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 教育”在中职课堂的应用探索
河南省工业学校
摘 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 +”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本论文以发布个人网站的中职课堂为例,通过蓝墨云班课的随堂测试抢答、头脑风暴以及极域电子教室、多媒体视频资源等,将“互联网 + 教育”应用于中职课堂,从而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互联网 + 教育”;中职课堂;个人网站2015 年 7 月 4 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之后,“互联网 +”变渗透于生活的各个方面,2019 年两会首提“互联网 + 教育”,从而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发展“互联网 + 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笔者与时俱进,将“互联网 + 教育”应用于中职课堂教学。
本节课为我《计算机应用基础》第六章第七节发布个人网站,结合“00 后”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娱乐方式,以“pk冠军花落谁家”的竞技任务为主线,根据“做中学、做中教、多元评价”的教学理念,以赏网站、析网站、搭网站、展网站、评网站的思路开展教学。课前,教师通过蓝墨云班课上传微课、网站发布流程图和网站对比欣赏等学习资料以及与本节课主题相关的网站视频和图片素材;通过手机 APP 上传预习任务书和学习评价表,让学生学习有目标、评价有标准。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策略,接下来让我们走进“互联网 + 教育”的信息化课堂教学。
1. 身临其境赏网站,导入新课
教师发放 IIS 服务器安装、配置以及个人网站发布的教学视频,学生观赏网站,跟随视频中的学习思路,从 IIS 服务器的搭建、配置,到个人网站的发布,客户端的浏览,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从服务器到客户端的空间移动。在欣赏网站的过程中,学生在蓝墨云班课 APP 中进行答疑讨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 IIS 服务器的搭建和个人网站发布的理解,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2. 抽丝剥茧析网站,强化知识
观赏完毕,教师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利用思维导图 APP梳理出 IIS 服务器的搭建和个人网站的发布流程,学生分组讨论,展示讲解,教师点评,最后让学生按照教学微课视频中的学习要求,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进一步让学生熟悉个人网站的发布流程。
3. 实战演练搭网站,任务挑战
学生通过微课视频的观看和思维导图的分析,按照操作步骤,一步一步地完成 IIS 服务器安装、配置以及个人网站的发布,针对发布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各小组进行相互讨论,分析搭建和发布过程的错误原因,反复修改、调试和评价,直到个人网站能够在 IIS 服务器上完美发布,最后将发布的个人网站截图上传到蓝墨云班课,完成网站发布记时,突破教学重难点。
4. 更上层楼展网站,内化知识
学生将自己发布的网站进行分析,选出各小组的“发布之星”,“发布之星”将自己通过 IIS 服务器发布的网站进行班级演示,说明 IIS 服务器的搭建方法、个人网站的创作意图以及个人网站发布成功所用时间。通过网站的展示和说明,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发布个人网站的喜悦,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也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5.取长补短评网站,拓展提升
从 IIS 服务器的安装、IIS 服务器的配置和个人网站的发布等知识点的精准评价,到审美情趣和团队协作的精准情感评价,以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的形式,综合参考学生的弹幕评价,最终产生班级的“pk 冠军”。完成“pk 冠军花落谁家”
的竞技任务,学生在积极热烈的氛围中完成学习,收获成果,最终能够进行IIS服务器的安装、配置以及个人网站的发布,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团队协作意识。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深入贯彻“互联网+教育”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上,以 PK 竞赛作为主线,通过课前学生自主搜集现实生活中的数据,课中通过网站赏析,理解 IIS 服务器的搭建和个人网站的发布流程,课后进行拓展迁移,重在树立的空间想象力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网站发布的兴趣。教学方法上,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法,将教学目标融入到学生的实际任务中,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成果展示、 多元评价等环节,通过几个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任务环节,用明确的目标引导学生层层递进,充分地渗透“做中学、做中教、做中评”的教学理念。教学资源上,借用多样化的信息技术和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和互动性,实现教学过程有趣,教学方法有效,教学资源有用。
在“互联网 + 教育”的理念引导下,本节课有以下的教学反思。
1.PK 冠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pk冠军花落谁家”的竞技任务抓住00后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主动完成教学任务,并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合作与竞争,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2. 修改调试助力突破重难点
通过小组讨论,组间互评,教师点评,不断修改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在发现错误的同时,学会错误的调试,并最终完成故障的排除,让教学重难点迎刃而解。
本节课亮点:情景“真实”,利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评价模式多元化,评价结果更精准;改进:因人而异,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