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科学发展观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推动作用
浅论科学发展观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推动作用
张隆泉
(湖南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410008)
摘要: 中国国有企业经过多年改革和制度创新,国有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已有明显提高。国有经济所占比重虽然不断降低,
但总量和质量大幅提高,国有经济也不断向能发挥自己优势的重要行业和领域集中,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支骨干力
量,继续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本文运用科学发展观对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在改革
过程应该坚持国企改革的整体观、加强国企改革的协调性及建立改制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国企改革
一、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现状
从 2003 年到 2007 年,国有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国
有企业户数减少11.9万户。中央企业数量从 196 户下降到150
户,资产总额翻番,创造了 20%至 25%的国家财政收入。2007
年 1~11 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
业实现利润 9662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29.6%,超过同期集体
企业利润的增幅(25.2%)、接近股份制企业利润的增幅
(35.1%)。2006 年中国企业 500 强排行榜名单中,国有及国有
控股企业共 349 户,占 69.8%;实现年营业收入 14.9 万亿元,
占 500 强企业收入的 85.2%。2006 年中国制造业企业 500 强
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共 249 家,占 49.8%,实现营业收入
5.09 万亿元,占 66.7%。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问题
国有企业改革近年来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企业的产权制
度改革上的分歧,它有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2004 年 8 月香
港中文大学金融系的郎咸平教授在上海发表《在国退民进盛
宴中狂欢的格林科尔》的演说。在其演说中,郎咸平认为在
国有企业股权转让过程中存在着私人大企业低价场外收购国
有股,既形成了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那种少数私人大股东控
制大量小股东的“金字塔控股结构”,又导致了国有资产流失。
因此,郎咸平认为中国的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应该停止
进行。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也基本上同意郎咸平的这种观点。
一方面他肯定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比较重大的进展,具有很
大成效。另一方面,“也不主张加速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
并且认为下岗分流,减员增效,“从微观经济角度看,这也许
能够增加效益,但从宏观经济角度,反而形成巨大的经济损
失。”一般来说,担心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会造成国有资产流
失的经济学者和其它社会科学学者,都倾向于同意郎咸平的
观点,但是不主张国有企业改革完全停下来,而是谨慎进行,
要注意区分“好的”市场经济与“坏的”市场经济(吴敬琏
语)。
但是主流经济学家和从事改革的实际工作者,都不太赞成
郎咸平的观点。他们认为,国企改革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我们
进一步改革去解决,而不是否定改革。必须理性地认识到改
革本身就具有内在不公平性,想实现所有人利益均不受损的
“帕累托最优”状态是不现实的,关键是要有助于实现国家
整体效益的提升。那种认为过去的国企改革是零和博奕的观
点是有失公允的。
实际上,国企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既有经济方面的客
观因素的制约,又有我们主观认识上的偏差。其中,传统发
展观对国企改革的不利影响也是原因之一,它主要表现为片
面追求通过改制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而忽视了社会公平。
因此,必须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去纠正国有企业改革上所
出现的偏差。
三、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
3.1 坚持国企改革的整体观
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就其本身来看,是一个包括产权制
度改革、政府职能转换、理顺劳动关系和规范法人治理结构
等主要环节的系统工程。一般系统论的创立者美籍奥地利理
论生物学家 V• 贝塔郎菲认为,一般系统论是对整体和整体
性的科学探索,这是它最基本的特征。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
告诉我们,任何系统都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有机统一体。系
统的功能最优或者最大,既取决于构成该系统各要素的性质、
特征、能力等,又取决于这诸种要素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即
系统的内在结构。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待国有企业的改革,一
方面,必须关注改革系统工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其中某一个
环节未能改革到位都会无法使传统的国有企业转换为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现代企业,都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另
一方面,也必须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最佳的内
在结构。只有这样,国企改革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才能实现其
预期的目标。因此,科学发展观中的全面性的观点和系统论
的整体性原则是内在一致的,用科学发展观中的全面性观点
指导国企改革,也就是要树立国企改革的整体观念。
3.2 加强国企改革的协调性
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加强协调
性是题中应有之义。它具体表现为这种改革涉及到企业与国
家的关系的转换,企业与主管行政部门之间利益格局,企业
内部管理层与普通员工之间利益格局调整,必然充满着摩擦、
碰撞甚至于对立冲突。如何尽量减少摩擦、碰撞,化解由不
可避免的摩擦产生的对立和冲突,达到一个国家与企业、企
业内部管理层与普通员工之间的双赢的最佳局面,加强改革
的协调性则必不可少。
3.3 建立改制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的可持续性,落实到国有企业改革
上,就是要求改制后企业效率的提高和效益的增加不能成为
一种短期行为,而应具有长期性、持续性。我国的国企改革
曾经经历过承包制改革,在承包制初期,企业的效益确实有
过很大的提高,但是不久,因追求短期承包利润,承包企业
滥用浪费资源、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等一系列过激的生产经营
短期性行为,这样,对国有资产实行杀鸡取卵式的掠夺就暴
露无遗。从承包制的改革向市场化的改革的转换,就是为了
克服承包制的短期行为,真正构建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微观基础——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企业。因此,国有企业的
改革是否真有成效,不能着重于短期内的企业效益的提高,
而应该看是否真正建立和健全了现代企业制度所必备的各种
机制,只有这样,才是保证改制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 曾建平,韩玲.试论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向度.江西师范大
学学报(哲社版), 2005 ,
( 2 ): 55-59
[2] 罗艳华.试论科学发展观对实现发展权的重要意义.思想
理论教育导刊, 2006 ,
( 3 ): 46-49
[3] 乌杰.系统科学方法论与科学发展观.系统辩证学学报,
2005 ,( 3 ): 1-12
[4] 苗东升.从复杂性看科学发展观.中国工程科学, 2005 ,
( 8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