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下课堂内外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兵团建工师第三中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63)
摘 要:在信息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目前的中学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的认知发展潜能,这使得部分学生不会思考、不会探究,不愿学习,丧失了发现创造的意识,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针对这种现象,老师在课堂内外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指导帮助学生进行自学,掌握自主学习数学的方法,提升数学学习能力。文章主要概括阐述了自己在长期的中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培养和提升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自省自补;数学学习广义的教学泛指人类社会中涉及到对影响人的成
长和发展的一切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活动,狭义的教学是指在学校教学中教师影响学生成长和发展、且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环节的各类知识传授活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版)》中明确提出: “教学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然而现在的教学尤其是初中数学教学有些已失去了数学课程标准的初心和本意,为了学生考高分升入重点高中,教学变成了老师的不断归纳总结讲解灌输、学生的重复练习记忆。虽然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能进入理想的高中,但这种被动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思想上循规蹈矩,不会思考,心理上怕学、厌学、不勤于思考,失去了发现和探究创造的意识。慢慢地,学生久而久之就丧失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到高中后随着学习知识和难度的增加,而自身的学习方法依然陈旧,他们的成绩将会一落千丈。渐渐丧失了学习的意愿,更谈不上积极性,这是一种很危险的信号。
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是依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运
用自己的思考方式,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观察、发现、探究、创造的过程。教师应当利用和培养好孩子这种自主学习的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做到授之以鱼的同时也授之以渔。
一、组织指导学生深入做好课前预习,提高效率
第一,指导学生要认真预习上课内容,引导学生
在通读课文的过程中及时思考完成课文中提出的思考和探究问题。不放过课本上的边边角角,尤其是数学课本中的蓝色云朵和黄色方框里的标注区内容,这些都是用来帮助学生积累素材,进行知识理解、迁移、探究的好助手。
第二,在通读课文的过程中及时做标记,对自己
能独立消化的概念、例题、思考和探究,可以给自己画一个卡通“笑脸”作为奖励,对于自己独立解决存在困难且需要求助的部分可以画一个好学的“问号”,提醒自己还需进一步研究。通过这种活泼的方式,不仅让数学学习变得轻松,也帮助学生自然地找到了自己自学中的问题,从而能带着问题上课。
第三,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已学过但却忘记的
知识,可及时查阅资料复习,也可做注解,通过这种自省自补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同时又可以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更系统地理解消化所学知识。
第四,在按上述指导通读完成课文之后,独立尝
试完成课后练习,自觉检测自己的自学效果。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适当借阅课外资料进行拓展,使自己的数学知识、方法更加丰富,数学学习能力不断得以提升。
这种课前预习过程由于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自由进行,不受束缚,感觉轻松。
通过学生去读、去思、去悟、去做的亲身参与,
使他们真正融入到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仅得到了培养提高,而且反思质疑能力、探究创新能力也会得以形成和发展。
这样学生才能有学习的后劲,才能养成自觉学习、热爱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才能感受到学习的无限乐趣。
二、利用多媒体出好测试卷,课前检测“预习自学”
效果
针对学生的预习自学情况,教师设置不超过 5 道
题(10 分钟内)的课前预习检测,利用多媒体技术投放,让学生一目了然。题型主要以选择、填空为主,可最多设置一道解答题目。测试题目要难易度适中,层次分明,同时也要重难点清楚,有适当的灵活性和探究性,使各个能力段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解决。检测“预习自学”环节对老师的要求非常高,老师不仅要提前认真备好教材,深挖教材的重难点,更重要的是要认真了解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预估各个层次学生自学的疑惑和收获,并通过网络技术查阅大量资料。
只有做到对教材和学生都深入了解,才能做到出的测试题达到需求。
作者简介:武丽,女,汉族,甘肃宁县人,新疆兵团建工师第三中学,中教一级,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中学数学教学与研究。