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语文课堂的思维点拨

热度0票  浏览173次 时间:2013年11月25日 15:51

语文课堂的思维点拨
郑志芳
(九江外国语学校,江西  九江  332000)

摘  要:语文课本内容丰富,与各学科均有联系,丰富精彩的内容往往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所以语文课堂本应当是个充满趣味的课堂。教师们也都在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现在的语文课中,总是出现许许多多的新颖的展示形式,教师们可谓煞费苦心,然而教学的效果却总有优劣之分。有的语文课堂活泼、自由,学生活跃,教师轻松,气氛融洽;而有的课堂却沉闷、压抑,学生胆怯,教师焦虑,人人如履薄冰。为什么付出的努力却有大相径庭的效果?我认为上好一堂语文课关键应在于教师是否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如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维点拨呢,我想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关键词:语文课堂;思维点拨;思维拓展

首先,教师们应针对教材精心设计“争鸣式”问题,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与教师、作者之间产生摩擦与碰撞,从而激发其求知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不失时机地点拨学生,指导学生去寻找问题、发现疑惑,再通过课堂争论的方式,多角度地发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做到设疑、议疑、析疑、解疑。此中的难点是学生如何愿意去主动去寻找并发现课文中值得探究的问题。教师在提问之前,最好先引导学生自己找寻疑惑或是文章的关键,指导学生设计问题,可从文章遣词造句,篇章结构、语言修辞、主旨内涵风格特色等多种角度着手。让学生明白,哪怕是最细小的、看似不值一提的问题,也可能有其价值所在,让学生乐于去研究文本,探寻文本的价值。对寻找到有价值问题的学生应给予热情的鼓励,调动学生“挑刺”的积极性,做到以“挑刺”为乐,要相信学生的眼光,他们的发现一定能让你大开眼界。另外,教师也要在深刻领会教材的前提下,抓住重点,设计有可争论之处的问题和值得争论的问题。根据教材特点设计问题,如从作品的空白处、模糊处或矛盾处设疑,一般这些地方学生比较容易忽视,而它往往含蓄的信息比较多,留给学生的思维空间也很大。这样可以在学生自主学习之余很有效地查漏补缺,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比如,有些作品比较含蓄,没有明确交代人物的命运,而学生又有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心理来让学生大胆推测想象,猜测人物的结局。比如,上《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时,教师首先介绍的写作背景,作者才可以很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那么学生自然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作者和家人的遭遇上,那么在与同学的讨论中,学生们会很自然地理解作者心情的沉重、对亲人的浓浓的情、以及被紫藤萝震撼后的精神的振奋。如此一来,一般的初一学生觉得很难理解的这篇课文也就迎刃而解了。如教授《陈太丘与友期》时,陈元方对父亲朋友的批评到底是否合适,对父亲朋友毫不理睬这一做法到底对不对,故事将怎样发展下去呢?这些疑问都可以激起学生讨论的兴趣,学生的讨论顿时热烈不少,课堂上积极的争论让学生充满兴趣。在引导学生讨论后可以让学生再续写一个尾声,既能激活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又能开发学生的自身潜能,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再如,在与学生研究《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时,针对父亲让弱小的孩子自己爬下危险的悬崖的做法是否残忍、是否不合适的讨论,通常都很热烈;而寻找困境中自救脱险的方法,学生们给出的答案更是各具特色,常常让我惊叹于学生想象力的丰富和思维的敏捷程度。
其次,教师应根据不同教材文本选择合适的教学语言,以求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希望学生能勇于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去陈述、描绘、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善于用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去表演、去感染学生,让课堂教学形成一种充满“美”的语言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才可能很好地去打动学生的灵魂、调动学生的情感世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悟到作品所表现的“美”的境界,有时无需教师多言,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会自然会更深更透彻,语文课堂也就少了一些“填鸭式”的灌输。
比如,讲授朱自清先生的《春》这一美文时,我想身为教师最关键的还是要用自己最富有感情的语调来感染学生,当教师亲自用动人的、富有感情的语调朗诵课文时,学生便仿佛身临其境的在感受春之美,教师便顺理成章地调动起了学生对春的渴望、喜爱和见到春的欣喜之情,进而感悟文中“美”的境界。这样,学生便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寻找到作者为表达情感而使用的语言形式和写作方法,那么,学生们才能自主地使用自己优美的语言来表达心中的感受,抒发对世间万物的赞美。
再如,在何其芳的诗歌《秋天》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种朗读的形式来组织课堂教学,我发现学生们一次比一次朗读的有感情,一次比一次朗读的有韵味。最后,当我们讨论起这首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时候,我发现,不再需要我费力引导,孩子们已经可以很自如地、头头是道地说出令我咋舌的感悟。我实在感到,平时我们对孩子们的确是约束太多、限制太多了。
最后,我认为语文教学还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只有引导他们去感受生活,才能体会作者想传达的真情实感。我们可以用“模拟化生活”的处理,为学生建筑课本通向生活的桥。图像、声音、三维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可以把抽象文字形象化,让学生“身临”作品的生活情景,用自己的眼、耳、鼻、身等器官去积极感受离他们久远的作者的生活情境,进而理解作品的思想观点,体味生活的苦与乐,引起思想上的共鸣。
如讲授《背影》时,我尝试着用影视中表现父爱的几个片段组织成一个影视集,学生们都很新奇地睁大了双眼、坐正了身体、紧盯着屏幕。而当他们看到片尾的时候,我发现不少孩子眼中都盈满了泪花。通过这一形式,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回忆自己和父亲的生活,体会身边的却一直被自己忽视的父爱。这样,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就与作者的思想情感产生了强烈共鸣,课堂效果也提高不少。
以上只是我在教学尝试中的几点微不足道的做法,如何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还需要我们不断去思索。总之,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努力创造,为学生插上思维的双翅,我们的课堂将会更加亮丽、精彩!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