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下的晋商雕刻艺术研究
摘要:晋商建筑不仅在大的不仅和建筑形象上都具有精湛的建筑艺术,而且其细部装修设计也很丰富。本文主要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对晋商建筑的木雕艺术、砖雕艺术、石雕艺术等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传统文化;晋商;雕刻;艺术
雕刻是我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之一,其中木雕、转雕、石雕、共称“三雕”。山西雕刻艺术作为我国传统建筑砖雕主要流派之一,主要集中在晋中一代的民居建筑中,尤其以晋商建筑雕刻为代表,晋商精雕细刻的建筑艺术,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北方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和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
一、晋商的木雕艺术
木构件是晋商建筑的灵魂。它们不仅构成建筑的骨架,有些部件还构成建筑的装饰物,形成了晋商建筑丰富多彩的内容。乔家大院处处都可以看到木雕艺术作品。如各院的正门上都有木雕人物,而且各不相同。分别为天官赐福、三星高照、和合二仙、招财进宝、麒麟送子、回回献宝等多种形式。柱子雕刻也多种多样,有八骏、有松竹、有葡萄表示漫长久远、有垂瓜象征瓜瓜绵绵、有垂莲象征连生贵子,造型优美,栩栩如生。其中镂空式雕刻最具艺术性,是将整体构建雕刻出一种主体景物的效果。所雕刻花卉鸟兽皆跃然栏上,生动自然,这种雕发所雕刻出的作品,地与面高差甚大,最大高差可达十厘米左右。大院正厅的“连连有喜”,及门廊的“凤凰戏牡丹”的雕刻就属于这种技法。由于这是由完整的木材雕刻而成,因而又成为“高浮雕”。此外,合叠加式颐名思义,是一种复合组构的木雕形式。做法是先将地纹刻好,然后将片外加工刻成的人物景象再复合叠加嵌镶干底板的地纹上。从而组成各种内容的图案,这种做法的效果,较缕空式别具风味。
二、晋商建筑的砖雕艺术
晋商建筑虽然以木结构为主,但由于气候及观念等原因,建筑的维护结构以及—些结构构件钉大量砖石材料,这些材料不仅有功能作用,它们同时还是精美的艺术品。以王家大院为例,王家大院东园小门额枋仿国画长卷图轴雕以松竹梅兰寿石,树林间又雕梅花鹿两只,互相盼顾,颇有情趣;东院大门的额枋,雕以琴棋书画四艺图,周围衬以菊花、牡丹、鼎等浮雕装饰纹图;西院偏门额枋,则在替子二龙头上方,雕以瑞云翩翩,以示乘苍龙青云直上。进入小偏门是私塾,其院门门框用4块青石雕成,上面刻以松、竹、梅、寿石、喜鹊,这一雕刻设计清新,刻制精细,既表现岁寒三友的清气,又体现喜上眉梢的喜气,透视关系也完全按照中国画散点透视手法,显示出其不合比例的合法性。东院内的石雕风景照壁,高2.6米,宽1.82米,被镶嵌在建筑物山墙内,起萧墙的作用,画面用平面阴线雕成,砂粒圆点做底纹,图纹为松、柳、山、水、楼阁,云气浮游于天空,小舟行驶在水中,煞是一片江南景色。建筑就其本体属性来说,融实用坚固与审美为一体,在修建过程中,对间架结构及其布局,除用力学掌握支点、力点、重点外,在造型上还可以体悟到它的美学趣味、价值观念、精神感情等
三、晋商建筑的石雕艺术
晋商建筑的石雕艺术,数丁家大院最为完整,艺术性较高,每个年代的石雕均具特色。例如在丁家大院中,石作构件应用广泛。其中有以下几种:一为柱础,所有建筑杆础,全部用整块石料雕琢而成,其中,尤以正厅和门廊施用者最为华丽壮观。门砧石这种专门为垫托门框的石质构件,几乎有门即施,但以大门、二门,厢房者雕刻得最好。踏石设在大门、二门和天井内,由于建筑台基皆高出地平面,故设踏石以登堂入室。这种构件不但数量多,而且雕刻细腻华丽。在丁家大院,柱础石内容丰富,样式各异,灯笼形、圆鼓形、六角形、宝瓶型等等,各个院子绝无雷同重复。上面的六角灯笼形柱础石,上下六个层次。各种石雕充分显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四、各种雕刻协调统一,尊重自然
晋商建筑中的雕刻艺术伴随着晋商的生活习俗和其建筑的结构类型,不仅融合了当时的社会阶级形态,阐释了晋商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而且体现了晋商以及当时的建筑设计者对自然的尊重。如如灵石县王家大院,梁架往往采取“砌上露明”的方式,让梁架暴露在外,展现梁架的结构和木材的本色,又雕梁画栋, 即具有结构功能,又体现出和谐美观。王家大院大门上的门框装饰,其额枋也各有千秋,东院小偏门额枋仿国画长卷图轴雕以松竹梅兰寿石,树林间又雕梅花鹿两只,互相盼顾,颇有情趣。东院大门的额枋,雕以琴棋书画四艺图,周围衬以菊花、牡丹、鼎等浮雕装饰纹图。西院偏门额枋,则在替子二龙头上方,雕以瑞云翩翩,以示乘苍龙青云直上。纵观整个王家大院,所以的主要雕刻品,都是成双成对,追求对称,而不让人感到重复,以体现协调统一统一,给人以完全自然的的感觉。总之,许多晋商都曾历经艰辛,他们用自己饱含着汗水的业绩,衣锦荣归之后,给后人留下了这些雕梁画栋的宅院,这些雕刻精美的建筑,古色古香、突出了传统文化、给研究我国近古的建筑雕刻艺术提供了难得的直观资料。
参考文献:
[1]梁思成.中国雕塑史[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关键词:传统文化;晋商;雕刻;艺术
雕刻是我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之一,其中木雕、转雕、石雕、共称“三雕”。山西雕刻艺术作为我国传统建筑砖雕主要流派之一,主要集中在晋中一代的民居建筑中,尤其以晋商建筑雕刻为代表,晋商精雕细刻的建筑艺术,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北方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和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
一、晋商的木雕艺术
木构件是晋商建筑的灵魂。它们不仅构成建筑的骨架,有些部件还构成建筑的装饰物,形成了晋商建筑丰富多彩的内容。乔家大院处处都可以看到木雕艺术作品。如各院的正门上都有木雕人物,而且各不相同。分别为天官赐福、三星高照、和合二仙、招财进宝、麒麟送子、回回献宝等多种形式。柱子雕刻也多种多样,有八骏、有松竹、有葡萄表示漫长久远、有垂瓜象征瓜瓜绵绵、有垂莲象征连生贵子,造型优美,栩栩如生。其中镂空式雕刻最具艺术性,是将整体构建雕刻出一种主体景物的效果。所雕刻花卉鸟兽皆跃然栏上,生动自然,这种雕发所雕刻出的作品,地与面高差甚大,最大高差可达十厘米左右。大院正厅的“连连有喜”,及门廊的“凤凰戏牡丹”的雕刻就属于这种技法。由于这是由完整的木材雕刻而成,因而又成为“高浮雕”。此外,合叠加式颐名思义,是一种复合组构的木雕形式。做法是先将地纹刻好,然后将片外加工刻成的人物景象再复合叠加嵌镶干底板的地纹上。从而组成各种内容的图案,这种做法的效果,较缕空式别具风味。
二、晋商建筑的砖雕艺术
晋商建筑虽然以木结构为主,但由于气候及观念等原因,建筑的维护结构以及—些结构构件钉大量砖石材料,这些材料不仅有功能作用,它们同时还是精美的艺术品。以王家大院为例,王家大院东园小门额枋仿国画长卷图轴雕以松竹梅兰寿石,树林间又雕梅花鹿两只,互相盼顾,颇有情趣;东院大门的额枋,雕以琴棋书画四艺图,周围衬以菊花、牡丹、鼎等浮雕装饰纹图;西院偏门额枋,则在替子二龙头上方,雕以瑞云翩翩,以示乘苍龙青云直上。进入小偏门是私塾,其院门门框用4块青石雕成,上面刻以松、竹、梅、寿石、喜鹊,这一雕刻设计清新,刻制精细,既表现岁寒三友的清气,又体现喜上眉梢的喜气,透视关系也完全按照中国画散点透视手法,显示出其不合比例的合法性。东院内的石雕风景照壁,高2.6米,宽1.82米,被镶嵌在建筑物山墙内,起萧墙的作用,画面用平面阴线雕成,砂粒圆点做底纹,图纹为松、柳、山、水、楼阁,云气浮游于天空,小舟行驶在水中,煞是一片江南景色。建筑就其本体属性来说,融实用坚固与审美为一体,在修建过程中,对间架结构及其布局,除用力学掌握支点、力点、重点外,在造型上还可以体悟到它的美学趣味、价值观念、精神感情等
三、晋商建筑的石雕艺术
晋商建筑的石雕艺术,数丁家大院最为完整,艺术性较高,每个年代的石雕均具特色。例如在丁家大院中,石作构件应用广泛。其中有以下几种:一为柱础,所有建筑杆础,全部用整块石料雕琢而成,其中,尤以正厅和门廊施用者最为华丽壮观。门砧石这种专门为垫托门框的石质构件,几乎有门即施,但以大门、二门,厢房者雕刻得最好。踏石设在大门、二门和天井内,由于建筑台基皆高出地平面,故设踏石以登堂入室。这种构件不但数量多,而且雕刻细腻华丽。在丁家大院,柱础石内容丰富,样式各异,灯笼形、圆鼓形、六角形、宝瓶型等等,各个院子绝无雷同重复。上面的六角灯笼形柱础石,上下六个层次。各种石雕充分显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四、各种雕刻协调统一,尊重自然
晋商建筑中的雕刻艺术伴随着晋商的生活习俗和其建筑的结构类型,不仅融合了当时的社会阶级形态,阐释了晋商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而且体现了晋商以及当时的建筑设计者对自然的尊重。如如灵石县王家大院,梁架往往采取“砌上露明”的方式,让梁架暴露在外,展现梁架的结构和木材的本色,又雕梁画栋, 即具有结构功能,又体现出和谐美观。王家大院大门上的门框装饰,其额枋也各有千秋,东院小偏门额枋仿国画长卷图轴雕以松竹梅兰寿石,树林间又雕梅花鹿两只,互相盼顾,颇有情趣。东院大门的额枋,雕以琴棋书画四艺图,周围衬以菊花、牡丹、鼎等浮雕装饰纹图。西院偏门额枋,则在替子二龙头上方,雕以瑞云翩翩,以示乘苍龙青云直上。纵观整个王家大院,所以的主要雕刻品,都是成双成对,追求对称,而不让人感到重复,以体现协调统一统一,给人以完全自然的的感觉。总之,许多晋商都曾历经艰辛,他们用自己饱含着汗水的业绩,衣锦荣归之后,给后人留下了这些雕梁画栋的宅院,这些雕刻精美的建筑,古色古香、突出了传统文化、给研究我国近古的建筑雕刻艺术提供了难得的直观资料。
参考文献:
[1]梁思成.中国雕塑史[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