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视节目主持人所存在的角色冲突
摘要:本文分析了电视节目主持人在工作中存在的角色冲突问题。通过对自觉和不自觉角色,普通社会角色与典型社会角色,表现性角色与功利性角色三类不同冲突的总结,并引用调整平衡冲突的实例,提出了如何进行角色定位,形象确立和完成角色任务的实际方法和理论总结。
关键词:电视节目主持人角色
电视节目主持人是电视节目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进行联系的“人物化”桥梁,也是电视节目的直接驾驭者和与观众交流沟通的代言人。电视节目主持人是具有多重属性的媒介角色,其角色本体的定位、角色形象的确立和完善以及角色任务的完成,从本质上说,都无可避免地处于角色冲突和角色调适、平衡的过程之中。像大家显而易见的,普通社会角色与典型社会角色冲突、传受双方在角色认知上存在差异造成的角色冲突、主观角色认知与受众角色期待差异造成的角色冲突等等。那么面对这些冲突,作为节目主持人在深入分析其原因的同时,更应该及时认真的进行角色调整。以带给受众最为舒适且受欢迎的角色诠释。
以下是本人收集归纳总结出的关于电视节目主持人存在的角色冲突、从中调整平衡的成功事例,并附以个人浅薄见解:
一、首先是自觉与不自觉角色之间的冲突。
所谓“自觉的角色”是指角色的自知与自觉,指承担主持人角色以后,对自己的工作性质、任务与行为方式的正确认知和把握。但是情况往往是,由于主持人职业的公众知名度带来的表面性辉煌,常使有些人的角色知觉渐渐迟钝起来。甚至有些电视节目主持人在拥有了众多粉丝的热捧及明星似的拥戴后,逐渐迷失作为节目主持人在所属节目中角色的认知。往往会疏忽在特定节目中作为主持人的角色使命和行为规范,这时就成为“不自觉的角色”了。例如,对主持人曾有这样的说法,为了体现主持人对观众的“真诚”应该亮出“本我”。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说,“本我”是一个人无意识的核心部分,代表一种本能。主持人以“本能”状态的“忘乎所以”示人,怎么能称之为对受众的“真诚”?更多的是对受众的懈怠和不尊重。主持人是公共社会形象,他的一切媒介行为理应接受理性的监督。节目主持人要有清醒的角色知觉,在节目中体现人格化的“自我”,并且努力从一般意义的“自我”提升为高品位的“道德化自我”,体现对“自我”的文化超越,这样才能成为高品质的“自觉角色”。汪涵,是目前国内最知名的娱乐节目主持人,电视节目中他幽默、机智、妙语连珠,主持过相亲、选秀、脱口秀和各类大型晚会。在长沙,他的地位近乎于城市名片,无论是湖南经视的《越策越开心》还是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这个好像无所不能、带给大家快乐和无限正能量的大哥令狐冲,在生活中却是一个刻意与舞台和节目中的角色谨慎保持距离,低调又享受孤独的人。他曾说:“《天天向上》火得一塌糊涂,拖着一群小屁孩,自己都替自己累。总得想着今儿欧弟说了这么多,田源后面该怎么接,我得做好平衡。”而当节目里在出现全场痛哭的时候,他不能再像和何老师搭档时放松,肆意情感的流露,他得绷着场面圆过去。下了节目导演给他发了条信息说:“我不敢相信这是你做的事情,在那种情况下您还能说得出话。”汪涵回复他:“我是一个主持人,我的工作要求我在台上要观察所有的情况,我不能痛哭出声。”这就是一个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时刻自觉保持着冷静理智的角色定位,当两者产生冲突时,而非以“小我本真”的放纵有失水准,而努力做到对节目全方位的把控、协调。
二、普通社会角色与典型社会角色的冲突。
节目主持人都具有一定知名度,却又是普普通通的社会人。他们在节目中总是精心选择最美好的“曝光面”,新闻媒介也千方百计进行“提升性包装”,这就使节目主持人在节目里难以“普通人”的面貌出现,而且精心的“包装”也把主持人推到公共性“具有道德典范意义的媒介形象”的位置。既然主持人头上有着这样耀眼的光环,他们在媒介内外都宜始终保持清醒的角色自觉,否则,节目行为或社会公共行为为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尖锐的角色冲突,遭到受众不留情面的批评和指责。避免这类情况,当然首要的还是严于自律,同时,可以预设性地多方面调节角色之间的和谐与平衡。比如:第一,不迷信“包装”。过度“包装”其实是一种“伪装”,人为的炒作或者自我标榜只会改变节目主持人真实可信的角色形象,给人以假象,这样做的结果是将自己置于空悬的、尴尬的境地,实在是得不偿失的事情。第二,不过于追求无美。“完美情结”使主持人松弛不下来,进不了较好的角色状态;并且过于追求的“完美”可能是一种“伪装的完美”,而毫不掩饰自己的某些不完美,不仅不会损害自己的角色形象,而那可能是另一种形式的“完美”,因为体现了一个社会角色的真实,其本体就是一种“美”。我平时比较爱看浙江卫视,一直以来,浙江卫视很注重对节目主持人的提升性包装和宣传,像目前火的不得了的中国好舌头华少、阳光清纯的伊一,都深受观众的认可和追捧。在《奔跑吧兄弟》、《精彩好生活》明星真人秀节目中,伊一被冠以“当红明星主持人”的身份,而她并未因典型社会角色的定位对其精心包装,便以明星自居鹤立鸡群、高高在上,甚至在节目中还原了一个普通女孩儿偶尔的脆弱、天真、任性等这些看似不太完美又真实存在于很多女性身上的性格特征,另一种形式的“完美”反而更让观众觉得真实、自然、不伪装、接地气。同样,作为2015年湖南卫视出品的女神生活体验秀节目《偶像来了》,主持人何炅、汪涵、谢娜,不管是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身份、还是另粉丝观众崇拜尖叫地“全民偶像”、亦或是还原、记录主持人及偶像生活中的自然状态和真情流露,在节目中各身份、角色之间既有制约又相互依存,恰恰是这些冲突产生了碰撞的火花,增加了人物层次感、观众的期待感,曾经遥不可及神秘耀眼的偶像就在我们身边,即使不乏对某些偶像略有质疑声,依然倍受绝大多数观众的称赞。这不得不说,在节目主持人的定位、推广、包装上他们相对已经赢得了业内好评和大众赞许,而主持人在节目中,无论是职业的典型社会角色属性还是普通社会角色呈现给观众的表现,都获得了大家发自内心的掌声。
三、表现性角色与功利性角色的冲突。
表现性角色是不以眼前的经济利益为角色行为目的,而表现某种价值观念、道德信念为角色使命,附丽着理想的光泽。节目主持人作为广播电视文化产品的制造者,作为一个具有强烈主体意识的文化角色,他们带着自己的文化积淀和文化理想走上这个岗位,都有进入表现性角色境界的愿望。但是,如今的广播电视正在渐渐发展为商业文化的载体,尤其是全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节目主持人都身不由己地要参与产业性质的通俗文化、娱乐性的消费文化或快餐文化的生产,这样他们就必须撕下表现性角色的“人格面具”,而以赤裸裸的功利性角色的面貌出现。这时,不同角色之间的文化冲突是很激烈的。功利性角色是以追求经济效益和眼前利益为角色使命,这就使节目主持人的原有的角色形象扭曲、角色行为失调、角色文化身份错位。我们会看到,在电视节目里节目主持人经常被告知“必须”用热情的语言恭维节目赞助商;今年春节前后,许多电台、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纷纷亮相荧屏拉广告,他们在节目的片头片尾或举着“财运亨通”的长条幅,或双手抱拳、齐声高呼“恭喜发财”---我们看到他们为增加广告收入“做秀”时的无奈。中国好舌头华少也坦言:“自己并非故意作秀和展示自己的嘴上功夫了得,作为节目主持人必须吐字清晰,让观众听得见、听得懂自己在说什么,而随着《中国好声音》收视率不断飙升,黄金广告时段是分秒必争,它带来了高回报。因此就必须按照导演和制片人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广告赞助商提供的商品介绍机械式的播报。庆幸的是观众从不理解也慢慢接受了这种形式,甚至在应邀担任其他活动的主持人时,经常性地被主办方要求现场播一段。”
一直以来,传统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如火如荼,尤其是各大卫视之间、地面频道、城市电视台都在拼收视,打造品牌栏目和品牌化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而在飞速到来的全媒体时代,传统电视媒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创新,是瓶颈也是突破。作为电视节目主持人也应该在准确定位角色的基础上,审时度势,善于调整、利用和把握好角色之间的冲突,提升专业水平,拓展生存空间,成为观众认可、节目不可或缺的颇具影响力的电视节目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