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质检报废原因分析与对策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发布者:温耀辉,邱晓珊,江才英
热度0票 浏览51次
时间:2011年1月28日 13:12
【摘要】 目的 为了解导致血液非正常报废的原因,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血液非正常报废的发生,充分利用血液资源。方法 对本站2007—2009年度血液质检报废情况进行统计,并对造成血液报废原因加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 质检报废的原因依次为:脂血浆>过期>非标量>絮状物>破袋>颜色异常>溶血>不规则抗体>热合渗漏>凝块。结论 加大无偿献血的招募力度,严格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对献血者进行初筛前检查[1],方能有效地控制血液报废。
如何发表论文
【关键词】 无偿献血;质检报废;对策
对本站2007—2009年度血液质检报废情况进行统计,对造血报废原因加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本站2007—2009年度无偿献血48642人次,共采集全血20513900ml。所采集的全血、血液成分,经成分科分离制备后,入待检库。对采集、检测、分离制备过程中所发生的不合格血液经质检审核进行报废处理。合格血液进入成品库后,发往临床使用。
1.2 方法 把脂血浆、过期血、不规则抗体、溶血等原因引起的报废统计到血液质检报废,采用的标准严格按照《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执行,对脂肪血及其他类别的物理外观检查用自然沉降、离心肉眼观察判定结果。
2 结果如何发表论文
本站2007—2009年度血液质检报废情况,见表1。血液过期血型种类的分布,见表2。表1 2007—2009年度血液质检报废分析表2 血液过期血型种类的分布
3 讨论
由表1可见,质检报废的原因依次为:脂血浆>过期>非标量>絮状物>破袋>颜色>溶血>不规则抗体>热合渗漏>凝块。
脂血浆为历年来血液质检报废的主要原因,占报废率76.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脂肪血的比例越来越高。建议从两个方面改进:(1)对献血者做好献血前的宣传工作,建议献血前一天晚餐和当天早餐不要喝酒,不要吃鱼、肉、油条、油饼、蛋、奶、豆制品等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但也不要空腹献血,可以吃些清淡食物,如白馒头、稀饭等;(2)对采集制备后的血液制品存在脂血的处理方法有:重度脂血的红悬给予洗涤一次,对脂血浆进行倒置放置后制备病毒灭活滤白血浆,最上层的乳糜微粒层废弃。
过期是血液质检报废的第二大主因,占报废率10.9%,由表2可见,B型血液报废率为最高,临床用血偏型是导致血液过期报废率升高的原因,做好血液的采集计划,血液库存出现偏型时及时通知血液采集科,血液采集科能及时采取措施,能够将宝贵的血液资源在最为合适的时机采集。
如何发表论文
非标量、凝块报废,主要是因为在采集过程中,献血员发生晕针反应后,立即停止采血,所采集的血液未达到最低标示量所致。控制此项报废,主要还是要在献血者招募过程中,对献血者近期的身体状况和过往采血史进行详细征询。加强与献血者进行沟通交流、护理,讲解血液正常的生理知识,对献血者热情服务,多点关心和微笑,使献血者有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消除疑虑,缓解献血者精神紧张,让献血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献血。对于献血者血管过细,无法采集足量血液的应善意谢绝。并注重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训练,提升一针成功率。
絮状物、溶血:血液制品产生絮状物多为医疗机构在融解血浆、冷沉淀、血小板时引起的,均属于操作不规范引起,应加强与临床医院输血科沟通。溶血引起的报废,大多是由于献血者红细胞脆性增加有关。高速离心时,少数红细胞破裂引起;也有可能是冷链管理存在脱节,采血车冰箱门开启频繁,冰箱温度过高;另外由于滤器个别质量问题,滤除白细胞的速度过快或过慢出现溶血。
破袋:三年来血袋破袋报废共计93袋,占总报废率的1.17%, 血液破袋常见于血袋质量问题引起,袋体有砂眼或连接处不严密,血袋在低温状态下脆性增加,血液在装杯离心时,装杯操作不当,导致与离心杯之间有死腔形成,高速离心后,形成突泡,引起破袋。
不规则抗体:从表1可以看出,献血者产生不规则抗体的人数逐年上升,均为医疗机构退回的血液,这与血液的采集量有关,本站连续3年采集量按5 %~7%增长。采取对有产生不规则抗体的献血者建立异常信息登记,将献血者加入到异常信息阻止列表,血液采集的工作人员在查询该献血者上次献血者信息时,电脑系统会提示阻止信息,该献血者不适宜献血。
血浆颜色异常(偏绿、偏黄)多为献血者服用药物或保健品所致,少数为黄疸指数偏高。加大无偿献血的招募力度,严格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对献血者进行初筛前检查,保证献血者的身体健康和受血者的输血安全[1]。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血液在招募、采集、制备、检测、供应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明确关键控制点,培养职工的质量意识,规范操作,确保血液质量安全,不断的持续改进,有效控制不必要的血液报废。
如何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01.
如何发表论文
【关键词】 无偿献血;质检报废;对策
对本站2007—2009年度血液质检报废情况进行统计,对造血报废原因加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本站2007—2009年度无偿献血48642人次,共采集全血20513900ml。所采集的全血、血液成分,经成分科分离制备后,入待检库。对采集、检测、分离制备过程中所发生的不合格血液经质检审核进行报废处理。合格血液进入成品库后,发往临床使用。
1.2 方法 把脂血浆、过期血、不规则抗体、溶血等原因引起的报废统计到血液质检报废,采用的标准严格按照《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执行,对脂肪血及其他类别的物理外观检查用自然沉降、离心肉眼观察判定结果。
2 结果如何发表论文
本站2007—2009年度血液质检报废情况,见表1。血液过期血型种类的分布,见表2。表1 2007—2009年度血液质检报废分析表2 血液过期血型种类的分布
3 讨论
由表1可见,质检报废的原因依次为:脂血浆>过期>非标量>絮状物>破袋>颜色>溶血>不规则抗体>热合渗漏>凝块。
脂血浆为历年来血液质检报废的主要原因,占报废率76.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脂肪血的比例越来越高。建议从两个方面改进:(1)对献血者做好献血前的宣传工作,建议献血前一天晚餐和当天早餐不要喝酒,不要吃鱼、肉、油条、油饼、蛋、奶、豆制品等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但也不要空腹献血,可以吃些清淡食物,如白馒头、稀饭等;(2)对采集制备后的血液制品存在脂血的处理方法有:重度脂血的红悬给予洗涤一次,对脂血浆进行倒置放置后制备病毒灭活滤白血浆,最上层的乳糜微粒层废弃。
过期是血液质检报废的第二大主因,占报废率10.9%,由表2可见,B型血液报废率为最高,临床用血偏型是导致血液过期报废率升高的原因,做好血液的采集计划,血液库存出现偏型时及时通知血液采集科,血液采集科能及时采取措施,能够将宝贵的血液资源在最为合适的时机采集。
如何发表论文
非标量、凝块报废,主要是因为在采集过程中,献血员发生晕针反应后,立即停止采血,所采集的血液未达到最低标示量所致。控制此项报废,主要还是要在献血者招募过程中,对献血者近期的身体状况和过往采血史进行详细征询。加强与献血者进行沟通交流、护理,讲解血液正常的生理知识,对献血者热情服务,多点关心和微笑,使献血者有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消除疑虑,缓解献血者精神紧张,让献血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献血。对于献血者血管过细,无法采集足量血液的应善意谢绝。并注重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训练,提升一针成功率。
絮状物、溶血:血液制品产生絮状物多为医疗机构在融解血浆、冷沉淀、血小板时引起的,均属于操作不规范引起,应加强与临床医院输血科沟通。溶血引起的报废,大多是由于献血者红细胞脆性增加有关。高速离心时,少数红细胞破裂引起;也有可能是冷链管理存在脱节,采血车冰箱门开启频繁,冰箱温度过高;另外由于滤器个别质量问题,滤除白细胞的速度过快或过慢出现溶血。
破袋:三年来血袋破袋报废共计93袋,占总报废率的1.17%, 血液破袋常见于血袋质量问题引起,袋体有砂眼或连接处不严密,血袋在低温状态下脆性增加,血液在装杯离心时,装杯操作不当,导致与离心杯之间有死腔形成,高速离心后,形成突泡,引起破袋。
不规则抗体:从表1可以看出,献血者产生不规则抗体的人数逐年上升,均为医疗机构退回的血液,这与血液的采集量有关,本站连续3年采集量按5 %~7%增长。采取对有产生不规则抗体的献血者建立异常信息登记,将献血者加入到异常信息阻止列表,血液采集的工作人员在查询该献血者上次献血者信息时,电脑系统会提示阻止信息,该献血者不适宜献血。
血浆颜色异常(偏绿、偏黄)多为献血者服用药物或保健品所致,少数为黄疸指数偏高。加大无偿献血的招募力度,严格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对献血者进行初筛前检查,保证献血者的身体健康和受血者的输血安全[1]。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血液在招募、采集、制备、检测、供应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明确关键控制点,培养职工的质量意识,规范操作,确保血液质量安全,不断的持续改进,有效控制不必要的血液报废。
如何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