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说课稿)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发布者:lunwenchina
热度0票 浏览131次
时间:2019年10月21日 09:30
姜 曼
(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
! ! ! ! 本节课是北师大 2002 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板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运动和抗美援朝斗争的开展,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会议期间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扩大了我国与国际社会的联系,为新中国的和平建设争取了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本课教材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些知识,既属于重大的历史事件,又属于我国走向社会主义之路的重大现实问题,在整个历史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知道 1954 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 1954 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意义,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通过辩论,培养辩论能力和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处理不同意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联系社会主义制度,认识 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通过新中国前后外交状况变化的对比,认识新中国在外交方面提出的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在国际社会所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通过分析比较周恩来在万隆会议的外交政策,了解周总理高超的外交艺术, 逐步培养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 实问题和对历史的理解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 1954 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学习,认识政治和经济是密切相关的,以法治国、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地完善。 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的学习,认识新中国的外交是以热爱和平而又不畏强暴的崭新面貌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意识。
依据课标,结合学情,制定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及其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万隆会议的史实。教学难点是:如何采取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宪法、原则、会议这些枯燥、理性的知识产生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本节课将采用谈话法、多媒体教学发、比较法、模拟场景法和讨论法。
首先采用回顾历史的情景代入法导入,教师总结近代中国的外交史:近代中国的外交是饱受列强欺辱的屈辱外交。 1840 年,英国以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1861 年甚至发生了国际外交史上绝无仅有的怪事: 清政府听从列强建议,让美国人蒲安臣代表中国去办理外交。 1950 年 11 月,联合国安理会召开,中国政府派出了九人的代表团,代表刚刚诞生的新中国,第一次登上了联合国讲坛。人们评论说:“中国在世界上的扣头外交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的真正意志从自己代表的言语中表现出来了。”新中国书写了哪些外交篇章? 奉行了怎样的外交政策? 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新课。
其次以 ppt 展示邱清华的照片开始第一部分的新授课:一、新中国的内政——第一部宪法。今年 80 多岁的邱清华同志,建国初期任中共温州地委副书记, 是参加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 1197 名代表之一。 他抚摸着珍藏了近半个世纪的大红绢面精装本《宪法》,他说这部《宪法》在大会上获得全面通过,每个代表都激动万分,因为它是全国人民制定的,每一条都代表着人民的利益,每一条都是人民幸福生活的保证。
结合上述材料和教材,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建国之初,为什么当时没有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如何理解“宪法的每一条都代表人民的利益,每一条都是人民幸福生活的保证”这句话呢?
3.宪法的性质和作用有哪些?
? ! ! ! 接着以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过渡到第二部分新授课内容:新中国的外交。组织学生回顾近代中国是怎样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遭受外来侵略,腐朽的满清政府无力还击,被动外交,签订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断的丧权辱国)。
介绍《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日内瓦会议;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和万隆会议。 分小组回答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新中国刚建立时,奉行什么外交政策? (2)首先与中国建交的哪个国家?(3)当时美国怎样在外交上对付中国? (4)周恩来与哪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6)这些原则的意义是什么?
分小组讨论关于万隆会议:(1)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什么?(2)遇到了什么困难?(3)在上述情况下,周恩来做出什么贡献?(4)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万隆会议的航向?
最后小结本课主要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新中国的内政和外交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使我国基本构成了现有的政治制度。我国在对外交往中遵循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的万隆会议上所倡导的“求同存异”的原则,为新中国的外交打开了新的局面,我国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世界的舞台上。
课后反思:本节课能够按照课标要求,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的三维要求,整节课完整、流畅,逻辑清晰,详略得当,与学生配合效果较好,学生基本都能达到预期效果, 整节课有很多与学生互动的环节设置,并有学生自学和讨论的时间,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本节课思路非常明晰:内政和外交两大部分,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前导入和小结首尾呼应。教师在本节课起到了引导作用,把大量时间都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当然,本节课也有值得深思和改进的地方,例如对教材的挖掘程度不够深,还可以在原有基础上给学生延伸一些课外知识。 对于最后结尾处的感情升华也不够,还可以在语言上再下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