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仙湖东岸文化遗址保护与传承
抚仙湖东岸文化遗址保护与传承
钟晓云
(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 云南省 653100 )
摘 要:近年来,我国各地政府越来越重视文化遗址的保护,但如何科学有效地保护文化遗址,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文化遗址保护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新领域,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涉及面广泛,正处一个历史转折时期,先民们遗留下来的文化遗址大多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这些具有民族地域色彩的地域文化在旅游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文化遗址的传承与保护在地区旅游传承中是一个重要的不容忽视的问题。云南玉溪抚仙湖被誉为“高原明珠”,但除了它湖泊本身享有盛名外,环抚仙湖文化遗址也为抚仙湖增添了不少光彩。抚仙湖为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所共有,环抚仙湖文化遗址很多,此文分别选取了这三个县中的典型文化遗址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对抚仙湖遗址的传承与保护提出见解。
关键词: 文化遗址 ;保护;传承;
抚仙湖位于澄江、江川、华宁三县间,距昆明60多公里。湖面积212平方公里,仅次于滇池和洱海,为我省第三大湖。最深处为
金莲山墓葬群是规模较大的墓葬群,完整地保存了大规模的人体骨骼,对研究历史有重大意义,金莲山出土文物的随葬品种类较丰富,包括铜、铁、玉、石、玛瑙、骨等质地,出土具有地方特色的器物,丰富了我们对石寨山文化区域类型的认识,对进一步探讨墓地的内部结构和当时的社会组织,复原当时的人群状况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材料,通过对金莲山的研究可以还历史很多真相,但目前金莲山因为经费紧缺很多鉴定和保护工作不能及时进行。
|
二、帽天山文化遗址传承保护中面临的矛盾
澄江帽天山是生命的起源地,它的重大发现,表示生物进化除了渐进外,还有突变性和自发性,对古生物学和生命科学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多年来,为保护好这片“古生物圣地”,当地政府关停了周边所有磷矿,植树600多亩,复耕450亩,修拦沙坝8座,退耕还林130亩,完成总长
三、 两山旅游资源总体评价
(1)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宗教祭祀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突出。
金莲山和帽天山历史悠久,所沉淀的文化资源众多。宗教文化以及依托宗教场所呈现的民俗祭祀文化,因持续传承而兴盛,其余文化资源则因成为遗迹或因缺失传承的载体,文化的感染力大大降低。
(2)旅游资源供给不足,历史旅游资源消失迅速。
虽然《玉溪环抚仙湖风景名胜区规划》中将抚仙湖分为了11个景区,但事实上,许多景区内的资源都较单一,难以支撑其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旅游区。
(3)自然山地度假资源质量较高,具有一定优势,但开发受到限制。
金莲山自然性度假资源高度集中在
(4)乡村资源缺乏差异化。
金莲山,帽天山目前乡村的观光、乡村特色美食以及乡村活动等资源还未形成与其它乡村的差异化,比较优势不突出。
四、两山遗址旅游业发展对策
凸显人在自然遗产保护中的价值和作用。造福周围乃至世界老百姓是帽天山自然遗产文化保护与开发的根本目的,保护自然遗产必须与人的生产生活活动密切相连,必须科学处理自然遗产文化保护与创新的关系;自然遗产的文化保护不应该仅仅是看护,而应最大限度地释放与自然联系的文化开发,应该有效利用申遗成功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使原来的“自然遗产包袱”变成了泽惠百姓的“聚宝盆”;必须把自然遗产的保护纳入到整个小环境的社会发展规划之中,不是守着聚宝盆而眼巴巴的饿肚子,应把自然遗产保护与文化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城镇建设等结合起来,既当做一种文化事业,也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利用多种手段、多方资源进行保护。
最为重要的是帽天山怎样“借鸡生蛋”:自然遗产保护的原则是原生态维护,所以帽天山周围
综上所述,在传承与保护的关系上,二者是统一的。传承是对原来历史文化的重新定位思考,并让历史文化遗址适应当今的社会环境,发挥自己的价值。与此同时带来的经济效益为它的维护提供了资金保障,更为重要的是,传承为文化遗址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使得它们摆脱由于使用功能丧失而陷入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