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学风问题探究
新形势下大学生学风问题探究
顾鹏举 王楠 郑州轻工业学院
摘要:随着高等学校在校生数量的急剧增加,高等教育出现了诸多新问题和新情况,伴随着高校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家庭与大学
生个人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关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健康发展的学风问题面临到了严峻挑战。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对培养
高素质大学生和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形势;大学生;学风
一、学风的内涵及优良学风的意义
学风的内涵可以从教育学、哲学、心理学等不同层面进行理
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学风指的是学生的学习风气,通
过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等不同方面
反映出来,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态度、爱
好、习惯和兴趣等。而广义的学风不仅仅是学生学习态度等的综
合反映,也涵盖了整个学校的治校之风、教师的治学之风和学生
的学习风气,是整个学校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的综合
反映,集中体现了学校的精神风貌,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
重要标志。本文所说的大学生学风是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
他们在校的学习态度、学习氛围等学风的不同表现形式。
学风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不仅直接体
现高校社会地位和综合竞争力,还最终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质
量。优良学风建设对高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优良学风是
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优良学风能够促进
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受益终身,它能够体现高校的
文化底蕴和办学水平,是高校的“隐形财富”,对提升高校的地
位有着重要的战略价值,学风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
分。另外,优良学风对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增
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以及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都意义重大,对全
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具有十分重
要意义。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学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学风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习态度问题
学习态度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态度不端正和学习动机不明
确两个方面。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大学生进入大
学后不知道“大学到底要学什么”,大学生不能很好利用大学校
园良好的学习环境,不重视学习的状况还较为普遍的存在,部分
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或者学习动机功利性强,不能主动学
习,学习浮躁、不肯花大力气且急功近利,在学习上出现了应付
学习、应付考试和临考抱佛脚的情况。部分教师上课的不管不问
也助长了这样的行为,教与学之间缺乏互动,学生不能够很好地
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也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
2.学习方法问题
学生在高中之前的学习大多依赖于老师和家长的监督,进入
大学以后,自主学习成了大学生的主要学习方法,大学里的上课、
上自习等更主要的是依赖于自觉,由于不能很好适应大学里新的
学习环境,导致了部分学生出现学习规划不科学、学习缺乏自主
性和学习步骤不合理等问题。缺乏对学习目标的科学规划,部分
学生没有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能通过有效的途径解决
学习中的问题,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导致了学习效率
低下。还有部分学生因在学习中遇到的小困难就产生了畏难情
绪,缺乏敢于探索的学习精神。
3.学习兴趣问题
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和“读书无用论”的蔓延导致了部分
学生学习兴趣下降,部分学生因高考志愿的盲目性导致了入学后
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过分强调个人爱好,不能及时调整
学习状态,出现了厌学情绪。另外,有相当部分学生自身就缺乏
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且把学习兴趣建立在了对找工作有用的学
科上,实用性和功利性过强。
4.学习氛围问题
对大学生而言,学习氛围分为软环境和硬环境两大方面,软
环境主要涵盖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教风、学术氛围、校园
文化等方面,而硬环境主要包括校园内外环境以及教学设备设施
等,学校的学习氛围对学风的形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部分学生
认为当前课程设置合理,课程内容枯燥,教室课堂教学吸引力小,
目前部分高校的学习氛围未能真正发挥促进优良学风的引导作
用。
(二)产生大学生学风问题的原因剖析
1.高校环境的影响
学生接受学校教育期间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校园之中,因
此,高校环境对学风的影响最大。伴随高校盲目扩招的影响,高
校生源和教师质量也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部分高校办学理念
存在偏差,片面注重经济效益,一些高校扩招后过度关注校园建
设而忽视了学校的学科建设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另外,学校
管理机制的不健全也带来了诸多问题,课程设置不合理、考风教
风不严谨、评奖机制不健全以及学术制度不规范等造成了高校管
理机制的懈怠,在教学过程中过度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略
了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这都制约了优良学风的形成。
高校师资队伍对大学生学风的影响也至关重要,教师的学术
修为和道德修养、行政人员的督学管理水平以及学生工作队伍的
服务精神都影响着学风的形成和发展。
2.社会环境的渗透
当前,我国大学生正处在一个较为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在社
会转型时代背景下,全球化和网络化也在影响着大学生学风。严
峻的就业形势、“读书无用论”蔓延、知识功利化、社会腐败和
不公现象等都在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态度,互联网也对大学生的学
习、生活乃至价值观等都产生深远影响,大学生沉溺网络和游戏
的现象大量存在,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和便利的网络学术剽窃也使
部分大学生丢弃了应有的良好学风。
3.家庭因素及学生个人的作用
新形势下,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群体也有了一些变化,
影响着学风建设的开展。当前,大学生人员构成复杂化,独生子
女已逐渐成为大学生主体,他们依赖性强、适应能力较弱、合作
和吃苦精神不足、自我个性鲜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价值观也
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和就业机会的选择上都
表现的急功近利,这些都不利于优良学风的形成。此外,就业形
势严峻、就业压力大也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家长对大学阶
段学习的错误认知,也使得部分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奋斗精
神。
三、加强大学生优良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优良学风制度建设,完善学风督导机制
优良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依赖于教学管理、服务、后
勤保障等部门的通力协作,高校要努力健全机构设置,不断加强
领导,形成全校齐抓共管、全员育人的学风建设机制。高校要将
优良学风建设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和发展的各个环节,为优良学风
建设提供管理支持和制度保障,完善学风制度并不断跟进制度检
查。根据新形势下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内容及形式的不断变化,
学校要适时修订和完善与学风建设相关的教学教育管理制度、学
籍管理制度、考勤、考试制度、奖惩、处罚制度等,以制度来引
导规范学风建设的有序进行。
学校要不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明确的
学习目标,主动培养形成良好学风,就业服务部门积极开展就业
知识培训和讲座,通过职业生涯教育和指导,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进而将就业工作和学风建设紧密联系起来,教学管理部门要严肃
考风考纪,营造考试成绩评比的公平环境,学校还要不断加强基
础设置建设,为优良学风建设做好后勤保障。
(二)发挥教师模范作用,以师德建设引领大学生学风建设
要高度重视教师在优良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求教师通
过自身优良师德来引导学生,弘扬良好学风,发挥好教师在课堂
中的组织管理作用,将教师课堂教学和管理纳入学校学风建设中
来。建立、健全教师考评体系,改变以往教师考核中“重科研轻
教学”的现象,重点突出教师的责任心和爱岗敬业精神,把课堂
授课水平、课堂纪律要求、学生课后辅导等归入考核指标体系,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育人作用。注重师德建设,努力建立
一支无私奉献、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对有
违师德的教师,学校要给予严肃处理。
督促教师通过强化学生专业教育,引导学生提高自我要求,
同时抓好后进学生的学习工作,不断加强高校辅导员自身建设,
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学生工作
队伍,以服务育人之风促学风。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氛围
加强学生人格修养和学术素养教育,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和自
我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升学生能力,充分调动大学
生主动积极性。以班级学风建设为基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制
定班级公约,约束班级成员不良学习风气,创造积极向上的良好
氛围,促进形成互帮互助、共同向上的学习风气,通过班级主题
班会等活动,最大限度激发班级同学学习积极性。大力开展丰富
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学生组织为平台,充分调动
广大学生干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举办高品质学术讲座,开展科
技文化竞赛,培养学生勇于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实现“自我管理、
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目标,以此来推动学风建设。
加强学生党建工作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充分发挥他们
的模范带头作用,进而引导、带动学习风气的好转,通过典型表
彰等形式,提高学生对主动学习的认识,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总之,新形势下大学生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
高等学校教学、教学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高校领导体
系、教职员工以及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主体作用,需要全体教职
员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为优良学风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韩延明.学风建设: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J].高等教
育研究,2006,27(3).
[2]何慧星,张爱萍,孙桂香.论当前大学生学风建设[J].陕西
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7).
[3]马志宁,姬兴江.当代大学学风建设初探[M].昆明:云南大
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