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艺术论文 >> 艺术理论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中国山水画对现代国风插画的借鉴意义及创新运用

热度0票  浏览99次 时间:2021年9月28日 14:42
(武汉轻工大学,湖北,武汉 430023)
摘 要:近段时间以来,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崛起,中国的文化输出也紧跟潮流,出现大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风插画及相关平面设计风格,这些插画从古典中国山水画中汲取中国传统特色元素进行二次创造,通过多样组合等方式,迅速占领大众视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插画创作相结合的创作方式是时代所需、国民文化自信所向。通过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进一步探究,探索其研究价值及创新成果除了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向世界展示多元化中国文化之外,将新型创新元素融入到新兴的设计作品中,更是对中国设计领域又一次巨大的推进与改革。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青绿山水;国风插画;传统文化一、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构图布局与形式
中国山水画起源于魏晋时期,在长期历史的发展与演变之中,其审美,布局,构图的等方面逐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学文化与认知,这种美是中国古典文化跨越古今,经久不衰的表现形式。唐朝以后,中国山水画有了较为迅速地发展,到宋朝更是登峰造极,这一时期宫廷美术全盛发展,画院规模宏大,名家层出不穷。董源的《潇湘图》,范宽的《雪景寒林图》《万里江山图》等传世名作,也都是这时期流传下来的。
通过对这些传统中国山水画的观察不难发现,这些画中,对于景物的形态的描绘都特别看重位置的排布,极为重视构图的技巧。因此,我们不难知道,构图,是传统绘画中或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画家非常注重的绘画技法之一。“构图”具体是指:画家在一定画面内,以自己的审美理解与绘画风格通过经营画面景物的位置与布局来表现画面的层次关系与视觉效果,营造画面“意境”。唐代的张彦远肯定了“经营位置”在绘画创作中特殊的地位,他曾言道 : “至于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古往今来,无数画家及艺术家都在画面构图章法上狠下功夫。于是,在不断地创新探索中,直到北宋,郭熙提出了“三远法”。“三远法”是中国山水画独特的透视法,是散点透视法的一种,它以仰视,平视,俯视不同的视点描绘景物,以体现画面“高远”“平远”“深远”的视觉效果。故曾有记载对其定义:“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可谓道出中国山水画画面的基本特征,将千山万壑,江水波澜的大好河山勾勒出来。以郭熙的代表作《早春图》为例,画面构图为全景式构图法,同时包含着“高远、平远、深远”的表现方法,大体以绵延向上的姿态呈现,紧凑的山石流淌着初春融化的雪水,错落有致,深浅呼应,精妙绝伦的松树盘踞于上,袅袅云烟点缀其间,虚实朦胧,更是增添了画面的纵深感和空间感,营造出清新愉悦的初春景象。[1] 画面上方以“高远”表现,山石云雾壮阔浩渺,画面左边以“平远”延展向前,右边以“深远”法精巧笔法勾勒出松树与山石的细节。虚实对比,带给观者视觉上甚至是心理上的震撼。整幅画面层次丰富,主体突出,仿佛身临其境般和谐的与自然交融,贴近自然又超越自然。
我国古代画家多以边走边看边勾勒草图的形式游览山川再归家创作,无法像西方写生写实一般去进行描摹,故而创作的主观意识极强,由于画家所观察的角度不同,感受不同,情感表达不同,其游历山水所切身的体验与记录也不相同。
因此,我国传统山水画画面布局灵活多变,且不受物质空间的束缚,衔接自然,和谐统一。在构图方面,画面中一般运用对比与统一的形式美法则,体现宾主、大小、黑白、虚实、疏密、远近、聚散、开合等关系,在对比中有变化,于统一中寓均衡。
如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范宽受道家文化影响,在构图和立意上面往往不循常法,且隐于大山,寻求精神的自由与超脱,在绘画时画面紧凑饱满,使得整幅画显得异常强势、逼人心魄。作为范宽传世之作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溪山行旅图》最能体会何为高山仰止。画面正中扑面而来的巍峨雄山占据整个画面的三分之二,仅有山顶茂林点缀,险峻巍峨,气势浑厚,令人望而生畏。山石以厚重的墨色皴点表现,入骨地刻画出北方山石如铁打钢铸般坚不可摧的风骨。中景小峰延绵,右侧山峰深处一瀑如线,落入袅袅云雾之中,近景嶙峋怪石横卧,杂树丛生。[2] 同时,一商队正在山间小径上奋力前行,表现出山路崎岖艰难,却又显出别样的鲜活感。此图将“三远”有机的结合于一画之中,自然而然的将远景、中景和近景融为一体,将自然与人的生命活动和谐共处其中表达的淋漓尽致,静与动相结合,透露出画者内心深处的隐逸思想。《宣和画谱》中提到范宽的画作时曾写道:“卜居于终南、太华岩隈林麓之间,而览其云烟惨淡、风月阴霁难状之景。”范宽远离尘俗,融于自然,“涤除玄览”,常怀一颗“赤子” 之心,故画面带有鲜明的阳刚之美,反映着其心底对生活的深深向往,将自然精神与个体精神相统一,带给观者无尽的想象之美,唤起诸多审美意象 [3]。
二、传统中国画中山的起笔走势与色彩特征——以千里江山图为例
1. 创作背景
《 千 里 江 山 图》 为 绢 本, 设 色, 纵 51.5 厘 米 , 横1191.5 厘米,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王希孟唯一传世的作品,现藏故宫博物院 , 也是我们迄今见到的最大的一幅青绿山水画卷。唐代以来国力鼎盛,市民对精神生活的要求逐渐提高,绘画等领域也随之发展成熟,以精致颜色富贵著称的青绿山水开始流行起来,到宋朝宋徽宗继位后,实行新政改革,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的促进了市井文化的繁荣,也使人们对绘画的喜爱开始偏向反古,追求唐代富贵精致的青绿山水。在《论画绝句》中曾记载:“宣和供奉王希孟,天子亲传笔法精。”王希孟在蔡京的引荐下由徽宗亲自教导,并授意完成《千里江山图》。
2. 青绿山水
青绿山水主要是指勾勒设色,色彩富丽且具有美观装饰意味的山水画,多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为画面主色。一般来说,青绿山水的画作形式有式笔青绿和意笔青绿之分。前者主要以工致的笔法为特征,并于六朝开始,直至唐代才基本确立青绿山水的创作特色,而后者则于明朝末年才出现,主要以蓝瑛的没骨重彩山水为代表,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青绿泼彩山水。
《千里江山图》在技法上沿袭了唐代大青绿山水的表现特点,但却巧妙结合了水墨山水的水墨皴法,将其与传统青绿设色技法相结合。设色鲜明,以青绿调为主色调,赭石加以渲染;使画面更富有装饰性,采用皴法与设色结合的表现手法,以浓墨勾线后用淡墨细皴,画中着重用色彩对物象进行描绘,使得画面色彩更加突出,视觉冲击力更强 [4]。山石着色用青和绿两色多次分染,集南北两派之长。水以汁绿罩染而成。树先染赭石,再加墨罩染。顶青底绿,顶浓底淡,前实后虚。树叶先用墨点成,再染汁绿或石绿。天空用湿画法平涂墨和淡花青色。舟船屋着淡赭石色,屋顶加墨染。人物点白粉、石青、朱磦等色。细腻严谨,一丝不苟。画中人物即使大小如豆,形象动态也栩栩如生,鲜明逼真。正面完成后,再在背面用衬染法托色,托色后画面更加地浑厚靓丽,层次分明,也使得画面色彩保留千年得以留存。
三、当代国风插画中已借鉴使用的部分
《千里江山图》是一幅十分具有创新性的传世之作,符合北宋后期 “不古不今”的特点。此句中“不古不今”便是指此画以水墨山水的水墨皴法改造传统青绿设色法,将唐朝二李的青绿画法和李成的水墨皴染融合起来,既突出了宫廷绘画所追求的精工技法,又满足了贵族装饰趣味,还附有士人趣味,可以说是古今相融,崇古又不拘泥于古,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青绿颜色的表现能力,促使其达到巅峰。
如今大部分国风插画也需要创新。通过观察市面上多数国风海报、插画作品,不难看出跟风意味较强,多数画面仅仅抓住了青绿渐变的山的色彩及简单的勾勒技法,再在线条及山顶部分点缀以金箔效果,多显随意而不精细。但从《千里江山图》上看,它虽篇幅不大,但细节独到,颇具匠心,哪怕是很小很小的景物,都不难看出画家进行创作时心态之宁静,每一笔都经得起推敲。这对我们现代插画是一个巨大的启示,现代绘画多强调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往往忽视了一些细节,经不起推敲,而观察中国传统绘画不难发现,许多传统画面内容极其丰富,内容充实,变化多端,虚实有度,用笔精湛,即使是画面中有许多重复的景色,也找不到相雷同的笔画,甚至是作画材料也分外讲究。我国著名国画艺术家苗重安先生曾经表示“现在时代这么好,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自由的空间,可以学习西洋的,也可以学习东洋的,更要学习传统。俯仰天地大,局促东西中。在现在这个新的时代,我们所创作的青绿山水作为新的殿堂绘画,应该去表现华夏神州大地的沉雄博大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去表现我们这个时代特有的特点,把青绿山水引到一个特殊的人类艺术高峰上。”所以,我们的创作应该是有内容的,有深度有探索的,不是完全的仿古,要有自己的追求和特色,要有真实感,传统的的东西可以是画面中烘托氛围表达意境的一部分,但绝不会是点睛之笔。而这“点睛之笔”才是我们当代国风插画新作的创作核心。
四、可持续挖掘创新部分
1. 技法
我们可以用过多观察,多临摹,多思考等方式将我们的手头功夫锻炼的更精细。如线条的勾勒,可以多参考各种风格的山石云雾,而不要被大众所普遍看到的元素所禁锢,祥云不一定非得是圆弧卷曲型的,它也可以是长线条的,虚无缥缈的。山石不一定非得是上尖下宽,也可以是畸形的,下窄上宽的,可以是连绵不断地,也可以是孤影单只的。我们也可以进而学习中国山水画中细节的笔触技法,如《溪山行旅图》中山石厚重的皴点,通过线与面强烈的对比表现出山石的嶙峋,使物体更有层次,《千里江山图》中的点苔画法,也是使画面更加精细完整的参考之一 [5]。所以,在创作时,要多加观察,加以思考,在画面中进行主观的布局,主观的调度。
2. 古今结合
传统艺术如何焕发新生?当我们借鉴了笔法,技巧之后,我们要去表达一个怎样的画面,它所呈现的内容是什么,画面的韵味该如何表达?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创新趋势已势不可挡,2021 央美本科毕业生杜沁锟毕业作品《琉璃世界·白雪红梅》创造性的将红楼梦与千里江山图结合起来,吸收了《千里江山图》的大框架空间布局,运用了入潢、水墨、重彩、贴箔等传统技法,将青绿山水中的部分技法运用其中,将红楼的故事人物加入其中,呈现了“烤鹿肉”和“乞红梅”
的经典桥段。这种创造性的搭配是我们值得深挖和研究的。
3. 动态科技效果
如今动态效果和三维立体效果风头正茂,插画也逐渐加入了“动起来”的大军,根据历史名画制作动画,也是近年常见的现象。比如 2017 年角逐奥斯卡奖的国产动画短片《美丽的森林》——一部自始至终全部画面源自宋代工笔花鸟画,包括徽宗皇帝的《芙蓉锦鸡图》、林椿的《果熟来禽图》以及《红蓼水禽图》等。经典名画动起来,近年来无处不在的跨界联名合作也是风靡一时。会笑的蒙娜丽莎,耍宝的乾隆皇帝等造型,掀起了巨大的风浪。再进一步说,VR,AR 等技术逐渐成熟,中国画是否能与它们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合作?就像 2019 年底在澳门展出的《千里江山图 3.0》一样,通过糅合传统美术与崭新的数码科技,以磅礴气势让观众感受动起来的千里江山。观众更可与画中人物互动,画中天色随澳门的实时天气变化,以光影描绘出“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美学意境,使观众身临其境的感受中国画别具一格的魅力。
总结可知,中国传统山水画对现代国风插画可持续性挖掘的创新部分还有很多,可以是技法上的,可以是画面意味上的,可以是精神表达情感抒发上的 ... 当国风插画不再是元素的堆叠,而是富有内涵的创作时,我相信它将更上一层楼。当然这也是我们需要持续研究探索的方向,我不过只是列举几例,相信我们能从波澜壮阔的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中找到新的方向,创作出更多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 蒲燕斌 .《千里江山图》与《富春山居图》美学品格比较研究 .2020.
[2] 陈 传 席 . 中 国 山 水 画 史 . 天 津 人 民 美 术 出 版 社,2001.
[3] 李凯悦 . 浅析范宽《溪山行旅图》的关系原理 . 美术教育研究 .2019.
[4] 王爽 . 从《千里江山图》探究青绿山水的色彩特点和颜料构成 .2017.
[5] 徐卫 . 试论山水画中“三远法”的运用 .2018.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