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任务驱动”的有效性
浅议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任务驱动”的有效性
谢云晓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潘桥第一小学)
【摘 要】“任务驱动”型教学法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来,然而要很好地驾驭“任务驱动法”要从多方面考虑,将其用到位。本文笔者针对如何将“任务驱动”做到尽善尽美这一问题从任务难度、竞争、评价、课外延伸四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任务驱动 有效性 尝试
从刚毕业参加工作到现在,“任务驱动”型教学法一直在我耳边萦绕,它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特征,让人耳目一新。然而在经过了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之后,逐渐地感觉到“任务驱动”型教学中似乎存在某些问题。比如学生基础知识、动手操作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下,任务的难易程度很难把握,有时候精心设计出来的任务,学生却对它毫无兴趣 ;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上只是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根本没有学习的意识。
于是在今年的教学中,一改以往的教学模式,将“任务驱动”
这一环节做了改动,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把握好任务难度,使学生“跳一跳去摘果子”
上信息技术课时,绝大多数信息技术老师都会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我也不例外,给学生设置任务可以使学生有事可做,并且可以将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起到巩固的作用。然而,任务难度的把握谈何容易。任务太简单,学生不用付出任何的努力便一做就会,就连班上最差的学生也能完成,使他们没有了成功的喜悦 ;任务设置太难,学生便束手无策,有完成任务的也是在老师指导下牵强地做会,显而易见,这时候的“任务驱动法”只能唱“空城计”了。曾经有过这样的尝试 :
[ 案例 ] 科学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上)第三课《使用文本框》
在 2班和 3班上课时,学生们很快就完成了任务。事后,我进行了思考,如何才能让任务有点难度,而学生做起来又不会很吃力,“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呢?经过网上搜索,决定做“书签”。在 5班上课时,给学生若干句名言警句,使用文本框做一张自己喜爱的书签,外加要求如下 : 1、你在广西框架中插入艺术字了吗? 2、你有使用艺术字吗? 3、你有插入图片吗? 4、你的文本框有颜色吗? 5、你的文本框有底纹颜色吗? 6、你有使用透明吗?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大部分同学都完成了作品,而且还抢着要展示成果。看着学生们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我一一给他们做了点评,并欣慰地笑了。
我认为,课堂上使用“任务驱动法”把握好任务难度至关重要,能够使学生产生“有把握,我要学”的心理,使教学效率事半功倍。
二、引入竞争机制,使“任务驱动”更有成效
竞争机制的引入,给学生增加点压力,增强了其学习的内驱力,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呈现出主动学习的良好局面,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任务驱动更有成效。
1、对于低年级同学采用“垒星加分”的方法。如 :考核时分等级打分,得 A 的三颗星、得 B 两颗星、得 C 一颗星,并将各班的成绩贴在电脑室中。这种方法对于低年级小朋友来说是比较常见的,因此他们也能重视,通过与同伴进行比较,能够起到激励与催促的作用。
2、采用分组竞争的办法,个人得分计入小组总分。如 :
一学生上台为其他同学演示,并且取得成功的可以为本组增加一分,有发现上台同学演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能解决问题的也能加一分。这样人人为小组争光而努力不断,促使他们团结协作,变“被动地完成任务”为“主动地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使问题在小组合作中得到圆满地解决。
3、采用同级段班级竞争的办法,所得分数记入常规达标分数中(这个方法要与学校政教处协商后实施)。如 : 一人完成一件作品记 1分,到期末累积分数加入常规分中,最高者为先进班级。这种方法与上述方法有所相似,是小组与大组的关系,当然要真正实施起来得花点功夫。
课堂教学过程中,把引入竞争渗透到做任务的整个过程,结合严格的评估机制,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也有利于课堂上教师能够用宝贵的时间,解决更多疑难问题,保证课堂各个环节不因自主学习和思考讨论的时间过长而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确保各个环节长短合宜。同时在课堂上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不仅激活了课堂教学气氛,融洽了师生感情,而且启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高度的注意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任务中来。
三、提供多元评价,让“课堂任务”完成得更加出色对每一个认真创作作品的学生来说,教师对他作品的肯定无疑能更好地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对学生的评价大多只能一句带过,或者通过教师机匆匆展示,效果不是很理想,激励作用也不能持久。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需从多方面为学生创作做评价。
1、自我评价
课堂上学生的操作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教师由于受时间和精力的限制,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的操作情况都进行评价。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调动学生参与评价实践,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创作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2、生生互评
经过 20来分钟的动手操作,已有学生完成自己的作品,有些学生自以为作品已很完美,无需再改。于是我请他们向大家展示佳作。展示完后,我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方法,先表扬其优秀之处,再借其他学生之口提出不足之处以及修改意见。这样既给其他学生饱了眼福,取了些经,又给展示作品的学生提出建议,直接提高了作品质量。
3、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课堂巡视阶段,在学生创作作品时,发现一些小的问题,如在 Word 中如何使用图片工具上的“文字环绕”按钮,又如如何修改艺术字等等。二是在学生自评或同学互评时,不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和意见,并鼓舞学生的锐气。
通过评价,我还可以根据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案,实现教与学相长。
总之,“任务驱动法”是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核心,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任务驱动中的任务是“导火索”,把学生所要掌握的内容设置为一个个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能轻松掌握所学知识。另一方面,通过任务学生可以“多途径”、“多角度”进入学习,运用不同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恰到好处地运用“任务驱动”
型教学法。
参考文献
[1]陈颖.《“任务驱动法”研究教学》.中小学信息技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