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浅谈新课标下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洪 枫
(吉林市第十二中学,吉林 吉林 132021)
关键词:新课标;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重视民族传统中的经典教育
语文园地中不乏经典,尤其古代优秀作品,那是我们祖辈经过多少年的积累,又经过多少代传承而化成的精华,其中文学性、思想性深厚淳美,对我们现当今青年特别是人生观定型的高中生有很大作用。为此,新课改、新教材增加了文言文教学的份量,我们一要适时的整合并有兴趣地渗透给学生,同时也要把学生厌倦古文的情绪调整好。我常听到这样的声音,读古文没有提高学生的成绩等话语。看来,在我们现有的教学中课本仅是与成绩挂钩,很多人都在忽视着我们的情感教育。越是这样,我们就越是应该挖掘我们课本中民族传统篇目中经典内容,在高中生人生观定型的这一关键时期把握住教学中情感教育这一层面。曾看过一篇文章,谈的是英、法等欧洲国家为什么文明程度较高(文明包括礼仪、诚信、科技等),其中就谈到他们从孩子启蒙教育开始就注重本国的经典文化,到初、高中时绝大多数对自己国家的精粹都有了了解,并引起对本国历史经典的极大兴趣,那么在他们心中自然播撒的就是民族传承的文明的思想之种。有了这个基础,其情感与价值取向还能会偏离社会认知多远呢?反观我们中学生对我们民族优秀、经典的文化又有多少了解呢?我甚至有全民淡漠的惶恐,现在东学西渐,“孔教文化”在西方如火如荼,可咱们国内呢?取而代之的却是一些西方抛来的“垃圾文化”,吸收的是一些低级趣味的东西,怎会有良好的思想基础呢?
二、落实写作、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应着眼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其中,写是强化积累,感悟人生的过程。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由此看出,写作是学生整理思想的动态过程,是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思想凝结;写作是最具个性品质和人文底蕴的活动,最能反映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鲁迅先生告诉我们,写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更需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为此,我们要在写作训练中积极进行德育渗透,加强技巧指点与思想引导,让学生既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又提高社会道德品质。作文教学要将做人与作文统一起来,使学生深化对生活的认识,真情书写生活。初步的写作练习要切合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心灵,使之有话可谈,使之有感可发,启发他们寻找生活中的真善美,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如《和谐之美》《我身边的故事》等类似题目能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社会生活、校园生活,感知生活中的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行为。特级教师魏书生说:“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 所以在教学中我一直要求学生坚持写周记,让学生写真情抒真意,以此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发展学生生命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
三、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尤其是语文,“情感共振”是语文学习要练好的四种心智本领之一。读书也好,作文也好,离开了情感,对语文学习来说,那可是最大的不幸。因为缺了情感,就有可能什么精粹的东西也得不到。语文学习和数学不一样,语文学习中,一般的文章都要带着感情去读,古人说“披情入文”就是这个道理。语文学习的内容本身就是富有感情的,而数学的公式和数据本身没有什么情感的成分。所以,在语文学习中,情感一定要投入。有了情感,才会和文章的作者产生共鸣,进而也才能深入理解文章的意义。作文也是如此,“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情动而辞发”,学生的文章有了感情,读的人也就会被感染,也就有可能产生共鸣。
总之,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利用各种契机,积极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熏陶感染,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培养美好情怀,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