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地方本科院校与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问题探讨
论文关键词:国际贾易 应用型 实践教学
论文摘要:国际贾易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应用经济学科,要使其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就要突出其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通过实践教学观念的强化和统一,专业教学计划的改革和创新以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措施,强化实践环节,满足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
一、国际贸易专业的特点文学论文发表
国际贸易专业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应用经济学科,其实践性教学必不可少而且十分重要。在以应用型为主导的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中,国际贸易专业既离不开与其他应用型本科专业所相同的共性,又有着其自身专业属性所要求的固有属性。总的来看,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
“应用”是科学理论见诸于实践的过程,理论是应用的基础,对实践能力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不仅不能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把有关经济管理知识以及贸易理论的学习作为重点,虽然他在学术研究上不是研究型人才,但也有自己的所长,有较丰富的国际贸易知识储备,在“厚基础,重应用”的培养模式下,属于知识型应用人才而有别于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具有较强的动手实戏能力
动手、实践能力就是对“应用”的最好解读。它要求不仅能将国际贸易领域已有的科学研究成果按照已经学到的操作程序应用到外贸实际工作中去,而且能够在变化的情况下,创造性地根据已学理论和操作技能解决新间题。
(三)具有项目执行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作为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强调经营项目运作能力的培养以及经验的积累,同时具有培养市场开拓的能力和把握客户资源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调研能力及创新能力;能够独立承担外贸业务,统筹各个业务环节,协调多方关系,能够开展调查研究和收集整理资料,并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
(四)具有合作沟通的能力
由于国际贸易活动涉及国内外诸多行业和部门,如银行、海关、船舶公司等,国际贸易人才必须注重同各方的沟通、联系与介作。因此,在社会高度分工合作的今天,人们在日益注重自己的个性发展的同时,更要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领导与民众的关系,要具有责任心和协同介作能力。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界逐渐形成了一股新的潮流,那就是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工作者已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要求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为先导,以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对于地方性本科院校,从教学体系建设上如何体现“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就是实践教学。
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国际贸易实践教学缺乏统一深刻的理解
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对强化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一定程度上还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层次质的认识。在社科类专业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仍认为实践教学就是理工科或部分有模拟实践软件可用的应用性课程,实践就是上机操作、就是社会实习等。
而实际上,实践教学包括课程性实践教学和集中性实践教学(或称综合性实践教学)。前者是指与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与课程理论学习同步进行的实践活动,它包括课程作业(平时作业、综合练习、模拟考试、大作业)和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等。课程设计是指需要综合运用各课程知识集中进行的实践活动,包括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设计或毕业作业(论文)等。文学论文发表
国际贸易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它涉及贸易、金融、政策、法律等诸多领域的问题。现行外贸企业所需要的国际贸易人才是既有实际操作能力,又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的外经贸人,这就对国际贸易教学的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国国际贸易的教学方法的现状是,“理论说教”占据了主要形式,显然它无法适应现代经济建设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
(二)课堂内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较为缺乏和落后,课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薄弱,未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目前各个高校多媒体教学设施基本齐全,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教师在案例教学、实务展示等教学环节的需要,但不可否认,这种教学手段和方式仍然是教师单方面的知识传授,学生仍然缺乏必要的动手练习。即使是将课堂移到实验室,似乎学生多了动手实践的时间,但在现有条件下,学生更多的是对电脑和相关贸易软件的练习和操作。
目前,相当一部分高校的实习、实训基地存在着浮于形式的现象,一方面归因于当前我国企业改制后管理者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的倾向,另一方面也可归因于在该领域经费的投人,人力的投人以及感情的投人所限。许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常常依赖老师们个人在社会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通常也被限定在一定的区域、层面、或时间,校企间的合作十分有限。
(三)实践教学环节在专业教学计划中比重小,地位不突出
相当一部分地方院校的国际贸易教学计划相同或相近,尽管实践环节的教学课时已有较大提高,但除去一定量的停留在计划中的“名义实习”课时后,实际可用于学生实践、或动手的学时仍显不足,大量的公共课、理论课仍占据了较大的学时比重,实训教学未作为相对独立的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中体现出来。实践教学附属于实务教学,在实务教学时顺便进行一些零星的实训,没有将实训作为相对独立的教学环节来设计。
(四)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相对落后
同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相比,从事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这主要表现在:一是诸多教师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从事教学工作,本身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的专门训练,也未能接受社会实践工作的锤炼,尚不能成为行家里手,更难以胜任相关的实践指导工作。二是高校对从事实习、实践和实训课不够重视,不能将其和理论课同等评价,使得很多教师都不愿意从事实习、实践和实训教学,甚至觉得做这些工作低人一等。
(五)实践教学评价机制还不够客观和完善
说到实践教学的评价机制建设,应该从两方面人手。一是对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的评价。目前很多高校对教师工作的评价还主要停留在课时量,教学效果的评价(包括教学督导组和学生两项)以及科研等方面,而具体到对实践教学就更缺乏客观和详细的评价标准,某些情况下,甚至和理论课采取一样的标准。这样的结果是,实践课得不到重视,教师从事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发挥不出来,实践教学总是处在“呼声高,效果差”的境地。二是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学生在结束了实践教学后,对其有一个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也是一种很好的激励作用。但因为实践课本身开展的困境和不受重视,使得教师在评价学生方面也或多或少地流于形式和随意。
三、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
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完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计划是实践教学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因此,要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加以制订。此外,制订实践教学计划要结合国际贸易专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聘请一些长期从事国际贸易实际业务的专家或专业建设委员共同参与实践教学计划的制订。文学论文发表
课程的设置首先要体现实践性,突出集中实训环节,大幅度调整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包括学时、授课内容等;建设实训中心,改善专业实训条件;加强教师(包括理论课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可以与社会上一些资格证书的考试相结合开设相应课程。
(二)加大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财政投入
加大对实践教学环节必要的财政投人,逐步健全实践教学环节必备的教学设备与设施,以满足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推广应用和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实施。
(三)建立校企合作实践模式
强化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积极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实现互利双赢。虽然目前很多公司企业都不愿意接受高校的实习、实训,但学校可以通过为对方提供员工培训场所,优秀的师资资源等换取相应的利益,从而密切同公司企业的关系,最终实现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加强基地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国际贸易专业可以建立实验室、模拟国际贸易博览会、模拟公司等,以相应的软件作为支撑,通过软件操作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各个环节和整个流程。
(四)强化实践师资队伍的建设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既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有很强的实践技能,尤其对那些实践性要求很强的专业来说,意义更为重大。学校可以拓宽教师队伍的来源,打破师资来源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传统做法,可采取兼职的办法鼓励社会上从事外贸工作的优秀人才到学校任教,这样既充实了教师队伍,又有利于加强实践教学工作。要提高教师待遇,增加教师的科研及进修经费。这里更应该把教师进修的涵义扩大化,不仅仅只是到更高一级学校学习,鼓励教师到外贸公司挂职锻炼、也应当属于进修的范畴并予大力鼓励。
(五)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的专项考核机制
明确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鼓励创新、改革,同时落实岗位职责,提高实践教学工作绩效。一方面要重视实验室、实习、实训教师的地位和待遇,给与其和专业课同等甚至更高的评价标准;另一方面,对学生实验、实习和实训的考核结果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评判,而不是局限于卷面上的东西,实习单位的意见和评价,甚至学生的动脑、创新意识都应该得到鼓励和支持。文学论文发表
论文摘要:国际贾易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应用经济学科,要使其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就要突出其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通过实践教学观念的强化和统一,专业教学计划的改革和创新以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措施,强化实践环节,满足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
一、国际贸易专业的特点文学论文发表
国际贸易专业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应用经济学科,其实践性教学必不可少而且十分重要。在以应用型为主导的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中,国际贸易专业既离不开与其他应用型本科专业所相同的共性,又有着其自身专业属性所要求的固有属性。总的来看,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
“应用”是科学理论见诸于实践的过程,理论是应用的基础,对实践能力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不仅不能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把有关经济管理知识以及贸易理论的学习作为重点,虽然他在学术研究上不是研究型人才,但也有自己的所长,有较丰富的国际贸易知识储备,在“厚基础,重应用”的培养模式下,属于知识型应用人才而有别于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具有较强的动手实戏能力
动手、实践能力就是对“应用”的最好解读。它要求不仅能将国际贸易领域已有的科学研究成果按照已经学到的操作程序应用到外贸实际工作中去,而且能够在变化的情况下,创造性地根据已学理论和操作技能解决新间题。
(三)具有项目执行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作为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强调经营项目运作能力的培养以及经验的积累,同时具有培养市场开拓的能力和把握客户资源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调研能力及创新能力;能够独立承担外贸业务,统筹各个业务环节,协调多方关系,能够开展调查研究和收集整理资料,并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
(四)具有合作沟通的能力
由于国际贸易活动涉及国内外诸多行业和部门,如银行、海关、船舶公司等,国际贸易人才必须注重同各方的沟通、联系与介作。因此,在社会高度分工合作的今天,人们在日益注重自己的个性发展的同时,更要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领导与民众的关系,要具有责任心和协同介作能力。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界逐渐形成了一股新的潮流,那就是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工作者已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要求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为先导,以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对于地方性本科院校,从教学体系建设上如何体现“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就是实践教学。
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国际贸易实践教学缺乏统一深刻的理解
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对强化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一定程度上还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层次质的认识。在社科类专业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仍认为实践教学就是理工科或部分有模拟实践软件可用的应用性课程,实践就是上机操作、就是社会实习等。
而实际上,实践教学包括课程性实践教学和集中性实践教学(或称综合性实践教学)。前者是指与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与课程理论学习同步进行的实践活动,它包括课程作业(平时作业、综合练习、模拟考试、大作业)和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等。课程设计是指需要综合运用各课程知识集中进行的实践活动,包括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设计或毕业作业(论文)等。文学论文发表
国际贸易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它涉及贸易、金融、政策、法律等诸多领域的问题。现行外贸企业所需要的国际贸易人才是既有实际操作能力,又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的外经贸人,这就对国际贸易教学的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国国际贸易的教学方法的现状是,“理论说教”占据了主要形式,显然它无法适应现代经济建设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
(二)课堂内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较为缺乏和落后,课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薄弱,未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目前各个高校多媒体教学设施基本齐全,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教师在案例教学、实务展示等教学环节的需要,但不可否认,这种教学手段和方式仍然是教师单方面的知识传授,学生仍然缺乏必要的动手练习。即使是将课堂移到实验室,似乎学生多了动手实践的时间,但在现有条件下,学生更多的是对电脑和相关贸易软件的练习和操作。
目前,相当一部分高校的实习、实训基地存在着浮于形式的现象,一方面归因于当前我国企业改制后管理者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的倾向,另一方面也可归因于在该领域经费的投人,人力的投人以及感情的投人所限。许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常常依赖老师们个人在社会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通常也被限定在一定的区域、层面、或时间,校企间的合作十分有限。
(三)实践教学环节在专业教学计划中比重小,地位不突出
相当一部分地方院校的国际贸易教学计划相同或相近,尽管实践环节的教学课时已有较大提高,但除去一定量的停留在计划中的“名义实习”课时后,实际可用于学生实践、或动手的学时仍显不足,大量的公共课、理论课仍占据了较大的学时比重,实训教学未作为相对独立的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中体现出来。实践教学附属于实务教学,在实务教学时顺便进行一些零星的实训,没有将实训作为相对独立的教学环节来设计。
(四)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相对落后
同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相比,从事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这主要表现在:一是诸多教师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从事教学工作,本身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的专门训练,也未能接受社会实践工作的锤炼,尚不能成为行家里手,更难以胜任相关的实践指导工作。二是高校对从事实习、实践和实训课不够重视,不能将其和理论课同等评价,使得很多教师都不愿意从事实习、实践和实训教学,甚至觉得做这些工作低人一等。
(五)实践教学评价机制还不够客观和完善
说到实践教学的评价机制建设,应该从两方面人手。一是对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的评价。目前很多高校对教师工作的评价还主要停留在课时量,教学效果的评价(包括教学督导组和学生两项)以及科研等方面,而具体到对实践教学就更缺乏客观和详细的评价标准,某些情况下,甚至和理论课采取一样的标准。这样的结果是,实践课得不到重视,教师从事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发挥不出来,实践教学总是处在“呼声高,效果差”的境地。二是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学生在结束了实践教学后,对其有一个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也是一种很好的激励作用。但因为实践课本身开展的困境和不受重视,使得教师在评价学生方面也或多或少地流于形式和随意。
三、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
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完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计划是实践教学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因此,要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加以制订。此外,制订实践教学计划要结合国际贸易专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聘请一些长期从事国际贸易实际业务的专家或专业建设委员共同参与实践教学计划的制订。文学论文发表
课程的设置首先要体现实践性,突出集中实训环节,大幅度调整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包括学时、授课内容等;建设实训中心,改善专业实训条件;加强教师(包括理论课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可以与社会上一些资格证书的考试相结合开设相应课程。
(二)加大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财政投入
加大对实践教学环节必要的财政投人,逐步健全实践教学环节必备的教学设备与设施,以满足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推广应用和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实施。
(三)建立校企合作实践模式
强化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积极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实现互利双赢。虽然目前很多公司企业都不愿意接受高校的实习、实训,但学校可以通过为对方提供员工培训场所,优秀的师资资源等换取相应的利益,从而密切同公司企业的关系,最终实现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加强基地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国际贸易专业可以建立实验室、模拟国际贸易博览会、模拟公司等,以相应的软件作为支撑,通过软件操作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各个环节和整个流程。
(四)强化实践师资队伍的建设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既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有很强的实践技能,尤其对那些实践性要求很强的专业来说,意义更为重大。学校可以拓宽教师队伍的来源,打破师资来源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传统做法,可采取兼职的办法鼓励社会上从事外贸工作的优秀人才到学校任教,这样既充实了教师队伍,又有利于加强实践教学工作。要提高教师待遇,增加教师的科研及进修经费。这里更应该把教师进修的涵义扩大化,不仅仅只是到更高一级学校学习,鼓励教师到外贸公司挂职锻炼、也应当属于进修的范畴并予大力鼓励。
(五)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的专项考核机制
明确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鼓励创新、改革,同时落实岗位职责,提高实践教学工作绩效。一方面要重视实验室、实习、实训教师的地位和待遇,给与其和专业课同等甚至更高的评价标准;另一方面,对学生实验、实习和实训的考核结果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评判,而不是局限于卷面上的东西,实习单位的意见和评价,甚至学生的动脑、创新意识都应该得到鼓励和支持。文学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