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在《中医诊断学》中的应用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发布者:刘燕平,黄岑汉,章莹,王飞,贾微
热度0票 浏览106次
时间:2011年5月09日 09:24
【关键词】 PBL教学法;《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于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经过30多年的完善和发展,目前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并逐渐成为我国中西医教育模式改革的趋势。近两年,我们根据中医诊断学知识体系的自身特点,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在该课程的脏腑辨证教学中开展了PBL教学,获得较好效果。下面对其教学目标、教学要素、问题设制及教学过程作一初步探讨。
学术论文发表
1 PBL的教学目标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医学界就发现了在医学教育中存在的偏向和危机,即随着医学和医学相关知识的不断丰富,医学生负荷大大加重,容易在死记硬背中忽视实践能力和医德医风的培养。如何训练和加强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成为现代医学教育的首要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法正是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强调获取知识与获取技能并重的教育目的,培养具备良好协作精神、优良医德医风和知识面丰富的高素质人才。其教育目标是:①以分析问题为引导,让学生主动获取基本知识体系;②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提高学生有效运用知识的能力;③以发现新问题为契机,促使学生获取新知识,扩大知识外延。
2 PBL的教学要素
PBL教学法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学生始终围绕问题进行思考、推理和分析。其主要教学要素包括:①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学生的一切学习内容是以问题为主轴所架构的;②问题必须是学生在其未来的专业领域可能遭遇的“真实世界”的非结构化的问题,没有固定的解决方法和过程;③偏重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较少讲述法的教学,学习者能通过解决问题从而发展能力;④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必须担负起学习的责任;⑤教师的角色是指导学生认知学习的技巧;⑥在每一个问题完成和每个课程单元结束时要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3 问题设制
PBL教学法的重点是设计真实性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问题的设制成为能否顺利实施该教学法的关键之一。考虑到《中医诊断学》的教学对象为一、二年级新生,前期只学习过《中医基础理论》一门中医课程,中医知识的含量不足,学生根据老师提示的课程重点找出问题较为困难,导致讨论时容易冷场。故课前由教研室组织授课教师集体讨论,根据教学大纲结合教学目标,按照教学要求,针对每类证候的特点提出相应的问题,形成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提纲,然后由教师按相应章节的知识点分组布置问题。将问题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3个等级。初级问题大多属于识记的内容,在教科书上即可找到正确答案,如什么叫肝郁气滞证?肝郁气滞证的病因及临床表现为何?基本上以各种辨证方法中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等内容为主;中级问题属于理解的内容,如为什么气虚证主要发生在心、肺、脾、肾四脏?脾胃气虚、脾虚气陷、脾不统血三证有何联系与区别?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并查阅文献进行分析归纳;高级问题则属于运用性、探讨性内容,如查阅相关资料,试述血瘀证、气虚证的最新诊断标准以及现代研究概况等,以拓展知识面为主,需要辅导老师引导学生上图书馆或上网查询资料才能解决。
4 教学过程学术论文发表
PBL教学以分组讨论形式进行,我们将每8~10名学生分成1个小组,由1名老师负责辅导,辅导老师事先将所提出的问题打印成活页发放给每位学生,让学生有所准备。每类问题一般需经过3~4次课的逐步深入,从而达到或基本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讨论之始,辅导老师首先让每位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科书,从教材中找出相关概念、病因病机、辨证特点等,解答初级问题。随着问题难度的加大,辅导老师引导学生结合既往学过的中医基础理论,温故以知新,并开始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往往又会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如有的同学在解答气虚证为什么主要发生在心、肺、脾、肾四脏这个问题时,不仅理解了脏腑与气的关系,还提出了脏腑之气与自然之气、四时阴阳之气相通在中医诊断上如何应用的新问题。新问题提出后,同学们不用老师督促,自觉地各自分头再次到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讨论会上同学争相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气氛活泼热烈,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讨论了脏腑之气、自然之气、阴阳之气的含义、联系及与诊断的关系,最后大家一起协商归纳总结,形成了一个对该问题系统而全面的认识,不仅学到了新知识,还弥补了相关课程中基本知识横向联系不足的缺陷。最后讨论那些所谓难度最大的高级问题时, 同学们已经能够不用老师提示,自己就会上网或去图书馆查找资料,许多同学不仅顺利地查到血瘀证最新的诊断标准以及现代研究状况,还发现血瘀证与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现代常见病、多发病关系密切,在不同疾病中诊断标准同中有异,引起同学极大的兴趣。最后,每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将小组讨论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制作成PPT课件,并推选出1名代表,参加整个大班的集中讨论汇报会,进行中心发言。台下的其他学生可以继续提问或补充,提出不同观点、意见,进行辩论、讨论。大部分同学发言积极主动,有些同学的发言非常系统全面,对问题的理解较透彻、有深度,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锻炼了表达能力,培养了成就感。在此过程中辅导老师始终只是一个引导者而非讲授者,老师对学生的发言尽量不予干涉,对学生的评估主要涵盖知识背景、提问过程、交流和沟通技巧等方面。
学术论文发表
5 结语
PBL教学法目前大多应用在临床课程的教学中。事实上,中医诊断学内涵极为丰富,具备了对其中内容提出问题开展讨论的条件。因此,在教学中开展PBL教学,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讨论,能够化被动为主动,由灌输变为汲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学习的主观积极性,并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知识,进而培养其逐渐形成一种中医诊断思维,主动站在医生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收集四诊资料、怎样运用中医理论去分析、去辨证,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实施PBL教学法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该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中医诊断学》的积极性,对中医诊断学理论和方法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甚至还起到了巩固专业思想、提高学习兴趣的作用,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于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经过30多年的完善和发展,目前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并逐渐成为我国中西医教育模式改革的趋势。近两年,我们根据中医诊断学知识体系的自身特点,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在该课程的脏腑辨证教学中开展了PBL教学,获得较好效果。下面对其教学目标、教学要素、问题设制及教学过程作一初步探讨。
学术论文发表
1 PBL的教学目标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医学界就发现了在医学教育中存在的偏向和危机,即随着医学和医学相关知识的不断丰富,医学生负荷大大加重,容易在死记硬背中忽视实践能力和医德医风的培养。如何训练和加强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成为现代医学教育的首要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法正是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强调获取知识与获取技能并重的教育目的,培养具备良好协作精神、优良医德医风和知识面丰富的高素质人才。其教育目标是:①以分析问题为引导,让学生主动获取基本知识体系;②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提高学生有效运用知识的能力;③以发现新问题为契机,促使学生获取新知识,扩大知识外延。
2 PBL的教学要素
PBL教学法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学生始终围绕问题进行思考、推理和分析。其主要教学要素包括:①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学生的一切学习内容是以问题为主轴所架构的;②问题必须是学生在其未来的专业领域可能遭遇的“真实世界”的非结构化的问题,没有固定的解决方法和过程;③偏重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较少讲述法的教学,学习者能通过解决问题从而发展能力;④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必须担负起学习的责任;⑤教师的角色是指导学生认知学习的技巧;⑥在每一个问题完成和每个课程单元结束时要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3 问题设制
PBL教学法的重点是设计真实性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问题的设制成为能否顺利实施该教学法的关键之一。考虑到《中医诊断学》的教学对象为一、二年级新生,前期只学习过《中医基础理论》一门中医课程,中医知识的含量不足,学生根据老师提示的课程重点找出问题较为困难,导致讨论时容易冷场。故课前由教研室组织授课教师集体讨论,根据教学大纲结合教学目标,按照教学要求,针对每类证候的特点提出相应的问题,形成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提纲,然后由教师按相应章节的知识点分组布置问题。将问题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3个等级。初级问题大多属于识记的内容,在教科书上即可找到正确答案,如什么叫肝郁气滞证?肝郁气滞证的病因及临床表现为何?基本上以各种辨证方法中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等内容为主;中级问题属于理解的内容,如为什么气虚证主要发生在心、肺、脾、肾四脏?脾胃气虚、脾虚气陷、脾不统血三证有何联系与区别?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并查阅文献进行分析归纳;高级问题则属于运用性、探讨性内容,如查阅相关资料,试述血瘀证、气虚证的最新诊断标准以及现代研究概况等,以拓展知识面为主,需要辅导老师引导学生上图书馆或上网查询资料才能解决。
4 教学过程学术论文发表
PBL教学以分组讨论形式进行,我们将每8~10名学生分成1个小组,由1名老师负责辅导,辅导老师事先将所提出的问题打印成活页发放给每位学生,让学生有所准备。每类问题一般需经过3~4次课的逐步深入,从而达到或基本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讨论之始,辅导老师首先让每位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科书,从教材中找出相关概念、病因病机、辨证特点等,解答初级问题。随着问题难度的加大,辅导老师引导学生结合既往学过的中医基础理论,温故以知新,并开始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往往又会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如有的同学在解答气虚证为什么主要发生在心、肺、脾、肾四脏这个问题时,不仅理解了脏腑与气的关系,还提出了脏腑之气与自然之气、四时阴阳之气相通在中医诊断上如何应用的新问题。新问题提出后,同学们不用老师督促,自觉地各自分头再次到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讨论会上同学争相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气氛活泼热烈,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讨论了脏腑之气、自然之气、阴阳之气的含义、联系及与诊断的关系,最后大家一起协商归纳总结,形成了一个对该问题系统而全面的认识,不仅学到了新知识,还弥补了相关课程中基本知识横向联系不足的缺陷。最后讨论那些所谓难度最大的高级问题时, 同学们已经能够不用老师提示,自己就会上网或去图书馆查找资料,许多同学不仅顺利地查到血瘀证最新的诊断标准以及现代研究状况,还发现血瘀证与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现代常见病、多发病关系密切,在不同疾病中诊断标准同中有异,引起同学极大的兴趣。最后,每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将小组讨论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制作成PPT课件,并推选出1名代表,参加整个大班的集中讨论汇报会,进行中心发言。台下的其他学生可以继续提问或补充,提出不同观点、意见,进行辩论、讨论。大部分同学发言积极主动,有些同学的发言非常系统全面,对问题的理解较透彻、有深度,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锻炼了表达能力,培养了成就感。在此过程中辅导老师始终只是一个引导者而非讲授者,老师对学生的发言尽量不予干涉,对学生的评估主要涵盖知识背景、提问过程、交流和沟通技巧等方面。
学术论文发表
5 结语
PBL教学法目前大多应用在临床课程的教学中。事实上,中医诊断学内涵极为丰富,具备了对其中内容提出问题开展讨论的条件。因此,在教学中开展PBL教学,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讨论,能够化被动为主动,由灌输变为汲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学习的主观积极性,并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知识,进而培养其逐渐形成一种中医诊断思维,主动站在医生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收集四诊资料、怎样运用中医理论去分析、去辨证,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实施PBL教学法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该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中医诊断学》的积极性,对中医诊断学理论和方法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甚至还起到了巩固专业思想、提高学习兴趣的作用,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