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对机械作业人员心电图的影响
噪声是指环境中不需要的、使人厌烦的或不同频率和强度的杂乱无章的声音。它对人体多个系统,如神经、心血管、内分泌、消化等系统都可造成危害。伴随着现代化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接触噪声的范围日益扩大,噪声对人类工作和生活的影响逐渐加重,特别是高强度的工业噪声带给人类健康的危害趋于严重,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为观察噪声对操作人员的心电图的影响,我们对我区太平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噪声作业点工人进行了心电图检查,结果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观察对象 选取太平洋机械制造车间接触噪声的作业人员218人。(其中女:88例,男:130例)为观察组,年龄21~64岁,平均年龄为39.6岁。接触噪声工龄1~15年,平均6.8年。每天接噪时间约为7小时 (上午3.5小时,下午3.5小时)。选择同工厂非噪声作业人员(行政、后勤人员)142人(其中女:60例,男:82例)为对照组,其年龄及工龄分布与接触组无显著差异。
1.2方法 一般职业性健康检查:详细询问职业史、既往史和家庭史,剔除确诊的心脏病、肾病、甲亢等疾病。心电图检查由专人负责记录检查在安静状态下心电图常规九个导联的特殊变化。以黄宛著的《临床心电图学》为分析标准,并按男女和不同年龄、工龄分组比较,进行统计分析。
1.3现场劳动卫生学资料 调查现场噪声测试采用国营红声器材厂生产的ND型精密声级计,使用前予以校准。方法和选点根据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噪声测量规范》对工作场所噪声进行测定,测定了10个点,噪声强度范围92-101 dB(A),均值为97.20dB(A) ;对照组的噪声强度范围62-72 dB(A),均值为64.5dB(A)。
2 结果
2.1 噪声组与对照组作业人员心电图检查结果,噪声组异常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各种异常心电图出现率比较,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ST段改变、T波改变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其中窦性心律不齐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表1 两组人员的心电图变化
心电图结果 |
噪声组(218名) 对照组(142名) |
异常 异常率 异常 异常率 人数 % 人数 % |
|
窦性心律不齐 44 20.1 10 7.0 窦性心动过缓 12 5.5 6 4.2 窦性心动过速 10 4.6 4 2.8 左室高电压 2 0.9 1 0.7 早博 4 1.8 3 2.1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4 1.8 2 1.4 预激综合症 1 0.5 0 0 ST段改变 7 3.2 1 0.7 T波改变 6 2.7 0 0 其它 2 0.9 1 0.7 |
|
合计 92 42.2 28 19.7 |
2.2噪声组开始随工龄的增加,窦性心律异常出现率明显率明显降低( P<0.01),当工龄达到一定的时限,窦性心律异常出现率有所上升( P<0.05),而其它异常心电图出现率无明显改变(P>0.05)。见表2
表2 不同工龄的噪声作业人员的心电图改变
工龄 (年) |
受检例数 |
窦性心律异常 |
其他异常心电图 |
||
例数 |
异常率% |
例数 |
异常率% |
||
≤5 |
86 |
30 |
34.9 |
4 |
4.7 |
~10 |
74 |
12 |
16.2 |
11 |
14.9 |
≥10 |
58 |
16 |
27.6 |
10 |
17.2 |
3讨论
噪声长期作用于人体,对人的各个器官系统均有不良的影响,对心血管的影响比较突出。噪声对心功能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使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和传导性改变而导致心率增快或减慢、心律不齐甚至出现T波或ST-T改变等,并可引起总外周阻力增加,加重了心脏的负荷,长期作用使心电逆转,造成左心室高电压。心电图异常改变和工龄有很大关系,开始随着工龄的增加而异常率有所下降,而后心电图的异常率随着工龄的增加有上升的趋势。可能是因为噪声对心电图的影响属于功能性的,具有可逆性或适应性,但终因长期噪声的危害而引起心电图的改变。从218名接触噪声的作业工人体检情况看,噪声作业者的神经衰弱、听力异常、高血压、心电图异常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有必要对存在噪声的机械行业采用无声或低声设备代替有噪声的设备;高噪声的车间与低噪声的车间分开;采用吸声材料装饰在车间的内表面或在车间内悬挂空间吸声体,使噪声强度减低;也可以采用一定的材料和装置,把声源封闭,使其与四周环境相间隔。对于生产场所噪声暂时不能控制的情况,需佩带个人防护用品。参加噪声作业的工人应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凡有听觉器官、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疾损害者,应及时调换工作环境。只有多渠道多方位采取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保护噪声作业工人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