析课程
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除了要参照岗位需求情况之外,还需要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实际工作任务。在进行实际工业生产的过程当中,工作任务当中能够充分体现实际工作情景,因此对工作任务的分析能够更好地了解工作任务的内容,从而更好地设置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为了使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就职之后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首先,需要在模具设计与制造理论教学过程当中主动构建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使学生形成任务和目标的达成意识。其次,还需要将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避免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再次,还可以在教学过程当中引入实际的工业生产企业工作任务,使人才培养与市场需要更好地结合,提高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设计的实践性。
(三)从职业能力角度分析课程
学生的职业能力是高职院校重要的培养目标,同时也是使学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的基本条件。对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来说,职业能力是岗位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职业态度的综合体现。在设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只有对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才能使学生对所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以及职业态度有清楚的了解。与此同时,只有将职业能力充分融入到课程设计当中,才能使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激发,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全面性和实效性。
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概述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理论基础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理论基础是以实践为导向。具体来说,在设计培养方案的时候,一方面需要肯定传统职业教学课程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为了突出职业教育的专门性和实践性,将实践性的问题作为技术理论与实践之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合理解决。以实践为导向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由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是在划分课程门类的时候可以将实际工作任务作为主要的依据。第二是在开展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的时候,注重学生的实训和实践,使学生在实践当中掌握专业知识。避免只重视理论学习而忽视实践教学的情况。第三是在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的时候,以学生的实际工作样本为主,并不能将考试成绩作为主要的评判依据。
(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思路
课程设计是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课程设计可以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能力与素质。随着岗位需求的变化,职业院校对学生的培养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只具备专业素质的人才已经无法满足实际的工作需要。因此这需要结合岗位的实际需求情况合理设置培养方案和课程,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设计内涵在于通过对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资源的组织和整合来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而课程体系的设计原则在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为出发点,以及时修订和调整与原则。通过科学合理的思路来建立课程的选择与更新体系,通过对课程内容的优化和对课程结构和类型的丰富,设计出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 “工业互联网”背景下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一)专业课程设置
首先,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设计需要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这包括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两种类型。通过工作任务,学生可以清楚的了解为完成该任务而所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从而确定学习的方向。与此同时,在设计专业课程的时候还需要以实际的工作过程为目标。在参与到实际的岗位工作之前,学生需要充分做好调研,对工作的性质、内容以及范围进行合理的分析,然后进入到实际的课程学习当中。这些课程主要包括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模具设计、模具CAD/CAM、数控技术等。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要配合实训,比如金工实习、技能培训以及模具测绘作业、顶岗实习等。为了保证实习的效果,教师在讲解专业课程的相关教学方法的时候,需要采集企业的资料和图片,并配以文字说明。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实训的情况。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除了学习基本的模具设计和模具CAD/CAM之外,还需要了解机床、机械等相关设备的基本结构和使用原理。除此之外,还也可以引导学生到企业当中进行现场观摩和学习,更加直观的了解到模具的开发、装配以及生产的全部过程,使学生能够对设备的性能和特点有深入的了解。
除了设置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课程之外,还需要设计综合性比较强的实践性课程。在进入到工作岗位之后,工作任务是整体化的,而学生的学习却是片段式的,因此需要学生能够将片段式的课程整合到实际工作任务当中。而综合实践类的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数控专业为例,在设置专业课程的时候可以将机床的实习课程纳入到综合实践课程当中,安排学生到实训车间当中进行实习。可以通过学徒的方式进行循序渐进的学习,最终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工作任务,并为今后的正式入职积累经验。
(二)实训项目教学
在实训项目教学当中,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设计项目,教师只是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在学生自主设计的项目当中需要包含多个专业课的核心知识点,使学生通过实际的模具设计使这些知识点得到应用。比如在设计收纳盒的时候,需要包含机械制图、模具CAD/CAM、数控机床等专业的知识。在学生确立了设计项目之后再由教师分发相关的知道资料。其次,还可以通过团队的方式来完成项目的制定与实施。教师可以安排学生4-6人为一个团队,这样可以在项目的实施过程当中使学生进行更好地交流,同时降低实验材料的时间的浪费。在实际的操作之前,教师要先引导学生拟定项目数,对于每个步骤所花费的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对于项目当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合理预测。与此同时,学生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来完成项目,在操作当中相互监督,相互检查。最后,教师要引导对项目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评估。这包括学生自评、团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这三种方式。教师作为实训项目教学的引导者,需要坚持客观公正的评估原则,帮助学生总结经验。
结语
总的来说,为了适应“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背景,需要对现有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与创新。要从岗位需求、工作任务以及职业能力等角度对课程进行合理分析,同时确立方案的设计理念。本文主要是从专业课程设置以及实训项目教学这两个方面探究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希望能够为该专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陈叶娣,许朝山,黄敏高,刘江.高职产教深度融合实践教学育人模式研究—— — 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J].机械职业教育,2019(02):39-41.
[2]谢桂平.适应区域建设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深度开发与课程体系重构[J].湖北农机化,2019(01):22-23.
[3]梁丰,刘俊英.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多轴加工技术人才培养—— — 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J].轻工科技,2019,35(01):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