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乌布尔宝力格苏木人间炭疽暴发流行的调查
一起乌布尔宝力格苏木人间炭疽暴发流行的调查
其其格
(新巴尔虎左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 021200)
一、概况
乌布尔宝力格苏木(以下简称:乌苏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东南部,在东经118°—120°10′和北伟47°25′—48°20′之间,东以辉河与鄂温克旗交界,东南和兴安盟的科右前旗连接,西南与罕达盖苏木和蒙古国接壤,北靠巴音诺尔苏木,总面积为5831平方公里。地处大兴安岭北麓,南部以山岭森林为主,中部为林间草场和沙丘,北部是高原草场,境内有诸多小河流、湖泊,气候属于大陆季风性气候,夏季雨水多凉爽,是全旗天然夏营地,冬季雪大寒冷,年均气温在-5℃,年均降水量300毫米,全年无霜期110天左右。
二、发病过程
我中心于2010年8月25日接到呼伦贝尔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反馈和呼伦贝尔市传染病院网络直报我旗发生皮肤炭疽病人1例,患者:郭荣、男、43岁、住址为乌苏木所在地西林贝尔,该患者8月10日在西林贝尔个体户郝泽荣家剥死牛皮一张,于8月12日发病,出现右手小指关节红肿,14日患处发黑,当日到乌苏木卫生院就诊,卫生院以青霉素点两天,患者自觉病情加重于8月16日到呼伦贝尔市医院就诊,市医院开些外用药后,建议患者回家继续静点青霉素。当日患者又到海区正阳卫生院就诊,以先锋梅素静点5天不见好转,8月25日根据检验结果诊断为皮肤炭疽,当日转到市传染病院住院隔离治疗,从首例患者郭荣于8月12日发病开始到9月1日最后一例患者额日和木为止共发生病例21例,经临床和检验结果诊断均为皮肤炭疽。
三、控制措施
1、成立了以旗委书记为组长政府旗长为副组长及以卫生、畜牧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全旗防治炭疽领导小组。领导全旗防治炭疽工作,卫生系统成立了炭疽病诊断小组,同时利用电视、宣传单、短信等多种渠道进行了广泛的防病知识的宣传。
2、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各苏木(镇)卫生院建立了24小时传染病零报制度。
3、对病人采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同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流行病学调查,对与病人和死畜接触过的98人进行了医学观察15天以上。发现病死畜就地及时消毒焚烧后深埋2米以上。
4、用20%漂白粉、0.5%过氧乙酸对疫区及相关地区进行了预防性消毒,共消毒282户、99006立方米,其中房屋248栋,97782立方米,蒙古包34座、1224立方米。
5、同时畜牧部门在疫区进行了畜间预防性应急接种工作。
四、流行特征
1、时间分布
本次炭疽流行集中在8月中、下旬,符合本病发病高峰季节。
2、人群分部
(1)年龄分部:18—28岁2人、29—39岁9人、40—49岁6人、50—55岁4人;
(2)性别分部:男16人、女5人;男女比例为3.2∶1。
(3)职业分部:牧民12人、林场工人4人、兽医1人、家务及待业4人,以牧民发病数为最高,占总发病率的50%以上。
3、地区分部:以道乐度夏营地巴尔图河流域为疫区中心而扩散到,巴尔图林场和西林贝尔及一队、三队、五队、六队等地区。
4、流行特点:在本次人间炭疽流行之前7月中旬在夏营已经开始发生畜间炭疽流行,据调查发病最早的是居住在巴尔图河北岸的一队牧民关布扎布的羊群里,而人间炭疽紧随其后,每例患者在发病前都有直接或间接的接触病死牲畜和解剖病死牲畜尸体及剥皮史,潜伏期大部分为2—6天,发病后手指和前臂为多,面部较少,局部出现无痛丘疹,继而形成水泡变黑,病灶周围肿胀,病灶溃破,其血性渗透液出成黑痂,为本次皮肤炭疽病的典型症状。
五、疫情分析
1、传染病史
炭疽是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存在于食草动物和牲畜群落,人类主要是通过接触病畜和被污染环境及在泥土中存活数十年的炭疽杆菌受感染。据有关资料记载我旗的人间炭疽病从1963年至1983年20年间共发病33例,其中1977年发病率最高为16例,并且在我旗的历史上畜间炭疽也曾多次流行。
2、发病原因
在乌苏木境内的道乐度地区,由于雨量充沛、水草丰美,是全旗最优质的草场,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前是全旗的夏营地,每到夏季全旗各苏木的大、小牲畜都要去道乐度进行转场放牧,因此发生各种畜间瘟疫也就再所难免,人畜共患的炭疽就是其中之一,如果当时对疫区处理不当很有可能形成历史疫源地。
由于今年春夏之季降雨量大、气温高,便于炭疽杆菌芽孢发芽繁殖,大雨洪水促使它们流向低洼处而污染所经过地区的草场和水源。2005年破土动工的两伊公路,由东北向西南从道乐度夏营地穿过,横跨巴尔图河,在挖土料铺路基的施工中有可能挖开了死畜墓穴,又使炭疽杆菌的芽孢重见天日,迅速污染了草场和水源而引起这次炭疽病暴发和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