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新途径探讨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新途径探讨
刘冬雪 周洲 沈阳工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
项目基金:沈阳市社会科学2014年度课题(sysk2014-06-08)。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以及对高等学校教育体制的改革,为高校毕业生创造了良好的就业条件,但全
国就业市场的竞争与压力仍然很大,本文试图从创业课程体系的设立、注重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大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做好职业
生涯规划等几个方面寻求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新路径,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途径
随着国家对劳动就业制度以及高校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为
大学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提供了良好条件,但毕业生的就业
压力与竞争仍存在严峻挑战,大学生就业难仍是学校乃至学生家
长以及有关方面专家关注的热点话题,成为社会焦点问题。造成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归根到底就是就业市场供给与需求之间的
矛盾,学校提供的毕业生质量不高,很难适应社会需求,这就需
要在人才培养方面多下功夫。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
升大学生个人素质和人才质量,以解决就业难问题。
一、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创新意识
和创造能力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使高校毕业生掌握相关专
业知识技能,以期顺利就业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
代社会职业发展的未来趋势,也不能积极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经
济发展形势,创业教育理应顺应这种潮流而纳入到大学教育课程
设置,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
创业基本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创业教育是充分开发大学生内在潜能,以充分挖掘创业积极
性、主动性。培养创业的基本素质,提高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的
一种教育形式,使接受教育的人具备较强的心理品质和优良的创
业意识。形成综合性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知识结构,大学生创业教
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其自我就业的综合能力,培养强烈的适应社
会的能力,和独立生存、发展的基本技能。然而有关部门的调查
显示,全国各高校的创业教育存在严重不足。改善目前这种不利
局面,以适应我国教育体制改革需要,适应社会文化市场经济对
人才培养的需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的
工作。第一,调整办学思想。全国推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教育,
合理安排教育计划,纳入学校考核考评机制,使创业教育成为大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理想追求。第二,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的舆
论氛围和环境。针对师资力量严重缺乏的现状,国家多多开办创
业教育方面的骨干教师培训。全国各地多举办相关的研讨会,形
成全面注视的良好环境。第三,国家统一编著适合我国特色和文
化背景的教材体系,并且多为学生提供深入一线企业学习和观摩
的机会,必要时让学生们带上自己事先设计好的要到企业去实习
检验其的操作性,从中获益。总之,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适应我国
客观经济形势的需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达到理想
实现就业的目的。
二、注重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高教育质量
“为什么中国的教育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钱学森去世前
六次向总理提及的问题。20 世纪初荷兰化学家李约瑟也曾提出过
疑问,“为什么 1800 年之后中国没有产生过影响世界的科技成
果”。李约瑟之问也好,钱学森之问也好,都是对中国人才培养
模式和培养质量的严重拷问,成了中国教育界的一个结症。《国
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
要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核心,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作为重中之
重,这是时代发展对社会的呼唤。国家要兴旺发达、民族要进步
图强需要拔尖创新的人才。
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要以学生为主导,不要过分理论知
识的传授,搞所谓填鸭式教育。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自
由、宽松的环境才是优秀人才培养的乐土。注重学生的学术研究,
鼓励学生在世顶尖级刊物上发表论文,而不是一时追求论文的数
量。加强高校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与中科院等科研学位之
间的学术交流,让他们洞悉国际学术问题,开拓全球视野,在夯
实理论课程基础上,在实践中不多创新,在理论与实践的不断碰
撞中擦出新的思想的火花。另外,还要改善教育系内功利性价值
观。这些年,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在高薪酬行业的诱惑下,投身
于科研事业的优秀人才越来越少,所以要提高科研人员的工资待
遇,为科研人员解决后顾之忧,这样才能培育良好的学术研究的
土壤,才能使人才全身的投入到科研工作中,为培养拔尖创新人
才开辟了顺畅的成长路径。
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实现顺利就业
所谓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个人在一定组织的帮助下,
对个人的能力、兴趣、爱好进行权衡分析。测量职业生涯的主观
条件和客观条件,再结合对象的需求,依据个人的倾向,确定一
个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这一目标努力而做出的有效合理的
安排,它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指导,是一种注重
实践的育人理念,是以人为本思想在大学教育中的应用。
大一新生对大学生活尚未熟悉,对未来充满希望,学习劲头
十足,要很好利用这一契机,为其做生涯规划,树立积极进取的
价值观,让其了解自己、审视自己、了解社会、了解他人,在人
际交往中不断提升自己,培养良好的学风和正确的人生态度。二
年级要对其专业素养进行强化,提高对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并
把这种专业素养与塑造综合能力统一起来,不断加强自我修养,
提升职业竞争力。三年级在职业实践能力方面多下功夫,通过学
习、实习、培训掌握面试技巧,鼓励学生体验与自己本专业相关
的实践锻炼,积累实践经验。通过心理调试,强化综合竞争力。
最后一年要突出就业教育,让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及国家的
就业政策,引导学生将个人的能力与自我价值实现和社会发展需
要相结合,积极创造条件,使其更好地择业就业。
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更早更清晰地认识自我,明
确知晓自我的长处与不足所在,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方案,使学
习有了更为明确的动力,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弥补差距,积累经验,
提升综合素质,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简介:
刘冬雪,女,民族:满,籍贯:辽宁省北镇人,学位:法学
硕士,所在单位:沈阳工业大学思政部,职称:副教授。
周洲,女,民族:汉,籍贯:辽宁省沈阳市人,所在单位:
沈阳工业大学思政部研究生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