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文学论文 >> 汉语言文学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基于指称意向分析营建官方微博和谐环境

热度0票  浏览45次 时间:2021年10月15日 09:23
(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摘 要:本研究基于语言哲学中的指称理论结合认知语言学,讨论了指称的演进及指称语词是如何与指称对象建立关联的,通过指称分析我们发现 1. 专指指称偏误少,责任主体明确,对消解舆论效果显著,但因为构建新信息层级较低,大众参与动能少,应注意语言压制性影响。2. 采用摹状词指称可以将意识融入认知节点,可形成良性认知网络及理解力背景,从而达到官方微博交际语境的和谐化。3、摹状词指称弱化焦点的同时,也展示出亲民性,利于舆情缓和,但其构建新信息受百科知识和事态发展影响,大众理解差异或理解偏误易致反效果,需谨慎。[1]
关键词:官方微博;意向性;专指指称;摹状词指称;舆情1. 引言
话语交际中,指称为实现话语理解提供重要认知路径。
20 世纪以来,在语词与指代意义对象的探讨上,功能语言学、逻辑学、语言哲学等都有过各自的立场,其中,西方语言哲学最具影响力的指称理论分别是 Russell 的摹状词理论,Kriple 为代表的历史因果论以及 Searle 的意向性理论。起初,G.Frege 首先提出 a 、b 两个符号分别指代不同事物,却有 a=b 的现象,即不同指称可以指代同一事物,更重要的是符号 a、b 还具有另外的指代对象并且由此引入了摹状词这一概念。Russell(1919)为解答专有名词与摹状词含混不清的问题,提出专有名词有指称对象,而摹状词一定有其意义但不一定有指称的对象。摹状词的一切意义均来自于它由已形成的那些语词的意义(指称论的演变及其语境重现)。
Kriple(1980)基于历史因果论,从语词对象本体出发,将专有名词看作固定标示词没有实际意义并区分了语义与说话者的不同所指。他认为专有名词的指称意义源于最初以实指方式或摹状词方式来命名,或者用社会交际体制来赋予意义,而未亲知的对象意义需要通过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赋予其义。然而,仅凭借历史外部因果逻辑就确认指称与语义学指称对象的相关意义逻辑的建立,忽略了与指称对象相关的意向指称网络与交际者认知背景理解能力,因此,内外相连的语词及其对象的意义建立是难以形成的。针对这一问题,Searle(1983)提出了意向指称理论,指称研究也从确定性向相对性转变,转向心智探究层面。意向指称论关注指称网络的表征内容及交际者的背景理解力,尝试解决同一对象不同指称对交际者的接受度及指称不定,指称模糊时,交际出错亦或成功等问题。究其根本,其指称命名仪式始终围绕表征内容为核心,内容处于交际双方背景识解力之内,交际关系则得以确立。其中,内容表征通过知觉,感知,模仿,记忆,摹状词等实现,且需被交际者识得。因此,意向内容和意向网路对指称对象起着决定性作用。[2]
国内,郭贵春(2003)从语境的角度,进一步发展了意向性指称论的内涵,指出语词的指称依赖与特定的语境,不能撇开语境去确定语词的指称。认为不同的认知语境可以激活限定摹状词的不同意义,而认知语境的选择取决于交际双方。
通过梳理指称理论的演进,了解了指称概念范畴的纷争,从而认清语词与指称对象意义的关联性关系。基于 Searle的意向性理论,清楚内容表征、意向网络、语境、及背景识解力在语词与指称对象建立意义的决定性作用后,本文对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在一重大舆情事件中的指称的所指对象进行分析,尝试探讨行文中的指称意向的表征
2.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指称及其意向性分析
本文基于 5 月 1 日至 5 月 23 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及其附带图片长文中 23 篇语篇为语料,基于意向性理论,借用 Russell 对专有名词及摹状词的解读:摹状词不代表命题主项,它的逻辑作用相当于谓词,仅表示性质。尝试探讨如下问题:
(1)重大事件中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指称对象中专指及摹状词指称使用分析
(2)官方语篇的指称意向心理表征、动因及其作用。
(3)政府官方微博和谐话语环境营建探讨
2.1 官方微博指称对象中专指及摹状词指称使用分析从语篇指称对象的演变来看,中期,舆情影响扩大,受事对象百度由专指指称转变为一系列摹状词,如:网站,做搜索的,互联网企业等,其功能性搜索引擎及争议问题竞价排名均以摹状词的指称形式来表征百度这一实体及其相关背景网络。“互联网企业”凸显百度社会资本经营模式的本质属性;“竞价排名” 凸显百度商业资本运作模式及其当下社会伦理道德谴责的焦点。同时,舆论聚焦人物魏则西也以摹状词形式来表征,如患者,普通人,搜索者,语义甚至泛化到家庭,生命来指称。舆情高潮,事件结果陈述出现指称聚合的现象。使用摹状词:有责任的主体,市场,资本,生意人来共指多责任主体,而责任受事者既可以是百度也可以是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指称意向虚焦化,起到淡化责任主体作用,以缓解舆情。[3] 后期,涉及的各处置部门均一一以专指指称,如:国家卫计委,国家网信办,工商总局,各级卫计部门详细列出,责任主体清晰,也彰显官方处置的力度和决心,舆情进一步消解。
从事件历时发展的角度来看,舆情早期,中期,至后期三阶段中,官方微博语篇指称使用呈现明显差异化。早期至中期由专指向摹状词转移,后期再次转向专指指称。郭贵春(2003)从语境的域面对语言的指称问题进行探讨,指出,转移需三个制约因素,即意向网络,社会规制和世界事态。
随事态进展,意向网络在变化的语境刺激中,需有新信息,新内容的指称来表征对象,同时新的指称形式也受制于意向网络和社会规制。摹状词指称在舆情中期,恰如其分的补充了新信息的融入,在社会规制下与识解背景下,整合成独特的意向网络。[4]
2.2 官方语篇的指称意向心理表征、动因及其作用
Searle(2006:102)的意向性指称论认为意向性是心灵借以内在地表现世界上的物体和事态的特征。主观上,主导舆论的话语权需求及消解舆情的主观意向需求促使官方微博的语篇表述应用言语来传递意向。舆情中后期,需公布客观事件处理结果,展示政府执行动向与态度,以缓和舆情时,客观事物型语篇中几乎全是专指指称,其与意向性网络联结丰富的意向内容,使人们不必借助他者即能明确所指对象,反映大众共识的客观经验世界意像 (image),从而迅速了解责任主体。指称都是通过意向内容来实现表征,高频次专指凸显了政府赢回话语权需求及强势主导力意向。[5]
由此可见,首先,客观事物型语篇中的专指指称和混合性语篇中的专指,摹状词指称交替而行的方式互为补充,缺一不可。混合型语篇中高频次摹状词指称凸显官方微博对舆论主动调控的主观意愿。除固有实体专有名称名词外,摹状词指称使大众在心理空间网络重构新信息,拓展了其指称语义外延。而其指称对象失焦,可有效降低关注度,从而缓和舆论热点的持续膨胀。但没有专指指称的参与,由于大众百科知识的差异,指称的大众识解易产生偏误,对舆情消解不利。比如舆情中期,指称聚合的方式由于多对象共指,不适用于客观事物型语篇去明确责任对象,明确事件进展。而专指指称对象精准明确,其强势话语导向性对利于大众识解,从而消解舆情起到有力的作用。但是尤其注意专指指称如频繁使用,会让大众产生压迫感,失去群体认同则适得其反。
其次,混合型语篇中高频次摹状词更亲民,大众参与事件获得满足感,政府也获得群体认同感,利于舆情消解。相比专指名词“百度”,以其社会功能的虚指的摹状词方式表述,如“搜索引擎,做搜索的”来凸显其社会学意义,一方面不仅更亲近群众,实现共情,获得更多群体认同,而且迎合了大众参与舆论的满足感;另一方面政府也客观强调了百度的社会功能及资本本质属性,引导舆论不应矫枉过正,对舆论批评百度和涉事医院罔顾伦常的一边倒的态势有缓和作用。
3. 政府官方微博和谐话语环境的营建之路探析
首先,通过摹状词指称构建同一指称对象的多重身份,如:属性,状态,内涵,及认知网络,以此让交际意向映射并交织于大众认知网络的各个节点中,从而获得概念认同,达到意向场域趋同的和谐话语环境。[6]
其次,明确的专指指称及客观事物型语篇虽然意向输出强势,缺少大众参与度和亲民性,但语义场中官方公开公正的信息及时发布与积极的应对态度亦能助力官方获得群体认同。专指指称出现在客观事物类微博语篇,利于表明官方在处理事件中有明确的责任主体及明确的态度,给大众以强烈的责任感、权威性。该类型语篇对舆论达最高峰值时消解舆情有效。
再次,摹状词指称形成的指称聚合用以共指不同对象,责任“标靶”失去焦点,信息转移离散后能有效淡化舆情。
因其所构建的不同责任主体聚合于同一指称,该指称所指对象均可被不同立场者认同,而大众参与度亦是话语环境和谐化方式之一。
最后,专指指称与摹状词指称互为补充,需物尽其用。
两种类型各有利弊。摹状词指称因概念域泛化而使其指向模糊,含混,易致群体识解偏误,运用时要特别注意基于大众百科知识,社会规制及舆情形势;虽然如此,其离散性虚指指称义也使得舆情焦点弱化,利于舆情缓和有很好的缓解舆情的作用。[7]
4. 结语
不论是官方微博以摹状词指称引导舆论的意向诉求,获得大众认同,还是用专指指称厘清责任对象,消解舆情,最终都是官方意向传播的语言途径,也为微博中营建和谐的话语缓解铺路。本文旨在通过指称分析,了解指称及其对象在缓和舆情场域中的作用,望能对构建和谐官方微博语域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 Holliday, 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94.
[2] B Russell. Introduction to Mathematical 
Philosophy[M]. London: George Allen and Unwin Ltd.,1919.
[3] S Kriple. Naming and Necessity[M]. Basil Blackwell Publishers ,1980
[4]J Searle. Intentionality[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5] 郭贵春 . 指称理论的演变及其语境重建 [J]. 山西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26):1-8
[6] 塞尔 . 心灵、语言和社会 [M]. 上海 :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7] 刘志明 . 中国舆情指数报告 2016-2017[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17.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