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对中澳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中澳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
曹玲 兰州大学教育学院
摘要:本文从文化传统的三个视角——文化根源、价值取向和思维习惯分析文化差异对中国和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两
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差异实际上是文化传统差异的反映。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应进一步加强跨文化交流与合作,学习借
鉴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先进的理念。
关键词:文化差异;高等职业教育;文化根源;价值取向;思维模式
Influenc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ustralia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ultural origin,value orientation and thinking patter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both Chinese and Australia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Difference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re actually a reflection of each
country’s cultural tradition.With the trend of globalization,it’s highly urgent to learn from Australian TAFE education and strengthe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Key words:cultural difference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ultural origin;value orientation;thinking pattern
一、引言
文化与教育密不可分,教育的发展必然受到文化形态的制
约。高等教育是传承和发展世界各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环节之
一,也受到传统文化持久而深刻的影响。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教
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发掘高等职业教育所映射的文化传统并通过
比较来学习和借鉴他国先进的教育理念,进行跨文化交流,有着
十分必要且深远的意义。
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
培养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为目标。澳大利亚的高等职业教育
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课程享誉全球,有着较高
的国际认可度,也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的,每年吸引大量国际
学生前来学习。通过横向对比中澳高等职业教育在形式上的差
异,反映出两国深层次文化传统的差异。
本文作者通过对比中国和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
置、评价体系、师生关系等,从文化根源、价值取向、思维习惯
三个方面浅析了两国在传统文化上的差异。
二、中澳两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
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在具有高中文化的基础上,培养生
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实
用型人才。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分学历教育和转岗培训、岗前
培训等非学历教育。学历教育的生源包括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
学校的毕业生以及具有同等学历,有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和少量
接受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初中毕业生。澳大利亚全国通用的职
业技术教育形式为 TAFE,即技术与继续教育,与中国的高等职
业教育层次相当。在课程设置上,TAFE 所授课程与社会经济发
展和商业活动紧密结合,几乎涵盖了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如:
商科与管理,科学技术,设计与艺术,体育与休闲,社区服务与
健康等,非常实用。参与课程设计的不仅有 TAFE 学院,还有工
商企业。在教学中均采取小班授课,教学方式灵活,注重学生的
参与和实践。教材选取灵活,切合实际需要。学生毕业十分受雇
主的欢迎,有时会比注重理论的本科生更具竞争优势。
三、文化差异对中澳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
(一)不同文化根源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
决定人类文化的最主要因素是所处的客观环境。中国传统文
化孕育于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中, 起源于农耕文化, 且源远流长。
滋生了人们求稳定、安于现状的农业文化心态。表现在高等职业
教育中则为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创造性,与社会实际脱节。中
国的文化传统在思想上是以儒家学说为中心,以政治为本位的伦
理政治型文化。从而重政务轻自然,重整体轻个体,认为 “技
术”乃“雕虫小技,不登大雅之堂”,不可与读书考取功名相提
并论。虽然中国传统文化也强调“有教无类”,但是长久以来“万
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金榜题名”的观念决定了精英教育
一直是教育的主流。传统文化中的等级观念、面子等都影响到人
们对高等职业教育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认识与评价。因此,人们
通常认为只有成绩低,达不到本科录取要求的学生才会选择读高
职院校。虽然近些年来高考和研究生的扩招扩大了适龄青年接受
高等教育的机会,从而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过渡。但
是在社会评价和薪金待遇上,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之间
的差距依旧很大。社会上存在的“用人高消费”现象和脑体劳动
差距增大使得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处于尴尬境地。此外,中国高
等职业教育大多脱胎于中等职业教育升级或者普通本科下属的
二级学院,学生完成高职教育后无法进一步深造,客观上造成了
高职教育与本、硕、博教育的断层。这也是每年有大批无法升入
普通本科的中国高中毕业生选择到澳大利亚留学的原因之一。
澳大利亚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亚太地区,印度洋与太平洋之
间,由于它与英国的历史渊源和亲密关系,传统意义上仍被称为
西方国家。它的思想体系、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都是过去数百年
间从其他国家,主要是从被称为“母国”的英国移植过来。在教
育制度上,澳大利亚既沿袭了英国的传统精华,又除了糟粕,这
和数百年来形成的以白人为主,包括土著人和其他各州移民而形
成的多元文化无不关联。澳洲广袤的国土,稀少的人口也使得澳
大利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十分重视实践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在澳
大利亚共有 75 万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生,TAFE 系统也吸引来自全
球大约 127 万学生学习,是澳大利亚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的
1.7 倍。TAFE 课程每年会根据移民和社会需求调整,此外还开展
移民本族语言和文化的学习,充分体现了澳大利亚文化的多元
性、开放性和包容性。
(二)价值取向对中澳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
价值取向是主体在社会生活中对事物做出的一种主观评价,
一个群体的价值取向通常反映该群体的文化传统。中国传统教育
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千年来占主导地位,
导致人们往往以学历高低来衡量一个人的能力和社会地位,而非
对个人和社会的实际意义。例如,在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
主人公方鸿渐留洋归国花钱买到的博士文凭在他的家乡极为受
人尊重。因此,那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
会认为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甚至会感到自卑。高等职业院校的
教师也会对自己的高校教师身份感到尴尬。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
场,拥有一张更高一级的文凭或者学位证书将会增加应聘者的竞
争实力。因而也导致近些年来考研热的持续。这些价值取向都对
高等职业教育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以西方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
主张平等、 自由与个性的价值取向, 以适用于个人的需求为选择。
很多学生选择读 TAFE 课程并非是上不了本科,而是出于个人的
喜好。在澳大利亚文化中,人们对待各种职业一视同仁,没有高
低之分,由于地广人稀,缺少大量技术性劳动力,修补房屋的技
工的报酬也有可能高于办公室白领。此外,学习者可以在 TAFE
学历的基础上继续攻读高一级的学历,并且可以折合成一定比例
的学分,从而为高等职业教育开辟了较为畅通的就业与深造途
径。TAFE 课程中学习者的年龄跨度也从 18 岁到 70 多岁,有的
人学习是为了今后的就业和进一步深造;有的是为了移民;也有
的人仅仅是出于兴趣学习,例如调酒师包、面包师等。在他们看
来,从事一份自己喜爱的职业并且能够获得满意的报酬是最重要
的,职业不应该分贵贱。TAFE 课程非常注重过程评价,学习的
每个环节都是考核的组成部分,而非终结性评价,这样的考核方
式更能促进学生的进步与成长。相比较,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仍然
侧重结果性评价,即期末成绩占较大比例。
(三)思维方式对中澳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
中澳高等职业教育也体现了中西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传统
文化崇尚直觉思维,擅长综合和整体,着眼于“天人统一”。学
习中特别强调“内省”、“顿悟”和师道尊严,即“一日为师,
终生为父”。老师往往占据着整个舞台,成为教学的中心。学生
对老师总表现出一种毕恭毕敬的态度。教师的权威与高大形象往
往不可动摇,学生在课堂也显得不太积极主动。评判一节课的好
坏往往局限在教师的教学环节,而不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此外,中国文化强调内敛、自省,表现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往往是
学生参与和表现的积极性不高,怯于教师的权威而不敢表达出自
己的想法。
澳大利亚所体现的西方文化注重逻辑思辨与观察实践。例
如,在一次语言课堂教学中,笔者观察到一位非洲学生无法登陆
电脑系统,老师不是帮其完成,而是让该学生用不太熟练的英语
亲自给学校网络管理中心打电话寻求解决办法。虽然这名学生最
终花费了比其他学生多一倍的时间才完成学习任务,但是通过真
实场景实践,有助于他掌握如何在实际生活中用英语交际。教师
在其中扮演辅助者的作用,学生的自主性更为重要。
在澳大利亚的 TAFE 课程中,教师更像是组织者,每个教学
环节都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尽可能的让每个学生得到展示和锻
炼的机会。在 TAFE 课程开学和结束时都会举行一个叫做“Bring
a plate”的活动,老师和学都会带来美食,师生共同举办一个以
相互交流为主题的派对,体现出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此外,教
学的各个环节都十分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
能力。在笔者观摩的一次商务管理课程中,澳大利亚老师直接组
织学生利用互联网与美国的学生进行远程交流,完全在实景中学
习。
结语
中澳高等职业教育除了现实客观条件的差异,深层次还是文
化的差异。正是文化根源、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使得两
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教学方式、课程内容和师生关系
等方面都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教育的差异又映射出不同的文化取
向。 在当今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 中国从一个劳动力大国向技术、
创新强国迈进的路上,学习和借鉴澳大利亚 TAFE 课程先进的理
念和人文思想,转变观念,给予高等职业教育和高职学生公平的
社会地位和认可度,不仅要靠教育改革,也应该从文化根源革新
观念。
同时,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 TAFE 的优势,改革我
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国际化的新形势下,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
必须创新文化,更新观念,积极参与到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出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未来,探索在条件成熟的高职院
校开办本科及以上层次应用型职业教育,构建中等、高等专科和
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将是中国高职教
育一个历史性的突破,也将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
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刘丽群.从文化传统看中美教育的差异[J].福建师范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120-124.
[2]孙安.从澳大利亚教育体制中的特点看澳大利亚文化的特
质[J].海外英语,2011(5):305-308.
[3]匡瑛,石伟平.论社会文化传统对世界各国高职模式选择的
影响[J].教育与职业,2006(33):15-18.
[4]翟海魂(译).职业教育:国际策略、发展与制度[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6),第1版.
[5]许云昭.超越差距——中外职业教育比较研究[M].湖南:湖
南教育出版社,2009(9),第1版.
[6]李辉.通过中西方文化的比较谈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J].
河南社会科学,2003(1):114-115.
作者简介:
曹玲,女,1979年9月出生,甘肃兰州人,兰州大学教育学院
在读硕士,讲师(2012年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在澳大利亚从事跨
文化比较研究),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和高等教育。
曹玲 兰州大学教育学院
摘要:本文从文化传统的三个视角——文化根源、价值取向和思维习惯分析文化差异对中国和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两
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差异实际上是文化传统差异的反映。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应进一步加强跨文化交流与合作,学习借
鉴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先进的理念。
关键词:文化差异;高等职业教育;文化根源;价值取向;思维模式
Influenc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ustralia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ultural origin,value orientation and thinking patter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both Chinese and Australia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Difference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re actually a reflection of each
country’s cultural tradition.With the trend of globalization,it’s highly urgent to learn from Australian TAFE education and strengthe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Key words:cultural difference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ultural origin;value orientation;thinking pattern
一、引言
文化与教育密不可分,教育的发展必然受到文化形态的制
约。高等教育是传承和发展世界各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环节之
一,也受到传统文化持久而深刻的影响。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教
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发掘高等职业教育所映射的文化传统并通过
比较来学习和借鉴他国先进的教育理念,进行跨文化交流,有着
十分必要且深远的意义。
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
培养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为目标。澳大利亚的高等职业教育
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课程享誉全球,有着较高
的国际认可度,也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的,每年吸引大量国际
学生前来学习。通过横向对比中澳高等职业教育在形式上的差
异,反映出两国深层次文化传统的差异。
本文作者通过对比中国和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
置、评价体系、师生关系等,从文化根源、价值取向、思维习惯
三个方面浅析了两国在传统文化上的差异。
二、中澳两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
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在具有高中文化的基础上,培养生
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实
用型人才。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分学历教育和转岗培训、岗前
培训等非学历教育。学历教育的生源包括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
学校的毕业生以及具有同等学历,有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和少量
接受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初中毕业生。澳大利亚全国通用的职
业技术教育形式为 TAFE,即技术与继续教育,与中国的高等职
业教育层次相当。在课程设置上,TAFE 所授课程与社会经济发
展和商业活动紧密结合,几乎涵盖了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如:
商科与管理,科学技术,设计与艺术,体育与休闲,社区服务与
健康等,非常实用。参与课程设计的不仅有 TAFE 学院,还有工
商企业。在教学中均采取小班授课,教学方式灵活,注重学生的
参与和实践。教材选取灵活,切合实际需要。学生毕业十分受雇
主的欢迎,有时会比注重理论的本科生更具竞争优势。
三、文化差异对中澳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
(一)不同文化根源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
决定人类文化的最主要因素是所处的客观环境。中国传统文
化孕育于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中, 起源于农耕文化, 且源远流长。
滋生了人们求稳定、安于现状的农业文化心态。表现在高等职业
教育中则为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创造性,与社会实际脱节。中
国的文化传统在思想上是以儒家学说为中心,以政治为本位的伦
理政治型文化。从而重政务轻自然,重整体轻个体,认为 “技
术”乃“雕虫小技,不登大雅之堂”,不可与读书考取功名相提
并论。虽然中国传统文化也强调“有教无类”,但是长久以来“万
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金榜题名”的观念决定了精英教育
一直是教育的主流。传统文化中的等级观念、面子等都影响到人
们对高等职业教育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认识与评价。因此,人们
通常认为只有成绩低,达不到本科录取要求的学生才会选择读高
职院校。虽然近些年来高考和研究生的扩招扩大了适龄青年接受
高等教育的机会,从而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过渡。但
是在社会评价和薪金待遇上,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之间
的差距依旧很大。社会上存在的“用人高消费”现象和脑体劳动
差距增大使得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处于尴尬境地。此外,中国高
等职业教育大多脱胎于中等职业教育升级或者普通本科下属的
二级学院,学生完成高职教育后无法进一步深造,客观上造成了
高职教育与本、硕、博教育的断层。这也是每年有大批无法升入
普通本科的中国高中毕业生选择到澳大利亚留学的原因之一。
澳大利亚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亚太地区,印度洋与太平洋之
间,由于它与英国的历史渊源和亲密关系,传统意义上仍被称为
西方国家。它的思想体系、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都是过去数百年
间从其他国家,主要是从被称为“母国”的英国移植过来。在教
育制度上,澳大利亚既沿袭了英国的传统精华,又除了糟粕,这
和数百年来形成的以白人为主,包括土著人和其他各州移民而形
成的多元文化无不关联。澳洲广袤的国土,稀少的人口也使得澳
大利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十分重视实践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在澳
大利亚共有 75 万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生,TAFE 系统也吸引来自全
球大约 127 万学生学习,是澳大利亚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的
1.7 倍。TAFE 课程每年会根据移民和社会需求调整,此外还开展
移民本族语言和文化的学习,充分体现了澳大利亚文化的多元
性、开放性和包容性。
(二)价值取向对中澳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
价值取向是主体在社会生活中对事物做出的一种主观评价,
一个群体的价值取向通常反映该群体的文化传统。中国传统教育
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千年来占主导地位,
导致人们往往以学历高低来衡量一个人的能力和社会地位,而非
对个人和社会的实际意义。例如,在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
主人公方鸿渐留洋归国花钱买到的博士文凭在他的家乡极为受
人尊重。因此,那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
会认为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甚至会感到自卑。高等职业院校的
教师也会对自己的高校教师身份感到尴尬。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
场,拥有一张更高一级的文凭或者学位证书将会增加应聘者的竞
争实力。因而也导致近些年来考研热的持续。这些价值取向都对
高等职业教育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以西方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
主张平等、 自由与个性的价值取向, 以适用于个人的需求为选择。
很多学生选择读 TAFE 课程并非是上不了本科,而是出于个人的
喜好。在澳大利亚文化中,人们对待各种职业一视同仁,没有高
低之分,由于地广人稀,缺少大量技术性劳动力,修补房屋的技
工的报酬也有可能高于办公室白领。此外,学习者可以在 TAFE
学历的基础上继续攻读高一级的学历,并且可以折合成一定比例
的学分,从而为高等职业教育开辟了较为畅通的就业与深造途
径。TAFE 课程中学习者的年龄跨度也从 18 岁到 70 多岁,有的
人学习是为了今后的就业和进一步深造;有的是为了移民;也有
的人仅仅是出于兴趣学习,例如调酒师包、面包师等。在他们看
来,从事一份自己喜爱的职业并且能够获得满意的报酬是最重要
的,职业不应该分贵贱。TAFE 课程非常注重过程评价,学习的
每个环节都是考核的组成部分,而非终结性评价,这样的考核方
式更能促进学生的进步与成长。相比较,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仍然
侧重结果性评价,即期末成绩占较大比例。
(三)思维方式对中澳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
中澳高等职业教育也体现了中西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传统
文化崇尚直觉思维,擅长综合和整体,着眼于“天人统一”。学
习中特别强调“内省”、“顿悟”和师道尊严,即“一日为师,
终生为父”。老师往往占据着整个舞台,成为教学的中心。学生
对老师总表现出一种毕恭毕敬的态度。教师的权威与高大形象往
往不可动摇,学生在课堂也显得不太积极主动。评判一节课的好
坏往往局限在教师的教学环节,而不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此外,中国文化强调内敛、自省,表现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往往是
学生参与和表现的积极性不高,怯于教师的权威而不敢表达出自
己的想法。
澳大利亚所体现的西方文化注重逻辑思辨与观察实践。例
如,在一次语言课堂教学中,笔者观察到一位非洲学生无法登陆
电脑系统,老师不是帮其完成,而是让该学生用不太熟练的英语
亲自给学校网络管理中心打电话寻求解决办法。虽然这名学生最
终花费了比其他学生多一倍的时间才完成学习任务,但是通过真
实场景实践,有助于他掌握如何在实际生活中用英语交际。教师
在其中扮演辅助者的作用,学生的自主性更为重要。
在澳大利亚的 TAFE 课程中,教师更像是组织者,每个教学
环节都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尽可能的让每个学生得到展示和锻
炼的机会。在 TAFE 课程开学和结束时都会举行一个叫做“Bring
a plate”的活动,老师和学都会带来美食,师生共同举办一个以
相互交流为主题的派对,体现出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此外,教
学的各个环节都十分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
能力。在笔者观摩的一次商务管理课程中,澳大利亚老师直接组
织学生利用互联网与美国的学生进行远程交流,完全在实景中学
习。
结语
中澳高等职业教育除了现实客观条件的差异,深层次还是文
化的差异。正是文化根源、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使得两
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教学方式、课程内容和师生关系
等方面都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教育的差异又映射出不同的文化取
向。 在当今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 中国从一个劳动力大国向技术、
创新强国迈进的路上,学习和借鉴澳大利亚 TAFE 课程先进的理
念和人文思想,转变观念,给予高等职业教育和高职学生公平的
社会地位和认可度,不仅要靠教育改革,也应该从文化根源革新
观念。
同时,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 TAFE 的优势,改革我
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国际化的新形势下,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
必须创新文化,更新观念,积极参与到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出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未来,探索在条件成熟的高职院
校开办本科及以上层次应用型职业教育,构建中等、高等专科和
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将是中国高职教
育一个历史性的突破,也将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
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刘丽群.从文化传统看中美教育的差异[J].福建师范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120-124.
[2]孙安.从澳大利亚教育体制中的特点看澳大利亚文化的特
质[J].海外英语,2011(5):305-308.
[3]匡瑛,石伟平.论社会文化传统对世界各国高职模式选择的
影响[J].教育与职业,2006(33):15-18.
[4]翟海魂(译).职业教育:国际策略、发展与制度[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6),第1版.
[5]许云昭.超越差距——中外职业教育比较研究[M].湖南:湖
南教育出版社,2009(9),第1版.
[6]李辉.通过中西方文化的比较谈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J].
河南社会科学,2003(1):114-115.
作者简介:
曹玲,女,1979年9月出生,甘肃兰州人,兰州大学教育学院
在读硕士,讲师(2012年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在澳大利亚从事跨
文化比较研究),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和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