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理工论文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小学生责任感的形成机制及调适

热度0票  浏览135次 时间:2020年3月18日 10:59
李海红 1 朱海娟 2
( 1 山东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05;2 山东中医药大学健康学院心理系 山东 济南 250035)摘 要:文章通过介绍案例的咨询过程,提出了小学生责任感的界定,分析了小学生责任感缺乏的原因,主要是家庭和学校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教师可组织同学们开展“轮流班长”活动;教师和家长要注意关注孩子内心的体验;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我变了”这样一个专题讨论会。
关键词:小学生;责任感;个案
一、案例介绍
一天,心理咨询室走进一位小学生陈某,领他来的是他的班主任。陈某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他的班主任向我讲述了事情的原委。
在陈某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可恨的“第三者”把他本来和睦的家庭给搅得天昏地暗。
父亲根本不履行养子、教子的义务,身心俱残的母亲辛辛苦苦拉扯着不懂事的孩子熬日子。在陈某四年级的时候,父母离异,陈某跟着没有工作的母亲相依为命。母亲觉得离婚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再加上母亲一心想让陈某好好学习,为自己争口气。于是对陈某加倍宠爱、娇惯,自己不舍得吃的东西都留给陈某吃,孩子自己能干的事情,母亲也替他包办,为的就是节省时间让孩子学习。例如,母亲经常替孩子收拾书包、收拾房间、洗衣服等。时间一长,陈某觉得母亲为自己做的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从不为母亲考虑。在学校,陈某也不会替同学老师做好事,反而经常打架、骂人、破坏课堂纪律、不作值日甚至破坏学校的公共财物、搞恶作剧,最后,竟然一连几天逃学在外,抽烟、喝酒、惹事生非、偷东西的现象也时有发生,陈某成了班里的害群之马。同学们都躲着他,有些老师也讨厌他。
二、辅导过程:
1、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在与陈某的谈话中,他说: “小时候大个子同学老欺负我,打我、骂我,给我起难听的外号,弄得我抬不起头,我现在大了,有劲了,不是好欺负的了。”我明白了,他现在也要当“老大”了,要“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了”。我说: “你受欺负、很委屈、很难受,要是我,也会有同感。可你现在动不动就打人、骂人,人家不是同样委屈难受吗?你不愿意承受的,却要让别人来承受,这样对吗?你这样装‘老大’,只能说明你不懂事,你说呢?” “你破坏纪律,不作值日,打架骂人,损害了集体荣誉,损害了别人的利益,大家能喜欢你吗?你母亲拉扯你很不容易,她和别的家长一样,把你送到学校,就是想让你和别的孩子一样,学知识、学做人,长大后能养活自己,养活一家人,赡养她老人家,对社会做出贡献,可你现在这样,将来怎么办呢?你多伤母亲的心呀!多让她失望啊!”说到动情处,他掉下了眼泪。
我接着说: “你还小,就如同一棵小树,在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中滋出几个小杈,这不可怕,只要把几个小杈砍掉,它同样可以直挺挺地往上长,成为栋梁之材。植树的人都是对树满怀期望,去精心努力地劳动。所有的老师,以至家长,和植树的人一样,都是因为对你们满怀期望,才去批评你、教育你。对你爱得愈切,批评教育你就愈勤,和你毫无关系的人会把你叫过去中肯地批评教育你吗?你细细琢磨老师说的话在不在理?”
我的话使陈某泪流满面,最后他说: “老师,没有谁能这样跟我讲过话,我妈妈只知道帮我干这干那,我要什么给什么,从来不知道我内心的想法;老师同学们也都不愿搭理我,更不用说跟我谈心了。”
“好了,只要下决心改正错误,大家会喜欢你的。”
在这以后,我给当事人布置了家庭作业。要求他每周向我汇报一次他的情况,我也时刻观察了解他,及时地表扬他,不断给他提出新目标。我采取小台阶、小步伐、快步走的方针,对他提的要求不高,但切实可行,要求他必须做到。为了达到目标,我请班主任随时帮助他,也以表扬鼓励督促为主,少批评,让他树立信心。
2、正面引导,以“促”代“批”
陈某有很多坏毛病,一时半会儿不会改得彻底,他经常反复,但我不灰心。据班主任讲,有一阵子,班里同学的钢笔、本子、好看的文具,常不翼而飞。一了解,不少同学反映是陈某拿走了。对这事,我请当事人班主任做了一些具体工作。一天,班主任找到陈某对他说: “近来咱们班同学反映丢了些东西,我想可能是谁拿去用了,还没及时还回去。你能帮我暗地里了解一下情况吗?要注意保密,如果他把东西给人家送回去,保证以后不私自用人家的东西就行了,你能帮我吗?”
他低头不语,好一会,才不好意思地答应了。过几天,班主任私下询问丢东西的同学,他们都说东西找到了。从此,班内安定了。又有一次,班主任发现陈某和另外两名同学在中午上学时,从一层南侧的窗户爬进爬出。我没有对陈某狠批一通,而是建议班主任让陈某组织几名同学中午轮流值班,监督同学不许爬窗户,这样既教育了他,也制止了爬窗户的不良行为。
3、创设机会,让其表现
针对陈某的情况,我建议班主任要多给他表现的机会。一次,班主任找到陈某说:
“咱们是一所新建学校,扫除的任务很重。操场、楼道、室内……都要做到地面无杂物,墙壁无污痕,物品摆放整齐,卫生委员忙不过来,我想找个人帮助卫生委员。当然这差事苦,要不怕脏,不怕累,要口勤、腿勤、眼勤,要牺牲休息时间,你行吗?”班主任的话音刚落,他不假思索地说: “老师,我行。”这之后,每个课间,他都要到卫生区转一转,看一看,有脏东西捡起来,晚上放学也等值日生做完值日,他检查一遍后才放心,有时值日做得不细,他竟能默默地帮着做好。在一次班会上,班主任表扬他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感时,同学们敬佩的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到他身上,不知谁带的头,同学们还“哗”
地鼓起掌来。陈某的脸一下子涨红了,抖动着嘴唇说: “以前都是我不好,对不起同学,我向大家道歉。”说着,深深地向全班同学鞠了个躬。
从此之后,陈某变化很大,在家不仅自己的衣服自己洗,上学自己收拾书包、自己起床做饭,还帮妈妈洗碗、洗衣服、做家务,真是个好孩子。陈某的学习成绩进步很快,毕业考试,数学、语文双科都在70分以上,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毕业生,升入中学了。
三、案例分析与建议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在家里,陈某是由妈妈帮忙收拾书包、洗衣服、收拾房间的,而这些事情完全可以由浩浩自己做。在学校,陈某从来不做值日,更别说主动爱护公共财物、主动帮大家做好事了,反而会上课破坏课堂纪律、打架骂人甚至一连几天逃学在外,完全不顾家长和教师是不是会担心。这实际上是一种缺乏责任感的表现。所谓责任感,就是指个体对自我、对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对自然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
小学生的责任感主要表现为:在学校遵守学校纪律,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值日,独立完成作业,监督自己及同学完成上述任务,爱护班级和学校的公共财产;在家庭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衣服自己洗等。
(一)缺乏责任感的原因
1、家庭原因
陈某之所以缺乏责任感,主要是母亲过分的溺爱、娇惯。陈某的母亲为了弥补离婚对浩浩的不良影响,尽全力满足浩浩在衣食住行等物质上的需求,包办了孩子应该自己做的事情,完全忽视了孩子责任感的培养。现实中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有些父母喜欢替孩子作选择,把孩子应负的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事事包办代替。孩子们在被动的氛围中会逐渐丧失学习、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久而久之,便会萌发“书是为着父母念,考试也为父母考,值日由父母做也是天经地义的事”的念头。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当他们想独立、想负责任时,却发现原来自己已经丧失了负责任的能力。因此最好的教养方式是民主型的,家长应尊重孩子的意见和选择,给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充分发展自己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2、学校原因
当今的学校教育,虽然在强调素质教育,然而真正实行的还是应试教育。在这样教育环境下,从学生到老师首先看重的就是分数,而学生个性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发挥、责任感的培养都被搁置在了一边,学生几乎成了学习的机器,他们的责任感在不声不响中被埋没了、扼杀了、迷失了。因此在教育思路上,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唤起学生做人和做事的责任感。
(二)建议
针对小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对孩子不娇不惯、不捧不哄,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包括做简单的饭菜,用电器,修理桌椅,参加简单的生产劳动等),自己的主意自己拿(包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例如看书、画画、踢球等),自己管理自己(包括克服懒惰、拖拖拉拉、马虎凑合等不良习惯)等。由此,家长可协助教师开展“实习家长”活动,让小学生每周六当一天“实习家长”,每到周六,让儿童承担一定的家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对自己负责。例如,早上要早早起来,收拾房间,准备早餐,上街买菜,做午饭、自己做作业,自己洗衣服等。然后回校开展“实习家长”活动的总结会,使小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进而孝敬父母,增强责任感。
2、教师可组织同学们开展“轮流班长”活动,每人都轮流当一天或一周的班长,负责整个班集体的工作,包括带领同学们做值日,帮助教师监督同学们的日常生活、纪律等。在这样的活动中,让小学生有自我表现和自我表达的机会,使小学生勇于承担自己言行所带来的后果,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不做损害他人利益的事,能为集体和他人着想,为集体、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等。
3、教师和家长要注意关注孩子内心的体验,倾听孩子内心的呼声。小学生在讲话时,教师和家长要认真倾听,这样,学生就会在心理上做出判断:我的感受和想法是有价值的,是受人尊重的。受到尊重的孩子会产生一种被尊重感,由此也会产生责任感。得到承认和尊重是产生责任感的基本原则。如果小学生的意见经常被忽视,情感遭到嘲弄,行为受到歧视,就不能产生责任感。此外,教师和家长不能以自己的衡量标准来衡量孩子的内心情感体验,不能随意制止、否认、压服儿童。否则,儿童会因自己的情感得不到承认,在心理上产生不满、气愤的情绪;在行为上表现出敌意和不负责任的举动。
4、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我变了”这样一个专题讨论会,让像陈某这样的同学在会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倾诉自己的感受。这样,既可巩固这些学生的转变,又可启发其他的同学增强责任感。■
参考文献
[1] 刘振兴.中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北京:华文出版社,2000.[2] 张承芬.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济南:明天出版社,2002.[3] 郑希付.学校心理医生—— — 小学生学习与生活行为指导.海天出版社,1998.[4] 俞国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手册.开明出版社,2000.[5] 傅宏.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6] 王松花.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 徐光兴.学校心理学—— — 心理辅导与咨询.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8] 余强基.当代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与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9] 陈会昌.青少年心理专题.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