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依托区域经济发展科学看待高职教育的就业导向性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发布者:lunwenchina
热度0票 浏览144次
时间:2010年10月21日 10:51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 就业导向 完善
论文摘要: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就业率也是评价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标准;就业导向是其具体体现。因此在高职院校的办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特别在今天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科学地看待就业导向性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完善高职教育。
我国高职教育从上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发展迅 猛,成效显著,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应用型技术和技能人才。但在高职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反思、解决和完善的问题。如人才培养模式的改 革和就业导向等近日,国家教育部下达的16号文件里就明确提出了要深刻认识高职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 学结合发展的道路;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下面笔者就结合本地黄河角洲的开发,谈谈科学看待 高职教育的就业导向的重要性。
去年暴发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使得本来就存在的大学生“就业鸿沟”问题更加严重。就业问题成为全局性的重大经济与社会问题。就业压力主要表现在就业岗位缺口大,劳动力供过于求,劳动力素质与岗位需求不适应。这种大学生与企业和 社会对接的错位和脱节是由于学校的就业导向整体出了问题,不够科学,不够客观。学校在学生的人口和出口两个环节对就业的考虑很细致,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 中,就把就业作为思考的重要因素和目标。通过对行业背景的调研,确定具体专业,通过对社会岗位的从业人员的能力分解,进行课程设置,最后临近毕业时,还要 进行专门的就业教育也很到位,但在入口和出口之间的教育教学环节中却忽略了就业导向的研究和落实。
所谓就业导向是指教育发展关于支持什么和限制什么的明确指向,即职业岗位f群)需求旺盛的教育类型、层次及其专业加快发展;否则,不予发展,或加以限制或调整。因职业教育是伴随现代工业而生,直接为经济发展和就业服务的新型教育类型。高职较之普教,更应突出应用性、技能型人才培养,更强调为社会提供“零距离”服务,输送针对性强的各类急需人才。高职就业导向的实质意义就十分明确: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有:
1 面向需求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从培养模式做起,努力打造订单培养方式。中国最后一个待开发的大河i角洲——黄河三角洲将迎来开发热潮,去年4月山东省台《黄河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之后,又将出台《支持黄河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这两份文件明确了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方向及扶持措施。在黄河角洲区域经济科技发展论坛中 就有专家提出,与大都市相比,这里更缺乏人才,更需要支持。有这样良好的开发环境,这是多么大的一笔“订单”!学校应该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整合,成 为实施订单培养试点。瞄准i角洲开发的市场需求,主动根据用人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包括实施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方法等各方面的调整。 同时继续大力推行毕业设计、岗位训练和就业安置相结合,开展各种技术竞赛、科研训练等活动。用人单位非常欢迎这类订单培养方式。
2 整合资源打通产学合作的途径
应从双证培养人手,搭建企业需求人才的桥梁。并且使之逐步扩大提高,逐步引入规范,逐步纳入计划。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既是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保障。2008年11月12日,中国(东 营)国际石油装备与技术展览会开幕,来自世界43个国家和地区、国内16个省各大油田的客商参加了盛会,石油机械装备制造业是东营的一大特色产业,已经形 成了集研发、制造、服务及内外贸于一体的产业体系,东营作为三角洲开发重要部分将来会成为中国石油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有了这样的就业导向,我们完全可以 把机械类专业,包括机械设计制造,数控加工等做大做强,让毕业生有理论有实践有双证,成功成为制造业基地的一份子。另外,产学合作的途径应该循序渐进从一 般性的参与合作,到协助性的介入合作,最后成为互动性的产学合作,使企业已经成为“育人主体”的一部分,使双证更具实用性和可信度。这也无疑会在更大程度 上推动订单培养方式的实施。
3 拓宽渠道扩大毕业生就业的领域
随着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对高职高专毕业生而言,走向基层,走向一线,这应该是必需的。还以黄河角洲为例,开发区规划建设了“四个区中园”。一是20平方公里的滨海新材料园,重点布局高端新材料项目;二是8平方公里的生态工业园,规划为科技公园,重点布局软件业、电子信息业、先进制造业等高新技术项目;三是10平方公里的油田工业园,重点布局石油装备制造项目;四是4平方公里的中心商务区,重点布局高端服务业项目。那么每一个园区就是一个就业方向,就是我们的培养方向,政府为毕业生拓宽了就业渠道,这起了多么重要的导向作用啊!
在各地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时, 是否意识到了区域经济发展在高职毕业生就业上的导向作用呢?这其实也是一个“特色”问题,特色,就是区别于其它普通高校的一种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 导向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是全新的形态.教学体系改革的目标是能力本位的方向。这种不可替代性的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解决或正在解决着因区域经济与产 业结构调整而带来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工艺、技能应用性专门人才匮乏的需求矛盾。
论文摘要: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就业率也是评价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标准;就业导向是其具体体现。因此在高职院校的办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特别在今天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科学地看待就业导向性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完善高职教育。
我国高职教育从上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发展迅 猛,成效显著,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应用型技术和技能人才。但在高职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反思、解决和完善的问题。如人才培养模式的改 革和就业导向等近日,国家教育部下达的16号文件里就明确提出了要深刻认识高职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 学结合发展的道路;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下面笔者就结合本地黄河角洲的开发,谈谈科学看待 高职教育的就业导向的重要性。
去年暴发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使得本来就存在的大学生“就业鸿沟”问题更加严重。就业问题成为全局性的重大经济与社会问题。就业压力主要表现在就业岗位缺口大,劳动力供过于求,劳动力素质与岗位需求不适应。这种大学生与企业和 社会对接的错位和脱节是由于学校的就业导向整体出了问题,不够科学,不够客观。学校在学生的人口和出口两个环节对就业的考虑很细致,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 中,就把就业作为思考的重要因素和目标。通过对行业背景的调研,确定具体专业,通过对社会岗位的从业人员的能力分解,进行课程设置,最后临近毕业时,还要 进行专门的就业教育也很到位,但在入口和出口之间的教育教学环节中却忽略了就业导向的研究和落实。
所谓就业导向是指教育发展关于支持什么和限制什么的明确指向,即职业岗位f群)需求旺盛的教育类型、层次及其专业加快发展;否则,不予发展,或加以限制或调整。因职业教育是伴随现代工业而生,直接为经济发展和就业服务的新型教育类型。高职较之普教,更应突出应用性、技能型人才培养,更强调为社会提供“零距离”服务,输送针对性强的各类急需人才。高职就业导向的实质意义就十分明确: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有:
1 面向需求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从培养模式做起,努力打造订单培养方式。中国最后一个待开发的大河i角洲——黄河三角洲将迎来开发热潮,去年4月山东省台《黄河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之后,又将出台《支持黄河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这两份文件明确了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方向及扶持措施。在黄河角洲区域经济科技发展论坛中 就有专家提出,与大都市相比,这里更缺乏人才,更需要支持。有这样良好的开发环境,这是多么大的一笔“订单”!学校应该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整合,成 为实施订单培养试点。瞄准i角洲开发的市场需求,主动根据用人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包括实施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方法等各方面的调整。 同时继续大力推行毕业设计、岗位训练和就业安置相结合,开展各种技术竞赛、科研训练等活动。用人单位非常欢迎这类订单培养方式。
2 整合资源打通产学合作的途径
应从双证培养人手,搭建企业需求人才的桥梁。并且使之逐步扩大提高,逐步引入规范,逐步纳入计划。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既是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保障。2008年11月12日,中国(东 营)国际石油装备与技术展览会开幕,来自世界43个国家和地区、国内16个省各大油田的客商参加了盛会,石油机械装备制造业是东营的一大特色产业,已经形 成了集研发、制造、服务及内外贸于一体的产业体系,东营作为三角洲开发重要部分将来会成为中国石油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有了这样的就业导向,我们完全可以 把机械类专业,包括机械设计制造,数控加工等做大做强,让毕业生有理论有实践有双证,成功成为制造业基地的一份子。另外,产学合作的途径应该循序渐进从一 般性的参与合作,到协助性的介入合作,最后成为互动性的产学合作,使企业已经成为“育人主体”的一部分,使双证更具实用性和可信度。这也无疑会在更大程度 上推动订单培养方式的实施。
3 拓宽渠道扩大毕业生就业的领域
随着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对高职高专毕业生而言,走向基层,走向一线,这应该是必需的。还以黄河角洲为例,开发区规划建设了“四个区中园”。一是20平方公里的滨海新材料园,重点布局高端新材料项目;二是8平方公里的生态工业园,规划为科技公园,重点布局软件业、电子信息业、先进制造业等高新技术项目;三是10平方公里的油田工业园,重点布局石油装备制造项目;四是4平方公里的中心商务区,重点布局高端服务业项目。那么每一个园区就是一个就业方向,就是我们的培养方向,政府为毕业生拓宽了就业渠道,这起了多么重要的导向作用啊!
在各地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时, 是否意识到了区域经济发展在高职毕业生就业上的导向作用呢?这其实也是一个“特色”问题,特色,就是区别于其它普通高校的一种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 导向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是全新的形态.教学体系改革的目标是能力本位的方向。这种不可替代性的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解决或正在解决着因区域经济与产 业结构调整而带来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工艺、技能应用性专门人才匮乏的需求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