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县生态农业模式构想及效益分析
摘要介绍了五华县生态农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其生态农业模式构想,并对建设生态农业的效益进行分析,以期促进五华县生态农业的发展。论文发表网
关键词生态农业;现状;模式;效益;广东五华
五华县位于梅州市的西南部,韩江上游,地处北纬23°23′~24°12′,东经115°18′~116°02′,属中纬度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全县总人口124.56万人(2004年统计数据),全县总面积3 226.1km2。整个地区山地多,耕地少,属于“八山一水一分田”的丘陵地区,其中山地丘陵占90.4%,是典型的丘陵山区县。五华县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地理环境封闭,科技文化教育层次偏低,县域经济落后,农民生活较贫困,农业生产力低,是广东省16个重点扶持县之一,农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因此,促进五华农业经济的发展,是五华县发展经济的首要任务。论文发表网
1五华县生态农业科学发展的现状
所谓生态农业,就是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系统工程方法进行经营和管理的良性循环、持久发展、低耗高效、集约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质性内容,是把现代经营管理和传统农业精华结合起来,建立具有高效益、低耗能、环保性的农业体系,强调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发展,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其能充分合理利用山区资源,促进山区农、林、牧、副、渔业的发展,成为山区农业的保障,给山区人民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山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生态农业的发展作为一种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和有利于资源环境保护的农业生态体系,结合五华县的具体模式,经多年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一套适应五华县山区发展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五华县益塘水库综合开发和利用实验示范基地的丘陵区、稻果、牧渔综合型生态农业模式, 该库区总占地21万hm2,其中库区山地13.3万hm2,水面8万hm2。首先在库区内淹浸最高水位线以上的缓坡山地全部垦植种上荔枝、柑、橘、柚、龙眼等水果;山顶种上林木,实行针阔叶林混交,并全部封山育林;林下饲养禽畜,保持7hm2,每一养猪场配套一个沼气池;家禽果园放养;水中水面养鱼;农田种粮食。此外,还有五华县河东镇的茶亭岗三高农业基地、安流镇红山村开展的“猪—沼—果”、横陂镇丰华果业有限公司、周江镇百香果生产基地、长布镇大田果合柿、棉洋镇高山云雾茶、双华镇板栗一乡一品生产基地等。
2模式构思
一是农区“稻—养”型生态农业生产模式。以稻田为中心, 发展农区饲养(养猪、鸡、鸭等),充分利用作物秸秆等饲料资源,并经过过腹还田增加土地的肥力,形成以种稻为主的农牧复合系统。在持续稳定发展种植业的同时,建立高效节粮型的畜牧业生产体系,继而建立了以农促牧、以牧促农的生态农业生产体系,其广泛适宜以水田为主的五华南片山区。二是山地“猪—沼—果”生态农业生产模式[1]。此模式是针对山区坡地面积大,农村燃料缺乏,果树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发展较快的特点,建立以种果为中心,结合养猪、养鸡、沼气为纽带,综合发展果树种植业、畜牧业的生态模式。主要方法为:山顶种植林木,以水土保持为主,山腰种植果树,以沙田柚、蜜柚、荔枝、三华李为主,果园边建猪舍及沼气池,果园里养鸡,以清除杂草和害虫,杂草、猪鸡粪入沼气池生产沼气,解决燃料和照明问题,沼液用作果园肥料。通过采用这种模式,可明显减缓农村燃料短缺,保护森林资源,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危害和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如安流红山村、河东茶亭岗开展“猪—沼—果”模式。三是丘陵区稻、果、牧、渔综合型生态农业模式。在丘陵区的山坑田种稻,饲养猪、鸡、鸭,筑堤养鱼,高坡种果结合,集水土保持、林果、养殖于一体,构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人工生态经济系统。该模式以建立一个以种果为中心,结合养猪、养鸡、沼气为纽带,综合发展果树种植、畜牧的生态种养模式[2]。如五华县益塘水库综合开发和利用示范基地。四是城郊型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城郊型生态农业生产是一种依托城市的良好区位条件及技术、设施条件,以市场为导向容易获得高生产率和高效益的模式,其布局一般为县城附近、交通方便的农业区[3]。如县城附近大棚蔬菜和横陂镇丰华果业有限公司生产有机米、有机枣等。
3效益分析
3.1经济效益
一是提高作物产量。沼肥是优质高效的有机肥,用沼液作果树基肥和根外追肥及喂鱼,可大大提高产量,果树增产幅度在15%以上。另据农户实施“养—沼—果”生态模式,利用沼渣作基肥,沼液作追肥,可使柚果坐果率提高5%,单株产量比原来增加25kg,增幅达到20%,其2009年收获蜜柚达5t以上,收入 1.5万元,比未使用沼肥增加6 000多元。二是促进种养业的发展。近年来,安流红山村大力发展“养—沼—果”生态农业模式,大大促进了种养业的发展,有33户农民发展规模养猪,户批量养猪100头以上;年出栏300头以上,发展规模养殖山地放养鸡,户批量养鸡5 000只以上,年出栏15 000只以上;村户合作养黄牛398头;发展果园400hm2。未发展“养—沼—果”以前,农民种植业、养殖业都是自养自给,养猪为过年,养鸡解决油盐钱,果树种类杂、数量少。三是提高果实质量,增强价格竞争力。利用沼肥种果,由于沼肥改良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肥力,不仅病虫害少,果树长势强,还可持续稳定地提高农产品质量,并且无污染[4]。用沼肥种果,可提高糖度0.5%~10.0%,施用沼肥、沼渣果形好,色泽亮,肉质鲜甜,化渣,市场价格高, 可提高20%左右。四是节约生产成本,经济效益显著。“养—沼—果”生态模式通过从沼气池可得到氮、磷、钾含量更高、质量更好的肥料和土壤调节剂和植物病虫害抑制剂,从而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年户平均可节约燃料、肥料和农药费用1 000元以上。
3.2生态效益
一是水土保持。安流镇红山村是山区贫困村,近年来畜牧业发展较快,以养猪、鸡、鱼等为主,以前农村缺乏燃料,农民消费不起煤气作生活能源,长期以砍柴伐薪为生产、生活的主燃料,由于过度砍伐,导致林业资源衰退、水源枯竭,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平衡失调。如今的红山村推广应用以沼气为主的能源技术,每建1个8~10m3沼气池,1年可节约柴草2 500kg,从而减少了对植被的破坏,达到了保持水土的目的。二是改良土壤。为了减少劳动强度,提高作物产量,改革开放后,农民大量地施用了化肥、农药, 导致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下降,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沼液是一种优质的农家肥,采用“猪—沼—果”模式,可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含量,提高土地肥力和农业生产能力。另据调查分析,施用沼肥的水稻田,3年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6%,微生物十分活跃,保水抗旱能力提高。三是减少污染。“猪— 沼—果”的生态农业模式,通过养猪、种果、养鱼,人畜粪便经沼气池发酵后作为果树、农作物肥料和鱼塘饲料,减少了废水和废弃物的污染,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4结语
发展生态农业模式要根据各个地方不同的生态地理环境、资源条件、经济技术水平等进行,不能千篇一律,要以生态农业系统原理来指导农业生产,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模式。因地制宜地选择和发展不同类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切忌搞“一刀切”,做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渔则渔”,扬长避短,一业为主,多种经营。
5参考文献
[1] 苗翠香,许彩苏,马小梅.“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的推广应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3):107-108.
[2] 谢春凤,蒋劲松,向青松,等.中国生态农业发展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9(20):315-318.
[3] 李风琦,曹建华,朱再昱,等.江西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模式的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2):127-130.
[4] 崔楠,侯素霞.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J].安徽农业科学,2010(3):1468-1470.
关键词生态农业;现状;模式;效益;广东五华
五华县位于梅州市的西南部,韩江上游,地处北纬23°23′~24°12′,东经115°18′~116°02′,属中纬度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全县总人口124.56万人(2004年统计数据),全县总面积3 226.1km2。整个地区山地多,耕地少,属于“八山一水一分田”的丘陵地区,其中山地丘陵占90.4%,是典型的丘陵山区县。五华县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地理环境封闭,科技文化教育层次偏低,县域经济落后,农民生活较贫困,农业生产力低,是广东省16个重点扶持县之一,农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因此,促进五华农业经济的发展,是五华县发展经济的首要任务。论文发表网
1五华县生态农业科学发展的现状
所谓生态农业,就是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系统工程方法进行经营和管理的良性循环、持久发展、低耗高效、集约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质性内容,是把现代经营管理和传统农业精华结合起来,建立具有高效益、低耗能、环保性的农业体系,强调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发展,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其能充分合理利用山区资源,促进山区农、林、牧、副、渔业的发展,成为山区农业的保障,给山区人民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山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生态农业的发展作为一种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和有利于资源环境保护的农业生态体系,结合五华县的具体模式,经多年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一套适应五华县山区发展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五华县益塘水库综合开发和利用实验示范基地的丘陵区、稻果、牧渔综合型生态农业模式, 该库区总占地21万hm2,其中库区山地13.3万hm2,水面8万hm2。首先在库区内淹浸最高水位线以上的缓坡山地全部垦植种上荔枝、柑、橘、柚、龙眼等水果;山顶种上林木,实行针阔叶林混交,并全部封山育林;林下饲养禽畜,保持7hm2,每一养猪场配套一个沼气池;家禽果园放养;水中水面养鱼;农田种粮食。此外,还有五华县河东镇的茶亭岗三高农业基地、安流镇红山村开展的“猪—沼—果”、横陂镇丰华果业有限公司、周江镇百香果生产基地、长布镇大田果合柿、棉洋镇高山云雾茶、双华镇板栗一乡一品生产基地等。
2模式构思
一是农区“稻—养”型生态农业生产模式。以稻田为中心, 发展农区饲养(养猪、鸡、鸭等),充分利用作物秸秆等饲料资源,并经过过腹还田增加土地的肥力,形成以种稻为主的农牧复合系统。在持续稳定发展种植业的同时,建立高效节粮型的畜牧业生产体系,继而建立了以农促牧、以牧促农的生态农业生产体系,其广泛适宜以水田为主的五华南片山区。二是山地“猪—沼—果”生态农业生产模式[1]。此模式是针对山区坡地面积大,农村燃料缺乏,果树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发展较快的特点,建立以种果为中心,结合养猪、养鸡、沼气为纽带,综合发展果树种植业、畜牧业的生态模式。主要方法为:山顶种植林木,以水土保持为主,山腰种植果树,以沙田柚、蜜柚、荔枝、三华李为主,果园边建猪舍及沼气池,果园里养鸡,以清除杂草和害虫,杂草、猪鸡粪入沼气池生产沼气,解决燃料和照明问题,沼液用作果园肥料。通过采用这种模式,可明显减缓农村燃料短缺,保护森林资源,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危害和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如安流红山村、河东茶亭岗开展“猪—沼—果”模式。三是丘陵区稻、果、牧、渔综合型生态农业模式。在丘陵区的山坑田种稻,饲养猪、鸡、鸭,筑堤养鱼,高坡种果结合,集水土保持、林果、养殖于一体,构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人工生态经济系统。该模式以建立一个以种果为中心,结合养猪、养鸡、沼气为纽带,综合发展果树种植、畜牧的生态种养模式[2]。如五华县益塘水库综合开发和利用示范基地。四是城郊型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城郊型生态农业生产是一种依托城市的良好区位条件及技术、设施条件,以市场为导向容易获得高生产率和高效益的模式,其布局一般为县城附近、交通方便的农业区[3]。如县城附近大棚蔬菜和横陂镇丰华果业有限公司生产有机米、有机枣等。
3效益分析
3.1经济效益
一是提高作物产量。沼肥是优质高效的有机肥,用沼液作果树基肥和根外追肥及喂鱼,可大大提高产量,果树增产幅度在15%以上。另据农户实施“养—沼—果”生态模式,利用沼渣作基肥,沼液作追肥,可使柚果坐果率提高5%,单株产量比原来增加25kg,增幅达到20%,其2009年收获蜜柚达5t以上,收入 1.5万元,比未使用沼肥增加6 000多元。二是促进种养业的发展。近年来,安流红山村大力发展“养—沼—果”生态农业模式,大大促进了种养业的发展,有33户农民发展规模养猪,户批量养猪100头以上;年出栏300头以上,发展规模养殖山地放养鸡,户批量养鸡5 000只以上,年出栏15 000只以上;村户合作养黄牛398头;发展果园400hm2。未发展“养—沼—果”以前,农民种植业、养殖业都是自养自给,养猪为过年,养鸡解决油盐钱,果树种类杂、数量少。三是提高果实质量,增强价格竞争力。利用沼肥种果,由于沼肥改良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肥力,不仅病虫害少,果树长势强,还可持续稳定地提高农产品质量,并且无污染[4]。用沼肥种果,可提高糖度0.5%~10.0%,施用沼肥、沼渣果形好,色泽亮,肉质鲜甜,化渣,市场价格高, 可提高20%左右。四是节约生产成本,经济效益显著。“养—沼—果”生态模式通过从沼气池可得到氮、磷、钾含量更高、质量更好的肥料和土壤调节剂和植物病虫害抑制剂,从而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年户平均可节约燃料、肥料和农药费用1 000元以上。
3.2生态效益
一是水土保持。安流镇红山村是山区贫困村,近年来畜牧业发展较快,以养猪、鸡、鱼等为主,以前农村缺乏燃料,农民消费不起煤气作生活能源,长期以砍柴伐薪为生产、生活的主燃料,由于过度砍伐,导致林业资源衰退、水源枯竭,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平衡失调。如今的红山村推广应用以沼气为主的能源技术,每建1个8~10m3沼气池,1年可节约柴草2 500kg,从而减少了对植被的破坏,达到了保持水土的目的。二是改良土壤。为了减少劳动强度,提高作物产量,改革开放后,农民大量地施用了化肥、农药, 导致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下降,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沼液是一种优质的农家肥,采用“猪—沼—果”模式,可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含量,提高土地肥力和农业生产能力。另据调查分析,施用沼肥的水稻田,3年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6%,微生物十分活跃,保水抗旱能力提高。三是减少污染。“猪— 沼—果”的生态农业模式,通过养猪、种果、养鱼,人畜粪便经沼气池发酵后作为果树、农作物肥料和鱼塘饲料,减少了废水和废弃物的污染,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4结语
发展生态农业模式要根据各个地方不同的生态地理环境、资源条件、经济技术水平等进行,不能千篇一律,要以生态农业系统原理来指导农业生产,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模式。因地制宜地选择和发展不同类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切忌搞“一刀切”,做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渔则渔”,扬长避短,一业为主,多种经营。
5参考文献
[1] 苗翠香,许彩苏,马小梅.“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的推广应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3):107-108.
[2] 谢春凤,蒋劲松,向青松,等.中国生态农业发展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9(20):315-318.
[3] 李风琦,曹建华,朱再昱,等.江西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模式的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2):127-130.
[4] 崔楠,侯素霞.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J].安徽农业科学,2010(3):1468-1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