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教育论文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高等院校摄影专业的课程设置问题与革新

热度0票  浏览108次 时间:2015年11月27日 15:09
高等院校摄影专业的课程设置问题与革新
邱 枫
(中国计量学院艺术学院 310018)
摘要: 课程的设计和定位是组织教学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高等摄影专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专项深入研
究,本文通过例证和调查讨论课程的系统设计、相邻学科的融会贯通特别是人文学科对摄影专业的重要意义,并从创意的角度
论证数码摄影课程作为热点究竟该如何进行课程定位。
关键词: 摄影;教学;课程;人文;数码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到现在全国开设摄影专业本专科教
学的高校大约有 100 所,(不含仅开设摄影课程的高校),在
校生人数 1 万多,每年毕业生大约有 4000 人。虽说是一门相
对新兴的学科,然而经过一轮粗放式的增长,中国的高等摄
影教育在逐步摸清办学规律的同时也同其他任何专业一样,
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学生人均占有教育资源不足、产学分离、
就业困难……由于传统认知下的低门槛技术职业定位和非科
班出身同行强有力的竞争,影像泛滥的时代里摄影专业的学
生获得社会认同和职业发展的空间仿佛更是难上加难。因此,
作为教育者有责任不断进行宏观的反思和细化深入的教学改
革,才能使得高等摄影教育整个系统从每一个环节得到深度
优化和发展。摄影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构建便是其中的重点
环节之一。
一、理性系统地进行课程设置并突显办学特色
当摄影教育的专业培养方向确定后,作为教学系统的设
计者就必须仔细考虑接下来如何根据培养目标合理地配置相
应的课程,并突出办学特色。这个过程必须是严谨的,来不
得一丝马虎,往往需要系科领导、专家小组、任课教师在一
起经过反复地研讨磋商才能制定出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大
多数学校常常会借鉴其他院校现成的课程设置办法,虽然无
可厚非,但有一些院校基本上完全照抄照办兄弟院校的课程
设计,根本不考虑自身的软硬条件和专业方向的特征问题,
以至于在这样的课程系统下出现有些课程无法货真价实地开
设的情况。临到某门课程要开课了却没有老师上课,有的课
程没有相关的硬件支撑导致教学成了纸上谈兵。有些院校在
课程的总体设计上东拼西凑,缺乏系统性,导致课程衔接不
良等诸多问题产生。
课程的总体设置是否理性并能紧扣专业方向并且体现专
业特色,这还需要摄影教育界人士多多思考,在这里我们不
妨来看看中央美术学院的课程设置是如何体现其办学特色
的:
中央美术学院摄影系的培养目标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在技
术上达到商业摄影需要的高级摄影师的层面,在艺术创作能
力培养方面使学生有可能发展成为一个纯粹的摄影艺术家。
因此它非常重视对摄影基本功的严格训练,开设了《彩色影
像基础理论》、《数字影像体系基本原理》、《影像品质控制》
等课程对摄影专业理论进行了精细的分工,讲解比较深入,
而且对学生的要求比较严格。同时,它注重艺术理论教育,
开设了《摄影史》之类的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起
到良好的作用。【1】
摄影与设计在商业领域、现代艺术创作领域中结合得越
来越密切,“媒体复合化”的趋势势不可挡。因此央美摄影系
在大四的课程中专门开设了《平面设计与印刷基础》,这门课
程弥补了学习摄影的学生不懂设计印刷的缺陷,避免学生在
照片的商业加工、广告制作过程中茫然不知所措的情况产生,
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此外,央美的课表中还有一个非常具有特色的模块:《综
合训练——个人推广》,这门课程主要解决学生作为自己的或
他人的照片经纪,如何把作品推向行业圈、推向社会的问题。
这个环节恰恰是很多学摄影的学生甚至很多教摄影的教师最
为陌生和薄弱的环节,也恰恰是关系到一个摄影师成功与否
的重要的环节 。在国外的摄影教学中往往比较重视行业介绍
和行业操作规范及流程的介绍,我在 2007 年参加澳洲摄影高
等教育师资培训时就被澳方专家告知在澳洲摄影课程体系中
含有此项课程内容,比如在澳大利亚拥有较高的摄影教学质
量和声誉的 TAFF 学院就是如此。然而在国内,几乎没有专
门的照片经营与管理类的课程,央美在这一点上的确是走在
了我国教育同行的前列。
二、不可忽视相临学科课程的融会贯通
《中国商业摄影》杂志2006年对中国具有代表性的
几所摄影专业院校毕业生进行了一次关于高等摄影教育的采
样采访,其中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摄影专业毕业的商业摄影
师柯伟谈到:“四年的大学摄影学习不能直接成为商业摄影
师,国外,学校老师会当面教授怎样看市场行情、如何拍产
品、怎么用设备、用光、怎么打报价单、甚至怎么开发票,
让你最大限度地参与到作为一项工程的商业摄影任务中去。”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毕业的张剑则提出:“功夫在画外,商业摄
影师从事的工作中只有 30%是拍摄。”【2】
对于当今的摄影师尤其是商业摄影师来说,摄影不是简
单化了,而是越来越成为一项与市场运作密不可分的繁琐工
程,摄影师很多时候不仅仅要关注拍出照片,实际上更需关
注照片的流通。而这样的理论经验和技巧必须从貌似相去甚
远的市场学、营销学、广告学中去获得。而作为纯艺术或新
闻传播的照片,其审美和传播价值,恐怕也不是照片本身体
现出的摄影特性之美,而更在于照片背后所蕴涵的社会洞察
力、哲学思辨力、美学价值观等人文深意。从这个层面上讲,
“摄影学”必须包括“视觉”、“摄影”、“传播”三项理论、
技术、材料的知识,才算“完整的摄影学”。 【4】
把目光投向摄影的起源地——欧洲,法国巴黎第八大学
以人文艺术学科实力雄厚著称,在其中,摄影及多媒体影像
系是一个年轻而富有特色的系。在课程设置上,摄影史、美
学、艺术史、当代艺术等理论课程占了总学分的一半。同时,
巴黎第八大学还可以在同一学科领域跨系选课,艺术方向包
括电影、艺术造型、舞蹈、音乐、摄影、哲学、戏剧、艺术
收藏、影像技术与艺术等多个系,学生都可以自主学习。学
校结合成熟的商业环境为学生提供了许多与市场、营销、生
产管理相关的课程,以便毕业生在走上社会后能顺利创业、
谋生。在摄影专业和印刷专业等课程设置中,就包括了这些
专业的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版权的界定及维护、合同制作
与业务洽谈等内容。【3】
相形之下,我们在课程的制定和设计时往往只看到了摄
影作为摄影的单一属性,而忽视或难以驾驭摄影必然具备的
社会性、传播性、市场性,狭隘地将摄影教育锁定在传统的
摄影光影控制范畴。而偏废了那些看起来相去甚远,实际上与学生真正迈入行业门槛后习习相关的课程内容。这将导致
学生的知识被局限在一个封闭的缺乏变通和迈向更高层次的
结构之中。
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当务之急是要加强摄影专业的人文
教育。顾铮老师提出:“广义的人文学科是指能帮助学生修成
一种现代文明所公认的价值观、伦理观、审美观、历史观等
一系列有关人的完全成长所必须的人文素养教育学科。”那些
传世经典的照片正是因为具备丰厚的人文底蕴,在艺术、商
业、传媒等领域形成独有的价值才得以被珍藏、记忆。可以
说摄影和其他艺术学科一样天生就是人文的一个组成部分。
遗憾的是,还是有很多学校根本就没有开设相关的课
程,。且不说那些奠定人文素质的跨专业学科如历史、哲学、
美学、艺术史等课程不在摄影专业课程体系范围之类,就连
开设属于专业课范围内的强化人文修养的课程如摄影史与摄
影批评的院校都并不多见,即便开设了,只是把此类课程作
为选修课、平台课,其地位和效果都差强人意。我在 2007 年
10 月曾经对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南方摄影学院摄
影专业近 200 名本科学生进行过一次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
于技术性专业科目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要明显高于理论性专业
科目。比如对商业摄影有无学习的必要几乎 100%的学生回答
是有必要。而对于摄影史有无学习的必要,大约有 10%的学
生认为没必要,而 20%的学生认为可学可不学。分析其原因
我认为有两点:1、教师没进行合理引导,很多教师自己就是
一个技术至上者,对于纯理论本身就有歧视,这种观点会在
教学中由一个教师或多个教师自不自然地传递给学生形成一
种兴趣导向。老师本身都认为可学可不学的科目在学生那里
就更是大打折扣。2、学生本身对摄影的理解是“注重技术的
艺术”而非“注重理论的艺术”。同时,迫于用作品说话的现
实压力,学生更关心怎么拍出好照片,如何对照片进行文化
分析,艺术解剖却漠然置之。“殊不知没有了历史的梳理,文
化的对视,影像的发展要么是浅水行舟,要么是盲人摸象。”
【5】 诸多的井底之蛙就是这样被批量生产出来的。摄影史
解决了艺术创作“从何而来”,“向何而去”的问题,避免了
学生在创作中浪费精力唱别人已经唱滥的调还为自己的“创
意”沾沾自喜。而摄影批评课程的开设,并不是把学生都培
养成“只动笔杆子,不动镜头盖”的影像批评家,而是要求
他们通过这样的学习,具有一种慧眼识珠的眼光;一套能够
正确地评价自己与他人的创作的基本准则;一种能够在纵向
把创作放在历史的维度上加以衡量,在横向能够把自己与他
人的创作、与同时代人的创作加以比较评判的能力。摄影史
与摄影批评的作用在于让学生充分了解摄影的丰富性,防止
因为视野狭窄而成为一个趣味褊狭、甚至一旦有所成时成为
一个趣味霸道的人。【6】当然,如果经过此类课程的训练,
日后在学生中也完全可能出现专业的影像评论家,影像史学
家,像林路老师、顾铮老师、王瑞老师这类人才目前在我国
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他们后继也需有人。 如果摄影史与摄
影批评的课程能够得到充分保证,这对于养成学生宽容对待
各种不同摄影观与风格的风度、情商、心智,自觉地严肃对
待前人的知识遗产大有益处,对于院系来说又可以真正树立
起一个大学专业应有的文化氛围,带动起科研热情,而使摄
影摆脱 “低门槛学科”的尴尬身份。
三、走出数码摄影课程的定位误区
随着数码技术在摄影领域大刀阔斧的运用,进入 21 世
纪,在不少高校的课程设置中都列入了数码摄影的相关课程,
通过对多所学校此类课程教学大纲的分析比较,不难发现这
门课程中的“数码特色”主要体现在教学中的两个环节——1、
对前期拍摄中数码技术的讲解,其主体知识内涵是对于数字
成像原理,数码相机的功能、及操作,数码名词的解难释疑。
2、对后期图像处理方法技能的讲解,其主体知识内涵是教授
诸如 PHOTOSHOP 之类的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看起来仿佛没有问题,然而我想提出的是,如果仅仅从技术
革新的角度去理解数码摄影,去教授数码摄影,是否真的让
学生获得了专业的数码摄影教育?关键点就在于我们往往忽
视了数码摄影的最大优点在于突破创意、制造幻像,而不只
是拍立得的痛快直接和对照片的缝缝补补。
因此,对于数码摄影的教学来说其难点重点其实在于如
何引领学生在技术的支撑下发挥想像力!如何实现呢?通过
对一些专业教师的访问发现大家对此都感到无从下手。以往
的摄影教学实践中主要的教学方法是示范,然而对于创意来
讲,如果一味示范,势必会适得其反。将老师的思维模式强
加给学生一方面会压制学生开阔思路,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学
生激情消退甚至反感。相对比,另一种办法似乎更加有效,
具体说来分以下步骤:给出一个概念性的任务命题——学生
群组的头脑风暴理解命题并展开自由想像——明确创意目的
和表现技巧——制定拍摄计划——根据创意进行拍摄和后期
制作。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扮演一个组织者和监督者激励者
的角色而不是教育和示范,学生在一种自由而紧张的状态下
进行想像并通过相互讨论论证其想像画面的效果、意义以及
实现的可能,再去根据一个明确的目的合理选择所需要用到
的数码技术,这样才能实现对数码技术的主动驾驭,而并非
很肤浅且漫无目的地使用数码相机和 PHOTOSHOP。
综上所述,课程的设置直接决定了学生的知识构成,是
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它是一个细密严谨的复杂系统,
对于目前我国的高等摄影专业教育来说,应该更新教学概念,
明确办学方向,开拓视野,合理革新课程体系。在课程设计
中充分考虑并行与衔接,重点与外延,定位与特色,培养出
更多真正适应社会需求和时代变化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央美术学院网站
[2] 《摄影专业毕业生看中国摄影教育》 . .[J] 《 . 中国商业摄影》 .
广州 :  岭南美术出版社 2006.1
[3] 张宇 . 《不以学历为惟一目的巴黎第八大学摄影系主任克里
斯蒂安谈法国摄影教育》 .[J].
《中国摄影报》北京:中国摄影报社
[4] 吴嘉宝 . 《台湾还没有摄影系,可是已经不再需要了!》 .[J].
中国摄影报》北京 : 中国摄影报社 . 总第 795 期
[5] 顾铮 . 《以人文的名义 — — 杂谈中国高等摄影教育的问题与
出路 中国的高等摄影教育问题何在?》 .[J]. 《中国摄影报》
北京:中国摄影报社 . 2005.10.
[6] 顾铮 . 《以人文的名义 — — 杂谈中国高等摄影教育的问题与
出路 中国的高等摄影教育问题何在?》 [J]  《中国摄影报》
北京:中国摄影报社 .2005.10.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