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工学论文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现代化进程中公民政治参与意识问题与对策

热度0票  浏览113次 时间:2016年5月16日 17:20

现代化进程中公民政治参与意识问题与对策

刘长增   林爱波

(济南大学泉城学院 山东蓬莱 265600

 

  公民政治参与的扩大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的重要途径,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公民参与动机的源头和由来,公民政治参与意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分析现代化进程中公民政治参与意识培育的制约性因素,进而结合我国具体实际提出加快公民政治参与意识培育的科学对策,希望以此来指导和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现代化;政治参与;意识培育;对策

一、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意识形成的制约性因素

亚里士多德认为: “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1]这就是说人天生具有参与政治活动的愿望与本能。但从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总体现状来看, 我国公民还没有形成积极参与国家政权的意识, 政治冷漠感强, 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制约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意识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传统政治文化因素

当代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意识淡漠追根究底源于我国传统政治文化影响。政治文化是指“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2], 主要由政治意识形态、政治价值观、政治心理这三大层次有机组合而成[3],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更,传统的政治文化不会一下子就消失, 它还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留在人们的头脑中。

2.社会经济因素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经济决定政治, 政治始终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公民政治参与的程度依赖于一定的社会物质基础。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政治参与程度也就越高, 收入高的人比收入低的人参与意识就强。目前,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 发展也不平衡, 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形成。

3.政治体制因素

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依赖于一个国家政治体制的完善程度。公民参与机制完善,利益诉求渠道畅通,就会有助于公民意识尤其是参政意识的形成,进而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与现代文明的进步。正如列宁指出的那样:人民需要的不仅仅是民主形式的代表机关,而且要建设由群众自下面来管理国家的制度,让群众实际地参加各方面的生活,让群众在管理国家中起积极的作用。制约公民政治参与意识形成的体制性因素主要有: 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监督制度。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制度,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为:(1)普选力度不够,缺乏差额选举的公平性;(2)参与信息不对称,缺乏对候选人的了解;(3)利益诉求渠道狭窄, 公民法律知识淡薄。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了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形成,阻碍了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推进。

4.公民个人素质因素

公民政治参与程度离不开教育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受教育程度越高,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就越高,反之越低。纵观目前来说, 我国公民的整体素质还不高, 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形成,也严重阻碍了以参与型政治文化为核心的公民社会的构建以及现代化进程的顺利推进。

二、新时期加快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意识培育的科学对策

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形成与培育是现代化改革进程中思想价值观的重大调整,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条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加快新时期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培育成为当前面临的一项主要议题。

1.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公民只有在物质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关心周围的政治事务,参与政府政策制定,影响和监督公共权力的运作,。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广度和深度, 如果人们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难以维持,哪里还会有心情去关心和与政治。目前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上还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形成。因此,在现代化进程逐步推进过程中,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保证公民具备参与政治的条件和能力,是促使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意识形成的首要基础。

2.积极发展教育事业,大力推进公民教育。要想推进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形成就必须大力依赖于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当前受过良好教育的少数人与教育不良和未受教育的多数人之间在文化素质和能力上的差距日益扩大。公民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素质,才能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才会为实现切身利益积极地参与政治生活。因此,首先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进行教育体制变革与创新,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育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权利和义务意识;其次,要充分发挥大众媒介的政治社会化功能,通过媒介来引导公民政治素质的提高,创造参与型的政治文化氛围。

3.积极塑造和培育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是社会意识的表现形式之一,特指公民作为政治权利义务的主体而应具有的意识。公民意识不仅强调主体意识的增强,而且意味着公民自觉履行法律义务的责任感,构成了公民政治参与的心理基础,是实现有效参与的前提。增强公民意识,最主要的是提高社会的教育水平,对公民进行必要的政治知识、规则和技能的培训, 努力建设一种适合现代化的新型的公众参与型政治文化,即公民应努力摒弃被动、服从、附庸意识, 增强主体意识, 同时国家要加强对公民进行公民主体意识、民主参与意识、权利义务意识、法律责任意识的教育和培养,使公民权利的实现真正与自身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最大程度上调动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管理的积极性。

4.建立健全各种民主制度和监督机制。在当前,我们应该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同时更加注重选举制度、听政制度、信息公开制度、陪审制度、信访制度、调研制度、人民公仆接待日制度、政府办公热线等具体参与制度的建立健全,切实拓宽公民参与政治的渠道,提高公民的参政效能。只有健全各种制度,才能保障公民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使其行为有章可循。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74

[2]杨光斌:《政治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63

[3]王惠岩:《政治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31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